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449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博物馆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doc35页Word下载.docx

2.2.1底板结构形式复杂

地下室底板500mmm厚;

承台高度有1100、1200、1300、1400、1600、1700、1800mm七种;

基础梁纵横交错,梁的长、宽、标高不一致;

底板、承台、基础梁的顶标高办公楼为-5.05和-4.05,博物馆为-5.25m。

整个底板底面凹凸不平,这样就增大了地下室防水施工、混凝土浇筑的难度。

2.2.2工期紧

按施工进度总计划,地下室结构要求工期为20天,工期较紧张;

本工程最终质量目标为国优工程,施工标准要求高。

三、钢筋工程

3.1概述

本工程承台、基础梁、底板、墙柱及其插筋钢筋为三级钢HRB400,规格的有10、12、14、16、20、22、25、28mm(直径)。

3.2总体部署

3.2.1本工程的钢筋加工在施工现场的钢筋棚加工制作,成型后由塔吊吊运到施工作业面。

3.2.2地下室施工区域配备钢筋切割机一台、钢筋弯曲机一台、钢筋调直机一台、闪光焊机一台,直螺纹加工机械两台。

3.3施工方法

3.3.1原材料要求

3.3.1.1底板钢筋直径较大,必须保证钢筋的质量,进场钢筋应无锈蚀,裂缝现象,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应有标牌。

3.3.1.2对进场钢筋按规范的标准,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按批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

3.3.1.3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应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决不能用于工程当中。

3.3.2钢筋的储存

进场后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应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砖砌成的高30CM间距2m的垄上,以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

并应及时进行状态标识,严禁随意堆放。

3.3.3钢筋的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

对于钢筋分布、钢筋形状、钢筋制作尺寸较复杂的钢筋下料,要求放实体大样进行钢筋配料。

所以一个正确的配料单不仅是钢筋加工、成型准确的保证,同时在钢筋安装中不会出现钢筋端部伸不到位,锚固长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

因此对钢筋配料工作必须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3.3.3.1钢筋除污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受污染锈蚀的钢筋不得使用,对盘园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

对螺纹钢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并装吸尘罩,以免损坏工人的身体和污染环境。

3.3.3.2钢筋调直

采用调直机对螺盘钢筋进行调直。

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度。

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和损伤。

3.3.3.3钢筋切断

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等,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切断工艺:

将同规格钢筋根据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

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断料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积累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档板。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质量要求:

钢筋的断口不能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

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

10mm。

3.3.3.4弯曲成型

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或手工弯曲来完成。

弯曲成型工艺:

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粉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

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

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

经对划线钢筋的各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钢筋在弯曲成型加工时,必须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不平现象。

钢筋弯曲点处不能有裂缝,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

钢筋全长±

10mm;

箍筋的边长±

3mm。

3.3.4钢筋接长

钢筋接长是整个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头的好坏是保证钢筋能否正常受力的关键。

因此,对钢筋接头形式应认真选择,选择的原则是:

可靠方便、经济。

办公楼、博物馆地下室承台、基础梁、底板受力纵筋≥16的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16的采用绑扎搭接。

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

具体参照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一般是:

板下层钢筋接头在支座,上层钢筋在跨中,板上层负弯矩钢筋不得有接头,如超过钢筋定尺长度,可按受拉区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25%,梁钢筋接头上部钢筋在跨中,下部钢筋在支座处;

滚轧直螺纹连接

滚轧直螺纹连接是目前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的连接方式,它特别适用于大直径钢筋,连接方便、可靠,可提高施工进度。

3.3.4.1加工工艺

3.3.4.2钢筋加工

按设计要求用切割机或砂轮片进行钢筋下料。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钢筋下料断面垂直钢筋轴线,无马蹄形弯曲头。

不得用气割下料;

钢筋套丝过程要求用螺纹通规和止规或套筒量规逐个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

自检合格的丝头,一头拧上同规格的保护帽,另一头拧上同规格的连接套;

质检人员用操作工人的通规和止规或套筒量规,止规旋入的深度不能超过止规厚度的2/3,以加工批的10%随机抽验钢筋丝头的加工质量,且不得少于10个丝头,并填写检查记录。

发现一个不合格丝头,则令工人逐个复检,剔除不合格丝头,切除重新加工。

3.3.4.3钢筋连接

回收待连接钢筋的保护帽和密封盖;

将待连接钢筋拧入连接套。

拧入前仔细检查钢筋规格是否与连接套规格一致,钢筋接头是否干净完好无损。

正确连接钢筋。

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连接,不允许从两头往中间连接。

连接梁的钢筋时,端部接头采用万向接头,以保证钢筋弯头的正确位置。

3.3.4.4质量检查

查验钢筋材质报告,连接套出厂合格证,钢筋螺纹加工检验记录。

异径钢筋连接时,钢筋直径之差不宜超过二级,接头端头距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按接头数的10%进行外观检查,接头应无完整丝扣外露。

在工程中,500个同一规格接头为一验收批,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3.3.5钢筋的堆放与运输

3.3.5.1钢筋的堆放

本工程所有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型后放在塔吊回转半径范围内的位置堆放,堆放场地应坚硬、平整,并铺设方木,防止钢筋污染和变形。

成型的钢筋,应按其规格、直径大小及钢筋形状的不同,分别进行堆放整齐,并挂标志牌,现场应做到整洁清晰,便于查找和使用。

3.3.5.2钢筋的垂直运输

钢筋加工成型后由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在塔吊运输钢筋时,对较长的钢筋应进行试吊,以找准吊点,必要时可用方木或长钢管加以附着,严禁吊点距离过大,造成钢筋产生弯曲变形。

3.3.6钢筋的绑扎

3.3.6.1准备工作

绑扎前充分熟悉图纸,核对半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数量是否与配料单、标识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备好20号扎丝,铁钩和绑扎用的脚手架。

3.3.6.2基础钢筋绑扎

当防水保护层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0%时,清理保护层的杂物,即可上人进行弹线。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弹出钢筋位置线,底板和承台钢筋位置线在混凝土保护层上划线;

基础梁的箍筋在架立筋上划点;

墙水平筋在其竖向筋上划点。

钢筋绑扎顺序先安放承台底板钢筋,再绑扎地梁钢筋,再穿插绑扎底板上、下部钢筋,整个底板上下部全部钢筋交叉点均绑扎,要求绑扎牢固,钢筋顺直,间距一致,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避免网片歪斜变形。

底板、矩形承台下层网片,短方向钢筋放在下面;

底板、矩形承台上层网片,短方向钢筋放在上面。

底板及桩承台双层钢筋之间设Φ8(板厚500mm)、Φ12(板厚>1000mm)的拉结筋,间距1000mm,拉住最外层受力钢筋。

基础梁与基础梁相交节点处,应根据图纸放大样确定摆放次序。

3.3.6.3保护层控制

底板上下部钢筋很密,且有暗梁相交,必须保证钢筋保护层及各结构钢筋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基础底板下部钢筋保护层为100mm,基础梁底部、底板底部保护层为50mm,保护层采用100×

100×

100mm(50mm)的C30的预制混凝土垫块,间距1.0×

1.0m。

基础梁、底板、承台侧面等迎水面纵筋的保护层为50mm,采用预埋扎丝的1:

1.5水泥砂浆垫块,纵横间距1.0m,梅花型布置。

绑扎于主筋之上。

办公楼、博物馆底板的上层钢筋网片下设置马凳筋,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

马凳采用Φ16钢筋制作,纵横间距1.0m(具体见附图)。

200

Φ16@1000

200

200

底板马凳筋

基础承台马凳筋设置如下:

3.3.7墙柱插筋及预留、预埋的控制

底板上的墙、暗柱插筋位置控制不好,会影响模板支设,为此,在墙、暗柱插筋上预先绑3道水平筋或箍筋,必要时将其点焊在钢筋上并在四周斜拉几根支撑钢筋,下端与板钢筋焊牢。

墙、暗柱插筋伸入底板,与下部钢筋绑牢,墙柱伸入底板内长度、位置按设计要求。

构造柱及安装预留预埋配合钢筋工程施工同时进行。

3.3.8质量检查和标准

3.3.8.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

3.3.8.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8.3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化现象;

3.3.8.4钢筋的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3.3.8.5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见一览表。

钢筋绑扎分项工程允许偏差项目一览表

项目

允许偏差

网的长、宽

±

10

网眼尺寸

20

骨架的宽及高

5

骨架的长

箍筋间距

受力钢筋

间距

排距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基础

柱、梁

板、墙

3

四、模板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室底板及承台、基础梁侧模采用砖模,砖模厚度及高度见设计图纸。

砖模采用MU10机制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

底板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放出底板外边线,根据此线用M5水泥砂浆砌筑砖侧模,侧模高处底板顶面200mm,砖模内侧及顶面抹20mm厚1:

2.5水泥砂浆,同时在砖模外侧回填土方并夯实。

若砖模外侧空间太小而无法对回填土夯实时,改填粗砂。

在浇底板混凝土时,墙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300mm处,此部位设吊模,用竹胶板侧模支在直径为16mm的钢筋马凳上,钢管支撑固定,详见底板模示意图。

五、混凝土工程

5.1工程概况

办公楼、博物馆底板厚度为500mm,承台厚度900~1800mm,地梁高度1000mm。

筏板混凝土标号C30,抗渗等级S8。

由于整块底板平面尺寸较大,且承台及基础梁处厚度较大,混凝土连续整体浇筑,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超长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等技术难题。

办公楼、博物馆工程底板厚度0.5米,承台厚度0.9~1.8米,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8。

由于整块底板平面尺寸及厚度较大,必须连续整体浇筑,施工难度较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等技术问题。

5.2浇筑顺序

考虑本工程基础采用复合桩基,为保证筏板、承台与桩基共同受力,底板应不设任何施工缝,整体连续浇筑。

浇筑顺序在竖向上采用分层分段过渡到斜面分层的方法,在水平方向上采用沿地下室对称轴方向平行推进的方法。

以地下室中心对称轴为中心以工程量基本相等为原则划分为两个施工区域。

每区以3米为一施工段逐步推进。

当混凝土斜面下脚浇到模板墙处时应分层返向浇筑,作平仓处理。

平仓时,所浇混凝土斜面与原斜坡汇成一个集小坑,并由泌水逐步形成集小潭,然后用软轴泵将所有泌水排出基坑。

5.3施工缝的留置

5.3.1留置

综合考虑,外墙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板面以上300mm处(见设计)。

5.3.2处理

混凝土面处理: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面凿毛,并将松动的石子剔除,并将表面的浮灰等杂物清扫干净,用水湿润。

在新混凝土浇筑前,结合面应保持洁净、湿润,先刷一度纯水泥浆,再涂刷符合“JC/T907—2002”行业标准的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后,立即浇筑混凝土。

钢筋处理:

将钢筋表面的水泥浆用钢丝刷刷干净,并将钢筋的位置扶正。

5.4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

5.4.1人员组织:

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设3个混凝土班组,计40人。

5.4.2投入的机具

5.4.2.1在地下室施工期间常备3台HBT80型拖式混凝土输送泵(1台备用),每台配100米左右泵管。

因本工程混凝土量很大,平面尺寸较大,为保证底板浇筑连续性,故现场准备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浇筑。

5.4.2.2振捣设备选用振动棒及平板振动器。

5.4.2.3主要设备详见下表: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混凝土输送泵

HBT80

3台

其中1台备用

振动棒

6m

20台

其中8台备用

平板振动器

6台

其中2台备用

混凝土输送车

15台

5.4.3材料准备

5.4.3.1水泥应符合规范要求,采用P.0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并经过复试,严禁使用快硬性水泥,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如果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时应视不同情况进行复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不同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的水泥严禁混用。

5.4.3.2石子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每400m3为一验收批,经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石料堆场应干净,严禁混入泥土杂质。

要求碎石中的含泥量(粒径小于0.08mm颗粒的含量)≤2%,泥块含量(集料中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颗粒的含量)≤0.8%,针片状颗粒的含量≤10%。

5.4.3.3砂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砂,砂的模数控制在2.3-3.0之间,在储运堆放过程中防止混入杂物。

含泥量(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3%,泥块含量(集料中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mm的颗粒的含量)≤2%。

每400m3为一验收批,按要求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5.4.3.4矿物质混合料:

为了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等,可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物质混合料。

本工程所用矿物质混合料为一级粉煤灰,粉煤灰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按有关规定对粉煤灰进行批量检验,其烧失量、细度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5.4.3.5外加剂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有质保书,必要时进行性能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5.4.3.6配合比由相应资质的试验室提供,应将配合比换成每盘的配合比下达执行,应严格按配合比称量,不得随意变更。

当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5%。

混凝土拌和料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

和易性是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各项性能的综合反映,和易性、坍落度不合适情况严重时将会蜂窝、狗洞,甚至会导致框柱的底部产生无浆的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和易性、坍落度显得尤为重要。

5.4.4保证水电供应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现场水、电、照明不中断。

可事先与水、电供应部门取得联系。

5.4.5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

对气象部门加强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每一施工段浇混凝土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尽量避开雨天,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5.4.6检查模板、支架、钢柱、钢筋和预埋件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钢柱、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模板的标高、位置和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

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等应清除干净。

5.4.7作好技术准备

底板、外墙混凝土除均掺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外重点要加强自身养护。

另外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请业主/监理人员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填好隐蔽验收记录,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灌令制度。

5.5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匀速连续供应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本工程采用在搅拌站集中搅拌,且严格签署混凝土生产供应令制度,加强原材料的检验,加强混凝土生产、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

在浇筑一个月前,由项目部根据施工计划向商品混凝土供应中心提供原材料及配合比,浇筑混凝土前下达混凝土浇筑联系单。

我单位实验员现场监控,严格按配比施工。

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控制不大于15cm。

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按配合比称量水泥、砂、石、外加剂。

混凝土原材料投量允许偏差:

水泥、外加混合料为±

2%;

砂石±

3%;

水、外加剂为±

2%。

原材料投料时应依次加入石、砂、水泥和外加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小于50s。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及时测试坍落度和制作试块,拌好的混凝土应及时浇筑,发现离析现象应重新搅拌

5.6混凝土的运输及泵送

5.6.1混凝土的运输

底板混凝土的运输主要分为地面运输和施工平面就位,为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规定的坍落度和混凝土初凝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振捣,具体方案如下:

5.6.1.1地面运输:

采用15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混凝土供应中心装入混凝土后,在运输过程中,利用搅拌筒内的两条螺旋叶片对混凝土进行慢速转动拌合,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到达施工现场时搅拌筒反转,可迅速卸出混凝土。

5.6.1.2施工平面内运输:

底板采用3台HBT-80混凝土泵(备用一台)作为混凝土输送动力,由泵管输送至浇筑部位,随后进行机械振捣施工。

用钢管搭设混凝土泵架,铺设混凝土泵管至建筑物后,用钢筋焊接支架架立泵管,泵管弯头处要将其固定牢固。

5.6.1.3由于建筑单层面积大,混凝土搅拌至浇注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混凝土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运输期间严禁加水,如发生运输时间过长而发生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应采用相应措施处理(如追加外加剂)。

每车混凝土运到现场后都要取样测定坍落度,合格后方可使用。

5.6.2混凝土泵管铺设

5.6.2.1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输送管倾斜向下,管内混凝土会因自重向下移动,造成管内形成空气塞,容易堵塞管道,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泵送施工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时,地上水平管轴线应与Y型管出料口轴线垂直。

在护坡上搭设钢管脚手架,混凝土输送管沿搭好的脚手架,45度倾斜向下直至混凝土浇筑面上方。

在斜管的上端设排气阀。

在输送管的末端设S形弯头并使用软管布料,以增大管内混凝土的摩阻力。

5.6.2.2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直管布置应顺直,管道接头应密实不漏浆,转弯位置的锚固应牢固可靠。

5.6.2.3凡管道经过的位置要平整,管道应用支架或木方等垫固,不得直接与模板、钢筋接触,若放在脚手架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5.6.2.4对施工中途新接驳的输送管应先清除管内杂物,并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管壁。

5.6.2.5垂直向上管和靠近混凝土泵的起始混凝土输送管宜用新管或磨损较少的管。

5.6.3混凝土泵送

5.6.3.1在混凝土泵送前,先用适量的水湿润泵车的料斗、泵室及管道等与混凝土接触部分,经检查管路无异常后,再用1:

1水泥砂浆进行润滑压送。

5.6.3.2开始泵送时,泵机宜处于低速运转状态,转速为500—550r/min。

要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情况,输送压力一般不大于泵主油缸最大工作压力的1/3,能顺利压送后,方可提高到正常运转速度。

5.6.3.3泵送混凝土工作应连续进行,当混凝土供应不足或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压送速度,以保持连续泵送。

慢速泵送时间,不超过从搅拌到浇筑完毕的允许延续时间。

5.6.3.4当遇到混凝土压送困难,泵的压力升高,管路产生振动时,不要强行压送,应先对管路进行检查,并放慢压送速度或使泵反转,防止堵塞。

当输送管堵塞时,可用木槌敲击管路,找出堵塞管段,将混凝土卸压后,拆除被堵管段,取出堵塞物,并检查其余管路有无堵塞,若无堵塞再行接管。

重新压送时,先将空气排尽后,才能将拆卸过的管段接头夹箍拧紧。

5.6.3.5泵送过程中,应注意料斗内混凝土保持不能低于料斗上口200mm。

如遇吸入空气,应立即使泵反向运转,将混凝土吸入料斗排除空气后,再进行压送。

f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看泵送中断时间超过30min或遇压送困难时,混凝土泵应做间隔推动,每4—5min进行4个行程的反转,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或堵塞。

5.7底板混凝土浇筑

5.7.1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长,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施工,现场配备一台120kw的发电机,防止意外停电,影响施工。

5.7.2浇筑顺序及方向

办公楼底板时在基坑东部南、北两侧设两台输送泵,混凝土浇筑方向为自西向东;

博物馆底板浇筑时在基坑北部东、西两侧设两台输送泵,混凝土浇筑方向为自南向北。

见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5.7.3浇筑方法

底板混凝土采用平面分条、分段、斜面分层、连续推进、自然流淌、一次到顶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每个泵负责一定宽度范围的浇筑带,各泵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形成阶段式分层退打局面,以达到提高泵送工效,简化混凝土泌水处理,确保上下层的结合。

混凝土振捣时,在斜坡底部及模板上部会出现大量泌水,可采用软轴水泵抽走。

浇筑时每间隔半小时左右,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一次重复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增强密实度,提高抗裂性。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应按设计标高用标尺刮平,在初凝前用用木抹子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5.8混凝土的振捣

5.8.1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可以避免蜂窝麻面通病,必须认真对待,精心操作。

根据混凝土的自然的流淌斜坡度,在每条浇注带的前、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