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410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enter]【序】[/center]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你知道有多远吗?

很远,北大自1898年建校至今已近111年历史,然而在这百年世纪沧桑中能够去北大深造的有多少呢?

很近也很现实,那是因为从一个来自歌乐山下、嘉陵江畔的少年如今拿到北大光华的录取资格,他就在我们身边,ifyoureallywantit,youalsocandoandgetit。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这是一段历程。

自大一时对未来的茫然到大二时确定目标,再到大三时为实现目标而做的努力,再到今天,这就是一段历程,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同时也是一次旅行。

还记得有段广告的台词“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你不必在乎目的地在哪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时的心情”。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的这场旅行中,一路走来,风景旖旎。

从民主湖到未名湖,这还是一次跳跃。

有人说“要成功不一定要读北大,但是读北大多半会成功”。

其实,我觉得是这样一个道理:

人生活在社会中,与身边的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因此哲理“见贤思齐焉”教导我们向别人学习优良的地方。

去了北大,来到一个优秀的团体中,大家相互影响,互相进步。

无论这是历程,还是旅行,抑或是跳跃,这段将会被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这就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青春故事。

是为序,与众共勉。

[center]第一节 

梦想起飞的地方[/center]

故事开始之前,先讲一个现代工业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PDCA循环,即Plan(规划)→Do(执行)→Check(修正)→Action(行动)循环。

“艺术总是相通的”,武林高手在武艺精湛的同时总是又懂音乐、书法或者是绘画,因为这都是“艺术art”(随便开个玩笑,艺术的最高级形式artest,即’阿泰斯特’—现火箭队的小前锋,就是”野兽”了);

换句话说,任何技术(理论),尽管门类不同,但是上身到哲学层次或者方法论层次都是相通的。

因此,PDCA循环其实在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一种方法。

现在想来,其实最开始的制定目标到后来的保研成功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

因此,故事从P讲起……

[center]懵懂迷茫的大一[/center]

那个时候我们是被称为“拓荒者”,因为我们是第一批入驻虎溪大学城的学生。

按老师和家长们的说法:

环境差点好啊,这里是学习的一片净土,周围没有任何娱乐场所。

因此,也就造就了我们05级的那届本科生在“有史以来最难的高数考试中,取得有史以来最好的考试成绩”。

但是同时,由于没有学长、鲜有老师的交流,造成了我们的信息闭塞……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学习、生活和学生工作一点点的进行着,平静得“如一汪死水,轻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每天都是,虎溪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儿和迷茫懵懂的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四年后“何去何从”。

直到……直到自己的懵懂的生活被这样一些人和一些事打破。

[center]民主湖BBS上的一篇帖子[/center]

那个时候,不知道何谓“民主湖论坛”,更不知BBS是什么东东。

有一天,看到班上有同学说有什么民主湖论坛要实名制,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玩意”。

终于,我也学会了泡论坛。

一天,在论坛上闲看时发现了一篇毕业多年的师兄给在校同学在未来求职时的一些建议。

这封帖子让我陷入了沉思:

原来在大四的时候要就业啊;

我以后要干什么呢?

后来我也一次一次的问我这个问题。

懵懂的脑袋终于有了开始设想自己的未来了……

[center]李开复老师的几封信[/center]

大一的生活闲得让人无聊,直到让我拿起了05年10月刚进校时给每一位入学新生发的一本羊皮书。

没想到这次“无心插柳”的偶然让我认识了对我后来影响非常大的开复老师。

没想到的是大三的时候居然就在重大的风雨操场现场听了开复老师给我们大学生关于做人和择业的一场演讲,当然这是后话。

从羊皮书中我读到了李开复老师《给大学生的第一封信》,后来我又陆续读了他后来给大学生的几封信及《做最好的自己》,再到现在我成了开复老师的“我学网”()的常客。

在做人、做事、择业等等问题上,开复老师的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center]一次新老同学交流会[/center]

一次,被辅导员封老师叫去虎溪的1137教室开会。

“开会?

又是开会”大家开会都开烦了。

但是这次的“开会”实际上是我们学院大三学生会的同学为大一新生组织的一场新老生交流会。

过来作讲座的是一些保研的同学和找工作找得相对特别好的同学。

经过这次讲座,我知道了,原来读大学还可以保研,甚至还可以保送外校这样一件事……

[center]《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老师让我们每人做的一个人生职业规划[/center]

大一时给我们上这门课的老师是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赵老师。

在一次课堂测试中,赵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做一个人生职业规划,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于是我做了一个短期的规划----大学本科期间的规划。

这件事也就导致了我养成了做事之前都要做一份详尽的规划的习惯,毕竟“凡事预则立”嘛。

经过这样一些人和事后,我从原来的懵懂状态进入了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onthecrossroadoflife)究竟要选择什么。

不过这是好事,至少我在进步……

[center]初步确定目标的大二[/center]

经过懵懂迷茫的大一,我们进入了二年级,也从rookie成为了sophomore。

对未来的思考更加让我更加迷茫,因为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办啊。

但是意识告诉我,无论怎么样,你要努力做一些事,也就是后来管理学中讲到的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investmentonhumancapital)。

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是我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无论伯乐在哪里。

一直到开学后一个月,由于在学生会工作的缘故,认识的人比较多,从高年级的学长那里得知到我们大四又有一名师兄LDJ保送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计算所)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国内就我们计算机专业来讲,读研最好的三个地方是: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这件事震惊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以后,一个想法浮现在我的脑袋中:

我也要保研,我也要保中科院计算所。

(当时我已经考了两次专业第一名了)

一旦有了目标,事情就变简单了,一切为实现目标服务……

就这样就有了后面的故事,因此也就有了本节开始我谈到的P—Plan。

ALittleBe

2009年4月2日于北京大学燕东园

未完待续&

&

[center]第二节 

带着目标,开始上路[/center]

本节开始之前,再讲一个现代管理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

SWOT分析,即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Analysis。

这个概念是我后来在HiAll出版的《剪裁人生》(TailoryourLife)一书上学到的。

大致意思就是做好一件事情的计划的时候你就可以使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你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这样你就可以评估自己的成功的可能性。

[center]做好计划后,实践它[/center]

当你做好计划后,一定一定要实践它,不要做语言的巨人,actionspeakslouderthanwords。

在做好保送中科院计算所的计划后,正如我上节所说的“有了目标后,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于是我开始着手这件事……

[center]知己知彼的过程[/center]

要保研还要保中科院计算所,我必须弄明白下列一些问题:

(1)在我们学校什么样的人具有保研资格?

(2)什么样的人能够保送中科院计算所?

(3)以前保送中科院计算所的学长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素质Quality?

(4)我现在的现状是什么和差距在哪里?

(5)保研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6)我应该怎么样做准备?

带着这些问题,我浏览了中科院计算所的招生网站、各大高校BBS的保研板块、通过学生会积累的人脉联系到了我们学院以前保送中科院计算所的学长,乃至后来的通过校内查找往届被中科院计算所录取的人的名单,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褒义用法)”。

这样导致了我“搜商”(InformationScanningQuotient)得到大大的提高,O(∩_∩)O~于是上面的那些问题的答案也就渐渐浮出水面。

(1)以往的惯例,按大学前6学期的加权平均成绩和一些政策性的加分进行综合成绩排名,排在前15%的同学可以有保研候选人资格,保送外校资格是自己争取;

(2)保送外校(包括中科院计算所)的资格是自己争取的,不是学校推荐的,自己联系对方学校的导师和专业,一旦对方接受,只要自己拿到本校的外推名额就可以过去;

当然中科院计算所喜欢计算机非常好的同学,废话#¥#¥@!

(3)能够保送计算所的学长,经过分析,大多数本科都是象北大、清华、上交等名校的,要么就是象重大、川大等学校毕业的前几名并且其他方面还要非常优秀,比如获得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获奖同学,或者就是项目经验非常丰富。

(4)经过和“标准”对比,我得出的结论是:

我现在除了成绩排名好,其他方面都还很欠缺,很多东西都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在写简历时没有什么写的。

通过后来的实践知道了,重大毕业的学生在保研国内顶尖学校和科研机构时较之名校的本科生非常吃亏,你必须非常优秀才行。

(5)保研的流程:

每年7月或者8月各大高校会在自己的研究生招生网站上贴出保研招生的各种信息,根据对方学校的要求,自己提交相关材料(比如网上报名信息、个人简历、自我陈述、专家推荐信、成绩单等等),然后到对方高校进行复试,包括笔试、面试等等;

(6)通过与本校保送中科院计算所的学长对比简历,我制定了一系列面向简历(resume-oriented)的规划。

如,专业成绩、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项目经历、社团活动、英语四六级以及口语等等都要抓……这样简历上才有写的(*^__^*)……

[center]开始执行计划[/center]

在“知己知彼”之后,我开始了执行我的Plan的过程,justdoit。

这段执行的过程从大二上学期一直持续到大三下学期,是整段经历中最令我难忘的,这也是最考验人的一段,因为它需要毅力。

其实在保研成功后仔细回想,其实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们想好了,但是他们没有做,而我做了,所以我成功了。

在这段执行的过程中,我游弋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但是我想还是保持了一个很好的平衡,虽然很忙,但是有条有序。

IthinkIreallykeepawellbalancebetweenthem。

数学建模竞赛

这个比赛中获得的荣誉也成了保研时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y)之一。

这是一场持久战,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准备,到大二下参加校内选拔赛和大二结束那个暑期的培训再到大三上的全国赛,乃至大三寒假的美国赛,最后到拿到美国赛一等奖这样一个过程。

可以用辛苦、漫长和耐人回味来形容。

具体过程和体会我已经在《CUMCM&

MCM赛后总结》一文中涉及到,在此不再赘述。

电子设计大赛

这是一段没有结局的故事。

为了更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保研时的核心竞争力,我和专业的两个同学组队准备参加2007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由于该比赛是两年一次,所以尽管时间上和数学建模比赛的时间发生了冲突,但是我们还是全力备战。

从迷茫的从两路口电子市场买了一个单片机到后来近乎呆滞的看着那些几十页以上的汇编语言,我们开始打退堂鼓,其实更确切的说,是因为当时觉得我们在数模比赛中获奖的概率更大,所以在在数模暑期培训之前,我们放弃了这项比赛。

现在宿舍里面那盒单片机仍然静静地摆在那里……

IBMSOA业务流程建模

这个比赛开始于2008年4月,当时我已经得知了自己获得美国数模一等奖了,也开始着手自己的简历了,但是一看简历上“科技竞赛”一栏似乎很单薄,于是我就和几个哥们一起组队参加首届IBMSOA业务流程建模比赛。

其实,这个比赛我们参与的时间只有不到3各月,而且自己觉得由于团队成员各自都有各自的任务,大家不是100%投入到比赛,不过我们都已经很欣慰了,因为我们还是进入了复赛阶段。

整个过程,还是了解了比如SOA方法论、IBMWebSphereBusinessModeler和IBMWebSphereBusinessIntegration、业务流程管理BPM、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平衡计分卡BSC等一些技术和管理理论,也为我后来能够跨专业保送到光华打下了一些基础……

其他可以参加的比赛有:

“微软ImagineCup”、“国际ACM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公司“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联合国模拟大赛”……其实更多时候,很多获奖的人在比赛之前都是“空白”,只是他们比大多数人更加投入,所以他们成功了。

学生会工作

尽管我们学院没有组织太多的活动,但是学校每年的例程春运会入场式以及我们学院的特色活动“IT文化节”和“程序设计大赛”等活动还是得让我们忙得够呛。

直到大四上退出学生会后才真正的感受到几年的学生会工作给我带来了什么……也许是团队合作意识、也许是交流能力的提高、也许是社会责任感等等,无论怎么样,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专业成绩

要保研,成绩是基础,其实无论是申请出国留学、找工作、还是保研,成绩都很重要。

当然这句话有两重含义:

第一,你必须得“有意识”的把成绩考高一点;

第二,在争取把成绩考高一点的这个过程中你真正的可以把基础理论知识打牢固。

否则,如果在保研的过程中碰到笔试,很难通过……

英语四六级和口语

由于专业是计算机的缘故,经常接触英语单词,所以上大学英语还是没有落下,大一大二的时候还经常去EnglishCorner,所以口语也没有落下,后来运气还算好,一口气考下了CET4&

6,成绩还过得去,这也成了保研过简历关的一个硬性条件,因为有的学校要求英语6级必须过多少分。

AllkindsofCertificate

有证书不一定证明你很强,没有证书同样也不能说明你很弱。

我们学计算机的,不用考注会、计算机等级证书什么的资格证书,我本人也没有打算考,后来参加了惠普IT5000培训拿了一个证书,同时以前有校团委培训的证书还有就是考了一个IBMDB2700(很容易考的,就是背一些数据库的题就可以了),加上英语4,6级 

总算也凑了一个数,也就写到简历上去了……

和同学朋友交流

由于高考我们班有6个报了重大,我们学校上了13个重大,遍布重大各个专业,后来大学几年中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真的不错,因为我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都是通过和朋友交流得知的,朋友对我的帮助也真的很多。

以前在图书馆看见一本书叫《社会关系网》(SocialNetwork),也许我们这些朋友就是形成一张网,当然不是社会中那种为了某种利益而结成的网,我们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相互影响。

大二的时候,我高中一同桌聊QQ,她在南开学金融,相互问了进大学后的一些情况,后来得知她也准备保研,她最想去北大光华学金融,同时她提到了另外一个名字---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光华和CCER,也算是开始思想启蒙了吧!

后来她没有去得了光华,但是她去了CCER(现在的国家发展研究院)。

总之,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朋友之间形成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间多多交流,Vision和Horizon一定会开阔的……

Marco编辑于2009-4-516:

25

29

[center]Gainfromwhatyoupaid,that’scalledequity!

[/center]

严格的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做,一步一个脚印,然后看着自己规划中的事逐步实现,真的很有成就感。

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继续做下去的信心……这个执行的过程收获真的很多: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备战保研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这么一些朋友,大家一起参加竞赛、一起写简历、一起交流、一起讨论经验,相互鼓舞,最后大家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真的如黄健翔先生说的那样:

他不是一个在在战斗。

一个有竞争力的背景

大三下,我已经着手简历的事情了,在参照了N份简历模版之后终于着手自己的简历了。

在简历“杀青”那天,我发现我做的事还真多,呵呵,简历2页居然不够,最后压缩、优化、再压缩优化,终于形成了2页版本的简历了。

想想简历上的每一项,都是自己的一段故事,心里乐滋滋的。

一段难忘的记忆

把该做的都做好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努力,觉得内心真的有千言万语想要跳出来的感觉。

同时真正的去实践后,你才知道酸甜苦辣,以致后来在面试中无论面试官问到我简历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我都可以讲得很细致。

平衡能力

那段时间要做的事真的很多,但是我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紧急的事”,好好地把握了各种事情之间的平衡,最后还是都坚持过来了,真好!

~~这不仅对保研,乃至我的以后的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center]阑珊的编程能力[/center]

作为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真的很惭愧,我的编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其实原因很简单:

缺少训练。

刚上大一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学C语言,虽然刚开始很痛苦,但是还是熬了过来,学得马马虎虎能够编一些简单的程序,后来又是VisualBasic又是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都需要编程,再到大三开始学习Java。

我深深地知道一个道理:

编程就是一个熟练地过程,必须要经常练习,经常编经常调试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而我不知道是开始接触不够以致不想编再到最后干脆不编,尽管后来参加建模比赛的时候使用Matlab编的最大的一个排队论问题的程序,总之,编程没有学好,这种背景也使我开始考虑以后换专业了……

[center]心态变化的过程(Check)[/center]

主线一:

对自己保研成功信心的建立

(1) 

自己规划的一步步实现

无论是建模竞赛成绩、专业基础知识、排名、英语等等,自己按自己的规划一步步走过来,也实现的自己的规划,信心建立了。

(2) 

04级师兄的榜样作用

刚大三上,传来了04级师兄有保送北大清华的先例了,对我们的感觉好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传来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感觉一样,为我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开创了先河。

主线二:

跨专业保研想法的萌发

出身于计算机专业背景,但是不喜欢编程,whatwillIdo?

从大二开始确立保送中科院计算所的目标后,我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计算机这个学科或者说这个行业内,了解的东西也差不多要和IT沾边。

后来参加完数学建模比赛和SOA业务流程建模比赛后积累了数学建模背景和经济管理学知识,同时虽然高中自己一直从学理科过来,但是对历史地理仍是非常感兴趣,经常看《百家讲坛》等讲人文社会方面的节目,所以心里开始寻思:

能不能读研的时候换一个“文科”专业啊!

尽管这种想法不是很强烈,但是在准备计算机方向的同时,我没有放弃对人文社会和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涉猎。

所以到大三下我的一心想去中科院计算所学计算机的想法变得不是那么强烈了……而现实的情况是,以前我没有接触过跨专业保研的先例,所以跨专业保研这个想法我也仅仅是:

想想而已。

直到这样的机会出现……

这个就是PDCA循环中,C的过程,既checkmyaim。

[center]终于,机会来了(Action)[/center]

2008年5月,我大三下,在谷歌上偶然搜索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开始很犹豫,这是什么地方啊,哪能容下我啊?

别人本科只招省状元级别的人,我哪行啊?

看完介绍后只有叹息,哎,有想法没有信心啊!

但是08年好像又是一个机遇年,以往光华只招金融和经济学夏令营,今年光华研究生的所有专业都有夏令营。

在和我南开那个同学交流后,得知她报了光华的金融,同时得知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清华经管、人民大学汉青金融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和浙大经管等等国内其他高校也在举办夏令营,但是他们几乎只招金融和经济方向的学生。

她给我加油了,看了我的简历后,让我也试一试。

于是我就在网上下载了北大光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经管、人大汉青四个地方夏令营的申请表,进行了网上报名。

除了光华我报的是管理学方向之外,其他三个地方我都是报的经济,因为我觉得报金融我没有优势,报经济和管理我有数学建模的国际一等奖能够吸引一下眼球……完全是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态。

通过网上报名、写简历、专家推荐信、办理成绩单(5学期的)、写自我陈述等等程序我完成了要求的材料,带着厚厚的几本材料,EMS寄出去了我的希望……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每天我都来检查我的邮件,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终于,2008年6月19日下午,一封结尾是@邮件静静的来到我的邮箱中,打开后狂喜--光华夏令营的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