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碧桂园二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庐江碧桂园二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江碧桂园二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单位
沈阳双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
建筑面积
97733.3m2
7
工程地点
庐江县城东大道和盛桥路
8
质量目标
国家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9
(人防工程)设计单位
江苏省第二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
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
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
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
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
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
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
外墙面渗水;
外门窗周围渗水;
屋面渗水;
卫生间、厨房间渗漏;
管道接口渗漏;
地面、顶棚空鼓;
楼地面、墙面裂缝;
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
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
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
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
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
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徐宇欣(项目经理)
副组长:
陈雷(项目技术总工)
成员:
褚德光(质检员)、各栋号施工员、劳务班组负责人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4.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
4.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4.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
4.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
4.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
4.6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
4.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
4.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
4.9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
4.10砖墙接槎或预留脚手眼不符合规范要求;
4.11饰面板、饰面砖拼缝不平、不直,空鼓,脱落;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1基础不均匀沉降处裂缝的控件
5.1.1、在基础坑放线开挖后,敬请勘察人员、设计人员以及质监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基坑,对不适合作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应彻底挖去,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认真做好处理工作,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监理部门,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1.2、素砼垫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强度的混凝土,按水平控制点浇筑,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依次振实,抹平,在其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能在其上面施工。
5.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
5.2.1蜂窝
1、现象及原因:
混凝土结构局部质量出现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2、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适合;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5.2.2、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等堵严;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5.2.3、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5.2.4、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
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
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
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2.5、缝隙、夹层
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
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
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
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5.2.6、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
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5.2.7、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5.3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裂缝的原因也极其错综复杂
5.3.1混凝土干缩裂缝
1、裂缝特征
混凝土干缩裂缝特征具有表面性,缝宽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
较薄的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
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
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
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2、原因分析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
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较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4)混凝土受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3、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
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
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4、处理方法:
此类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锈蚀,且有损美观,故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
5.3.2现浇楼板、阳角、转角处裂缝的控制
1、裂缝产生的原因:
(1)阳角、转角处,梁板配筋不足或截面过小,使板成型后刚度较差。
(2)沉降裂缝。
(3)建筑单体长度太长。
(4)施工不当,如支撑钢度较差,施工负弯矩筋踩扁。
楼板早期受压过大。
(5)砼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浇好后保养不及时,使砼强度降低或过早上人放料施工。
2、治理措施和操作方法
(1)在现浇板每个阳角和转角处增加5-7根Ф10的放射筋,长度不小于1500mm,圈梁转角处,增加2Ф12转角筋。
转角处圈梁钢筋应伸入另面梁内40d搭接,提高转角的整体性。
(2)屋面及楼层阳角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直径不宜小于Ф8,中间二间的楼层钢筋宜采用双层双向。
(3)浇筑砼的砂、石子、水泥必须符合要求,砂石的含泥量不超过2%,对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要复试合格。
(4)平板模采用夹板支模,碗扣架支撑,木方支垫,加强模板的钢度,以减少上部受重压而产生的挠度。
拆模时楼板砼强度应达到80%以上,一般在上层砼浇完三天后才能拆下层的模板。
(5)砼要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坍落度控制在160mm以内。
浇筑时应防止负弯矩筋施工时踩扁、位移。
对于踩扁处钢筋工要及时修补,放料时不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应均匀铺开。
加强转角处砼的振捣以提高砼的抗拉强度。
(6)砼浇完后楼板不能过早地在其上进行施工、堆料,须砼强度达到1.2mpa才能在上施工,以免施工材料对砼产生碰砸或楼板局部超压,砼楼面产生伤痕。
(7)以防砼干缩裂缝,在砼浇完根据气候情况,12-24小时后进行浇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使整体刚度上升,抵御裂缝。
5.4钢筋工程
5.4.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模内安放时发现放不进去,或钢筋划刮模板。
2、危害:
使钢筋在混凝土中无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甚至造成结构承载力降低。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绑扎。
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5.4.2同截面接头过多,接头搭接长度不足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标准;
接头搭接长不足。
削弱或损坏搭接钢筋间的应力传递。
同截面接头过多,一方面易因为接头强度不足产生截面承载力降低,另一方面也会削弱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层,使劈裂裂缝相对集中,从而易导致裂缝贯通,造成混凝土保护层成片剥落。
(1)配料时要考虑错开同一截面的接头问题,计划好搭接长度。
(2)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3)弄清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含义。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设置不符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
如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视具体情况处理;
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
5.4.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保护层厚不足
构件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表面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厚度不足。
保护层厚度过小,易使受力筋过早锈蚀,危及结构安全。
3、防治方法:
(1)检查砼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模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偏差。
5.4.4露筋
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钢筋露出,使受力筋没有了保护层,危及结构。
(1)砼垫块应垫得适量可靠,竖直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
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
(2)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
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水泥砂浆堵抹。
为保证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可靠结合,原混凝土用水冲洗、铁刷刷净。
表面湿润,水泥砂浆中掺108胶加以修补;
重要部位露筋经技术鉴定后采取专门补强方案处理。
5.4.5主筋、分布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绑扎不顺直
主筋分布筋因间距掌握不好,有大有小,且纵横不成直线。
使结构混凝土因受力钢筋不直,分布不均而不能有效抵抗主拉应力,而发生裂缝。
在底模板上弹线,按线摆放主筋,并按间距在两侧及中间几根主筋划线,按线将分布筋调直,然后逐节点绑扎。
将不顺直的钢筋矫直,并将超出间距允差的主筋及分布筋按设计要求调整间距,重新将节点进行绑扎。
5.4.6钢筋原材的污染、锈蚀的预防措施
1、钢筋进场后,分类堆放,钢筋距地面高度150mm,在阴雨天气用塑料布进行覆盖;
钢筋加工过程中,不得有油污附着在钢筋上。
2、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派人及时清理钢筋上的混凝土浆,使钢筋表面保持干净清洁;
直螺纹钢筋加工好后,在接头处及时用保护帽进行保护,防止锈蚀。
5.4模板工程
5.4.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1、有专人检查验收轴线位置,并由技术质检员复核验收。
2、柱、墙根部加设定位钢筋,防治模板偏位。
3、模板验收时,拉水平通线检查,竖向吊线检查与相对轴线尺寸检查相结合。
5.4.2接缝不严的预防措施
1、在模板的接缝处加3mm厚的海绵条挤压紧密。
2、墙柱根部采用浇筑5cm厚同强度砂浆处理。
5.4.3胀模的预防措施
1、模板的支撑体系要经过严格的计算进行确定,支撑体系的安全系数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总工程师必须对计算书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加工。
2、模板自身的刚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施工中杜绝发生暴模现象。
5.5砌墙抹灰工程
5.5.1内外墙空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墙体应采取以下拉结措施:
1)填充墙应沿墙、柱全高每隔500mm设2Ф6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的长度:
6、7度抗震设防时不应少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2)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窗台部位设置钢筋砼扁梁或采用钢筋砼窗台板,配置构造钢筋4Ф12,高度120mm。
窗台板或扁梁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4)砌体与砼构件接缝处应设置钢丝网片。
钢丝网片与基体搭接宽度≥150mm,门窗洞口等应力集中区也应在角部设钢丝网片。
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х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6mm,且宜采用热镀锌。
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每200mm~300mm加铁片固定,挂网应做到平整、牢固。
5)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砼压顶整浇在一起。
2、材料
1)施工用砂应采用中砂,使用前应过筛,含泥量不应大于3%。
凡在砂浆中掺入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普通标准砖、砼砌块和其他非烧结砖砌筑时,宜采用适合各种材料自身特性的粘结性好的砂浆砌筑。
粘结性能好的砂浆不但能提高块材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改善砌体的力学性能,而且还能减少墙体的裂缝。
砼砌块砌体应采用砌块专用干混砂浆砌筑。
3)砼砌块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
其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
进场后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防止雨淋。
3、施工
1)为保证砼砌块的龄期,砌块应提前进场或提早砌填充墙,以使抹灰前完成大部分收缩。
2)应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含水深度。
雨期施工时,墙材不应露天贴地堆放,并应有可靠的防雨淋措施。
被雨水淋湿的墙材不得立即砌筑。
轻骨料砼小砌块的上墙含水率宜为5%~8%,空心砖的上墙含水率宜为10%~15%,加气砼砌块的上墙含水率宜小于20%。
3)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4)砂浆应随拌随用,使用时间不能过长,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
C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及标号。
5)斜砌砖封顶法: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按砌块规格尺寸、水平灰缝厚度,从梁、板底留出斜砌封顶砖的空隙(240mm墙宜为126mm,120mm墙宜为234mm),斜砌砖砌筑应与水平方向成60°
夹角,待填充墙砌筑完7天后,使用皮锤补砌挤紧,且端部应有顶紧措施。
墙体顶部塞顶施工宜在填充墙砌筑完成7天后进行。
墙体塞顶工作完成7天后,方可进行墙体抹灰。
6)抹灰前基层界面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对表面较光滑的砼构件表面,抹灰时应对其表面进行“糙化”或“甩浆”处理。
墙面抹灰应分次成活,每次厚度在8mm左右,总厚度应小于30mm。
每遍抹灰间隔时间不能相距太短,防止灰层坠裂。
当抹灰总厚度大于30mm时,应有防坠落措施。
抹灰后要及时喷水养护或刷养护液。
7)一般底层抹灰砂浆强度不宜高于基层墙体,中层砂浆强度不能高于底层砂浆,严禁用素水泥砂浆挂面。
内外墙抹灰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有改变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8)外墙基层抹灰时宜设界格,横向以上、下窗口界格为宜。
墙面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和龟裂造成墙身渗水。
9)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
水电和室内设备安装时,应注意保护墙体,不得随意凿洞。
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各压墙150mm。
5.5.2箱体、电线管埋入墙体处墙面开裂的预离措施
1、闸箱四周的空隙应用C15细石混凝土分层填实。
2、周围位置加钢丝网一道(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