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5656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5 张力军副部长在全国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责令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的7家电厂限期整改,扣减电价款并处以5倍罚款,全额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

9月,会同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08年上半年各省(区、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对在城市污水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问题的10个城市和9个电厂予以公开通报,责令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改。

这些考核措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有关地区和单位的减排工作,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大家普遍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视,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关注,环保部门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

各地政府也积极加强行政问责考核,河南、山西、辽宁、江西、贵州等地对减排任务完成不好的县区进行了“区域限批”。

通过行政问责,进一步落实了减排工作责任制,调动了地方政府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二)各项减排措施稳步推进。

根据最新调度数据,2008年,全国共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280万吨,超额完成今年1200万吨的任务;

100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新建或改建了废水深度治理工程。

全国新增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8600万千瓦,其中新增现役燃煤脱硫机组4300万千瓦,超额完成今年3000万千瓦的任务;

新增11台(套)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一大批炼焦、有色金属等企业完成了烟气SO2治理任务;

累计关停小火电1587万千瓦,超额完成今年1300万千瓦的任务;

淘汰水泥、钢铁、焦炭、电解铝、造纸、酒精等落后产能工作进展顺利。

部分地区监管减排效益明显,如江苏省发电企业脱硫设施投运率由2006年的60%提高到95%左右。

为切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北京、山东、黑龙江、陕西、宁夏、上海、福建等地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激励企业减排;

浙江、河南、广东等地加快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负荷;

湖南、江西、广西、内蒙古等地积极筹措资金力争2010年底前县县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刚才听到陈省长介绍,利用5年时间在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基础上,提出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

安徽省、重庆等地严格实行项目总量核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排放量;

河北大力实施“双三十”示范工程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减排;

四川、甘肃等地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均投入1亿多元专项用于减排工作。

各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激励与约束并举、引导与推动同步的良好局面。

(三)减排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修订并颁布实施了《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管理规定,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

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办法(试行)》、《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行及电价管理办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环境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污染减排工作。

配合发展改革委下达了水泥、电石、铁合金、钢铁、电解铝、造纸、酒精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建立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

会同财政部启动了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现在天津市也开始了试点工作。

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减排。

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制浆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1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进一步严格污染排放要求。

(四)三大体系能力建设明显加快。

积极协调财政部下达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21亿元,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厅)共建成240个污染源监控中心,对7810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在5496个废水排放口,3825个废气排放口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

山西省拿出10多亿元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监管能力建设。

我部建立了减排计划的审核、备案,减排工程的现场核查、季度调度,减排数据的核算、发布,减排情况的预警、通报等制度,减排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建立。

一年来,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四期城市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及重点行业污染减排业务培训,累计参加培训900多人次,在全国培养了一批污染减排管理和现场核查的技术骨干。

回顾近三年来的减排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成绩喜人。

2006年,虽然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较2005年上升1.0%和1.5%,但增长幅度分别回落了11.6和4.6个百分点,初步遏止了多年来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7年同比分别下降3.2%和4.7%,在经济超预期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始出现“拐点”,首次实现了双下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9%,单位GDP能耗下降3.46%,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7%和4.2%;

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

预计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前三季度降幅基础上继续保持下降态势,有望完成年初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2008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5%和6%的目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与同志们的艰苦努力,与同志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落实是分不开的。

减排的成效从环境质量改善上也得到了初步体现。

监测数据表明,全国75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由2005年的7.2毫克/升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6.2毫克/升;

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平均浓度,由2005年的0.07毫克/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0.054毫克/立方米。

全国395个城市酸雨统计结果显示,全国酸雨城市比例逐渐减少,全国4个大气成分本底监测台站的2007年监测数据显示,降水中硫酸盐浓度除青海瓦里关本底台无变化外,其余全部下降,下降幅度为9%-18%。

二、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对污染减排的机遇与挑战

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10项扩大内需的措施,其中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及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等。

这些措施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内容,也对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加快重大减排项目建设、强化城乡污染治理设施和减排工程运行监督、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和生产能力过剩项目,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工作。

中央对减排工作的要求是明确的,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危机对节能减排和企业环境监管带来的挑战,又要充分看到国家扩大内需、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措施给环保工作带来的大好机遇。

污染减排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保持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稳定下降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因素。

一是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压力减缓。

今年1-11月,全国火力发电量为2.56万亿度,增长4.7%,增速回落了10.8个百分比,电力煤炭消耗量达到13.52亿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粗钢、有色金属、水泥和焦碳产量增速全部回落到1位数,分别回落了14.1、15.2、8.1和15.8个百分点。

这些主要耗能产品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大大减轻了二氧化硫新增量的压力。

同时,纸张、糖、化肥和织布产量增速分别回落了3.8、20.8、11.5和8.3个百分点,这些主要耗水产品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也大大减轻了COD新增量的压力。

而且,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5.1%,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考虑到出口形势的严峻性以及拉动国内需求的滞后性,今后两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压力要比前几年大大减缓。

二是近三年督促建成运行大规模治污工程,许多工程处理效率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或满负荷运行,减排空间很大。

在我国电力行业已经投运的2.66亿脱硫机组中,2007年综合脱硫效率为73.8%,远远低于规范和设计要求的90%脱硫效率,循环流化床(除30万机组和享受脱硫优惠电价外),均未作为脱硫措施核算二氧化硫减排量。

2007年全国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482座,新建污水处理能力1300万吨/日,实际处理水量740万吨/日,负荷率只有56.9%;

城镇污水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投资是10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之一,减排COD的工程建设规模和进度不会因经济危机而缩小和减慢,相反还会扩大。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减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到减排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是推进减排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的产能扩张尚未完全遏制,问题依然突出。

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出现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的局面,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

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由2005年的68%上升到目前的69.6%,难以达到国家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到201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66.1%目标。

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和能源煤炭化趋势明显。

二是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加速。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个百分点左右,2007年达到45%,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大量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大量消耗水泥和钢铁,对减排的压力是巨大的。

2008年,预计全国煤炭消耗总量和粗钢产量将达到27.5亿吨和5.0亿吨,大大超过“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0%以上的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亿千瓦、占工业COD排放量35%的造纸产能达到7600万吨,提前2年超过“十一五”规划指标。

而且,一些地方出现为确保经济增长盲目上“两高”项目的苗头。

三是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不足。

近三年,在经济增长高速增长、主要耗能产品产量提前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情况下,污染减排仍然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主要是工程规模和淘汰落后产能规模超过了“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

规划要求现役燃煤机组安装脱硫设施2.1亿千瓦,目前已完成1.7亿千瓦,要求2009年和2010年建成运行的,有32%已经提前完成;

规划要求关闭的小火电5000万千瓦,目前已关闭3600万千瓦;

规划要求新增45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规模,目前已经完成3400万吨/日。

后两年,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不足。

寄予希望的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和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经济危机导致企业效益回落有可能影响这些工程如期实施;

寄予希望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由于电力“上大压小”和钢铁水泥等采取“等量淘汰”政策,目前国家严格限制产能过剩的电力、钢铁和水泥等,“等量淘汰”落后产能不确定性加大。

四是已上治污措施的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减排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经济危机导致火力发电量、钢铁产量等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致使大部分脱硫机组发电小时数下降,部分已上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的烧结生产线停产。

今年1-11月,全国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长8.9%,火力发电量仅增长4.7%,发电小时数下降326。

目前,全国有18台60万千瓦燃煤脱硫机组停止发电,已建成11台(套)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有4台的烧结生产线停产。

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虽然新增量压力减缓,但是治污工程减排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增减排量也明显减少。

五是企业环境监管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报告,前三季度2844家废水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72%,2844家废气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只有62%,900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为67%。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既要保就业又要保利润,治污设施运行不足问题将日益凸显,达标率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而三大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难以适应减排工作的需要,近一半的省级环保部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没有建成,1000多家电厂脱硫设施虽然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但与环保部门进行联网监控的还不到30%。

不少企业在线监控设施严重滞后,即使安装了,监测数据普遍不准确,普遍校核不到位,甚至查不到历史数据。

审计署调查某省大型企业,CEMS正常运行的不到50%,在这50%中,能够提供有效数据的不到30%。

六是促进减排政策落实不到位,到位的政策执行力不彻底。

财税、金融、价格、贸易等激励减排的政策还不完善,有些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有些政策虽已出台但还没有很好贯彻落实。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平均为0.52元/吨,低于保本微利要求的0.80元/吨,无法保证其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

东部地区收取污水处理费的98个城市平均收费水平为0.64元/吨,中部和西部污水处理收费水平更低。

全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污费要求提高到1.26元/公斤,政策至尽未出台;

要求对脱硫设施运行达不到要求的燃煤电厂扣减脱硫电价款并进行2-5倍的处罚,还有一些省份没有严格执行。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既要看到减排的良好态势和有利条件,坚定作好减排工作信心和决心,又要充分估计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迎难而上,全力推进以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三、正确看待当前污染减排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污染减排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

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对减排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工作在减排一线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参加会议的很多部长表示,环境保护部在污染减排工作上真抓实干,出台了一套科学、可量化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值得借鉴。

8月份和9月份,我又分别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汇报减排工作,并详细介绍了国务院批转的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以及我部出台的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规定,大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不少地方政府领导也表示,对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评价考核体系,尽管完成减排目标的难度更大,但减排目标突出的是“实”,必须靠上治污工程和淘汰落后产能才能实现,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痛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一些省市甚至提出要像抓减排一样推进节能工作,全方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今年11月份,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对12个省市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察,其它部门的同志都表示,减排指标是“核”出来的。

前不久,在部机关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总量司赵华林同志给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司局级领导干部介绍了污染减排工作情况,大家普遍反映,仅仅一年多时间,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污染减排走上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管理轨道。

大家在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中,牺牲了节假日,干得很辛苦,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听到了同志们的反映。

为全面了解情况,我们派出了一些调研组,听取了34位市级环保部门主管减排工作的局长和28位县级环保局长的意见。

同志们纷纷反映,随着工作深入推进,污染减排真正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一方面各地在编制、经费、职能、车辆、仪器等各方面大力加强了基层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方环保部门的同志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不少困难和疑惑,甚至对核查核算的技术问题产生一些怨言,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的反映。

第一,反映减排核查核算过于严格。

一些同志反映,国家减排考核的责任主体应当是地方政府领导,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在基层地方政府,主要责任往往由环保部门承担,因此,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同志认为是由于国家减排核查核算过于严格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埋怨、抱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找准定位。

环保部门的职责是:

提出任务、明确措施、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

在减排工作上,环保部门要在认真领会国家减排规则的基础上,测算清楚实现减排目标需要采取的减排措施,以及保障这些措施落实的政策和手段,需要哪些工程减排项目和完成时限、需要淘汰哪些落后产能和时限要求,需要的资金投入以及组织人员保障等,要把这些情况向政府汇报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由政府督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这样的话,减排工作就能够实在、稳步地推进,完成任务的希望就大,环保部门的压力自然就要小得多。

很多地方在这方面都有好的做法。

如山西省环保局通过省政府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分配给建设部门,污水处理厂减排的指标和任务也由建设部门负责,环保部门集中力量做好监管和督察工作,改变了以往由环保部门承担减排压力的局面。

目前,也确实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同志并没有集中力量做好参谋工作,而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规定产生抱怨,有的寄希望于国家调整规定甚至放宽规定就能轻松地完成减排任务,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三年快过去了,如果不改变这种想法,不是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就是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污染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减排措施、生产数据、运行参数等成千上万,不是一简就了之的,应当说清楚,也必须说清楚,这是减排工作对环保部门提出的更严、更高的要求。

关于审核严格的问题,我先向大家通报一组各省上报数据:

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全国COD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1%、9.0%和13.8%;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2%、13.0%和15.7%。

按各省数据,时间过半,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24.3%和29.7%,COD和二氧化硫均提前远远超过国家“十一五”的减排目标,有的省两项污染物排放量已经下降了50%以上。

2008上半年,上报COD排放量下降比例超过20%的有6个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以上的有7个省,有的省超过40%。

如此大的减排量,环境质量应有相对明显的改善了,可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我们对外公布不但已经完成了10%的减排目标,而且大大超额完成,社会如何看待我们环保人?

污染物排放数据下来了,环境质量却没有明显改善,与老百姓的要求相差很远,人民群众还相信我们环保人吗?

这两年部里向社会公布的污染减排数据,与全国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的质量状况基本相符,与人民群众的感觉也基本一致。

我们多次强调,污染减排目标是否实现不仅仅看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还有几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环境保护从宏观和战略层面上参与综合决策的机制是否建立?

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

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得到转变?

环境监管能力是否得到加强?

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是减排工作的根本所在,没有污染减排,中央财政能给环境监测、执法和统计这么多资金吗?

请同志们认真思考一下。

今后,减排审核仍要坚持从紧从严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今年如果有的地方上报减排数据与最终核定数据相差较大,部里将正式发文给省级政府,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公布。

第二,反映新增排放量难以落实。

“淡化基数、算清增量、核实减量”是确定各地区减排数据的基本原则。

有些同志反映,2005年的环境统计数据不准确,数据报高的地方反映即使所有排污单位都关闭了,也不能完成减排任务,报低的地方反映采取了这么多的减排措施,减排量却很小;

也有的反映计算出来的新增量不能一一落实到具体排污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环境统计数据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环境保护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例如,全国钢铁产量10年间增长了3倍(1.6亿吨增长到4.9亿吨),占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四分之三的烧结机几乎没采取烟气脱硫措施,而全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呈下降趋势;

环境统计中工业企业COD和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都在90%以上,而实际上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结果只有60%左右,开展暗查时可能更低。

2005年环境统计数据虚报多了,减排任务完不成了,就要求调基数,依我看这就是数据游戏,偏离了污染减排的真正目的。

我们在座的都知道环境统计还存在不完备的问题,以往大家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也不够,数据差异可能更大些,可2005年各地的排放基数及五年减排目标是经国务院确定的,是既定事实,是不可能改动的。

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原因,彻底把我们内部的问题解决好,使“十二五”的减排工作在更加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进行。

希望同志们今后不要再争论基数的问题了,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减排工程的建设和监管水平的提高上。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明年向社会公布所有重点污染源排放数据,这就要求我们把新增排放量一一落实到排污单位上。

而目前一些地方在做环境统计年度排放量中,对数据审核把关不严,甚至采取简单化处理方式,以上年排放量为基数,根据核定的减排量,平推得到本年度排放量,而不是具体落到排污单位上。

今天为什么在浙江召开这次会议,最大特点是基础资料齐全完备。

这种简单化处理方式必须立即改变!

怎么改?

一个地区今年煤炭消耗总量是多少应该很清楚,都是哪些单位消耗的和消耗了多少都是有统计的,各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量也是可统计的。

新增排放量必须落实到排污单位上,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新投产项目的排放量,二是企业产能扩张增加的排放量,三是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增加的排放量,四是监测和监察超标排放新增排放量。

第三,反映减排核查核算规则经常变化。

有的同志反映,现在通过DCS和中控系统检查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后确定减排量,核查规则变了;

也有的反映,今年上半年在审核减排数据时,对多项减排措施不予确认,公布的减排数据普遍低于预期,是由于核算规则发生了改变。

我可以郑重地告诉大家,核查核算规则根本没有作过改变,只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逐步把更科学合理的核查方法和要求教给了大家,以前深度和要求不够而己。

许多同志原来认为,辖区内燃煤电厂脱硫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治污工程建成运行了,减排量就按设计处理效率或者是环保验收达标数据计算。

随着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治污设施的核查由过去检查瞬时在线监测数据和报表的方法,深化为通过DCS检查治污设施运行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数据方法,治污设施运行、效率和偷排漏排等情况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这样计算出来的减排量才能更为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排污情况。

如果研究2006年以前环境统计数据库,全国1.5亿千瓦脱硫机组脱硫效率都在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平均在70%以上。

而通过DCS核查,重点治污设施运行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运行不好,即使有了减排能力但也形不成减排效果。

例如,监管水平位列全国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