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4515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70%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后采血。

2、培养瓶消毒程序:

(1)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

(2)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酒精。

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1)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但不可接触穿刺点。

(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3)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三)注意事项

1、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勿放冰箱。

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青霉素)使用情况,采集时间和部位(如左臂等),可疑的诊断。

2、采血部位:

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发热时应该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以帮助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固有菌群污染。

3、采血时机:

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或在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

4、采血次数及时间: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h内采集2~3次做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

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d,每天采集2份。

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烧后1h进行。

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

(1)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

(2)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以上。

(3)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

(4)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h内采集3份血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3份以上的血标本。

5、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是8~10ml,儿童1~5ml。

血液和肉汤之比为1∶5~1∶10。

6、将血注入培养基前不需要更换针头,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瓶塞,并尽可能避免血培养瓶橡皮塞上的残留消毒液影响结果。

7、每日每例采血至少两次,间隔0.5~1h。

(四)结果判断

1、健康人体的血液是无菌的。

2、通常血培养分离的细菌或真菌可认为是血液感染的病原体。

3、大多数的菌血症是间歇性的,往往需要以多次血培养阳性证实。

如为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等皮肤常居菌,则连续两次培养为同种细菌方可确定。

4、血液中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群、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五)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请置于室温环境,切勿冷藏。

2、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3、最佳的临床标本送检,包括厌氧菌培养标本,首先取决于所获取标本的量。

量少的标本要在采集后的15-30分钟内送检。

4、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

①标本必须置放于我院统一配置的标本箱内,禁止徒手将标本送往实验室。

②严禁将带有裸露针头的注射器送往实验室。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标本来源

痰/气管抽吸物(TA)、支气管肺灌洗吸出液、支气管刷子、气管内管、肺穿刺或活组织等。

(二)容器

洁净、广口、无菌、加盖、密封、防渗漏。

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一次性使用。

(三)采集方法

清晨痰量多,含菌量亦大,嘱病人先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1-2口痰于培养皿或瓶中,痰量极少可用45℃10%氯化钠液雾化吸入导痰。

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戴无菌手套或用无菌镊子取一次性无菌专用吸痰管,一头缓慢插入气管致隆突(叶支气管)水平,一头接电动吸引器,螺旋式抽吸,吸引痰液。

(四)注意事项

1、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防止唾液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

2、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价值更高。

3、连续采集3~4次,采集间隔时间>

24h。

(五)结果判断

1、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栖居。

2、合格痰的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两者比例小于1:

2.5。

3、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4、经纤维支气管镜和人工气道吸引采集分泌物分离出的细菌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5、痰液与血液或胸水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有诊断意义。

6、痰培养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7、痰中的病原菌不少属于机会致病菌,应根据病情判断。

(六)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1、标本及时送检避免干燥,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如在室温下放置数小时,则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过度生长,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

故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

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采集指征

手术切口部位有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或怀疑有切口感染时。

1、抽吸前用生理盐水或75%酒精擦去表面分泌物,以避免污染。

2、未溃破脓肿用消毒液消毒皮肤,待消毒液干燥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送检或切开排脓时用无菌棉拭子采样。

3、采样后速将试管口于酒精灯火焰上消毒,插入拭子塞紧送验。

(三)采集量

至少采集两个拭子标本,一个用于细菌培养,另一个用于制备涂片染色。

最好每天1次,每次采集≥1ml。

1、标本避免干燥;

2、厌氧菌标本避免与空气接触;

3、采样前局部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4、如使用消毒液消毒皮肤,须待其干燥后采样。

感染的判定主要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因为外环境和皮肤定植菌也常在手术切口或创面分离到。

对无菌部位的感染,从分泌物中分离到细菌一般均有临床意义。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可暂存4℃冰箱,但不要超过24小时。

3、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宜插入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4、厌氧培养标本需保持厌氧状态运送:

使用专用运送培养基或用针筒抽取标本后排尽空气,在针头上置无菌橡皮塞后运送。

5、最佳的临床标本送检,包括厌氧菌培养标本,首先取决于所获取标本的量。

活检组织如果采用厌氧运送方式,可置于25℃恒温箱存放20至24小时。

6、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

①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尿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肉眼脓尿或血尿;

(3)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发热;

(6)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7)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1、普通中段尿采集

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标本,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清晨起床后,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或无痛碘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

开始排尿,将前段尿排去,中段尿约10-20ml直接排入专用的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2h内接种。

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最常用的尿培养标本收集方法,但很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应由医护人员采集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患者正确留取。

如果需要可收集第一段尿液数毫升作淋球菌和衣原体检查;

不中止排尿,在排去数毫升尿液后用无菌试管收集第二段尿,即为所需中段尿。

2、留置导尿尿标本采集

培养前,有条件者可夹管4~5小时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以提高阳性率。

采样时应松管弃去前端尿液,左手戴无菌手套固定导尿管后,按中、左、右、中的顺序,严格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

不可打开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收集标本。

3、耻骨上膀胱穿刺法: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上经皮肤消毒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法”,尤其做厌氧菌检查时必须采用膀胱穿刺法。

但本法有一定的痛苦,患者难以接受。

穿刺时膀胱应充盈,皮肤严格消毒后用装有19或20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耻骨联合距脐1/3处穿刺。

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尿标本的采集。

(三)注意事项:

1、采集的尿液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4℃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h,但应注意冷藏保存的标本不能用于淋病奈瑟菌培养。

2、在用药前采集尿液,不加防腐剂;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不可从集尿袋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1、正常人体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

2、中段尿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主,其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ml,革兰阳性球菌>104/ml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反之污染菌可能性大。

真菌浓度>103~4/ml可认为感染菌。

3、已用抗菌药或经导尿管采集的尿液,多次尿培养为单一的同种菌,细菌浓度虽未达到上述界限,也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

4、尿培养显示浓度超过上述界限的但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细菌和真菌时,应考虑污染菌可能。

5、尿培养中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放置于冰箱内,但不要超过24小时。

粪便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急性感染性腹泻可以由细菌、病毒及原虫引起,实验室常规检查是细菌培养。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应作为实验室常规培养的主要腹泻病原菌。

住院3天以上发生腹泻的患者进行常规培养意义不大,秋冬季,儿童(2岁以内)腹泻多以病毒性肠炎为主,应在腹泻病毒阴性排除后,再考虑做细菌培养。

(一)物品准备与申请

1、领取清洁便盒。

请拿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登记领取。

细菌室周一到周六上午正常上班。

其他时间如中午、夜班、节假日请与生化室联系。

2、填写检验申请单。

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填写内容包括: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送检目的、申请医生及送检时间。

(二)采集指征

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1)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个/HP;

(2)重症腹泻;

(3)体温大于38.5℃;

(4)血便;

(5)便中有脓液;

(6)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患者;

(7)来自疫区的患者。

标本采集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

在不同的时间采集2~3份标本可以提高致病菌的分离率。

方法有:

1、自然排便法

直接留置粪便标本于清洁、干燥广口容器中送检。

本法为常规方法。

注意若有脓血、粘液、组织碎片,则取有脓血、粘液、组织碎片部分的粪便2~3g,液体粪便则取絮状物,一般取1~3ml。

2、直肠拭子法

用无菌拭子插入肛门2-4cm,轻轻旋转拭子,可在拭子上明显见到粪便,插入运送培养基内,立即送检。

本法只适用于排便困难患者或婴幼儿,不推荐使用拭子做常规性病原菌培养。

(四)标本运送和验收

1、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

如采便后2h内未培养,标本应放入运送培养基如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4℃冰箱保存,一般可保存24h。

2、粪便标本验收与拒收程序:

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无明显灰尘纸屑,留取时间符合要求者为合格标本;

否者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当怀疑沙门菌、志贺菌、弯曲菌以外的细菌引起的腹泻时,临床医生必须通知实验室,因为分离弧菌、耶尔森菌、气单胞菌、大肠埃希菌O157:

H7需要特殊的实验程序和培养基。

粪便标本一般不做厌氧培养。

脑脊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正常人体脑脊液是无菌的。

当人体患有脑脊髓膜炎症时,在脑脊液中可以出现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有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做脑脊液的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脑膜炎病因。

1、领取无菌试管

供应室领取无菌穿刺包。

其他时间如中午、夜班、节假日请到生化室联系。

2、填写检验申请单

有脑膜炎症状,临床怀疑有脑膜炎感染,应进行细菌培养。

病人应先禁食,由医师以无菌手续在病人第3和第4腰椎间隙或稍低处穿刺取得,小儿则于第4和第5腰椎间隙穿刺,必须装入戴帽(盖)的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1、标本采集后应置于无菌试管内尽快送检,绝不可冷藏!

每种检验需要最小量:

细菌培养≥l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

2、标本验收与拒收:

标本未收集于无菌管或送检延误或冷藏保存,则拒收标本,通知临床要求重新采集标本。

脓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内源性(感染源是炎症局部周围器官中的正常菌群)和外源性(感染源是存在于外界的微生物).

局部组织或器官有化脓性感染表现,应进行细菌培养。

1、开放脓肿用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伸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采集两个拭子,分别做培养和革兰氏染色,也可对渗出物做需氧培养。

开放病灶不能做厌氧培养。

2、闭锁脓肿不能用拭子,要消毒脓肿表面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刺入无菌橡皮塞中送检。

3、烧伤伤口清创,出现渗出物后用拭子用力采集,仅做需氧培养。

也可送组织标本。

4、脓疱或水疱酒精消毒,干燥,用针头(小儿用23号针头)挑破脓疱,用拭子采集脓疱液和基底部标本。

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如果在1h内不能培养,应将标本冷藏。

2、标本验收与拒收:

标本拭子未装入无菌容器内或注射器渗漏污染者;

送检时间过长者应拒收。

标本涂片革兰染色若发现上皮细胞,提示标本已被污染,一般不适合再做培养。

(五)注意事项

对大多数开放伤口,采集前应先清创,去除表面菌群,除非有渗出物。

干燥、结痂伤口一般不做培养。

闭合脓肿应取穿刺物和脓肿壁标本。

开放脓肿处理同开放性伤口。

不要仅仅送检脓液,应在病灶活动区域或基底部采集标本,最好有组织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