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451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高中语文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第13课沂水春风活页规范训练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则曰:

“不吾知也!

”  居:

在家里

B.吾与点也与:

赞成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

D.愿为小相焉相:

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解析 A项居:

闲居,平常。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D项都是第二人称代词;A项语气助词,表反诘/音节助词,表停顿;B

项因为/用,把;C项表反问语气/同介词“于”。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孰能为之大B.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三子者出,曾皙后

解析 A项大:

形容词用作名词,大司仪。

B项风:

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D

项后:

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异乎三子者之撰B.不患人之不己知

C.无乃尔是过与D.沛公安在

解析 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与所给例句相同。

答案 A

.名句填空(12分)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而归。

答案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摄乎大国之间     摄:

比及三年`比:

比较

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何伤乎伤:

妨害

C.吾与点也与:

赞成

宗庙会同会:

指诸侯会盟

D.其言不让让:

谦让

孰能为之大孰:

解析 A项比:

等到。

答案 A

7.下列“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其礼乐,以(连词,相当于“而”)俟君子

B.毋吾以(因为)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

D.加之以(把)师旅

解析 C项以:

用。

答案 C

8.下列对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五十或六十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解析 D项之:

你们。

答案 D

9.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

解析 不是含蓄隐讳,是直接说出。

答案 D

(2)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

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

答案 D

(3)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解析 A项应该是“谦虚谨慎”。

答案 A

(4)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

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

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

答案 A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孔子曰:

“大道①之行也,与三代②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③,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注】①大道:

原始社会大同的准则。

②三代:

夏、商、周。

③分:

职务。

【文旨提示】本文节选自《礼记·礼运》。

孔子在这里为人们设计了两个社会模式:

一是大同,一是小康。

大同,是纯理想社会,小康是以“礼”为纲纪的社会。

“礼”是孔子认为指导社会的最高纲领,离开“礼”,小康社会也将不保。

孔子是第一个使用“天下为公”的人,这四个字给后人留下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选贤与能   ②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A.①和,同②慎,小心

B.①推荐②认真执行

C.①赞同②谨慎遵从

D.①和,同②认真执行

解析 ①句中“与”读作yù,动词,根据句意,从本义“授予”中引申为“推

荐”。

②句中“谨”,译作本义“谨慎小心”,或“谨慎遵从”似乎也可以,

但却不符文意。

孔子在这段文章里,不是要人们对“礼”表面上谨慎、小心、

遵从,而是要人们在行动上认真执行。

答案 B

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②

A.“亲”与“刑”相同,“正”与“著”不同

B.“亲”与“刑”相同,“正”与“著”也相同

C.“亲”与“刑”不同,“正”与“著”也不同

D.“亲”与“刑”不同,“正”与“著”相同

解析 ①中“亲”,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其亲为亲。

“刑”,名词,用作

意动词,“以其仁为刑”。

②中“正”,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君臣正”;

“著”,形容词,显露的意思,用作使动词,“使过失昭彰”。

答案 B

12.对“故外户而不闭”的正确翻译是(  )(3分)

A.所以外面的窗户不关上

B.所以外面的门不关上

C.所以外面的门窗可以不关上

D.所以从外面合上门却不插上

解析 A、B、C项把“外”译为方位名词“外面”,不妥,应译作动词“从

外面关上”。

“而”是转折词“却”,A、B、C项没译出,所以不符文意。

“夜不闭户”,并非说晚上不关门,而是“合上门,不插上门栓”。

答案 D

13.对“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的正确翻译是(  )(3分)

A.如果有不执行“礼”的,有职位的就被罢免,百姓把统治者不用“礼”的

行为当做祸害。

B.如果有不从这些做起的,当官的就主动离去,众人把统治者不从这些做起

当祸害。

C.如果有不执行“礼”的,当官的就要让他离去,百姓也认为他是祸害。

D.如果有不从这些做起的,有职位的就被迫离去,众人认为他是祸害。

解析 “由此”译作“从这些”,语意含混。

“这些”指代不明。

结合原文,自

“此六君子者”开始到本句,孔子一直谈的是“礼”,本句是前几句的结语,

所以译文应明确译出“礼”的字样。

“不由此”即“不执行”“礼”。

“去”的本

义是“离开”,然而,对应下文的“殃”字,不管是“主动离开”,还是“被迫

离去”,都不如译作“罢免”“革除”更为准确。

答案 A

14.孔子认为,出现“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分)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C.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D.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解析 B、C、D三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

答案 A

【参考译文】

孔子说:

“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

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传,和睦相处,就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以后大道消逝不见了,天下成为私家的。

人们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各人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财物只想放到自己家里私用,自己的能力也只用来为自己效劳。

天下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当作礼,把城郭护城河当作赖以防守的坚固工事,把礼义当作行事的准则,用来使君臣关系正常,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

用来建立法律制度,建立有关土地和住处的制度。

把有勇有谋的当作贤人,立功做事,只是为了自己,不为他人,所以阴谋诡计因此而盛行,战乱也因此爆发。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

这六位君子,没有不是对礼认真执行,用礼来表彰他们(民)做对了的事,用礼来成全他们(民)讲信用的事,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合于仁的行为定为法规,提倡不争,用礼指示给人民要有常规。

如果有不执行“礼”的,有官职的就被罢免,百姓把统治者不用“礼”的行为当做祸害。

这就是所说的小康社会。

29757743D琽2939572D3狓6356468B3E謾328838073聳276096BD9毙N261856649晉244845FA4徤Z3787993F7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