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4368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4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

本导则参编单位: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则4

2规范性引用文件5

3术语和定义6

4基本原则7

5活动程序要求8

5.1问题解决型课题8

5.1.1总则8

5.1.2选择课题9

5.1.3现状调查9

5.1.4设定目标10

5.1.5目标可行性分析11

5.1.6原因分析11

5.1.7确定主要原因11

5.1.8制定对策12

5.1.9对策实施12

5.1.10效果检查12

5.1.11制定巩固措施13

5.1.12总结和下一步打算13

5.2创新型课题14

5.2.1总则14

5.2.2选择课题14

5.2.3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15

5.2.4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15

5.2.5制定对策16

5.2.6对策实施16

5.2.7效果检查17

5.2.8标准化17

5.2.9总结和下一步打算17

附录A18

附录B19

参考文献22

1总则

1.0.1为指导工程建设行业组织员工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长期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动工程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制定本导则。

1.0.2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四大支柱之一,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

在工程建设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加强管理、改进质量、保障安全、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素质、创新创效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实效。

1.0.3导则附录包括资料性附录和规范性附录。

其中,附录A: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一览表,属资料性附录,为质量管理小组开展活动选用统计工具时提供参考;

附录B: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价表,属规范性附录,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现场评价、成果发表评价提供依据。

1.0.4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工程建设行业组织员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1.0.5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0.1下列文件对于本导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导则。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T/CAQ10201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GB/T5043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界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导则。

3.0.1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controlcircle

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

3.0.2活动程序activityprocedures

遵循PDCA循环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步骤。

3.0.3问题解决型课题problem-solvingproject

小组针对已经发生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

问题解决型课题包括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四种类型。

1现场型课题fieldproject

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服务、工作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现场环境等为选题范围的课题。

2攻关型课题keyproblem-tacklingproject

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的课题。

3管理型课题managementproject

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的课题。

4服务型课题serviceproject

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的课题。

3.0.4创新型课题innovativeproject

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和方法等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新的思维研制新产品、服务、项目、方法,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

4基本原则

4.0.1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员参与

组织内的全体员工自愿组成、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应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

2持续改进

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质量管理小组应开展长期有效、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

3遵循PDCA循环

为有序、有效、持续地开展活动并实现目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置(Action,A)程序开展适宜的活动,简称PDCA循环。

4基于客观事实。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每个步骤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与决策。

5应用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应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4.0.2基本原则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体现如图1所示。

图1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

5活动程序要求

5.1问题解决型课题

5.1.1总则

5.1.1.1问题解决型课题目标根据来源不同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

1自定目标:

质量管理小组根据调查和分析,明确课题改进程度,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目标;

2指令性目标:

通常是指质量管理小组把自己不能改变的相关要求定为目标,包括:

上级以指令形式下达给小组的目标;

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行业强制性标准或顾客签订合同的要求等。

5.1.1.2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的课题在活动程序上有差异,如图2所示。

图2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图

5.1.2选择课题

5.1.2.1课题来源

针对存在问题及改进对象,小组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课题。

课题来源一般有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和自选性课题。

1指令性课题。

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组织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主管部门根据组织(或部门)的实际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质量管理小组下达的课题。

2指导性课题。

通常由本组织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主管部门根据组织实现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需要,推荐、公布可供质量管理小组选择的课题,小组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3自选性课题。

是由小组根据组织和岗位发现的实际问题或需求,自己选定的课题。

5.1.2.2选题要求

小组选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体现“小、实、活、新”特色,“小”即选题小,选题要在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不选择综合性强的课题。

2课题名称应直接,一般采用三段式的命名方式,即由结果、对象和特性三要素构成,课题名称应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

5.1.2.3选题理由

课题选定后,应阐述选此课题的理由,要求如下:

1选题理由应明确上级要求、顾客、业主、标准、合同等相关要求,并说明本小组当前实际情况(存在问题)与相关要求的差距。

2选题理由应明确、简洁,以数据为依据。

5.1.3现状调查

为了解问题现状和严重程度,小组应进行现状调查。

5.1.3.1充分收集有关课题的数据和事实,把握问题现状,掌握目前问题的严重程度,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确定改进方向和能够改进的程度,为目标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5.1.3.2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和信息,应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分层和整理,具体可考虑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测量、时间及工程部位等角度进行分层分析,直至找到问题的具体症结。

5.1.3.3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应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和全面性。

客观性指实际测量或记录的真实数据;

可比性指数据的特性和计量单位应一致、可比;

时效性指收集数据的时间能真实反映现状;

全面性指多维度把握反映课题状态的数据,以及不局限于已有统计数据,也要重视到现场实地测量数据。

5.1.4设定目标

根据所选课题,小组应设定活动目标,以明确课题解决的程度,并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

自定目标应进行设定目标依据分析,指令性目标应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

5.1.4.1目标设定依据

小组自定目标设定依据应尽可能用事实、数据说话,可考虑:

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标准要求;

2顾客需求或合同要求;

3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4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

5针对问题症结或问题,预计问题症结或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出小组能达到的水平。

5.1.4.2目标设定要求

目标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目标是指课题目标,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课题相对应,是检验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

2设定目标的数量不宜多,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目标,目标之间应不具有相关性。

3目标应可测量,便于对策实施结束后进行效果的检查。

4设定的目标应具有挑战性,要高于正常水平,需要小组成员努力攻关才能达到。

5.1.5目标可行性分析

指令性目标课题应在选择课题、设定目标后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用事实、数据说话,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和症结。

目标可行性分析可考虑:

1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小组在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相近,可以达到。

2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现在条件得到了改善,应该能达到这个水平。

3针对问题症结或问题,预计其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达到的水平。

5.1.6原因分析

在问题症结或问题已明确、目标已设定的前提下,小组活动进入原因分析步骤。

原因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

5.1.6.1针对问题症结或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如果在现状调查时已找到问题的症结,则应针对问题的症结分析原因;

如果课题非常小、非常具体,其本身就是症结,则直接针对课题分析原因;

如果目标可行性分析中解决问题症结,不能满足指令性目标要求,还需解决次要问题,将次要问题一并纳入进行原因分析。

5.1.6.2分析原因时,问题和原因之间应因果关系清晰,逻辑关系紧密,逐层展开。

5.1.6.3分析原因应从人员、机具、材料、方法、环境、测量等方面全面考虑,以充分展示产生问题的原因,避免遗漏;

5.1.6.4分析原因要彻底,应将每一条原因分析到末端原因,以便直接采取对策。

5.1.7确定主要原因

确定主要原因就是要对诸多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找出确实影响问题症结或问题的主要原因。

小组应依据数据和事实,针对末端原因,客观地确定主要原因:

5.1.7.1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即小组无法采取对策解决的原因以及自然界发生的不可抗拒的因素。

5.1.7.2对小组能力范围内的所有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

5.1.7.3在确定每条末端原因是否为主要原因时,是根据它对所分析问题症结或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判定。

5.1.7.4确定主要原因时要收集影响问题症结或问题的证据,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判定方式为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

5.1.8制定对策

主要原因确定之后,就可分别针对所确定的每条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小组制定对策应:

5.1.8.1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

5.1.8.2必要时,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并进行对策效果的评价和选择。

对每一项对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时,可采用试验、分析等方法,从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性、可靠性、时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原则基于数据等客观事实。

5.1.8.3按照5W1H制定对策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

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

5.1.9对策实施

对策制定完成,小组成员应按照对策表列出的改进措施组织实施。

5.1.9.1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对策,即按照对策表中的具体措施实施每项对策,每条对策实施完毕,应及时收集数据,与对策目标进行比较,确认对策效果和有效性。

5.1.9.2当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未达到对应的对策目标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按新的措施实施,并再次确认实施效果,直至对策目标实现。

5.1.9.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以评价对策的综合有效性。

5.1.10效果检查

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并逐条验证达到对策目标后,小组应进行效果检查。

5.1.10.1收集数据,将实施改进后的效果与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对比,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5.1.10.2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判断改善程度。

5.1.10.3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1.11制定巩固措施

取得效果后,就要把效果维持下去,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制定巩固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5.1.11.1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分门别类纳入相关标准或形成新标准,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5.1.11.2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收集数据确认是否按照修订过的新方法、标准执行,以确保取得的成果真正得到巩固,并维持在良好的水平上。

5.1.12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小组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包括:

5.1.12.1从课题的实际出发,小组对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

5.1.12.2在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小组提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从而将小组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

5.2创新型课题

5.2.1总则

创新型课题按照图3所示的程序开展活动。

图3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图

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图中,效果检查若未达到课题目标时,箭头虽指向“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但并不是必须回到这一步骤;

而应分析未达到课题目标的原因,找到策划阶段出现问题的具体步骤,并从该步骤开始新一轮PDCA循环,直到目标实现。

5.2.2选择课题

5.2.2.1选题来源

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方法等无法实现或满足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运用新思维选择的创新课题。

5.2.2.2选题要求

1针对需求,借鉴查新不同行业或类似专业中的知识、信息、技术、经验等,研制(发)新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

借鉴查新是创新型课题的重要基础,它对于策划阶段的选择课题、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三个步骤产生影响。

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发)对象,即研发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

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本次活动要研发的内容;

二是体现该课题的创新特征。

3必要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能否完成任务需求。

5.2.3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5.2.3.1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是为小组活动指明努力的方向,也用于衡量小组课题完成的程度。

1小组设定的目标应围绕所选课题的目的而设定,与课题达到的目的保持一致,将课题目的转化为可测量的课题目标。

2目标设定不宜多。

目标尽可能是一个,如果有两个目标值是相互制约的,也可以设定两个目标值。

5.2.3.2目标可行性分析

小组应针对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初步掌握实现目标的可行性。

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应满足以下要求:

1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设定的目标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2分析小组拥有的资源、具备的能力及课题的难易程度;

3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时,应根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说明该课题目标实现的可行性。

5.2.4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在创新型课题活动中,小组针对选择的课题,需提出实现课题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从中确定最佳方案。

5.2.4.1提出方案

小组结合所选课题和借鉴的内容,针对课题目标提出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针对课题目标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包括总体方案与分级方案,并对所有方案进行整理。

2总体方案应具有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

总体方案具有创新性是创新型课题的本质特征,创新性应体现在总体方案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方面;

相对独立性,是指每个方案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路径是不同的,相互独立。

3分级方案是指把选定的将要实施的总体方案进行分解,应具有可比性(数据可比、信息可比),以供比较和选择。

分级方案应逐层展开细化,展开到可实施的具体方案为止。

5.2.4.2确定最佳方案

对所有整理后的方案,小组应逐个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最佳方案,也就是准备实施的方案。

1在总体方案或分级方案有多个时,应用事实和数据对经过整理的方案进行逐一分析和论证,确定出最佳方案,也可将方案的优势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更优方案。

2在对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时,应采用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的方式,基于数据和客观事实。

5.2.5制定对策

确定最佳方案后,应制定对策,以指导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5.2.5.1针对在最佳方案分解中确定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即最末一级的方案,逐项制定对策。

若研发的是新产品或新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对策表中可增加产品的组装调试,系统的整合、试运行等对策。

5.2.5.2按照5W1H制定对策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

5.2.6对策实施

对策表制定完成后,小组活动即进入到实施阶段。

对策实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5.2.6.1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即为对策表中相应对策的具体措施落实过程。

实施过程中应随时做好实施记录。

5.2.6.2每条对策措施实施后,应立即收集改进后的数据,与对策表中的目标进行对比,检查相应方案目标的实施效果及其有效性。

必要时调整、修正措施,继而再实施,再验证,直至对策目标实现。

5.2.6.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以评价对策的综合有效性。

5.2.7效果检查

所有对策全部实施完成并逐条确认达到对策目标要求后,小组要收集数据检查课题目标是否达到。

1收集客观数据,与课题目标进行比较,确认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

2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明确小组活动所做的具体贡献。

5.2.8标准化

小组活动达到课题目标后,应对创新成果的推广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

1对有推广价值、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法、图纸、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等。

2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进行总结和整理,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5.2.9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小组应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

包括:

1从创新角度对在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找出小组活动的创新特色与不足。

2继续选择新的课题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提出下一个活动课题。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一览表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汇总见表A.1。

表A.1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一览表

序号

活动程序

老七种工具

新七种工具

其他方法

分层法

调查表

排列图

因果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散布图

树图

关联图

亲和图

矩阵图

网络图(

矢线图)

PDPC法

矩阵数据分析法

简易图表

正交试验设计法

优选法

水平对比法

头脑风暴法

流程图

1

选择课题

2

现状调查

3

设定目标

4

原因分析

5

确定主要原因

6

制定对策

7

对策实施

8

效果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