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4024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屈原列传注译Word文件下载.docx

另外,本篇在写作上确实又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正如清人陈刘熙载所云:

“学《离骚》得其情者太史公,得其辞者为司马长卿。

”又云:

“太史公文,兼括六艺百家之旨。

第论其恻怛之情,抑扬之致,则得之于《诗三百篇》及《离骚》者居多。

”(《艺概•文概》)而纵观本篇,更是如此。

【正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

左徒。

博闻强志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④,争宠而心害其能⑤。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⑥。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

”王怒而疏屈平

⑧。

①博闻强志: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②娴:

熟习。

③任:

信任。

④同列:

同在朝班,即同事。

⑤害:

妒忌。

⑥属:

写作。

⑦伐:

自我夸耀。

⑧疏:

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①,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②。

离骚者,犹离忧也③。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④,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⑤,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⑥,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诽而不乱⑧,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⑨。

其文约⑩,其辞微C,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3)。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4)。

濯淖污泥之中(15),蝉蜕于浊秽(16),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1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8)。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①聪:

听觉灵敏,此处指明辨是非。

②幽思:

苦闷深思。

③离忧:

遭受忧愁。

离,通“罹”(1

离),遭受。

④反本:

追念根本。

反,同"

返”。

⑤惨怛:

忧伤,悲痛。

⑥间:

挑拨离间。

⑦《国风》:

《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各地的民间歌谣所组成,有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⑧《小雅》:

亦《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

大部分是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贵族宴会的乐歌,小部分是批评当时朝政过失或抒发怨愤的民间歌谣。

⑨靡:

没有。

见:

同“现”。

⑩约:

简约。

C微:

精深,幽微。

称文小:

指《离骚》中多引述花草树木

等细小事物。

指:

通“旨”,意义。

(13)举类迩:

指《离骚》所称引的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

迩:

近。

(14)自疏:

自己主动疏远,这里指不放松对

自己的严格要求。

(15)濯(zhu6,浊)淖(n

do,闹):

洗涤污垢。

此处以喻超脱世俗。

(16)蝉蜕:

蝉蜕之壳,此处以喻解脱。

(17)滋(xu

dn,玄):

混浊,污黑。

(18)皭(jido,叫)

然:

洁白的样子。

屈平既绌①,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③,厚币委质事楚④,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⑤。

张仪诈之曰: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丐,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

不救楚,楚大困。

①绌:

通“黜"

贬斥,废退。

②从亲:

指山东六国团结起来,结成联盟,共同抗秦。

③详:

通“佯”。

假装。

④厚币:

丰厚的礼品。

币:

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泛指用作礼品的玉、帛等物。

委质:

谓人臣拜见人君时,屈膝而委体于地。

引申为归顺、臣服。

质:

指形体。

一说“质”通“贽”,指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

“委质”也引申为归顺、臣服。

⑤如:

往……;

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①。

”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②,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④,谏怀王曰:

“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⑤。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⑥:

“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⑦。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⑧。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①甘心:

称心,快意。

②当:

抵押。

③用事者:

当权的人。

④顾反:

等到返回时,反,同“返”。

下“入秦而不反”、“不忘欲反”等句之“反”同此。

⑤毋行:

不去为好。

毋:

无,不。

⑥稚子:

幼子。

⑦卒:

最终。

⑧内:

同“纳”。

接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①。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②,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

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④,故内惑于郑袖,夕卜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⑤:

“井泄不食⑥,为我心恻,可以汲⑦。

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⑧,顷襄王怒而迁之⑨。

①咎:

责怪,归罪。

②眷顾:

怀念。

③翼幸:

侥幸希望。

④分:

职分,本分。

⑤《易》:

书名。

也称《周易》或《易经》。

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

引句见《易经•井卦》,原文作:

“象曰:

井渫不食,行恻也。

求王明,受福也。

”⑥泄:

通“抴”,淘去

污泥。

⑦恻:

心中悲伤。

⑧短:

说人的坏话。

⑨迁:

贬谪,放逐。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①。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②:

“子非三闾大夫欤③?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⑥?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⑦?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⑨!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⑩!

”①被:

通“披”。

②渔父:

捕鱼者,渔翁。

③三闾大夫:

职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

④见放:

被放逐。

⑤凝滞:

拘泥。

推移:

变迁,转易。

⑥:

吃,食。

糟:

未清带滓的酒。

啜:

尝,饮。

醨:

薄酒。

⑦瑜、瑾:

都是美玉名此处以喻高尚的品德。

⑧察察:

清白,高洁。

⑨汶(men,门)汶:

污垢,污辱。

⑩皓皓:

“皓皓”,洁白,光明。

温蠼:

尘滓重积的样子。

乃作《怀沙》之赋①。

于是怀石遂自(投)〔沈〕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①,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③,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①,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服鸟赋》,同死生②,轻去就③,又爽然自失矣④。

①《天问》、《招魂》、《哀郢》:

以上都是屈

原作品的篇目,也有人说《招魂》是宋玉的作品

②同死生:

把死生同等看待。

③轻去就:

指不把

职务上的升降看得很重。

④爽然:

默然。

【译文】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

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

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

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

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

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

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

“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

上天是人的原始;

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

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坚持公证,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

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

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

《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

《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

而像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

屈原在《离骚》中,往上追述到帝喾(kd库)的事迹,近世赞扬齐桓的伟业,中间叙述商汤、周武的德政,以此来批评时政。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这些都讲得非常详尽。

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

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

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想发兵攻打齐国,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说:

“秦国非常痛恨齐国,但齐国和楚国有合纵的盟约,若是楚国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

”楚怀王贪图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并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

张仪欺骗了楚国,对使者说:

“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听说过有什么六百里。

”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去,回到楚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

怀王勃然大怒,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

秦国也派兵迎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并斩杀八万人,俘虏了楚将屈丐,接着又攻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

于是楚怀王动员了全国的军队,深入进军,攻打秦国,在蓝田大战。

魏国得知此事,派兵偷袭楚国,到达邓地。

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从秦国撤军回国。

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不肯派兵救助楚国,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

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一带土地和楚国讲和,但楚怀王说:

“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就甘心了。

”张仪听到这话,就说:

“用我一个张仪来抵汉中之地,请大王答应我去楚国。

”张仪到楚国之后,又给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礼,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把张仪又给放跑了。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担任重要官职,刚被派到齐国出使,回来之后,向怀王进谏说:

“大王您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呢?

”怀王感到很后悔,派人去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在此之后,各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

楚军,杀死了楚国大将唐眛(mb,陌)。

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见见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

“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

”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他说:

“为什么要断绝了秦王的好意呢?

”怀王最终还是去了。

但他刚一进武关,秦朝的伏兵就斩断了他的归路,把怀王扣留,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

怀王大怒,不肯应允。

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

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

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

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

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

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

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怀王因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

《易经》上说:

“井已经疏浚干净,却没人来喝水,这是令人难过的事。

国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

”而怀王是如此不明,那里配得到幸福啊!

令尹子兰听到以上情况勃然大怒,最终还是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

脸色憔悴,形体干瘦。

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

“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

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屈原说:

“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

”渔翁说:

“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

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

”屈原回答说:

“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

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屈原写下了作品《怀沙》。

于是,屈原就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们都爱好文学而以擅长辞赋著名。

但他们都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

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