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3900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流通理论文档格式.docx

物物交换形式、商品流通形式、资本流通形式,分别是前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社会流通的发展形式。

从内容上讲,马克思是从三种意义上来研究流通的,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

2.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和第十章分析了流通时间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称为流通时间,由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的时间这两个部分组成。

马克思认为,“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

”同时,资本的流通时间也会限制它的价值增值过程。

因此,为了提高资本的效率应尽量缩短流通时间。

在对流通费用的研究中,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六章中做了具体的阐述,他指出,他将流通费用分为纯粹的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

(1)纯粹的流通费用。

马克思认为纯粹的流通费用主要由买卖费用、簿记费用和货币费用构成。

商品不管是否按照其价值买卖,买者和卖者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

但是,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达成交易是需要时间的,也会直接花费成本,即“状态的变化花费时间和劳动力,但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使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与买卖费用类似的就是簿记费用。

马克思指出:

“劳动时间除了耗费在实际的买卖上外,还耗费在簿记上;

此外,簿记又耗费物化劳动。

因此,在这种职能上,一方面耗费劳动力,另一方面耗费劳动资料。

”同买卖职能一样,簿记职能也不是生产职能,不管这种职能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还是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独立的职能,都不会改变这种职能本身的非生产性质。

马克思还指出了第三种纯粹流通费用,即货币。

马克思认为,“货币费用对社会来说,是仅仅由生产的社会形式产生的流通费用。

这是商品生产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随着商品生产,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增大。

(2)马克思对保管费用是从商品储备开始的。

从社会总资本考察,保管费用的非生产性质不会改变,“资本在商品资本形式上从而作为商品储备的存在,产生了费用,因为这些费用不属于生产领域,所以算作流通费用。

”马克思把储备分类为:

生产资本的形式,个人消费基金的形式,商品储备或商品资本的形式。

他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不论那种储备形式都会绝对地增加,但是一种形式的储备会在另一种形式的储备增加时相对地减少。

此外,马克思还从另外一个角度把储备划分为“自愿储备”和“非自愿储备”。

前者是商品生产者有意保持的储备,后者是“因为流通过程本身的状况阻碍商品的出售。

生任何关系。

  商品流通其实是一个商品的交换过程,即W-G-W。

它是由W-G(售卖)和G-W(购买)两个阶段构成。

前者通过商品的售卖,转让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使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得到补偿;

后者就是购买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使它们从实物上得到替换。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的运动,买和卖两个过程的交替和作用变化,就构成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内容。

  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商品流通过程既是物质替换、新旧使用价值更替的过程,也是价值的补偿过程。

一方面,生产过程作为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需要新的使用价值作为弥补;

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又要求把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投入流通供给下一个生产过程。

即不断有新的使用价值涌入流通过程来代替已被送人消费过程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在把使用价值转让给别人时,必须得到产品的等量价值。

不仅收回产品价值中的成本部分(C+V),以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耗费,也要得到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部分,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和积累的需要。

  2.货币流通

  马克思认为,“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货币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在定义货币流通时,他这样说道:

“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就是货币从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

”在W-G的过程中,货币不断使商品离开流通领域,同时通过G-W又不断占据商品在流通中的位置,从而不断离开自己的起点。

货币流通迅速就表现为使用形态与价值形态的流水般统一,即卖和买两个过程的流水般的统一。

  3.资本流通

  关于资本流通的论述,马克思在第一卷第四章、第二卷和第三卷第三篇章中都有提到。

马克思提到,“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资本流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流通形式,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不同于商品流通。

从内容上而言,马克思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马克思是从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的角度阐明了怎样通过资本流通来实现资本增殖。

第一,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有价值的增值,资本必须“即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第二,个别资本的流通就是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形式的统一。

统一的条件是资本的每个不同部分依次经过三个循环阶段、执行三种职能,以及作为整体同时处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和职能中。

第三,社会资本的流通就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通过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以及各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来实现的,客观上要求两大部类及部类内部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

4.流通业与流通效率

1)流通业

马克思在《资木论》中关于流通业的研究中主要论述了商业、对外贸易和运输业的特点,他指出商业在如下几个方面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是节省了社会资木;

二是缩短了流通时间;

三是提高了商品的利润水平。

在对对外贸易的研究中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可以为生产提供原料和市场、平衡经济中的波动现象,以及减少商品储备费用等。

马克思在对运输业的研究中指出,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打破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下述几个方面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是运输业能减少资木的流通时间;

二是运输业能为生产要素的集中提供保障;

三是运输业能大大拓展市场的地理范围;

四是运输业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流通效率

马克思指出,流通费用尤其是纯粹流通费用是对收入的直接扣除,对社会是不能创造则富的,因此,对经济发展而言,应该采取适当措施来缩短流通时间,尽量降低流通费用。

具体的措施包括:

一是大力发展商业,尤其是发展大商业;

二是加快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

三是建设和完善信用制度。

 

二.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评价

  流通这个经济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存在几千年,但对流通首先作出科学评价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用抽象的、历史的方法考察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历史,并分析了简单商品流通与资本商品流通的区别。

马克思关于流通理论的论述对当代流通理论和经济学有很大的启示,有些著名的理论都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对商人来说,流通费用表现为他的利润的源泉,在一般利润率的前提下,他的利润和这种流通费用的大小成比例。

因此,对商业资本来说,投在这种流通费用上的支出,是一种生产投资。

”其实,现代流通理论中提到的第三方利润,就是以上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即便如此,马克思的流通理论还是存在不足,表现为以下:

  第一,马克思没有提出“流通一般”的概念。

他仅仅把流通理解为商品流通,因此,是不存在商品流通外的流通。

由此看来,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只能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流通问题,而不能说明其他生产方式的流通问题,特别是无法解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产品流通问题。

  第二,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关注的是商品价值形态的运动,即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没有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形态的运动,即物流过程。

这不能解释现代贸易过程中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认识到了流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制约生产,但其仅在抽象的层次上揭示了生产和流通的关系以及商品流通的本质规定性,没有具体研究企业以及社会的商品流通的组织方式。

比如厂商该如何降低流通成本的,商人该如何经营商品流通,政府如何管理社会商品流通,等等。

  第四,流通组织的效率性问题。

由于时代限制,马克思不可能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流通问题,也不可能分析诸如电子商务下的流通问题和供应链联盟组织等问题。

其实,信息化条件下的流通创新,实质上要求用信息技术改造商品流通过程,创新流通组织,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节奏。

  第五,国际化与流通创新:

流通范围的世界性。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流通国际化。

马克思流通理论缺少对流通国际化问题的深入研究,而在国际化条件下流通企业的国际资本构成、零售业态变革、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等问题又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国际化背景下流通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版.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版.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李庆文.马克思流通理论与西方流通理论的比较研究.宏观经济[J],2010,07

[4]夏春玉.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及其评价.当代经济科学[J],1997,03

[5]王羽蓓.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及其评价.商场现代化[J],2010,09

[6]崔向阳.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新认识.商场研究[J],200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