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研究的现实意义就在于:
第一,有利于加深中小企业及其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并不了解,通过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的研究,可以促使广大中小企业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从而为供应链管理在中小企业中成功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有利于促使中小企业提高战略意识,完善企业经营模式。
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管理企业,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亲密合作来达到“双赢”或“多赢”,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战略眼光,具有长期规划的能力,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完善企业经营模式。
第三,有利于提高广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国内外无数企业的实践证明,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一理论同样对广大中小企业适用,对于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1.2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既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作出客观的事实描述和理论概括。
既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又给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回答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应该是什么”。
②理论研究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市场分析,并结合网上公布的相关数据,掌握有关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资料。
同时借鉴有关理论和方法,在认真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
2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2.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
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加工制造、销售等看似整体,但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
”
2)供应链思想的体现
①信息管理。
在供应链中,信息是供应链各方的沟通载体,企业就是通过信息这条纽带集成起来,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准确的信息是企业决策的有力支持和依据,能有效降低企业运作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②客户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起点,供应链源于客户需求,同时也终于客户需求,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运作的。
由于客户需求千变万化,而且存在个性差异,因此真实、准确的客户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中之重。
③库存管理。
如果能够实时地掌握客户需求变化的信息,做到在客户需要时再组织生产,那就不需要持有库存即以信息代替了库存,实现库存的虚拟化,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供应链各方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用实时、准确的信息取代实物库存,减小需求预测的误差,从而降低库存的持有风险。
④关系管理。
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提供了提高竞争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这种途径就是通过协调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在协调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交易,为供应链的全局最优化而努力,从而有效地降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使供应链各方的利益获得同步的增加。
⑤风险管理。
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它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
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能从合作中获得满意结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的回避供应链运行中的风险,如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性、优化合同模式、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等,尤其是必须在企业合作的各个阶段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采用各种手段实施激励,以使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有效.
3)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①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的特点。
以客户为中心:
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目标优先于其他目标,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满足客户需求,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以此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中,企业超越了组织结构的界线,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意识,建立起新型的客户关系,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而且能通过与供应链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多赢。
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成员结成了一个整体,它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供应链管理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使得供应链的库存总量大还避免了缺货的发生,使资源在供应链上合理流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②与物流管理相比较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互动特性:
物流是以存货资产作为管理对象的。
供应链管理是对存货流动中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它是对关系的管理,因此具有互动的特征,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的高级形态。
物流是通过操作功能的整合形成的,供应链管理则是通过渠道关系的整合形成的。
从操作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所以,供应链管理是物流在逻辑上的延伸。
2.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即是通过调和总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优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①总成本最低化。
总成本最低化目标并不是指运输费用或库存成本,或其他任何供应链物流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成本最小,而是整个供应链运作与管理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最低化。
②客户服务最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上下游企业协调一致的运作,保证达到客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吸引并保留客户,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③总库存成本最小化。
库存是不确定性的产物,任何库存都是浪费。
因此,在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同时,要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零库存”反映的即是这一目标的理想状态。
④总周期时间最短化。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竞争,即必须实现快速有效客户反应,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客户发出订单到获取满意交货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时间周期。
2.3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
供应链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不断的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基础和关键,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核心竞争能力更是必可少的,因此加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最为重要的支撑条件。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
1)企业外包的原因
①分担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分散由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
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通过业务外包,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分担风险,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②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
企业可以将在内部运行效率不高的业务职能外包,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彻底解决企业的问题,相反这些业务职能可能在企业外部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在这种时候,企业必须花时间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③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
许多外部服务提供者都拥有能比本企业更有效、更便宜地完成业务的技术和知识,因而他们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并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
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避免在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上的大额投资。
2)业务外包的问题
成功的业务外包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业务能力、改善质量、提高利润率和生产率。
但是它也同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业务外包一般会减少企业对业务的控制,企业必须不断监控外企业的行为并与之建立稳定长期的关系。
另一个问题来自企业员工,随着更多业务的外包,他们会担心失去工作,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被外包只是时间问题的话,其职业道德和业绩就可能下降。
许多企业外包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忽略了以上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将合适业务进行外包,或者没有选择好合作伙伴。
3)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
①研发外包:
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己开发能力的不足。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和相关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技术项目“外包”给他们攻关,或购买先进的但尚未产业化的技术。
②生产外包:
这种外包一般是企业将生产环节安排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者地区,以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
③物流外包:
现在许多公司开始将自己的货物或产品的存储和配送外包给专业性的货物配送公司来完成,精简了自己的仓库和卡车运输业务。
④脑力资源外包:
外包的一个新领域,即雇用外界的人力,解决本企业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⑤应用服务外包:
以前各公司都是自己设计网络、购置硬件和软件。
由于这项业务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所以实施起来难度大,且很难达到先进、合理的要求,同时成本也比较高。
因此,许多企业己经普遍将信息系统业务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外包给应用服务提供商,由其管理并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服务。
3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从它的提出到推广应用已有二三十年时间。
过去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研究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等问题,很少考虑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而且研究也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等问题。
因此,可以说,目前在我国企业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进程发展,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在理念和经营上不自觉地有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本章着重从物流运作方式、供应链合作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供应链反应能力和供应链整体成本4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其面临的问题。
3.1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3.1.1物流运作方式
随着第三物流公司的迅速发展,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将自己的相关产品外包,但由于当前我国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水平较低,不少企业始终在不断考虑选择新的物流提供商,这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变更成本,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真正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形成。
3.1.2供应链合作关系
中小企业对其上游的供应商短时间内有着较高的评价,并与供应商之间基本建立了一定时间的贸易伙伴关系,供应链的结构比较稳定,但是企业对与下游企业的关系还不够重视,有绝大部分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并未征求客户意见,这必然会造成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或不能吸引客户的兴趣,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份额,总体来说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合作关系还有待加强。
3.1.3供应链反应能力
供应链反应包括从收到订单,到组织生产,到实施配送,直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
相关资料显示:
中国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在收到订单10天以内便可以组织生产,说明供应链的反应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令人满意,但也有将近半数的中小企业需要10天以上的准备时间,甚至需要30天以上,这反应了供应环节不畅。
整体上说,从收到订单到组织生产平均需要14天,两周的订单反应时间说明供应链反应能力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3.1.4供应链库存水平
供应链存货规模整体水平偏高,.这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高比例的库存规模意味着低效率的资金周转,从而使得供应链的整体成本较高。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总体上有待加强,由于资金和人才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所需的支撑技术应用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另外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偏高,造成了较多的资金积压,供应链反应能力也有待加强。
3.2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虽然供应链管理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仍要求企业在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等很多方面都应具有超前性,除了受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企业外部条件的制约外,中小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管理时还会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经营诚信度缺乏,运作模式难以规范
经营诚信是指企业在与各相关利益方(供应商、销售商、政府部门、消费者)的交往中,是否能够提供诚实的信息并顾全各方的利益:
对供应商,不拖欠货款;
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做到诚而有信。
供应链是一种合作运行模式,它既需要宏观环境有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正、严格的执行体系,还需要企业正确的合作观念和良好的诚信表现。
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托欠货款、提供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原材料及产成品质量令人堪忧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大企业与之合作的意愿,同时中小企业抵御合作失败和因诚信问题而造成损失的能力亦较差,导致中小企业不太容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意愿和机制。
而供应链管理强调的就是要建立供应链节点企业间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企业间的“双赢”或“多赢”。
所以说,中小企业这种短视行为,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
高效率的供应链要求各个节点企业都要有规范统一的经营运作模式和顺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改变其商务运作模式的机制,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商务运作程序上实行统一的标准。
这就要求节点企业要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造,改变其原有的操作方式、管理体制,甚至是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管理的规章制度。
而中小企业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的现实使得供应链过程中的运作模式难以规范,运作模式上的混乱增加了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成本,不利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3.2.2信息化建设不足,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信息化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使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进而改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
有效的供应链不仅要求节点企业的相关资源要相互沟涌,而且要求各节点企业的商务实践知识能够快速密切的结合起来,而信息化正是实现这种结合的必要手段。
可以认为,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须以较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
企业间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体化,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目前IT技术己渗透到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它可以快速地进行信息交流与通信联系,为供应商之间的订单数据交换提供了技术保障。
另外,电话会议系统、专家系统、数据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便捷地收集和处理数据,但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员工素质和资金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虽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但总体应用水平还偏低,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供应链节点上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
一是节点企业间数据传输的及时性、持续性、安全性、准确性难于实现;
二是节点企业间即使有了信息共享,但每个企业对相互衔接区域的内容也易持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三是节点企业属于自身的商业秘密的信息难于在合作企业之间共享。
3.2.3供应链管理人才缺乏
事实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应链创新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大都是那些真正拥有专注于供应链的优秀人才的公司.人才是供应链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才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IT及其他技术是增强能力的工具,只有中小企业合理配置了相关的人才,这些技术才能成为巨大的资产。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管理理念,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又熟知与供应链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国内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理论界都缺乏这样的人才,更缺乏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3.2.4物流标准化滞后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是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关键措施之一,尽管我国在供应链物流标识标准的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
很多企业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自行建立企业、产品以及物流等代码,既浪费了资源,又阻碍了企业间信息流和物流的畅通。
另外,在数据接口标准上,由于各部门各不相同,加重了企业负担。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存在体制性障碍。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同样会体现在我国目前的物流管理体制上。
物流的政府管理职能是分散的,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物流标准,不同工业部门的物流系统也是各自为政。
想把这些标准统一起来,势必要触动各个行业的利益,难度不小。
②物流市场成熟度较低,对标准化的需求不强烈,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偏小,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服务单一且质量低,市场竟争也不规范。
所以许多物流企业对物流标准化认识不足,不需要或者不愿在标准化方面进行投资,甚至有抵制态度。
③物流系统标准化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系统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要相互协调,包含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众多要素.虽然物流标准可以自成体系,但它与他标服体系有交叉。
因此,物流的标准化仅仅靠物流企业自身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物流设备制造企业、物流信急系统开发企业、产品制造企业、商业流通企业等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才能真正推动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在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统一的物流标准对于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上快速运输和仓储是常重要的,这些工作的滞后了供应链管理小企业中的成功实施。
4供应链管理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拥有的某些知识和技能与补充性资产一起在企业组织过程的作用下形成的能为消费者提供持续价值,支撑企业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或能力组合。
今天的市场竞争已不只是简单的成本竞争,企业只有以最高的服务水平,最快的对市场需求做出反映,将产品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而企业要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实施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协调供应链各结点企业之间的关系,整合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可以达到提自身竞争力的水平。
4.1供应链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4.1.1中小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
通过供应链管理对中小企业内部环境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方面,不同组织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平衡性,导致中小企业的资源获取和获利有大的差异性。
当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相互作用之后,整合资源就有了企业特征。
企业外部资源决策的前提基于内部资源的分析。
因此如何根据内部资源的特点去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是中小企业竟争力的内在反映,是中小企业自制和业务外包决策的出发点。
供应链管理下的资源配置决策是一个增值的决策过程。
中小企业首先要对组织所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找到属于自己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从而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然后对外部众多合作伙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企业中非核心业务转给合作企业完成,即业务外包,以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分担风险,完成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提高业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利润率和生产率。
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使中小企业对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借助外部资源和能力来增强或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1.2最终客户价值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为中小企业更有效地实现最终客户的价值从而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顾客需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驱动源,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的,因此顾客需求也是拉动整个供应链运作的驱动源。
顾客期望从给定产品或服务中得到所有收益,包括产:
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
只有不断提高顾客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多样化。
而中小企业拥有资源的局限性决定了中小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是一件花费昂贵且困难异常的事情,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必须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培育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强调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服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竞争,同时与合适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外部资源和能力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有效保护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有效消除了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降低了总成本,创造了竞争的成本优势。
供应链管理优化了各成员的组合,加快了响应客户的速度.创造了竞争的空间和空间优势。
供应链管理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