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331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Coca-colastandardization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生态幅:

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

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稳态: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

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

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

亦称共栖,与和一同属于“”。

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

生态平衡: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

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

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7.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三个方面。

8.种群的内分布型或格局表现为三种类型,即均匀型、随机型和集群型三种。

9.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三种。

10.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

11.在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体现为物种丰度和均匀度这两个特征。

1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其数值越大说明该物种在群落中占的地位越重要。

13.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

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物种的性比率(雌性:

雄性),比如人类,是a。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先变大再变小

4.种群平衡是指c。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的迁入和迁出相等

c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b.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的关系为斗争

6.血吸虫与丁螺的关系是b。

a.竞争,b.寄生,c.捕食,d. 共生 

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8.下列关于生态型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生态型是针对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而言的,

b.生态型越少的生物种其适应性越强,

c.生态型是被固定在基因水平,是可以遗传的,d.生态型是发生趋异进化的结果。

9.下列关于演替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使群落结构和成分更复杂的方向,

b.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改造环境能力更强的方向,

c.在一些因素,尤其是人,的影响下,演替会向着自然演替相反的方向进行,

d.演替总向着当地气候顶级方向进行

1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发生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群落发生是从物种迁移和定居开始的,首选占有空白生境的生物称为先锋植物。

b.先锋物种一般都具备生长速度快、散布能力强、生殖能力强等特点。

c.在稳定的顶级群落中,储备着大量有可能成为先锋物种的潜在定居者。

d.先锋物种在竞争中通过改造环境来巩固自身在群落中的地位。

1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c。

a.荒漠b.开阔大洋c.沼泽与湿地d.冻原

1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

b.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

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

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c。

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极地冻原d.淡水湖泊

1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16.长日照植物是a。

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

b.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c.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17.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1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

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

19.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

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2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b.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c.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21.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2.以下关于群落交错区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不会在群落交错区出现。

b.通常情况下,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的群落小。

c.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如森林边缘交错区。

d.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的地带,其中种群比相邻的群落中竞争紧张。

23.以下有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b.水生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

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附底动物、底内动物。

c.一般来说,水热条件越优越,群落的垂直结构越简单,动物的种类也就越单调。

d.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指群落成层现象。

2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b。

 

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如果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它们之间就会存在潜在的竞争,

b.生态位范围越大(宽),越倾向于是一个特化物种,

c.环境变化不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变化,如生态位压缩、释放、移动等,

d.群落中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生态位最大(宽)

26.在一个处于稳定期的森林群落中,其年龄结构应该是b。

a.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高。

b.各龄树木数量从幼龄到老龄成比例减少。

b.各龄树木数量大致相等。

d.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低。

2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终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b。

a.稳定性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28.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

29.水鸟中DTT的浓度比水中高几百万倍属于c。

a.生物积累 b.生物浓缩 c.生物放大 d.以上都不是

3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内稳态的保持机制的内容。

答:

内稳态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它或多或少能够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是生物扩大环境耐受限度的一种主要机制。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2.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及作用。

答:

⑴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特点:

①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多样性;

②信息通讯的复杂性;

③信息类型多、贮存量大。

⑵作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和物质流通过个体与个体间、种群与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的信息流而协调。

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的,决定着生物的取食、居住、社会行为、防御、性行为等过程。

3.简要回答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答:

概念: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

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4.生态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

(1)生态规划的意义:

通过生态规划,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过程中,以及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不至于破坏人和生物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关系,使可更新资源和能源越用越多,越用越好;不可更新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生态规划的作用:

重规划是开发和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

一个科学的生态规划,在理论上保证了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环境问题。

5.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

(1)适合性原则:

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2)高效益原则:

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及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及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生态学原则: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②生物种群优化与和谐原则;③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6.简述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内容。

答: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