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3176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议课记录Word格式.docx

总而言之,毕老师为我们开设了一堂高水准的阅读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期望有机会继续学习!

赵晓蕾:

还想提一点自己的建议,最后一个写话环节三个学生的发言集中在友情这个方面,缺少个性化的见解。

是否在写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注意巡视,发现更多不同的想法和思路及有代表性的观点,然后通过点评,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会更好.

牟敦荣:

大家好,刚才我从学生的参与度这个维度对毕老师的课进行了观察。

本节课上毕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兴趣性高,学生主动发言有48次,另外还有同桌互读,小组汇报,积极朗读读、集体回答。

从数据来看,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积极动脑,思维活跃,课堂效果是高效的。

但从数据来看,有10个同学除了集体发言、分组汇报起来回答问题了,单独发言的机会没有,这可能因为课堂时间短,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同学。

逄是涛:

王荣生教授说:

“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从整体课堂效果来看,四项教学内容落实起来,感觉还是有点多。

因为教学内容多,所以没有时间验证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是否学会,没有时间指导学生书写和朗读,没有时间比较添加怎样的提示语更符合当时的语境等。

如何压缩教学目标与内容,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我们还得有足够的勇气。

是的,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应该是相对集中的。

但老师往往都想呈现一个完整的课堂,就做不到相对集中了。

其实,我们这两节同课异构的课是有效果的,今天毕老师的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这是体现了语言实践活动的课,本节课把语言实践活动做的很充分,训练的面较大。

二是毕老师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认知、迁移以及运用。

三是这节课较好的贯彻了童话教学的一个特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想象,让学生都有所感悟。

四是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鼓励创新。

总的来说,毕老师这节课是成功的,但课堂也有遗憾的地方,课堂容量过大,时间太赶,把拓展《白蝴蝶》环节放在第二节课时效果会好些。

正在载入…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齐鲁名师

∙齐鲁名校长

∙崔敏

∙参与的磨课

o银山镇中心小学综合1组课例研究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o11秋天的雨-人教版

∙退出

正在加载您的信息,请稍候...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

∙计划

o磨课计划表

∙备课

o[辛翠焕] 

《去年的树》第三次教学设计 

(修改4次)

o[毕英春] 

《去年的树》第三次教学设计(1组) 

《去年的树》第二次教学设计 

(修改10次)

(修改11次)

《去年的树》个人备课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修改18次)

∙上课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1组) 

《去年的树》2组课堂实录 

∙观课

o语文一组第一小组《去年的树》观课报告(1组) 

o《去年的树》2组观课准备会纪要(2组) 

o语文一组第1小组观课准备会纪要(1组) 

o《去年的树》(2组)观课报告 

o《去年的树》2组观课会议纪要(2组) 

o语文一组第二小组分工观课(2组) 

o语文一组第一小组分工观课(1组) 

∙评课

o《去年的树》二组第二次备课研讨实录(2组) 

o语文一组第二小组第一次备课研讨(2组) 

o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观课准备研讨(1组) 

o磨课计划研讨(1、2组) 

o第一次备课研讨(1组) 

o语文一组第一小组评课议课(1组) 

o语文一组二小组评课议课(2组) 

o在研修中成长------孙艳清 

o磨砺诞生好课 

o从目标达成看课堂高效——董梅 

o磨课体会——张淑英 

o认知——实践——迁移(磨课总结)——王盛芬 

o难忘的“一课”——辛翠焕 

o潜心耕耘无限成长——房雪冰 

o研究文本学情以学定教——毕英春 

o我参与,我提高——赵红 

o研究学生,立足本体,实现效度——赵晓蕾 

o学习研磨成长——牛同和 

o谈《去年的树》一课的修磨----孔波 

o在磨课中成长——宋桂贞 

o选择有章循,指导有法依——徐慧颖 

o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o基于学情,面向全体,在言语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郑广杰 

o磨课必须“吃准课标、吃透教材、吃好学情”——逄是涛 

o研修助我成长——牟敦荣 

o回归本真——语文“同课异构”一组殷惠 

o扎扎实实实实在在----------文玉燕 

∙动态

o语文一组第二小组磨课动态(2组) 

o语文一组第一小组第二次磨课动态(1组) 

o第一小组第一次磨课动态(1组) 

o关于磨课计划研讨动态(1组) 

∙资源

o白蝴蝶/新美南吉 

o语文课,把“根”留住/吉春亚 

o语文,触碰心灵的艺术/佚名 

o就这样唱给你听 

o三、四年级学生部分经典童话阅读书目 

o观美国、中国教师讲《灰姑娘》案例的思考/XX文库 

o擦亮童话——对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张学青 

o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吴忠豪 

o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吴忠豪 

o梅子涵解读《去年的树》 

∙其他

oD段

(1)脚本 

o辛翠焕组D段脚本 

o辛翠焕组B段视频脚本 

oB

(1)段脚本 

oA段视频脚本 

o语文同课异构第二小组D段脚本 

o语文同课异构第二小组B段脚本 

o《去年的树》:

敲开新美南吉的心灵之窗 

o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o童话创作个案观察 

o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一) 

o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实录(完整) 

o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录像

(二) 

o于永正—我这样备课 

o童话教学要充满“语文味” 

o小狐狸买手套 

o新美南吉童话的特点 

o推荐给三、四年级学生部分经典童话阅读材料 

o观美国、中国教师讲《灰姑娘》案例的思考 

o语文,触碰心灵的艺术——《去年的树》听课感悟 

o就这样唱给你听——《去年的树》课堂教学实录/王崧舟 

o擦亮童话——张学青老师对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群组

o牟敦荣(组长)

o毕英春

o曹立星

o董梅

o房雪冰

o孔波

o牛同和

o逄是涛

o钱占慧

o宋桂贞

o孙艳清

o王盛芬

o文玉燕

o辛翠焕

o徐慧颖

o殷惠

o张淑英

o赵红

o赵晓蕾

o郑广杰

∙按分类

∙按流程

∙按成员

∙教学设计(6)

∙备课研讨(5)

∙上课实录

(2)

∙分工观课(7)

∙评课议课

(2)

∙总结反思(20)

∙磨课动态(4)

∙相关资源(10)

∙其他文章(24)

∙评课综述(4)

∙制定计划(2/2|40/40)

∙同课异案(1/1|2/2)

∙教案分析(4/4|59/59)

∙同课异教(1/1|2/2)

∙观课评课(6/6|101/101)

∙课后备课(4/4|62/62)

∙群组互评(0/0|0/0)

∙牟敦荣(完成13/13)

∙毕英春(完成16/16)

∙曹立星(完成13/13)

∙董梅(完成13/13)

∙房雪冰(完成13/13)

∙孔波(完成13/13)

∙牛同和(完成14/14)

∙逄是涛(完成13/13)

∙钱占慧(完成13/13)

∙宋桂贞(完成13/13)

∙孙艳清(完成13/13)

∙王盛芬(完成13/13)

∙文玉燕(完成13/13)

∙辛翠焕(完成16/16)

∙徐慧颖(完成11/11)

∙殷惠(完成13/13)

∙张淑英(完成13/13)

∙赵红(完成13/13)

∙赵晓蕾(完成13/13)

∙郑广杰(完成14/14)

对比分析

∙计划:

问题研讨

∙备课:

∙观课:

∙课后:

∙群组总结反思

推荐文章

文章评论

磨课评论

磨课评价

课例推荐(0)

群组成员

评课议课文章列表(共2篇)

上课老师

∙毕英春

∙辛翠焕

语文一组二小组评课议课

发布者:

牟敦荣发布时间:

2013-05-2016:

21修改时间:

2013-06-0122:

20

《去年的树》2组评课议课

5月7日

地点: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参与人:

沈大安、张志刚、商德远、刘红星、曹立星、文玉燕、

宋桂贞、孙艳清、王盛芬、牛同和、张淑英、辛翠焕、徐慧颖

整理人:

徐慧颖

徐慧颖:

刚才我们观摩了辛翠焕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这次磨课我们是希望借助《去年的树》这个课例,进行“面向学生的学习,培养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专题研究,所以大家在观课研讨时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

还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研究问题有两个:

1.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如何选择“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点?

2.如何根据学生基础,设计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的魅力?

大家的观课要尽量针对这两个问题,有追踪,有回扣。

好,现在就按照观课准备会上大家选择的观课视角来交流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吧。

曹立星:

我先来说,通过观课,我认为辛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选择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点”主要有如下四个:

一是学习生字“融”,写对写美;

二是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

三是感情朗读的指导;

四是续写故事。

这四个训练点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队经过两次备课研讨反复推敲、筛选出来的。

这些语言文字训练点的选择是否合适?

教师教得怎样?

学生学得如何呢?

我们可以逐个解剖,分析。

【针对实践活动一识字写字的观课讨论】

牛同和:

好的,那就先说说识字写字活动。

本课共有4个生字需要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确定的生字学习目标是写对写美“融”字。

一方面,从课标的角度来讲,识字教学已不再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

另一方面,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掌握了诸多识写生字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对于课本中要求掌握的大部分生字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就可以解决。

因而,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对于生字的学习只要依据学情突出学生难写易错字的教学即可,没有必要逐一进行具体指导学习。

所以确定把“融”字写对写美为教学目标,是因为“融”字本身易错难写,在预习单的统计中我们看到认为“融”字的写法需要提醒的达到学生数的41/45,均远远高于其他生字。

钱占慧:

这点我想也谈谈,借力预习单知学情应该为确定识字写字的内容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奥苏伯尔说:

“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了解学生的起点,能让施教者准确寻找策略有的放矢。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就是依据学情来调整教学方向,给予指导,尊重学生,以学定教,统筹安排,从而节省时间,达到教学目标的。

 

王盛芬:

钱老师说的这一点,在我对教师指导的观测中得到了验证。

当让值日组长汇报全班学生提出的需要提醒的生字,大部分集中在“融”字上时,就把重点放在了这里,特别是“”的顺口溜有利于帮助学生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教师还给予亲自范写,恰当的评价、鼓励再次练习,解决了写好生字的问题。

而对于预案中写好“伐”字的要求,教师基于对学生预习的充分了解,放弃了指导和练习。

我们本次磨课的目标任务之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让“课堂从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辛老师的这里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的“让学”理念,切实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这个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是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规律的。

宋桂贞:

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形式有自主练习、相互学习(比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里面是一横?

”“某某同学这个字写得好,有什么窍门儿?

”)生生合作(看看同位写得怎么样,用这样的标准给他评评)等,体现了生本高效。

张淑英:

我还观测到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历了交流识记难点——分享记字办法——介绍写字窍门——自主练字——自我评价——再次练写的过程。

聚焦本环节,共用时3分钟,指名发言6人,,学生自主练字2次,练习面、互评面达到100%。

从观察结果来看,设计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如果能在学生提醒、介绍经验、星级评价处紧凑些,会更显高效。

这个实践活动其实是针对教学目标中“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融’和‘伐’”设计的。

在课后的检测中,45位学生书写“融”字的正确率为100%,比前测中32%的正确率提高了将近60%。

写得美观的有35人,占总人数的78%,比前测的23%提高了55%。

应该说很好地达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下面我们针对归纳主要内容这一实践活动继续谈。

【针对实践活动二归纳主要内容的观课讨论】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

四年级学生虽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一年多归纳主要内容的训练,但是往往出现内容归纳不全面,或是语言表述不够简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强化、内化。

而且本文内容虽短,但人物较多,概括起来或者容易走向繁琐,我担心学生把人物对话也能说上。

或者走向简单,以至于漏掉要素,不完整。

在前测和该环节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也正是如此。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性强,适合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

辛老师不仅把“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点”,而且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了“抓人物、串画面”的方法,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使得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更具趣味性。

这个训练点的设计体现了对文本体裁特点的关注和对学生基本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视,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的本体性内容。

因此。

这个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也是必要的、恰当的。

我观测到这个环节经历了三步:

1.在自由读故事的基础上指名请学生概括,教师作出评价:

关注了文中的角色,但是表达不够完整。

在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概括,并介绍概括叙事类文章内容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

文中共出现了哪几个角色?

顺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形象的图片。

然后启发学生梳理,都有谁和谁的画面在你的脑海里出现?

于是,小鸟和大树、小鸟和灯火、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五幅组合画面便有序地贴在了黑板中教师画好的三个画页上。

3.教师教给学生:

只要按顺序把画面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了。

自己练说,然后指名说。

经历了这样的引导,学生说得简练、完整。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像这样的童话,我们今后就可以运用“捕捉角色,串联画面”的方法来概括。

我注意到这个环节中贴图的妙处,一下子就把脉络理清了,直观的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画面的引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解决了学生概括文意的笼统或顾此失彼现象。

文玉燕:

这个环节,总共用时约8分钟,教师指导3分钟,学生活动5次,用时4分20秒,有2次是面向每个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

从这些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本环节体现了生本高效。

如果教师在学生表达时更细致地捕捉到学生的语病,并进行即时修正,就更显精致了。

毕竟,语言功夫更多是在平日的课堂上炼成的。

关于概括课文内容这个目标,辛老师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进行指导。

有方法,有过程,有画面,更有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从课堂中学生最后概括的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针对实践活动三分角色朗读的观课讨论】

下面我想说说朗读课文这个实践活动。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去年的树》虽然文字简单朴实,但表达的情感却极为丰富,尤其是文章大量的对话,特别适合感情朗读,尤其是学生们喜欢的分角色朗读。

牛老师说的对,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新美男吉,他的作品最大的风格就是质朴无华,没有心理的细腻描写,只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其实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体验的空间。

对,经验告诉我们,阅读中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对话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形象、体验人物情感的有效途径。

辛老师针对这篇童话的特点,设计了在想象人物心情、动作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的活动,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培养了想象能力和用恰当的感情朗读的能力,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符合文本的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除了王老师说到的这两点,我再补充一下1、体会“天天”等关键词句在表现树和鸟儿之间深厚情感方面的作用,落实了课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要求2、借助文本,展开想象,体会小鸟情感的变化,是对课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要求的体现。

这样将文本感悟与诵读有机结合,互为推进,达到了一石多鸟的目的。

辛老师在执教这一板块时,巧妙的走进学生中间,创设情境,让学生逐步体会鸟儿不放弃苦苦寻找树的执着,学生的角色体验使得朗读很有成长。

孙艳清:

观课的时候我注意到,老师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读好课文?

”学生集思广益,概括出了“体会人物心情、朗读强调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朗读方法。

再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以上提到的方法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对方法的实践运用。

接着就是王老师刚刚说到的创设情境,进一步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欣赏画面,并配以音乐,师指导学生进入情境后加以想象“小鸟你在想什么?

”“所以你这样问树根,”学生紧接着读小鸟的话,此时的学生感情投入,读得有声有色。

就此老师概括出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动作”的朗读方法。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活动并没有结束,教师鼓励学生再运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练习、展示。

是的,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人人参与学习。

我做了统计,这一环节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是6分钟,有三次面向全体的朗读,训练扎实落实,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侧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泰勒说: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所以,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运用,将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这一环节的达成情况如何呢?

从课堂观察来看,最后一小组的展示,生动地表现了小鸟寻觅大树时一次比一次更加急切的心情。

比第指导前的展示有了变化和提高。

课后我们随机抽取了12位同学进行朗读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测,发现100%的同学做到了正确、流利,9位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到了有感情。

应该说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有方法,有练习,有评价,有指导,有跟进练习,扎扎实实。

如果指导前后是同一组同学的展示,或许学生的提升和发展效果会更明显,也会更有参考价值。

我也有个建议,教师在设计分角色朗读的练习活动时,在角色分配上能采用沈大安老师“一人读鸟儿,一人读其他三个角色”的建议,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针对实践活动四想象续编结尾的观课讨论】

续写故事是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也是阅读中习得的“展开合理想象”的实践运用,更是学生运用语言准确表情达意的实践,实现了由文本感悟转向语言运用,达到了得言得意得法。

顺着课文续编童话,学生把自己融入到童话之中,用自己的喜好设计或喜或悲的结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自然是想写、愿写。

我觉得这个点的选择体现了童话这个文体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谈出课文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小鸟两次看灯火”部分,顺势引出“延续树和鸟”的故事。

并提醒同学们想画面、想心情、想动作,续写结尾。

曹老师说到的“浮现画面,想动作,想心情”,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续写方法。

看到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时候,很多语文教师会陷入“我教了学生怎么还不会?

”的苦恼,甚至干脆把责任推给了学生,埋怨他们学得不认真、不动脑、不勤奋……其实,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

有没有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法可依,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强的能力,这是在积累可以举一反三学习语文的资本。

教师的点评环节也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老师从“写出鸟和树的感情”“关注心情动作”“站在不同的角度”“大胆创意”等几个方面进行明确的星级评价,使续写的训练目的更明确了。

而评价则以尊重、表扬为主,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续写。

然后是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这样就完整地呈现了“指导—练习写—评价指导—修改完善”的过程。

孙老师说的很到位,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不仅续写的兴趣很高,而且从学生的续写效果看也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孩子们有的想象树根延续了树的生命;

有的想象鸟伤心过度而死去了;

有的想象“树”听了小鸟的歌,树的灵魂化作一缕烟雾,钻入地下,长成一棵树,等待小鸟的归来…….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以张。

不仅是这个环节,我在观测中发现整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面广,共23次语言实践活动,有11次是全体学生参与,整节课学生总体参与比例为48%多,参与时间约占整堂课的67%。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已经从教师主体转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