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889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现销售收入近250亿元。

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加工企

业。

目前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全国驰名商标4家,上市公司2家。

此次调研的五个盟市是自治区肉羊主产区,其中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

的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和呼伦贝尔羊是草原畜牧业最具代表的品种,是我区肉

羊产业走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品牌和优势所在。

另外,巴美羊已列入国家主

推优质肉羊品种行列,为下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肉羊产业正在成为继乳产

业和绒产业后我区蓬勃发展走向全国的新兴产业,成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

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此次调研的养羊户共51户,基本情况如下:

——养殖场性质:

在调研的养羊户中,主要为育肥场的有45户,占88%;

育肥为主、种羊为辅的有2户,占4%;

主要为种羊场的有1户,占2%;

种羊为

主、育肥为辅的有3户,占6%。

——养殖场所有制形式:

散养户有47家,占92%;

企业有3家,占6%;

有单位有1家,占2%。

——养殖场规模:

养殖场规模在100-4000之间,其中100-1000头的有46

家,1000-4000只的有1家,4000头以上的有4家。

——养殖品种:

养殖的品种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各地区以本地的土种羊

和引进品种及土种羊或小尾寒羊的杂种羊为主,如呼伦贝尔细毛羊在海拉尔占养

殖羊品种的60%。

引进品种西部区以德美、巴美羊为主,有少量的杜泊羊、道赛

特、德克赛;

东部地区以无角道赛特、萨福克和德美羊为主。

在锡林郭勒勒盟主

要以饲养本地品种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德美羊为主;

巴彦淖尔市地区主要饲

养巴美肉羊、德国肉用美丽奴、部分小尾寒羊以及巴寒杂交羊、当地土种羊等,

在赤峰市主要饲养进口羊(道赛特、萨福克、德美羊、德克赛)及其杂交羊后代

和细杂羊以及毛肉兼用细毛羊;

在呼和浩特市主要饲养进口肉羊(杜波、德美、

萨福克和道赛特等)、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为主。

——品种改良与育种:

调查的区域基本没有统一的育种方式,只有前身是

国家畜牧场的现在还存在对公羊的统一调配,集中饲养,统一管理,比如赤峰敖

汉种养场、赤峰金峰牧业公司、巴美肉羊种羊场、锡盟乌珠穆沁羊种羊场,其余

40

基本上是由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发展;

生产性能测定基本不开展,特别是本地

品种的选育,没有良种繁育体系,也不搞选育,全部自由发展。

杂交改良尚未研究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具体杂交优势,只是拿来品种

就杂交,而且现在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已有10多个,基本一个地区五花八门全部

有引进品种杂交,肉羊合成系未建立。

只是在开展经济杂交。

种羊没有统一的管

理。

——基础设施:

牧区养羊基本全部依靠放牧方式,只有简单的羊舍,能够

把羊圈住就可以了,饲喂设备在牧户家里很少有。

由于全年放牧,只有在春季羊

的膘情和体力严重下降时才补饲,补饲时也简单的把整捆草放到羊圈里就可以

了,没有配套的饲喂设备,这样造成羊只营养严重缺乏,四季饲养和营养不平衡,

浪费了大量的饲草料和羊的体能。

——产业化程度:

虽然近年来一批羊肉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进驻肉羊养殖

主产区,例如草原伊盛、小肥羊、小尾羊、海拉尔元盛、苏尼特肉业、草原金峰、

敖中公司、锦绣大地公司等企业,但是在牧区由于季节性出栏,不能均衡供应羊

肉,制约了产业链的发展,再加上肉羊高的附加值没有体现出来。

牧民养羊不论

什么羊、什么部位全部一个价,而且很微薄。

特别是草原羊肉虽然在人民心里有

口皆碑,但没有在行业中形成标准,造成所有的羊肉全部一个价,老百姓养羊只

有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来获取微波利润,这样长此下去,在肉羊产业链的育种、养

殖、营养、疾病等问题就随之而来,甚至产业链断裂,肉羊产业整体下滑。

——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老百姓养

羊、企业饲养以及协会参与,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力度不强,再加上补贴没有对症

下药也造成了养殖环节出问题。

——饲养模式:

饲养方式也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西部区主要为舍饲,东

部区以舍饲半舍饲和放牧为主。

——牧区冬季补饲:

在调研的养羊户中,大部分在11月到5月间补饲,其

中12月份到第二年4月份补饲的占一半以上,个别西部区育肥场全年补饲。

补饲的干草、秸秆量为:

羔羊1-1.5kg/只,母羊1.5-2.5kg/只,种公羊

2.5-3.5kg/只;

日补饲的精料为:

羔羊0.2-0.5kg/只,母羊0.3-0.35kg/只,

种公羊0.5-1.0kg/只。

41

——饲料品种:

养羊户使用的粗饲料主要有青干草、玉米秸秆、麦秆、葵

花秸秆、葵花盘、草粉等;

青绿饲料主要有苜蓿、杂草,部分养羊户使用甜菜等;

青贮饲料主要为全株玉米青贮,部分西部地区利用当地的食品工业副产品番茄皮作为青贮原料;

能量饲料主要为玉米,个别有用混合饲料;

蛋白质饲料以豆粕和混合饲料为主,有的还辅以葵饼;

矿物质、维生素和饲料添加剂,大部分用户都是利用盐砖,少部分添加了碳酸氢钙和维生素。

粗饲料:

37.5%的养羊户靠外购获得,62.5%的为自产;

60%多的养羊户对粗饲料没有采取调制,有25%的养羊户粗饲料的调制方法为黄贮,只有不到15%的

养羊户粗饲料的调制方法为青贮。

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的来源62.5%为自产,37.5%为外购。

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的来源75%为自己制备,25%为外购。

干草的制备:

在东部区草原地区,干草的制备为打捆,而在西部地区,干

草主要为粉碎和制作草粉等。

主要被用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为:

玉米秸、豆秸、葵花秸、小麦秸、葵头、

莜麦秸、大麦秸、谷草、葵花壳、葵花盘。

总的来说,西部巴盟等农区,秸秆可以常年供应,但在东部牧区,秸秆达不到常年供应,总体有30%的农户达不到秸秆常年供应。

西部100%常年供应,东部只有30%可以常年供应。

被用作饲料的农副产品有:

葵花盘、甜菜叶、番茄皮、甜菜渣、麸皮、玉米皮、番茄皮、葵花皮、植油粕、酒糟、糖蜜。

被用作饲料的食品工业副产品主要有:

麦麸、葵仁饼、番茄皮、酒糟、甜菜渣、葫芦皮、油渣、葵花壳、啤酒糟等。

在所调查的养羊户中,饲草料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饲料类型:

养羊户中全部由自己的饲料加工设备,大多采用自己配制

饲料的方式,配方中以玉米为主,高达55%-66%,详细情况见下表:

42

自配精料配方

成分

比例(%)

1

豆粕或大豆

8-18

2

玉米

55-66

3

葵花粕

12

4

预混料

5-15

5

小苏打

1-2

6

麦麸

8

7

麻渣子

食盐

1-1.5

9

添加剂

10

棉粕

11

DDGS

4.5-15

糖蜜

13

菜籽饼

14

棉籽饼

15

菜籽油

0.5

16

酵母粉

17

其它

在所调查的养羊户中,绝大多数在饲料中没有添加专门的添加剂,个别在

饲料中添加了中草药、益生菌、酸碱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所占比

例很小。

——饲喂方式:

养羊户中,有60%的日喂三次及以上,有33%的日喂二次,

有7%日喂一次。

一天的饲喂量见下表(kg/天):

43

羔羊

育成羊

妊娠后期

泌乳羊

种公羊

全混日粮

0.25-1.3

0.5-2.5

0.8—3.5

1—3.5

混合日粮(从精料到粗料顺序)

配合精料

0.3

青贮

0.2—0.5

干草

0.2(苜蓿)

葵花粉

0.2

其他草粉

——羔羊断奶:

大部分集中在2.5月龄到6月龄之间断奶,但西部区基本

上是在2.5-3月龄断奶,东部区相对滞后一些,在3.5-6月间断奶,集中在3.5

到4月。

——羔羊死亡情况:

在调查中羔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炎,难产及流产,

其次为畸形、口炎及羔痢。

——一产多羔时,采取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包括其他羊代哺;

人工补

喂牛奶或代乳粉;

加强怀孕母羊的后期饲养管理和产羔母羊的补料,母羊增加泌

乳;

保证初生羔羊在出生1小时内吃上初乳;

冬天产羔时提高产羔舍的温度;

早让羔羊习食草料;

加强疫病防治、驱虫、注射免疫苗;

羔羊分群饲养、投入精

饲料。

——调控羊肉品质所采取的措施:

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肉用型品种与当地优质肉羊地方良种杂交、趋向发

展瘦肉型肉羊;

2)提高饲草料品质,饲喂无危害饲草料生产羊肉,合理搭配饲草料,力求

饲草料多样性。

不添加任何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以自然绿色为标准,放牧加

补饲方法。

饲料中不含激素类药;

3)注重饲养环境的控制,制定科学饲养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严格用药制

度等;

4)缩短育肥周期、降低肉羊脂肪含量。

44

——养殖效益(万元/年):

育肥场的育肥效益每只成本在100-200元之间,

每只利润在50-150元之间,大部分为50-60元,年收入视养殖规模,一般在5

到60万之间,个别养羊场有亏损现象,但总体上效益良好。

——养羊合作社和养羊协会已初具规模:

在调查巴彦淖尔市和赤峰市有不

同形式的合作社和协会协会为老百姓养羊提供养殖和经营方式,例如在巴彦淖尔

市的乌拉特中旗和五原县政府统一建立养殖园区,每家每户养羊数量和质量达到

一定程度就可以来园区饲养,其他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事情都不用养殖户来提供,

养殖户只需全身心投入养好羊的角色中就可以了。

另外在赤峰也有相似的模式,

在赤峰的巴林右旗也有以合作社和养羊协会提供的养殖形式,羊属于合作社和养

羊协会的,老百姓通过承包的形式与协会签订合同,每年老百姓养羊产的羔羊协

会可以统一收购,而且比市场价要高一点,羊羔的一小部分作为协会的补偿,例

如产100只羔羊,可能有10只归协会,其他属于个人,另外承包的基础母羊几

年后归自己所有,当然在养殖过程中的一切经营和管理由协会负责,如种羊调配,

市场风险以及疾病的防控等,这些模式大大激发了老百姓养羊的积极性,也是实

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二、发展趋势

——农区养羊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

和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农区养羊业,农区羊的饲养量快速增长。

2007年,巴彦

淖尔市肉羊饲养量1500万只,出栏802万只,与2005年相比,增长67%以上;

2007年鄂尔多斯市出栏肉羊537万只,与2005年相比增长30%,赤峰市农区畜

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

——草原畜牧业品牌优势明显。

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依托乌珠穆

沁羊、苏尼特羊、呼伦贝尔羊等三大草原肉羊品牌,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三大

品种肉羊存栏达到1300万只。

依托草原资源优势,打造了草原伊盛、小肥羊、

小尾羊、海拉尔元盛、苏尼特肉业、草原金峰、敖中公司、锦绣大地公司等众多

龙头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肉羊新品种(系)培育规模初具端倪。

自从成功培育我国第一

个肉羊新品种巴美羊以来,我区各盟市从盟市政府到畜牧改良部门和相关科研部

45

门对新品种(系)培育已提到重要的日程上,包括本地品种的选育提高、提纯复

壮,如在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盟的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呼伦贝尔羊等,当

地部门和自治区已开始着力打造当地品种,而在农区肉羊业主要以引进品种与当

地品种的杂交选育为主,现在品种培育规模最为突出的是赤峰市已开展了昭乌达

肉羊的杂交选育,品种培育已达到横交固定阶段。

——肉羊养殖方式正由传统向集约和现代化发展。

巴彦淖尔市、

鄂尔多斯市、赤峰市依托农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肉羊标准化育肥,

在推进肉羊四季均衡出栏的同时,也为龙头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巴彦淖

尔市建成肉羊专业户12.4万户,专业村101个,养殖小区77个;

年出栏1000

—5000只肉羊育肥户589户,年出栏10000只以上育肥户10户。

锡林郭勒盟的

锡林浩特市等三个旗县出台了扶持冬羔生产补贴政策,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今

年全盟冬羔屠宰达43万只,在减轻草场压力的同时,延长了肉羊出栏时间,缓

解了集中出栏的压力,增加了牧民收入。

锡林浩特市通过订单对6月15日至7

月20日出栏的冬羔予以补助,按出栏时间段给予3.80—0.80元/公斤予以补助,截止到8月底,全市已发放补助资金491万元。

肉羊改良工作稳步推进。

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加大肉羊改良工作力度。

巴彦淖尔市充分利用自主培育的国内第一个杂交肉羊品种巴美羊对本地杂交后的二、三代小尾寒羊进行改良,杂一代产肉量提高3.5公斤,增幅在10%以上,且肉质明显改善,深受当地养殖户的欢迎。

锡林郭勒盟从2003年开始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地方良种选育,对现有种公羊进行鉴定、登记、淘汰,对特级种公羊进行补贴,在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核心产区建立100个种公羊集中管理规范嘎查、1000个种公羊生产专业户、10000个标准化畜群,几年来全盟投入专项资金380万元,有效地保证了地方良种生产性能的稳定,同时对加强地方品种的保护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赤峰市主要利用引进国外肉用种羊,包括道赛特、萨福克、德克赛尔、德国肉用美利奴等肉用羊进行纯繁后开展杂交改良当地品种羊,杂交后代经育肥出栏效益远超出了本地品种羊。

——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有了重要起步。

各地在推进肉羊产业化

进程中,着力扶持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利益联

结机制,已初步形成“企业+协会+会员”、“企业+经济人+牧户”、“企业+基地+

46

农牧户”的三种模式。

近几年,锡林郭勒盟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了企业

与农牧户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农牧户与政府“三赢”。

一是农牧户增收。

肉羊错季加工过程中,牧户通过协会出栏冬羔、早春羔,每只羔羊比秋季多卖

50元左右,同时,羔羊断奶早,母羊抓膘好,减少了冷季饲养成本。

二是企业

获利,企业积极培育自身的经济人队伍和基地,延长企业加工期,扩大了加工规模。

三是通过协会或合作组织,解决了农牧民在肉羊繁育、饲养、疾病和销售等环节的问题,老百姓只有一个目的,只有下功夫养好羊,其它问题完全不用考虑,这样做既解决了老百姓养羊的风险,又在技术上给予了指导,老百姓可以放心养羊。

四是生态压力降低。

通过冬羔早春羔早育肥、早出栏,平均提前一个半月左右,使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龙头企业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拉动了金融、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投入肉类产业中。

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现代化的肉羊加工企业,仅2007年全区新增肉羊加工能力20多万吨,例如蒙羊、草原伊盛、包头小肥羊、小尾羊、鄂尔多斯四季青、海拉尔元盛、苏尼特肉业、草原金峰、敖中公司、锦绣大地公司等,现代化的加工企业不仅提升了肉羊的品牌,也延伸肉羊的产业链条,目前羊肉分割产品的品种达到150多个。

此外,肉、乳、毛(绒)、皮、内脏、肠衣、羊血、羊粪等全身都是宝,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精深产品加工方兴未艾,附加值高,易形成产业集聚。

如锡林浩特市为把肉羊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建设形成了以小肥羊、草原伊盛、锡林郭勒肉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群,以蒙联肠衣、天隆工贸、伊荣肉业等公司为主的肠衣、下货深加工企业群,以锡市鑫肽、金易科工贸等公司为主的利用骨血、脏器提取生物制品企业群,以锡市穆兴皮革、宏源绒毛、穆诚绒毛、西苏宏达绒毛等公司为主的皮张绒毛深加工企业群,形成了高度集中、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提升了产品档次,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附加值,带动了羊肉产业的发展。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已初步形成肉羊产业集聚区,优势地位和作用正在显现,赤峰市和呼伦贝尔市也已初步形成肉羊产业的规模化。

——肉羊产业在拉动农牧民增收方面作用明显。

肉羊业既是农牧民

生产生活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增收新的途经之一。

随着近几年奶牛养殖的比较效

47

益下滑,农牧民养殖肉羊的积极性非常高,收益颇丰。

例如,巴彦淖尔市2007

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来自畜牧养殖业的收入1440元,其中来自肉羊产业的收入就

达到940元,占66%,肉羊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重要支撑;

锡林郭勒盟2007年

全盟农牧民来自出栏肉羊的人均纯收入为2550元,占到全盟农牧民人均收入的

63%;

育肥一只羊平均纯利润在30-70元之间;

锡盟当年羔羊出栏,每只纯利润

为124.5-152.3元;

饲养一只肉羊平均纯利润在120-200元之间。

肉羊养殖成为

全区农村牧区广大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各种资本进入农牧行业的

优先产业之一。

——肉羊产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

各盟市都将肉产业,特别是羊肉

产业做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来抓,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成为经济结

构调整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巴彦淖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肉羊产业发展的意

见》、《巴彦淖尔肉羊基地建设规划(2008-2012年)》和《2008年肉羊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等优惠政策,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2500万元,专项扶持肉羊产

业发展。

鄂尔多斯市近两年市、旗区政府部门用于扶持肉羊产业发展资金近1

亿元。

锡林浩特市政府安排资金400万元,对接冬羔和早春羔的养殖户提前出栏

进行补贴,目前已出栏冬羔40多万只,改变沿袭多年的传统生产方式。

牧区由

一季出栏变为两季出栏,大大延长出栏时间。

由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农牧民

的养殖积极性明显提高。

——肉羊繁育技术水平逐步趋于成熟并开始普及。

近年来,随着

养羊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这五个盟市可以看出,从盟市改良站到旗县改

良站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已经广泛推广,特

别是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已经非常普及,规模化的养殖场已普遍开始使用这几项

技术,只是在小规模的农牧户比较难开展,主要是费用、劳力和种羊制约该技术

的普及。

这几项技术的成熟、普及和推广将为种羊的快繁、准确的选种、同期提

前出栏等供有力的支撑。

——羊疫病防控体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加强,主要疫病防控

成效显著。

经实地调研,各盟市从市到旗县和乡三级防、检疫体系近年来得到

不同程度地恢复和加强,乡级及一些国营种羊场、农牧场均设有防疫技术部门和

专门的兽医防疫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各村镇农牧户、专业户羊病的防疫和治疗工

48

作。

各地区针对口蹄疫、布病、羊痘、羊“三病”这些羊的主要传染病,每年均

由乡防疫部门统一进行疫苗发放和监督免疫,其中口蹄疫、布病、羊痘属强制免

疫疫病。

目前,这几种重要的羊传染病均得到基本控制。

三、存在问题

1、缺乏专门的肉羊品种,优良肉羊品种数量与市场和加工企业

需求存在较大矛盾。

优质专用肉羊品种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呼伦贝尔羊、

巴美羊等地方良种存栏1000多万只,还有就是引进国外肉羊品种的数量也只有

几万只,其余就是土种羊和杂种羊。

由于投入不足,肉羊改良工作严重滞后。

均每只羊产肉不足15公斤,是发达国家个体产肉量的63%,内蒙古肉羊产业目

前还未真正转入质量效益型阶段。

2、规模化、标准化的肉羊生产基地尚未建立。

肉羊生产目前主要

制约因素有:

一是追求数量扩张,盲目大量引进小尾寒羊,造成一方面肉羊专用品种公羊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肉羊种羊场的种羊大量积压,导致经济杂交规模上不去,从而影响肉羊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全区尚未形成三元杂交的最佳杂交组

合,肉杂羔的胴体重仅为15公斤,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四是商品基地建设

滞后,尚未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育肥基地,还做不

到四季均衡出栏。

3、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加工企业和养殖户之间还没有建立良好

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大部分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还没有

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肉羊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较弱,中介组织相对薄弱,带动能力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