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865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B.“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

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

5.1904年,留美学生张继业在参观了圣路易斯博览会之后写道:

“他国入赛之品,皆实业学问……房屋之设,皆是全球著名之大制造场、商业场、大学校、议院、政务院等类。

以视上列我国赛品质丑,奚啻天壤”这反映出近代的世界博览会

A.带动了崇洋媚外风气B.是列强扩大侵略的工具

C.具有经济外交的功能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6.1912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

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

1927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

A.越南革命进程与中国革命完全一致B.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

C.三民主义成为两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7.抗战时期,根据地所有政权均以自然村为基础,部分恢复了乡里商议的古风,还创作了一批颂扬正直、勤劳、廉洁等传统美德的文艺作品。

这些举措

A.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B.缓和了根据地的阶级矛盾

C.是对民主的成功探索D.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在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意义时,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对于促进时代主题转换起了巨大作用。

这一“转换”理应是

A.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B.从世界大战到冷战对峙

C.从资本主义统治到社会主义洪流D.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9.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既有仅仅比拼身体和技能优势的“裸体竞技”,也有富人、政治领袖和僭主们热衷的“马赛”。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公民按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B.公民需共同承担城邦事务

C.运动会按财产分配比赛项目D.运动会旨在维护贵族统治

10.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

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

这一议事流程

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

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

11.列宁在1899年指出: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恰恰相反,我们深信:

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

A.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实际

B.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C.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

D.指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向

12.如表:

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据2.埃里克森U979—1990年的苏联》)据表可知

A.苏联学者的估计结果最为可信

B.西方对苏联的经济遏制不断加剧

C.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完全丧失

D.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工业革命开始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采取圈地运动来发展资本主义农业,而是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实行移民垦殖的“美国道路”。

1862年林肯政府的“宅地法”大约使六十万户农户无偿得到了八千万英亩的土地,农庄总数由1860年的二百万个増加到1900年的五百七十三万七千个。

为了改变落后面目,美国通过政府资助、农业教育和农业展览等方式,掀起改草农具的热潮。

南北战争后,又开展科学种田、改良土壤、引进良种、使用化肥、防治病虫害,并发明了蒸汽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

开初,一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仅够糊口,1860年提高到能满足4.5人的需要,到1900年就能满足7.67人的需要,人均粮食产量约二千斤左右。

——据戴志先《十九世纪的美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著地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农户与市场间缺乏有效的联結机制,经常出现农产品“买难卖难“,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

1993年,山东潍坊市正式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约60%,带动农户数量占全部农户数量的40%以上。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地域已从沿海扩展到了中西部地区,由养殖业扩展到了种植业、林果业、水产业等。

——据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一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美国农业取得大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14.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

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

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

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

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

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

——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

(1)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

15.材料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

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

”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

“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

”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

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

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

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

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

——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

16.材料一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祖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

——《神宗实录》

材料二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材料一选自宋廷南渡以后官方重修的《神宗实录》,两则材料均为对王安石的评价。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对王安石评价出现差异的原因。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徐光启(1562—1633)著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书。

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

如在《除蝗疏》中说:

“凶饥之因有三:

曰水,曰旱,曰蝗。

”“水旱二灾……此殆由天之所设。

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

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

……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百郡邑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

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

”徐光启还全文抄录明周定王朱辅的《救荒本草》和王磐的《野菜谱》以解决普通百姓饥荒时期的食物问题。

——整编自李志坚《试论徐光启的荒政思想》等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

表述清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春秋形势图中郑国因为处于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A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许多诸侯国经常与郑国会盟,故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2.B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史记》《前汉书》中对职业等级的记载变化,反映了汉代儒士地位的提高,B正确;

重农抑商思想与儒学地位变化无直接关系,A错误;

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故C说法错误;

D与材料无关。

3.C

材料反映了苏轼任杭州知府时杭州发生的“湿疫”疫情,他组织富豪捐款修建医院抗击疫情,说明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故C正确;

材料只是体现1089年这一年的疫情和自然灾害,故A说法错误;

B与材料无关;

早在东汉张仲景就用中药治疗疫疾,D说法错误。

4.B

材料反映清朝时期的几位皇帝对“中国”一词的不同指代,说明“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故B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认同”的不断发展,与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无关,故A、C错误;

D说法绝对化,排除。

5.C

材料反映的是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上我国赛品与其他国家展品的对比,体现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C符合题意;

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6.D

材料中越南光复会的名称及宗旨都源于中国的革命团体名称“光复会”及“兴中会的宗旨”,这说明越南近代的民主革命受到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D符合题意;

A、B、C说法错误,排除。

7.A

材料反映的是根据地政权的形成基础及议事形式,其目的是加强团结根据地的各种农力量,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8.A

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世界出现相对安全的和平环境,为中国的发展建设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即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故A正确;

冷战对峙形成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

C、D与材料无关,排除。

9.B

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针对不同爱好者各种竞技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公民在城邦中的主体地位,B符合题意;

A是在梭伦改革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

C、D违背史实,排除。

10.D

材料体现的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体现的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过程,D符合题意;

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错误;

B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排除;

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1.C

材料中列宁指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12.D

表中信息反映了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也说明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战略应适时调整,故D正确;

A、B、C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13.

(1)推动“西进运动”,实行适应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

《宅地法》和南北战争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和农业布局;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提高农业生产力;

政府从资金、政策、教育、科技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2)趋势:

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

成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显现;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地方政府、民间实体的创新探索;

中央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

(3)从战略高度看待农业现代化;

重在创新;

实事求是,发展本国特色

(1)据材料“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实行移民垦殖的‘美国道路’。

”可知,推动“西进运动”,实行适应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

据材料“1862年林肯政府的《宅地法》大约使六十万户农户无偿得到了八千万英亩的土地。

……南北战争后,义开展科学种田、改良土壤、引进良种、使用化肥、防治病虫害,并发明了蒸汽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

”可知,《宅地法》和南北战争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和农业布局;

据所学可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农业生产力提高;

据材料“为了改变落后面目,美国通过政府资助、农业教育和农业展览等方式,掀起改草农具的热潮。

”可知,政府从资金、政策、教育、科技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据材料“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可知,其趋势是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

据所学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地方政府、民间实体的创新探索、中央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等方面回答。

(3)据所学可从战略高度看待农业现代化、重在创新、实事求是、发展本国特色等方面回答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14.

(1)要求: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德才兼备,真才实学;

奉公守法,接受监督;

公平施政,灵活务实。

(2)影响:

吏治清明,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

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1)要求:

据材料“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可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据材料“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可知,强调德才兼备,真才实学;

据材料“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可知,强调官员奉公守法,接受监督;

据材料“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可知,公平施政,灵活务实。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回答。

15.

(1)英美对日本形式的误判和战略短视;

英美企图祸水东引;

日本以反苏反共分化国际力量。

(2)姑息纵容。

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引发了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规模达到世界规模

(1)据材料与所学可从英美对日本形式的误判和战略短视、英美企图祸水东引、日本以反苏反共分化国际力量等角度回答。

(2)政策:

据材料与所学可知,这是“姑息纵容”。

结合所学可从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引发了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规模达到世界规模等方面回答。

16.

(1)观点:

材料一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符合现代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2)原因:

材料一的人属于守旧势力,王安石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材料二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王安石变法符合近代中国时代特征和维新派的阶级利益

(1)观点:

据材料一“……尽变祖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

”可知,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据材料二“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可知,认为王安石变法符合现代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据材料一你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属于守旧势力,因为王安石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而王安石变法符合时代特征及维新派的阶级利益。

17.示例:

论题:

徐光启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科学家。

论述:

明朝,由于政治腐败,农业衰微,加上是传统农业,天灾频繁,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

徐光启既喜欢科研又十分关心世事。

他著有《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也尽力把自己所掌握了解的科技服务于现实,使之成为救世的工具,在《农政全书》中体现了徐光启的备荒救灾思想。

他重视荒政,主张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预防、备荒、救灾相结合,借鉴历史经验

示例:

据材料“徐光启(1562—1633)著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书。

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可提炼论题是“徐光启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科学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明朝由于政治腐败、农业衰微、加上是传统农业、天灾频繁、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而徐光启既喜欢科研又十分关心世事、著有《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尽力把自己所掌握了解的科技服务于现实、使之成为救世的工具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