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773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总结之自然地理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听取红山窑水文站技术人员的介绍与讲解,了解水尺、自计水

位计、流速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步骤,了解资料记录与处理方式,能够根据实测水位、断面形态数据计算断面流量。

三、时间及人员:

指导老师:

赏刚、郑光辉

路程:

2011-04-23:

中山植物园;

2011-04-24: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古

生物博物馆;

2011-05-07:

南京六合气象站、南京红山窑水

利枢纽和红山窑水文站;

第一章典型陆生植物的识别—中山植物园

1、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中山植物园北区常见温带植物

和南区常见热带植物的讲解和观察,识别常见或典型的植物科属,对常见植物种能进行基本描述;

了解典型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及一些典型的代表种,以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理解植物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的目的,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以听老师讲解和独立观察相结合,师生间、学生间充分交流。

记录并认识30-50种植物,对一种裸子植物、两种被子植物和两种个人感兴趣的植物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植物名称、植物叶形、其他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及利用价值等问

题。

2、园区简介:

南京中山植物园坐落于南京市东郊的国家

级钟山风景区内,八十年来,经过植物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已经成为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园。

作为我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

建成专类园(区)10个;

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

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

3、实习记录: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先来到了植物园的北区。

中山植物园北区主要是常见温带植物,正对着大门的是两行郁郁葱葱的银杏,即后来导游介绍的银杏大道。

在等候导游的空闲中,赏老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路两侧的一些植物,如:

银杏(画图),银杏分雄银杏、雌银杏,两者可直接观察其叶片和树形加以区别,雄银杏叶近平角,树形开阔,而雌银杏叶片则角度相对较小,树形向上;

二月兰,又称诸葛草,唇形科植物,方杆,叶对称,茎四棱,可食;

糯米条,忍冬科;

红豆杉,可提取治癌物质;

榧,分香榧、臭榧,盛产于浙江,鳞叶植物;

阔叶十大功劳、吉祥草、三色堇、野燕麦等等。

之后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我

们开始了系统的实习观察,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见植物,先是在裸子植物区,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

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

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

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中生代最为繁盛,后来由于地史的变化,逐渐衰退。

现代裸子植物约有800种,隶属5纲,即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和买麻藤纲,9目,12科,71属。

我国有5纲,8目,11科,41属,236种及一些变种和栽培种。

我们在园中见到的有:

(1)苏铁科,别名凤尾松,铁树,原产地中国南部,琉球及日本,特性属于苏铁科,裸子植物,常绿乔木,单生或丛生,一回羽状复叶,雌花雄花均著生于干顶,雌雄异株,高可达三公尺叶生于顶部,向四方开展,叶暗绿色,有光泽,硬质,先端尖,雄花顶生,成圆锥形,雌花半球状,头状花序。

叶痕螺蜁状排列,像盔甲包围树干,耐火性强,小叶横剖面反卷。

种子扁平到卵形,外种皮朱红色。

一般用作观赏。

也可药用,四季可采根和叶,夏季采花,冬季采种子洗净晒干备用。

叶含(cycasin)有毒,并有抗癌作用。

(2)台湾杉,俗名秃杉,常

【篇二:

青岛理工大学

自然地理学认识实习报告

学院:

建筑学院专业:

班级:

姓名:

xx华学号:

指导老师:

xx珍实习时间:

2012.6.24-2012.6.28

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

时间:

2012年6月29日

崂山、马山、石老人实习报告

班级:

资源姓名:

xxx学号:

xxxxxxxxx

实习地区:

山东省青岛市

实习路线:

崂山北九水——即墨马山——石老人小组成员:

xxx、xxx、xxx、xxx、xxx

实习时间:

2013年6月24日—2013年6月28日

一、引言

2013年6月24日—2013年6月28日,我们班同学对青岛市部分地区进行

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认识实习和纪录片观看的教学生活。

在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有意义的实习生活。

通过这几天的实习生活,使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了一个全新的、直接的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1)了解自然地理学概况,掌握地质、地貌形成原理,学习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利用等有关知识;

(2)认识青岛著名景点中的显著地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和地貌现状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参与科研活动,学会自然地理学仪器如gps、罗盘的使用,培养学习兴趣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三、实习记录及分析

1、青岛及崂山的地质基础: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作为地盾的基础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经吕梁运动变质而成)

,主要为花岗片麻

岩,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麻岩、白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蛇纹大理岩、石英岩等。

这些最古老的基底层在崂山湾沿海一带(下宫至王哥庄)由陆续出现。

吕梁运动后,本区地壳基础即成为地台组成部分,在古生代地壳基本稳定,但仍以上升运

动为主,所以在本区缺少古生代的岩层。

到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岩层发生深大断裂,产生断块。

本区凹陷,部分上隆,有些地方发育中生代砂页岩系(莱阳层,在下宫东南之小山上有出露),证明在中生代,地壳曾有下降,部分地区接受沉积。

在中生代,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本区广泛分布的崂山花岗岩就是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岩浆多次侵入的产物。

崂山花岗岩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为四个阶段:

①粗粒斑状花岗岩②钾质白岗岩④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崂山花岗岩大都呈脉状沿节理或断裂方向贯入到新老各期花岗岩中。

属于喷出岩的有青山组的凝灰角砾岩、凝灰岩、安山斑岩、流纹岩、粗石岩等,分布在青岛市区和石老人等处。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

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

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

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

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

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

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

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

崂山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

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

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

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

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

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裂岸,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

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

2、崂山北九水的地貌特征:

午山四条支脉。

花岗岩地貌独具特色,象形石千姿百态,比比皆是,被人们誉为“天然雕塑公园”;

山海结合处,岬角、岩礁、滩湾交错分布,形成瑰丽的山海奇观。

崂山北九水在崂山白沙河上游。

白沙河源出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

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

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

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

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著名。

一水至九水是从水的下游上数的。

白沙河的上游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内外之分,自大崂至太和观(即北九水村)为外九水。

北九水旅游路线以九水十八潭著称,这里奇峰怪石、悬崖幽谷、深潭激流、飞泉瀑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处大自然的山水画廊。

北九水地处巨峰之阴,空气湿润,气候清凉,适于生长辽东半岛的植物,素有“小关东”之称,是全国有名的疗养、避暑之地。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内九水的尽点靛缸湾亦称“潮音瀑”三个大字。

泉水随山势三折而落,最后倾入靛缸湾。

湾内水深石壁上,刻有叶公绰写的“潮音瀑”三个大字。

湾内水深石碧,呈靛兰色,水味甘冽。

在夏秋之交雨水充足时,瀑布宽数米,以排山倒海之势倾入湾中,水沫飞溅,有如细雨,蔚为奇观。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

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

原有道观大多毁坏。

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地层:

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

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

其中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构造:

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

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

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

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

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

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

崂山插图:

3、即墨马山

【篇三: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城乡规划1257408005

[摘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认识自然地理过程,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8级2、3班同学赴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南部地区)进行了为期7天的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结合综合自然地理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到东北平原南部。

同时,观察到松嫩平原草场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及谈谈自己的实习感受。

[关键词]:

东北大平原自然地理实习问题

我是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名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地理这门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

大二通过对专业基础课《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对一些综合自然地理现象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与认识。

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和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我们于2010年6月12号至17号在吉林省西部和蛟河进行了一次野外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此次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在对理论知识更多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在野外识别各种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本领;

一方面,通过野外亲自行走观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另一方面,作为班长在配合老师开展实习课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而且期间与老师、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及实习路线

6月12号长春——白城天气阴转小雨

6月13号白城——乌兰浩特天气晴

6月14号乌兰浩特——长春天气阴转多云

6月15号长春——蛟河天气晴

6月16号蛟河——吉林市——左家天气中到大雨

6月17号左家——长春天气晴

(2)实习地点

实习路线图

(3)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东北大平原行政区划图

(4)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经济和交通概况

东北大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

长约1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00公里。

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

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

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

松辽分水岭以南称辽河平原,以北称松嫩平原。

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

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

南北的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

由于它们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东北平原交通便捷,土层深厚,耕地辽阔,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是我国最大的生产粮和商品粮基地。

(5)实习内容

1、了解实习区气候特征、土壤类型、水文、植被类型等自然地理情况。

2、学习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6)实习目的

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让我们以地理工作者的身份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巩固基础知识,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实践;

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

体验地理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增加工作兴趣。

二、实习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6月11日,首先是王向东老师给我们做了动员大会,讲解了实习需要带的一些仪器(如gps、钢卷尺、铁锹等)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我们对实习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许林书教授讲解了地理实习中线路调查、数据获取、整理数据的方法技巧,并且告诉我们在实习时需要了解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学习它的形成机制。

最后,班上同学领取各种实习备品,安排一些同学买实习用品和药品。

(2)野外实习阶段

准备阶段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12号早上8点按照预计的路线开始了正式的野外实习:

1、长春——白城(5个点到草场)

我们沿线考察了5个实习点,由于观测的路线逐渐向西,水分减少,地面主要的植被类型由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优势种是羊草。

羊草。

土壤类型是黑土,母质是黄土亚粘土从长白山搬运来的,颗粒大,洪积,河水泛滥,越向东越粗、厚,从西向东地势逐渐变高。

形成时间q2时期,q2时期后地势抬升,侵蚀。

透水不良,有铁锰结核体。

土壤剖面大致是:

地表

地下

远眺土壤剖面:

横放

黑土(50cm)(柱状,生物累积,腐蚀层)

编号2:

观测点在红色沙砾台地上公路旁边一条干涸的排水沟旁边,气候较湿润周围树木茂盛,杂草丛生。

母质是红色砂砾石,呈红色,富含铁,交结不紧密。

母质透水性好,地势高,石灰淋溶深。

土壤类型是淋溶黑钙土。

形成时间在q1时期(q2时期地势抬升,q2时期没有沉积。

)另外,此处富含石灰可能是植物、矿物分解钙,母质中含有或者是土壤形成淋溶沉淀钙。

编号3:

观测点四周地势平坦,海拔大约165米,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植被类型主要是森林草原。

母质是亚砂土,交结疏松。

土壤类型是黑钙土,形成的时间比q2晚,q3时期由于q3q4之间有构造运动,当不强烈,地下水不影响植被、土壤发育。

由于该地区气候相对干燥,适合蚂蚁、老鼠等动物生活,所以有蚁穴和老鼠洞穴,土壤里还有有假菌丝体。

编号4:

观测点海拔大约在135米,位于人工保护的草场里,由于免受人为地干扰破坏,地处低洼地带,地下水位距离地面近,主要的植物是羊草和苔草(非地带性)。

此地区沙丘与洼地相间分布,母质是慢滩相沉积物。

土壤类型是盐化草甸土,ph值较高。

编号5:

观测点位于第四点(草场)西面200米左右的沙丘上,由于风蚀比较厉害,零星生长了一些乔灌木,地面的土壤很多都裸露在地表。

该地区近几年降雨增多,沙丘固定,现人为破坏为半固定沙丘。

土壤形成时期在q4时期,原来是风砂土含有腐殖质,由于处在干燥的环境中,当降雨后,土壤钙化,后形成黑土。

该地区向土壤剖面黑钙土至风沙土滴盐酸,上有气泡,中间没有,下面有。

羊草草场土壤滴盐酸产生气孔

2、白城——乌兰浩特(4个)

编号6:

观测点位于一个人工挖掘坑中,是洪积扇与河漫滩(大兴安岭洮儿河高河漫滩)交汇处,地下水位浅,水量大,该地区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大。

植被是草甸植被。

母质分选差,石头有些磨圆,粗细均有。

土壤类型是草甸黑钙土(滴盐酸,有气泡,钙化强)。

黑土层主要有腐殖化,潴育化成土过程。

编号7:

观测点位于人工采石场的边沿,海拔高度大约在180米,植被为草甸草原。

该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地下水位较深,土壤的发育不受地下水的影响。

地带内的土壤为幼年土,土壤类型是黑钙土,并且土壤中混有砾石。

编号8:

观测点位于q1时期形成的洪积阶地上,为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性交汇处。

由于降水量的减少,该地区的植物生长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植被类型主要是针毛草原。

土壤类型是栗钙土,由于淋溶作用弱,钙质层非常厚。

站在观测点的边沿上可以发现上面的植被比下面的植被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边沿上的地方地势高,蒸发作用强,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受到还焚风的影响。

编号9:

观测点位于大兴安岭东部山麓地带(与东北大平原交结处)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