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379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第一节投资估算范围37

第二节编制依据37

第三节投资估算38

第四节资金筹措38

第十二章评价与效益39

第一节经济评价39

总篇

一、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

某镇水厂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工程名称:

某镇水厂供水工程

3.项目主管单位:

某镇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单位:

某镇水厂

5.项目建设地点:

某镇区综合开发区南

二、可行性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已由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内地转移,江西省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发展的前沿阵地。

面对机遇与挑战,江西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区域大交通的建设,并提出十五计划打工业攻坚战的战略方针。

随着全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的开通,赣粤高速公路的建设,江西省沿线城**镇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状态。

某镇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区腹地,**镇区紧靠某县城京九铁路、105国道、赣江水道均从某县城经过,建设中的赣粤高速公路将从某县城西部穿越,互通立交距**镇区仅二公里,高速公路的挂线跨赣江从某县城北部进入**镇区,受区域大交通建设的牵引和拉动,**镇**镇规划向某县城赣江西部发展。

某镇位处恩江与赣江交汇处,**镇区建设总体规划布局沿赣江岸发展。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的“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都明显提高,老**镇区、**镇工业区的建设快速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而赣粤高速公路及其挂线的建设,跨赣江的大桥建设正给予**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镇的**镇区建设却相对对滞后,特别是供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现基本没有供水系统,只有**镇政府及附近有一口日供水250吨的水井和50米供水管道,**镇区生活和工业用水均为自备水源,地区用水保证率低,普及率不高。

特别是跨赣江大桥和赣粤高速公路挂线的建成,给**镇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而**镇目前却无水可供。

为了改善**镇严重缺供水的紧张状况,解决居民和工业开发区的供水,我院受某县计委委托编制**镇水厂给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过现场调查,并与当地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反复研究论证,根据**镇总体规划和工业开发区规划,随后完成了**镇水厂给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现呈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审议研究,以供决策之用。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及基础资料如下:

1.某镇总体规划

2.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草点。

3.赣江地表水水质分析报告单

4.恩江地表水水质分析报告单

5.编制**镇水厂给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6.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20507-92

《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三、研究结果概要

1.本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探讨**镇水厂给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②研究**镇水厂给水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分期。

③对**镇水厂给水工程的净水工艺及其它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合理方案。

④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论证

研究结果表明:

工程建设是必要的,项目是可行的。

2.研究年限

根据**镇总体规划和工业开发区规划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年限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3.供水规模

通过综合论证和近远期需水量预测计算**镇区需水量2020年为2万m3/d,2010年为1万m3/d,考虑对现在**镇的实际情况确定**镇水厂供水工程为1万m3/d,但要留有扩建余地。

4.水源选择

赣江地表水水量充沛,水质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二级标准”的要求,经水源论证、比较,推荐赣江地表水作为本工程供水水源。

5.取水点选择

本工程取水点选择在赣江西岸,城西综合开发区南端滩上。

该处深槽靠岸,水深能满足取水要求,河岸稳定水质好,不影响航远等,是较合适的取水地点。

6.净水厂位置选择

本工程净水厂厂址根据规划和要求,选在南岸村吴家坊。

该厂址不受洪涝威胁,用地不受限制,工程地质条件好,在规划区边缘,交通方便,是较理想的水厂厂址。

根据工程情况,水厂用地可按1万吨/日规划征用,但要留有扩建余地,规划控制。

7.工程投资:

1596.39万元。

8.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及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评价经济指标汇总

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1596.390

2

年销售收入

297.200

3

年总成本

249.330

4

年经营成本

131.210

5

年销售税金

16.350

6

利润总额

31.520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5.170

8

财务净现值

18.000

9

投资利润率

3.491

10

投资利税率

4.5000

11

资本金利润率

3.517

12

借款偿还期

13

投资回收期

11.880

14

盈亏平衡点

85.689

15

资产负债率

1.050

9.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工程(1万m3/d)拟建设期为1年,计划2003年3月底前完成勘测、设计和施工前期工作,2003年4月进入建设期2004年3月底前投入生产运行。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本工程涉及面广,现阶段有些问题尚难协调讨论,有些环节需进一步深化。

为此提出下述问题和建议。

1.滩上取水口河床地形及工程地质,需进一步勘测。

2.2001年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目前赣江水的水质检测项目尚不能涵盖全部指标,因此需要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对赣江水源水进行全面分析监测。

3.恩江的污染程度需作进一步监测。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和范围

1.编制原则

1)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西综合开发区近远期的布局,全面论述**镇水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建设规模、进度计划、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必要论证。

2)根据水源水质特征,选择合理的净水工艺流程,要求技术先进,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保证出水水质,并适当留有挖潜发展余地。

3)贯彻节能方针,在净化工艺各环节中,合理地降低能耗,采用节能设备和先进的仪表监控设备,有利于提高水厂科学管理水平。

4)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水源、水厂和输配水管线环境,制定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方案,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2.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涉及的工程范围包括**镇水厂给水工程建设的全部工程,即水源、浑水输水、净水厂、清水输配水及附属建筑和厂外供电线路(仅列投资)。

第二节城市概况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某镇位于某县西部,吉安市东北部。

某县西面,某县北纬27°

13′东径115°

8′。

**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现建成区2.5平方公里。

赣江沿**镇区纵流北去,赣粤高速公路挂线及赣江大桥贯穿东西。

并于区域大动脉——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紧密相联。

交通十分便利,离赣粤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仅二公里。

2.**镇概况

**镇位于某县西北部,东临赣江,与醪桥**镇相望,西北邻黄桥**镇,南面及西南与吉州区樟山**镇交界,圩**镇距某县城6公里,本**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为丘陵地,沿河一带为丘陵小平原。

赣江流经本**镇东部边界14公里。

本**镇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2个自然村,总人口数:

42600人,其中:

**镇区人口8000人,总面积:

158平方公里,耕地:

40647亩,其中水田:

34289亩,旱地:

6358亩,13个村的农田受赣江水位影响,旱涝不保。

人多地少山荒,森林、矿产资源缺乏是基本**镇情。

农民以农田收入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蔬菜。

蔬菜主销本**镇和某县城,经济作物有:

广柑、枇杷、花生、蕃薯、油菜等。

工业以皮革(手套)、麻塑(袋)、建材、淘金、采砂石、粮食加工等为主,但除轻工总厂外,规模都较小、零散。

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34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

1160万元,财政总收入:

126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1156万元;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2685元。

3.自然条件

1)气象

某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东亚季风特点。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平均气温18.2℃降雨量1541.8mm无霜期292天,全某县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地貌水文

某镇地貌分属吉安——抚州河谷丘陵盆地区的一部分,地貌形态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以丘陵为主。

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水文:

河流均属赣江水系,赣江流经区内西北部,主要支流恩江、泷江由东往西汇入赣江。

3)地震

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震次数少,震级小。

基本上未能构成灾害。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某县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属地震不设防区域。

第二章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城市供水现状

1.现有供水设施

**镇现有供水规模为250吨/日,50米供水管网。

**镇居民均自开采压井,从自备井取水或直接从赣江抽水,塘、库引水。

生活用水远远达不到卫生标准,生产用水则为乱开采地下水。

2.供水现状

1)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国民经济,城**镇建设和居民用水要求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提高。

现有的供水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用水的需要,造成该**镇严重缺卫生达标的供水系统,严重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供需矛盾突出。

预计至2010年**镇需水1万m3/d,才能满足**镇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第二节存在问题

供水量不能满足需要,供需矛盾突出。

生产生活用水无地方供给,直接影响。

**镇居民生活质量,制约工业生产发展。

第三章城市需水量预测和建设规模的拟定

第一节总体规划简述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的“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都明显提高,某镇的城市化、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镇区建设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而赣粤高速公路及其挂线和跨赣江的大桥建设正给予**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至2010年

远期规划至2020年

2.**镇区远景规划发展框架与功能结构

根据现状**镇区布局特点,综合考虑**镇区用地条件,自然分隔因素等实际情况,以及原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区空间规划结构和**镇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镇**镇区远景(2020年)总体框架形成沿江(赣江)伸展的结构形态,并以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挂线公路、交通联系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用地紧凑、结构紧密的**镇区总体框架。

**镇区规划共分二个功能区——居住行政区、工业开发区。

3.近期规划(2002~2010年)

①人口规模:

根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结合**镇人口及**镇区人口近年来增长幅度较快的特点,预计至2010年全**镇域城**镇化水平与我省平均水平将保持持平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镇**镇区综合功能的逐步完善,城区凝聚力的增强,**镇区人口占**镇区城**镇总人口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综合多因素,预计至2010年**镇区人口规模将达2万人。

现状**镇区已建城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状已建**镇区人口密度较大。

而现状**镇区建设用地已无拓展余地,对现状用地周边进一步完善建设,建设用地可达8平方公里,根据现状人口分布特征、**镇区总体布局特点、现状城区建设及用地实际情况,至2010年**镇区仅能容纳人口为2万人。

因此,规划拓宽区至2010年人口规模为3.2万人。

②用地规模:

8平方公里。

第二节城市需水量预测

一、城市需水量预测

1.第一种方法

根据近几年来**镇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及**镇总体规划等有关资料,分别推算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以及未预见和漏耗水量,预测的原则是:

①生活需水量按用水人数乘以用水量综合指标计算(包括公建及市政等用水,流动人口不单独计算),根据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镇属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平均日)为100~200米3/人·

d,近期取200米3/人·

d。

远期取250米3/人·

②工业需水量预测,由于缺乏工业产值等有关资料,无法采用按工业产值数乘以万元产值用水量计算,只能用生活需水量与工业需水量比值预测,根据南昌地区多年资料结合**镇工业性质,确定生活需水量与工业需水量之比近期为6:

4。

远期为5:

5。

③未预见漏耗水量按生活需水量加工业需水量的20%~15%计算,取18%。

④水厂最高日供水量按扣除现有自备水供水能力考虑,K日取1.4。

按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方法预测

按每人综合用水400t/人·

d(0.5万m3/万人·

日)

指标计、**镇至2010年人口2万人2020年3.5万人预测2010年城市需供水量1万m3/d,2020年需供水2万m3/d

按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方法预测

按单位用地面积用水量0.6万m3/平方公里·

日,指标计预测2010年城市需供水量1万m3/d,2020年需供水2万m3/d。

综合上述预测结果至2020年某县城区需供水约2万m3/d,2010年需供水1万m3/d

第三节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需水量预测和供水现状,**镇城区供水至2010年有较大的缺口,特别是工业开发区无水可供,直接影响开发与建设。

且目前没有供水管网,用水普及率低,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条件的改善,对**镇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目前供水设施和规模的严重滞后,解决**镇供需矛盾,建设**镇水厂供水工程已是当务之急,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节近远期供水规模的确定

根据需水量预测2010年、2020年**镇区最高日供水量,需水量为

供水量

城市最高供水量(104m3/d)

2010

2020

考虑到现有供水能力和可能的扩建余地,特别是要解决现**镇区的供水、并根据**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宜适度超前的精神和当地财力因素,建议新建**镇水厂给水工程规模为1万m3/d水厂较适宜。

留有扩建余地控制规划用地也是十分必要。

第四章工程目标

第一节工程范围及规模

1.工程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工程范围包括水厂一期建设的水源泵站、浑水输水管和净水厂及相应的附属建筑,节能环保措施,配水管网工程。

2.规模建议新建1万吨/d水厂一座,建设1万吨/d,取水泵房及净水厂内送水房和加矾加氯间土建按1万吨/d一次建成。

第二节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

1.水量

水厂:

设计水量为1万吨/d。

2.水质

经净化消毒处理后,出厂水质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规定要求。

3.水压

出厂水压满足最不利点4层楼用水水压要求,确定为20mH2O,时变化系数K时=2.4。

第三节实施进度

本项目一期工程拟建设期为一年。

2003年4月底前完成勘测、设计和施工前期工作,包括净水厂场地的三通一平,于2004年4月底建成投产。

各阶段时间安排如下:

可行性研究及其它前期工作不计入建设期

1.初步设计一个月

2.施工图设计1.5个月

3.施工招标1个月

4.开工建设(土建和设备安装)7.5个月

5.调试与试运行1个月

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年月

2003年

2004年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施工招标

开工建设

调试及试运行

第五章总体规划及方案论证

第一节水源及取水点位置选择

1.水源概况

地下水

**镇城区属低山丘地形,山势起伏平缓、赣江和恩江两岸有低洼的冲堆积平原和低岗丘陵,某县城附近地下水分布类型主要是松散各岩孔隙及构造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贮存在第四系冲积层内松散的砂、卵石中,含水层厚度3-8米,大气降水为其主要的补给源。

构造裂隙水贮存于某县城东部的碳系及侏罗系基岩裂隙中。

地下水储量不丰富,富水性不均,不宜作城市市政供水水源。

地表水

**镇城区地表水体属赣江水系有思江和赣江二河流。

恩江发源于雩山北麓,经乐安,永丰至某县城南注入赣江,为赣江中游的东岸支流之一。

全长167km下游宽约300m,流经河段33.75km,流域面积3911km2,恩江水质目前受上游造纸厂生产废水污染,在枯水季节,直接影响供水水质。

且又在赣江东岸,不宜作为焊江程水源赣江自吉安出境流入本某县张家渡,经吉安市至吉安某县境之石溪头村,复入本某县文峰(某县城区)醪桥、、水田、枫江、盘谷、住歧等乡**镇流入峡江某县境内,赣江为我省五大河流之首,水力资源丰富,每年平均流量为1566m3/s,年平均径流量为46887亿m3。

河宽375m~1100m,城区段在700~1000m之间。

根据吉安水文局赣江城区段1%洪水位51.33m,相应之洪水流量为21800m3/s,枯水水位37.57m~37.50m。

赣江某县城区取水口上游一二级保护区内无大集**镇和工矿、基本没有生活和工业污染源,水质经有关部门检测,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二级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附水质分析报告)。

综上所述,赣江地表水是**镇水厂供水工程较理想的供水水源。

本工程采用赣江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水源、水质、水量均能满足要求。

2.取水点位置选择

经现场踏勘,取水点位置选择只有在赣江西岸滩上比较合适,该处深槽靠岸,枯水时水深2m以上,能满足取水要求,河岸稳定,取水泵房可设在弯曲河段的凹岸,顶冲点稍下游主流深槽内,该处水量充沛,水质较好,不影响航运。

且位于焊江西岸,离本工程主要的用水服务区——**镇综合开发区近。

又在城区上游,受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的可能性较小,为此,本工程取水点位置选择在赣江西岸以南之滩上。

第二节浑水输水管线路选择

从取水泵房到净水厂的浑水管线长3km,经济安全比较,第一方案采用二根;

第二方案,一期采用一根。

因浑水管线较长,主要从经济上考虑,推荐第二方案,敷设1根DN500浑水输水管。

第三节净水厂位置选择

根据规划和**镇条件,结合水源取水点及用水分布的情况,本报告选择二个厂址进行比较:

一是龙王庙附近,该厂址用地主要为小山坡,马尾松幼林,不存在洪涝威胁,场地面积能满足一二期用地要求,土方量不大,交通方便,附近有10kv农用电网通过,可满足施工用电要求,场址在**镇区南端离取水点近,但离工业开发区用地较远。

二是南岸村吴家坊厂址,该厂址与龙王庙厂址有很多相似优点如厂址用地主要为小山坡,马尾松幼林,不存在洪涝威胁,工程地质条件好,场地面积能满足工程用地要求,土方量不大、交通方便,就近可解决施工用电等,该厂址在工业开发区用地南端,接配水管很短,但离取水口较远。

综合比较后,二厂址各有优缺点,从长远观点看,二厂址均可选用,但从近期看,浑水输水管较长,但配水管可大大节省,从总的考虑,经济上还是比较合理,经与建设方协厂址选用南岸村吴家坊厂址。

第四节系统方案

根据上述,本研究系统方案以赣江水为取水水源,浑水输送距离约为3km,为确保供水安全,采用两条浑水管平行敷设,在中途设一道联通管,当任何一段管道检修物能通过设计流量的70%,原水经取水泵站加压后给浑水管直接送至净水厂。

水厂与配水管网采用压力送水。

水厂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反冲洗的高浊度水径自然沉降后排入本工程取水口下游100m以外。

根据赣江原水水质,本工程净化工艺如下:

凝聚剂

赣江水→取水泵站→浑水输送管线→静态混合器

消毒剂

絮凝沉淀→过滤→清水池→二级泵站→管网→用户

研究的工程方案,内容均以本系统方案为准。

第六章工程方案内容

第一节取水泵站及浑水输水管设计

1.取水泵站

取水口处百年一遇洪水位为51.33m,最低水位为37.5m,枯水期水深大于2m。

本设计取水形式采用岸边式固定取水构筑物。

取水泵可采用潜水泵或卧式高心泵,两种泵型比较结果如下。

项目

优劣

潜水泵

卧式离心泵

1.占地面积小;

2.水泵安装方便,维修量小;

3.阀门用量少;

4.水泵不易堵;

5.水泵效率较高,电耗少;

6.投资少。

1.水泵机组布置整齐,一目了然;

2.管道易布置连接。

管道布置不方便。

1.占地面积大;

2.阀门用量多,维修量大;

3.水泵易堵;

4.装机容量及电耗较大;

5.投资较大。

经比较,设计推荐潜水泵方案。

泵房取水能力按1.05万m3/d计(水厂自用水取50%)。

泵房平面形状采用圆形。

圆形结构性能较好,水流阻力较小,便于沉井施工。

泵房直径采用8m。

泵房底票高为35.5m。

建筑物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位设计另加1.5m标高,则泵

房室内地坪标高为53.0m。

选Q=230m3/h,H=30m潜水泵三台,二用一备。

2.浑水输水管

从取水泵站到净水厂的浑水输水管长约3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