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332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菏兖日线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测量以正线钢轨为准。

直线区段可沿任意轨丈量,曲线区段沿外轨丈量,曲线内侧支柱沿外轨丈量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内轨。

1.2测量过程中应以大型建筑物里程、坐标校验测量结果,跨距布置尽量使用标准跨距及整数跨距,跨距测量允许偏差1/2000L;

若杆位受影响需调整跨距时,调整量为+1m,-2m,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跨距最大值(65m)。

相邻两跨距比不宜大于1.5:

1,桥梁、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不宜大于2:

1。

1.3支柱位置测量应与高柱信号机相互配合,信号机前方支柱与信号机距离不小于5m,不得影响信号显示。

接触网杆位定测应有信号专业人员参加。

1.4跨线建筑物应位于跨距中间,车档后终端支柱距车档不小于10m。

1.5道岔定位柱的位置:

1/12和1/9道岔位于理论岔心后1米处(线间距分别为351毫米和380毫米),1/18道岔位于理论岔心后3米处(线间距为397毫米)。

定位柱位置可在标准位置两侧各0.5米范围内调整,特殊困难情况报设计解决。

1.6桥支柱与避车台干扰时,宜将支柱位置进行调整。

桥支柱应垂直线路中心线,施工偏差不得大于3°

,并应与墩台中心线吻合。

1.7同组软横跨支柱中心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偏差角不得大于3°

1.8砼柱直埋基础在基坑开挖前应确认既有线是否有变动(如拨移、改道、改移、改坡等),如有变动,应采取交桩、交水准点等措施,确保支柱埋深和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如无变动即可组织施工。

2基坑开挖

2.1基坑开挖前应与设备管理单位联系,请铁通、电务、供电等单位进行详细的电缆设施路径交底,同时采用地下电缆探测仪探明地下设施位置及深度,准确掌握地下电缆及其它设施的分布情况。

2.2基坑开挖原则:

基坑开挖时,根据土壤的特点及稳定性,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和防塌措施,按照“快挖(挖坑)、快立(立杆)、快浇(浇筑基础)”的原则,消除隐患,对不同土质、石质基坑,分别采用不同的防护和开挖措施。

2.3基坑开挖时根据不同土质情况进行坑型设计,严格控制开挖尺寸,以减少对原路基的影响。

基坑开挖后,如设计土质与现场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联系共同解决。

2.4基坑开挖时在坑口靠线路侧安放防止道碴滑落的挡碴袋,在坑口顺线路两侧铺设防止污染道碴、堆放弃土的彩条布。

2.5对地面下1.5m内要做到轻挖、慢挖,严禁使用镐,只能采用铁锹小心开挖的方式进行。

严禁将光电缆、管线等破坏。

2.6沙质或易塌陷区段基坑开挖用防护板进行可靠支撑防护。

原则上当天开挖,当天立柱。

当天不能完成的基坑,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5米。

2.7当基坑位置占用水沟时,应对水沟进行改移处理,改移后的水沟断面不得小于原断面尺寸。

3基础浇制(钢柱基础、大容量混凝土柱基础、拉线基础)

3.1基础浇制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水泥:

水泥标号应根据所配置混凝土的等级选用。

当对水泥安全有质疑或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不合格的水泥不得使用。

3.1.2砂子:

应采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砂(河沙、海砂、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制成的机制砂。

3.1.3石子:

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

岩石强度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当混凝土大于或等于300号时,不应小于200%;

当混凝土小于300号时,不应小于150%,并不应小于30MPa。

3.1.4片石:

填加片石不得风化,必须是石质坚硬的石灰石,应选用无裂缝、无夹层和未煅烧过的片石,且不宜采用卵石;

严禁砂石填入,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

3.1.5水:

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水标准》的规定,且不得采用海水拌制。

3.2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3.2.1软横跨钢柱基础本体强度为C15,垫层为C10;

3.2.2软横跨砼柱基础本体强度为C20,垫层为C10;

3.2.3拉线基础浇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3.3施工技术标准

3.3.1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高于站台面100mm,允许误差±

30mm;

线路两侧和两线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mm,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若两线间地面与轨面相差较小时,必须先满足基础面低于轨面,后满足高于地面要求;

拉线基础顶面高出路肩面100mm,施工偏差±

20mm。

3.3.2螺栓的规格、数量、布置方向应严格参照基础图要求进行安装;

螺栓外露长度应为140mm,允许误差为±

20mm,螺栓间距偏差±

2mm。

3.3.3基础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20mm,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允许偏差-10mm。

3.3.4在软横跨基础施工中可加入一定量的片石,标准如下:

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砼结构体积的25%;

应选用无裂缝、无夹层和未煅烧过的片石,且不宜采用卵石;

片石的尺寸:

不应大于所在位置基础结构最小尺寸的1/3;

片石与模型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并不得与螺栓和钢筋接触;

片石间距离不宜小于100mm。

3.3.5在基础浇注中,应每灌注50m3混凝土(或每个小站)做一组试块,混凝土量大于500m3的车站,每灌注100m3做一组,试块应在灌注地点使用灌注基础的混凝土制作;

试块上应注明制作地点、日期、取样部位,并在28天养护到期及时通知试验室送检。

3.3.6灌注混凝土宜连续进行,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3.3.7混凝土的养护日期不得少于7天,养护周期为28天。

3.3.8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条件时采用机械搅拌,当采用人工搅拌混凝土,必须坚持“三三”制(三次砂、水泥干拌,加碎石浇水后再三次均匀拌合)。

严禁搅拌不均进行浇制。

3.3.9同组软横跨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

3.3.10基础外露部分表面应平整,棱角分明、无麻面、裂纹等现象,螺栓应竖直,不得弯曲、倾斜、螺纹应完好无损。

3.3.11拉线基础正线采用3.0T系、站线采用2.35T系、中锚采用2.0T系。

拉线基础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的施工偏差为0~+100mm,并应保证在轨平面处拉线距线路中心线应大于3.1m。

3.4混凝土振捣应遵守下列规定

3.4.1基础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3.4.2每层灌注深度不宜大于插入式振捣器工作部分的1.25倍,人工捣固时,每层灌注深度不宜大于200mm。

3.4.3插入式振捣器使用时,垂直或略带倾斜地插入混凝土内部,宜插入已捣实层50mm~100mm。

3.4.4工作状态的振捣器,与模型板或坑壁保持100mm的净距,并不得触及钢筋及地脚螺栓。

3.4.5振捣器在每一位置上的振动延续时间以5~10秒为宜,防止振动过量;

混凝土有下列现象时,即表示振捣时间已够:

a.不再显著下沉,b.不再产生气泡,c.表面平整并出现水泥浆,外观均匀。

3.4.6随时检查基础螺栓的位置、尺寸有无变化,模型板是否变形、漏浆。

3.5基础养护

3.5.1混凝土灌注完毕12小时后应浇水养护;

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在灌注后的3小时内应进行浇水养护。

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原则,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3.5.2混凝土的养护日期不得少于7天,养护周期为28天。

3.5.3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竖立钢柱;

混凝土强度达到10.5Mpa后(养护7~10天以后),才能立支柱。

3.5.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水相同。

3.6接触网下部工程冬季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冬季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

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季施工,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高于5℃时解除冬季施工。

3.6.1砌筑工程

3.6.1.1各种砌块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后的砌块。

3.6.1.2砂浆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

拌制砂浆所用的沙,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或冰块。

砌筑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5℃。

拌合砂浆时,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沙的温度不得超过40℃,沙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

3.6.1.3冬季施工中,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在继续砌筑前,应扫净砌筑表面。

3.6.1.4砌筑工程冬季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

当温度≥-10℃,砌石砂浆氯化钠(单盐)掺量为水重量的4%;

当温度为-11至-15℃,砌石砂浆氯化钠(单盐)掺量为水重量的7%。

外加剂溶液应设专人配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置于专用容器中,然后再按规定拌制成所需砂浆。

3.6.1.5冬季砌筑工程应进行质量控制,在施工日记中应记录空气温度、砌筑时砂浆的温度、外加剂掺量及其他有关资料。

砂浆试块除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两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各龄期强度和转入28天的砂浆强度。

3.6.2混凝土工程

3.6.2.1混凝土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

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300公斤/立方米,水灰比不大于0.6。

3.6.2.2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

3.6.2.3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

加热水所用的水箱或水池应予保温。

3.6.2.4拌制加入防冻剂的混凝土,当防冻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

当防冻剂为液体时应设专人配制,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置于专用容器中,然后再根据使用要求配制成施工溶液。

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3.6.2.5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

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当出料容积不大于250L时为135s.

3.6.2.6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测温要求:

①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此外还需测最高和最低气温。

②水、水泥、骨料、外加剂,每工班不少于4次。

3.6.2.7接触网基础施工采用覆盖保温,基础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500mm厚土保温。

4混凝土支柱安装

4.1、混凝土支柱埋深及侧面限界

4.1.1支柱埋深:

轨平面以下区间4.04米、站内3.8米,施工允许偏差±

100mm,支柱埋深不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培土砌石。

4.1.2支柱侧面限界:

应满足设计标准,施工允许偏差0~+100mm。

若受地下设施影响腕臂柱侧面限界可在3.1-3.4m范围内调整,软横跨支柱只考虑单侧在0.5m范围内调整。

如超出以上变化范围需报设计,并做好变更原因记录。

设计支柱侧面限界,均为曲线改造后的限界,根据部鉴定中心的批复意见,当拨移量小于100mm时,在养护维修中逐步拨移,施工时考虑拨移量。

向靠近支柱侧拨移时,按100mm考虑,远离支柱侧拨移时按现有线路考虑。

相关资料见线路专业文件《120km/h达速改造及更换轨道电路专用枕工程》,施工时应与站前专业落实。

4.2砼支柱外观检查

4.2.1支柱表明应平整,无脱落等缺陷。

4.2.2支柱翼缘局部破损露筋1~2根可修补使用,露筋3~4根修补后降一级使用,露筋长度大于400mm或露筋大于4根的不得使用。

4.2.3支柱横腹杆破损露筋修补后使用。

4.2.4支柱翼缘与横腹杆结合处裂纹及腹板裂纹均不得超过0.3米。

4.2.5支柱翼缘不得有裂纹,但网状裂纹度、龟裂、水纹等不在此限。

4.3砼支柱整正标准

4.3.1砼腕臂柱的轴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3°

软横跨两根支柱的中心连线均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允许偏差不大于3°

4.3.2顺线路方向:

一般支柱应直立,允许偏差不大于支柱高度的0.5%,但锚柱端部应向拉线侧倾斜≤1%。

4.3.3垂直线路方向:

曲线外侧及直线上腕臂柱应向受力反侧倾斜0~0.5%,H170软横跨支柱向田野侧倾斜0.5%~1%,大容量软横跨支柱向田野侧倾斜0.1%~1.5%,曲线内侧、两侧悬挂、安装设备、直线转换柱的支柱均应中心直立。

4.3.4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为0~+100mm,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

4.3.5软横跨H170柱有方向性,H170软横跨柱组立时受压面应朝向线路侧。

4.3.6整正器的框架距轨面高度一般不超过500mm。

4.3.7横卧板安装

直线及曲外:

下部横卧板安装在田野侧;

上部横卧板安装在线路侧。

曲内:

下部横卧板安装在线路侧;

上部横卧板安装在田野侧。

4.3.8支柱的外表面应尽量填充土和细骨料。

横卧板与支柱应密贴。

4.3.9回填:

每回填300mm,用捣固锤进行捣固夯实。

遇有碎石、块石,必须掺有粘土拌合回填,冬季施工时应将冻土打碎,不得掺杂冰雪块等,考虑回填土雨后会下沉,支柱地面以上部分培土应高于地面200mm,做出距支柱边缘0.2m的土台。

4.3.10支柱安装后应及时邀请监理随工检查,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请监理确认。

4.3.11支柱整正后,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监理、工务、供电及施工单位进行支柱轨面红线标注。

5钢柱安装

5.1钢柱侧面限界

若受地下设施影响软横跨支柱只考虑单侧在0.5m范围内调整。

5.2钢柱外观检查

5.2.1钢柱的主角钢不用有弯曲、扭转现象。

5.2.2焊接处无裂纹。

5.2.3基础螺栓孔距偏差不得大于±

5.2.4钢柱主角钢弯曲度不应大于1/750。

5.2.5分节组装的钢柱连接紧固密贴,中间不得加钢垫片,且中心线与中间法兰联接平面不垂直度不应大于H/1000。

5.2.6油漆防腐的钢柱漆层完整无脱落,无锈蚀。

5.2.7热浸镀锌的钢柱镀锌应均匀、光滑、连接出不得有露铁、毛刺、锌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渡酸洗造成的蚀坑、泛酸等缺陷。

5.3钢柱整正标准

5.3.1顺线路方向一般支柱应直立,允许偏差不大于支柱高度的0.5%。

5.3.2桥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0.5%。

5.3.313m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5%~1%。

5.3.415m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1%~2%。

5.3.5桥钢柱的轴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3°

软横跨两根钢柱的中心连线均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允许偏差不大于3°

5.3.6钢柱整正采用用厚薄不同的垫片调整钢柱的倾斜度,每块垫片面积不小于50×

100毫米,每个角下钢垫片数目不宜超过3片,应放在钢柱主角钢下面,基础螺栓应对角循环紧固,使之受力均匀。

5.3.7钢柱承载稳定后,即可进行基础帽浇制,基础帽应将地脚螺栓及支柱底座外露部分全部遮盖,基础帽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标准。

6锚板拉线安装

6.1接触悬挂下锚、中锚均采用实体拉线基础,附加悬挂均采用锚板拉线。

6.2锚杆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45º

,拉线坑位及坑深符合按设计标准。

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º

6.3锚板内的布筋及其强度和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水沟中的拉线,应进行水沟改移。

6.4锚杆上拉环焊接口统一朝下安装,拉环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7施工注意事项

7.1施工挖坑时应注意地下各种管线、电缆。

接地线如与通信电缆、光缆交叉时,应按规定对电缆、光缆进行包覆防护;

挖坑(如支柱、拉线、地线坑等)破坏的站台面、排水沟、护坡、挡墙或其它建筑,应及时恢复。

7.2施工时应保证设计选用的限界值,当在两线间设立支柱时,应满足对任一股道建筑接近限界要求。

7.3施工前需查明信号机、高压线、地埋电缆、跨线桥及相关建筑物的位置,避免相互干扰,只有在上述情况明确时方可施工,若无法避免须与有关单位协商处理。

高柱信号机两侧附加导线肩架采用加长肩架,保证绝缘距离(供电线2000mm、回流线1000mm)。

接触网支柱定测时,支柱严禁立在高压线下方,并在施工时作好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7.4正线上及接发旅客列车进路上的道岔基本为12号道岔,其他为9号道岔,18号道岔图中有标识。

如现场不符,及时与设计联系。

7.5桥支柱的安装以桥支柱安装表为准;

隧道内布置以隧道表为准;

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及分相处平面图布置以供电线图为准。

7.6施工前应仔细阅读施工说明并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进行施工,施工按《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铁建设[2004]8号)及《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进行。

7.7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的设计、施工规程规范。

若遇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协商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