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开展论文共2篇教学论文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开展论文共2篇教学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开展论文共2篇教学论文Word格式.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要通过学习认清小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及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并考虑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认真分析语文创新教育与他们未来学业的深层关系。
如此,才能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更好地开展语文创新教育,保障预期教育目标的实现,巩固预期的教育成果,语文作为工具型学科的价值才能得以呈现。
2.从教材资源中加以挖掘,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相对简单,却传达了很多重要的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项优质的资源,教材里面含有很多优美的诗文。
老师要适时运用这些诗文,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这无疑是语文创新教育的应有之义。
3.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原有的语文教学更注重课内内容的传达。
然而,这并不能满足语文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
因此,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要适当注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慢慢适应课外阅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
如此,小学生会在课外作品中逐渐形成独立的思维,从小就培养作品鉴赏能力。
4.强化作文训练,让创新教育化为有形小学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还要体现在对作文的重视上。
因此,语文老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合理运用书中学到的经典词句,使自身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老师要学会表扬学生,让他们适应写作,逐渐喜欢上写作。
四、结语
语文教育最终会转化为小学生的一种能力。
因此,小学生语文教育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形式,实现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这也是我国教育形势及教育体制的合理选择。
我们必须坚持合理的教育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小学生语文创新教育的水平。
作者:
白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
第2篇: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培养途径
一、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语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飞翔。
引导他们用怡当适宜的方法构建想象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科学史上所取得的所有巨大成就,无一不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开始的。
对未来事物大胆的想象是创新的必要前提。
科学史以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表明只要敢想敢干,通过不懈的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人类做不到的。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合理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想象中的东西变为现实,在课堂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句话是《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文末尾的一段文字。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它内涵十分丰富,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泛舟漓江以及和桂林山水的如画风景。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及时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
桂林山水景色到底有多美?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荡舟漓江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桂林山水的景色和游览时的感受。
有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的能力。
通过想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老师要做到对学生无私地关爰
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关心学生、爰护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果教师没有一颗爰护和关心学生、关爰教育的事业心的话,也就谈不上什么传道、授业、解惑了。
那么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怎样的心去对待这些渴求知识的学生呢?
小学生的心都十分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如果教师能多说几句“你能行!
”“你是好样的!
”“你真聪明!
”这样激励学生的话语便会滋润学生的心田。
如果遇到有学生频繁地提问和质疑,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耐心,认真地回答讲解。
他们是花园里稚嫩的幼芽,需要园丁的栽培,需要教师的关爰!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也要在其他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都比较脆弱,教师要经常激励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三、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寻求创新
语文这个学科与社会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入社会,通过亲身体验来巩固和验证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也有利20x1年第2期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生活中的动手能力,完成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拓展语文教学的范围,将语文教学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组织学生办班报、班刊,搞社会小调查,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表演课本剧,组织学生以主题形式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等,如在学了《爬天都峰》《小摄影师》等这些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课本剧,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地表演,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和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加上一些自己独特想法,自由发挥和表演。
教师在这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做法。
对表演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赞赏。
通过这种活动和其他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授一些科学小品文时,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这些课文往往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适合学生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
四、在教材中寻找丰富的创新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丰富的创新资源都能从小学语文课本中提炼出来,这些资源适合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这些资源并合理地加以运用。
1.从词、句、段、篇中寻找创新资源。
词、句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词、句理解和词、句运用上。
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我要的是葫芦》这样一篇课文,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句中“谢”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脱落”,但是如果我们启发学生走入生活去实地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葫芦花谢之后并不会马上脱落,而只是枯萎了而已。
不仅葫芦如此,其他很多瓜类植物也是这样。
又比如课文中有很多词句看似平淡无奇,往往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实际上却蕴藏着很多丰富的创新材料。
如《孔子拜师》中:
“老子说: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可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孔子是来拜老子为师的,作为被拜师的对象,老子为什么来迎候孔子,哪有老师迎候学生的道理呢?
孔子的学问不比老子差,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地来拜老子为师呢?
引导学生思考“老子迎候孔子”以及“孔子拜师”的各种原因,使学生深刻理解老子和孔子两个人的优秀品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2.从思维、语言、德育、美育中发现创新资源。
如教学《金色的草地》,有一位学生这样提问:
课文中的蒲公英只是一种很普通的花,并不怎么好看,为什么会成为作者和他哥哥最喜欢的花呢?
咱们国家那么多有名的花,比蒲公英好的数不胜数啊?
教师没有正面道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一位学生说:
“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是把蒲公英看成花,而是把蒲公英看成是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床的伙伴,蒲公英是作者家乡草原最有特色的花,所以作者才那么喜欢。
”可见,学生已从课文的美育因素和审美中获得了新的审美感受。
总之,创新已成为了当今的主旋律,小学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还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真正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来教育和培养。
齐小侠(昌黎县荒佃庄镇皇后寨完全小学,河北昌黎066600)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误区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从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来看,德育工作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和学者重视起来。
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
我国人民的文明程度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升,当前年轻人的考学、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受到当前教学评估方法的影响,各个小学还是把智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好坏的根本标准,升学率依然是各个小学的生命线。
尽管减负增效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但是极少数的小学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德育一直处在边缘的地位上,文以载道一直是语文教学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语文教学按理说应该成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基地,但是迫于当前就业形势和精英教育的压力,语文教学已经变成一种升学的工具,很多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美的培养、人文的熏陶,忽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单纯地把语文教学当做是知识传授工具,对语文素材的分析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和新课标的要求都是南辕北辙的。
其次,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忽视小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和主体地位,德育教育采用灌输的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在情感上认同德育教育。
目前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主要关注小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学生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规范,而很少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信念的转变和内化。
德育之后,小学生的责任心、自尊心和爱心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教师一般不予关注。
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写读后感,但是出于敬畏老师的心理,他们会从课文、语文参考书中复制语句,进行摘抄,滥竽充数,对于这样的读后感,教师一般也不会深宄,默认其完成了作业,教师在这里就完全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没有真正承担起语文教学的职责。
二、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制时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文章内容全面、题材多样、含义丰富。
有的课文歌颂英雄事迹,让小学生了解历史,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
有的课文文笔优美,赞美大自然,可以让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有的课文紧跟时代步伐,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类课文的特点,将德育教育的目标渗透到文章的教学之中去。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去感悟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点拨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不懈地为德育教育开辟天地。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笔好、质量高的文学作品,教师要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应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最真实的情感给激发出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传递的真、善、美,运用文章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袓国、富有情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动力,确保德育教育渗透取得更好的效果。
德育教育不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中,小学语文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所以德育渗透要多渠道进行,让德育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去。
课内与课外、课堂和生活、阅读与写作都要做到有机结合。
语文教师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补充语文课堂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理论知识,让德育渗透到其中,增强学生素质。
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开展诗歌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成立小组做手抄报,演讲等等。
这些业余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文文字的精妙之处,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源远流长,让他们的爱国情感得到真正激发。
只有内化为学生情感之中的德育教育才算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德育渗透的最好场所和基地。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内化为小学生的行动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本的教学中去,充分利用教材感化学生,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感染学生。
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朱红梅(广河县三甲集学区陈家小学,甘肃临夏)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曰益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相关的学科一样,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自觉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把德育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抒一己之见以期能抛砖引玉。
1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
当前的学生包括小学生在内,都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背景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
作为一名教师,其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以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学生耳濡目染,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2坚持以生为本,渗透德育教育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
所以,语文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把“以生为本”比作架在河上的一座桥,那么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博的知识做路灯,以扎实的才智做护栏,这样学生才能站在坚固的师德桥面上,系紧师生心灵间真挚的情感纽带,学生才能时刻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学生才能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关怀和期待,从而促使他们克服学习的畏惧心理,产生积极而强烈的求知欲望,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取向,认真地对待学习,正视生活,面对人生。
反之,教师如果一味板着严肃、生硬的面孔面对学生,遇到问题一味讽刺、挖苦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乃至产生抵触心理,语文课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就难以实现。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与其他相关的学科一样,语文学科里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深入地钻研教材,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利用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资源和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宜、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的教学,体现尤为突出。
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本人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并在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讨论:
你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吗?
还是你愿意当一个这样的哥哥?
本人没有让学生只停留在课文的浅显的学习上,而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拓展延伸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让“爱”在学生心中孕育生长,并把爱的芬芳撒到四方。
在教学过程中就很自然地实现了德育功能。
4创设有效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艺术形象化,它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新颖是语文课中进行德育应该把握的基本要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设置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语文课的特有功能,努力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将德育渗透其中,例如: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长城》时,本人就创设了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在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师生合作,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也可以自由组成“导游小组”上台介绍,以一名学生为主,其余学生补充。
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
在这样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学生上课时精神饱满、情绪高涨。
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这样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我国的“世界遗产”,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将美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锤炼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5在语文作品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
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时期的着名作家的作品数不胜数,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语文欣赏课这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以语文作品欣赏为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例如,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本人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一作品过程中就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学生在这篇童话故事的品读过程中,在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像这样的童话作品还有《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在学习、品读、欣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育人的德育效果。
6结合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仅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实践的熏陶。
所以,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实践,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浓厚、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此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日常和社会活动中,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上完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后,让学生把本组课文联系起来再读一读,并阅读主题相近的其他文章,如选读课文中的《一个苹果》,然后综合自己读书的感受,在课外,组织学生,以“爱”为主题举办一份手抄报,或组织一次朗诵会,或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或组织参观社会举办的各类摄影展、书画展……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可谓是一举多得。
作为一种语文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伴随着语文课的整个过程。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放过任何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道德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美,使学生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杨聪丽(福建省沙县富口中心小学福建.三明365500)
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电化教学有其生动形象,直观逼真,反映信息快,增大课堂密度,缩短课时等特点,又集声、形、色、光于一体,使微观世界可睹,使历史风云重现,使不可亲历的环球奇观如临其境,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刺激,增强信息的准确度,提高语言的感知效果,唤起学生听说读写的愿望,进而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发挥传导作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比较活跃的。
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感知得特别鲜明。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并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展现的形象。
因而,在教学中就应该利用投影图片或幻灯展示,以使学生兴趣盎然。
例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教师先放投影图片,配放课文录音,引学生神游日月潭,饱览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接着启发学生由所见产生联想一一假如我们也来日月潭,一睹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时,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最后让学生欣赏课文,看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的,让学生在边读边品味中真正潜心去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对台独分子的无比憎恨。
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