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212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过关检测二Word文档格式.docx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

C项,轻: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轻,减轻。

D项,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固。

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6分)

(1)____________,达则兼济天下。

(2)____________,仁之端也;

____________,义之端也;

____________,礼之端也;

____________,智之端也。

(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____________?

(1)穷则独善其身 

(2)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3)舍我其谁也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5~6题。

齐宣王问曰:

“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

“有。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

王曰:

“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

“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

‘彼恶敢当我哉!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王请大之。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

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5.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段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外交策略的问题;

一是匹夫之勇与大勇的问题。

B.孟子认为大国要仁,不要搞霸权主义,而要和小国友好相处。

小国要智,不要搞闭关锁国,不要夜郎自大,要和大国搞好外交关系。

C.齐宣王对孟子所说的这一套颇为赞同。

他高度赞扬了孟子的话,认为他的话高深、有道理,愿意接受孟子的言论。

D.孟子认为仁者能够以大事小,智者可以以小事大。

面对和自己相比处于弱势的,或者不如自己的,我们都应该从“仁”出发,尊重别人,平等处理好各种关系。

C项,齐宣王对孟子的说法不甚赞同,表示因为“逞强好勇”,难以接受孟子的观点。

C

6.联系古今,谈谈你对孟子阐述的大勇与小勇的看法。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勇就是我们常说的匹夫之勇。

这种匹夫之勇是一种血气之怒,动辄以性命相拼,而大勇则是以理义相斗。

从效果来看,小勇敌一人,大勇安天下。

说到底,真正的勇不是斗力而是斗智,不是斗血气而是斗理义。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道:

“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

孟子回答说: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葛伯,周文王侍奉昆夷。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

以大国身份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

以小国身份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

以天命为乐的人足以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足以保住自己的国家。

《诗经》里说:

‘畏惧上天的威严,因此才能够安定。

宣王说:

“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

(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

孟子说:

“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

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

‘他怎么敢抵挡我呢!

’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一个人较量。

希望大王能够把它扩大。

‘文王义愤激昂,发令调兵遣将。

阻挡侵略莒国的敌军,增添了周国的福祉,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这是周文王的勇。

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

《尚书》里说:

‘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这些君王和师表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老百姓。

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来负责。

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自己的本分胡作妄为呢?

’当时商纣王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感到羞耻。

这是周武王的勇。

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了安定。

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老百姓就会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0分)

兴  贤

(宋)王安石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

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

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

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

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

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

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询众庶(广泛)

B.则谠直之路开矣(正直)

C.轶三代(通“佚”,散失)

D.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道路,这里指治世的境界)

C项,“轶”的意思是“超过,超越”。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流俗所共知耳

B.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C.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

D.不有忌讳

A项中的“流俗”古今意义不同。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B、C、D三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

A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其衰也亦有三仁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则谗谀者自远矣 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C.①则何虑不跨两汉 ②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D.①有贤而用之者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A项,①代词,代商朝;

②语气副词,“岂”,表反问语气。

B项,①②均为承接连词,那么。

C项,①代词,什么;

②疑问代词,为什么。

D项,①表递进关系的连词,而且;

②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开篇陈述了论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认为“治安之世”有贤才能造就兴旺之国,而“昏乱之世”,虽有贤才却无法挽回衰败的局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与不用。

B.作者综观商、周以来的历史发展,援引史实,有力地证明:

发现贤能,引进贤能,才能使国家再现“三皇五帝”时的繁荣景象。

C.为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作者在使用史实的时候,历数古代“用与不用”两种相反的结局,并把这些古代的事例当做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进行古今映照。

D.本文的思路先是由古到今,继而又从今返古,既循环往复,又一意到底,不生枝节。

文章短小精悍,平易明快,言辞时而虎虎有生气,时而饱含深邃忧思,笔力雄健。

D项中“本文的思路先是由古到今,继而又从今返古”的说法有误,本文思路由古到今,并未从今返古。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4分)

(2)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

(1)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盛,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

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

(2)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还是不任用)贤能罢了。

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

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

可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盛,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

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

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

商朝兴起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

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

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

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

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

有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不应该慎重地对待呢?

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和民众。

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能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还是不任用)贤能罢了。

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

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

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

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地处理事务了;

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

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19分)

荀 卿 论

苏 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

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

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呜呼!

是亦足矣。

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

“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

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浩乎不知其津涯   涯:

边际

B.冉有之知      知:

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

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恃:

依仗

易:

更改、篡改。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3分)(  )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B.①③⑤

C.②④⑤D.②⑤⑥

①④说的都是李斯,⑥是对荀卿的肯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原文没有“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的信息。

15.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2)①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

(采分点:

“是”译为“这”,“意”译为“料想”,“许”译为“赞扬”、“肯定”)

②孔、孟的言论,没有标新立异,但天下始终没有人赶得上他们。

“而”译为“但是”,“卒”译为“始终”,“及”译为“赶得上”)

参考译文:

我曾读《史记·

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论文章,没有不循规蹈矩的,不敢放肆高论,而且说话一定要谈到先王,我这才知道孔子作为圣人对天下的忧虑之深啊。

(他说的一些道理,)好像茫茫无边,但其实并不遥远;

好像浩瀚浑厚,没有边际,但其实并不深奥。

他说的那些事情,普通人都知道,但实行起来,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唉!

能做到这样就足够了。

假使后世有人能按照孔子说过而未做到的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成为一个少犯错误的人啊。

子路的勇敢,子贡的巧辩,冉有的智谋,这三个人,都是天下人认为难能可贵的人。

但是这三个人,却经常不被孔子喜欢。

颜渊沉默寡言,没有表现出他的才能,好像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孔子多次称赞他。

其实,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

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

孔子认为后世必定会有人不能执行他的学说,也必定会有人曲解他的学说而做不义的事。

所以他的话通俗易懂,直来直去,而不敢做一些不同寻常而又值得炫耀的高论,主要是为了让后人不好随便篡改。

过去常奇怪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真可以说不过是当强盗、仇敌来看待。

如今再来看荀卿的著作,然后就会明白李斯要到秦国做官,都是因为老师荀卿,这就不足为怪了。

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

他的话,愚蠢的人听了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

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

只有荀卿认为:

“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

”天下的人,如此众多;

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

只有荀卿说:

“人性本恶。

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

而尧、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

”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

那位弟子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

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

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度,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

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

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

如果做父亲的杀人报仇,他的儿子必定会行凶打劫。

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

孔、孟的言论,没有标新立异,但天下始终没有人赶得上他们。

如果天下真没有人赶得上他们,那么哪里用得着追求标新立异呢!

三、语言表达(10分)

16.东汉许劭这样评价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对此评价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写出来。

第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

曹操如果处在太平盛世,就是能臣;

如果处在混乱之世,就是奸雄。

曹操如果治理国家,就是能臣;

如果扰乱国家,就是奸雄。

17.请观察漫画,补充下面文段中A、B、C、D、E处空缺的内容。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生动形象。

漫画的背景是灰霾的天空,林立的高楼,荒芜的土地和____A____。

主体是一条鱼,这条鱼____B____,蜷缩在椅子上;

它干涩无神的眼球突出来了,____C____;

____D____半瓶水。

由此可知,这幅漫画的主题是____E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这道图文转换题,考查点多,综合性强,能有效地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考生在作答时,首要的是看懂题干的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要求描述鱼,首先要注意鱼的表情是张着大嘴,画面中与鱼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有遮阳伞、椅子、半瓶水。

A项所填内容必须与前文结构一致,即偏正短语。

B项必须与其后的“蜷缩在椅子上”结构一致,即动补短语。

C项必须与前面“干涩无神的眼球突出来了”结构相同,即主谓结构。

D项必须有谓语动词出现。

(A、B、C、D项各1分,E项2分。

主题如答“保护环境”则范围太大,不给分)。

A.干涸(坼裂)的河流 B.躲藏在太阳伞下 C.张开的大嘴艰难地呼吸着 D.手里拿着(鱼鳍夹着) E.呼吁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

——德国谚语

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根据上述两段话的含意,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的范围。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读懂材料内涵,把握其要旨是最重要的一步。

显而易见,两段话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怀疑”。

但“怀疑”不应是片面地盲目地不相信。

第一段话中,青年人易轻信,老年人倾向于怀疑,为什么?

因为老年人阅历较多,遇事会多留心、多思考。

第二段话,同样强调了“思考”对于“我”的重要性。

因而,两段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思考”。

材料启发我们:

面对自身,面对世界,应秉持怀疑批判的态度、独立思考的精神,摆脱盲从轻信,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基本立意立足于此,具体写作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个人感悟、社会见闻等进行不同的表达,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

例文:

发  声

黄 腾

鲁迅先生曾言: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但当世却有人在精神的三角凿出了物质的捷径,后继者也便蜂拥而至。

再加之一次次的运动改造,于是,有人不愿说了,有人不敢说了,久了便不能说了,生命的路终于失去了向上的可能性——中国之青年业已归于无声,因追逐于浮华舍弃了宁静之夜的遐思,因迷乱于铜臭典当了思想的恣意畅游。

但这终究不是我们所希冀的,我们呼唤青年摆脱冷漠,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进,用自己理性之思考,独立之精神,怀疑之态度,自由之探索,发出自己的声音,成就个体的事业,剖析社会的现实,引领时代的方向。

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但凡有所成就,名垂史册之人,无不有其独立思考之精神,怀疑批判之态度。

大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