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1925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13 大小:7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2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

·

1

2.院校综合建设进度表·

7

3A-0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现代纺织技术)·

9

3B-0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现代纺织技术)·

10

3A-0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服装设计)·

15

3B-0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服装设计)·

16

3A-0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纺织品设计(家用))·

20

3B-0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纺织品设计(家用))·

21

3A-0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染整技术)·

26

3B-0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染整技术)·

27

4A.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30

4B.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31

5-01.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34

5-02.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37

5-03.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

40

6.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

42

7.专家论证意见·

43

8.院校举办方承诺·

44

9.地方政府支持承诺·

45

10.审核意见·

46

备注:

页码根据项目填写的实际页数编制

1.项目基本情况

院校

基本

信息

法人

代表

姓名

部门及职务

联系人

信息

办公室电话

传真

手机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指导

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强内涵、创新模式、突出特色、重在示范、强化贡献”的建设目标,进一步践行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苏中,面向江苏,服务纺织服装,辐射长三角”的服务定位,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改革和创新学院制度体系为保障,校企同频共振,工学经纬交织,接轨国际高职教育,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凸显办学特色,塑造学院品牌,主动服务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为纺织服装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优意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纺织服装高职教育做出新贡献。

总体

目标

针对江苏、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战略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与纺织服装产业链直接对接的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染整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链,实现学院办学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依托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平台,继续深化与江苏阳光、江苏大生等纺织服装行业主导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与实践各具专业特点的“知行并进,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造具有丰富企业经验和实训指导、技术服务、课程开发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一批“多元投入、互惠共赢、产权明晰、企业驻校、专业进企、接轨生产、人员互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

传承张謇职教思想,实施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立服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学院管理制度体系,增强学院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提升学院服务能力和拓展服务空间;

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通过三年建设,将学院建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行业企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输送中心、职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纺织服装企业技术促进中心和优质纺织服装职教资源共享中心;

使学院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有力、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战略有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具体

建设

内容

(一)立足产业,打造纺织服装特色专业链

按照“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接轨生产”的专业建设目标,依托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与江苏大生集团、江苏阳光集团、江苏海澜集团等知名纺织服装企业深度合作,探索与实施全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新机制,重点建设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家用)、染整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等5个与纺织服装产业链直接对接、产学互动良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品牌特色专业,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标准建设、“双证”制度改革、工学交替的有序实施、“双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带动学院其他专业建设,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纺织服装专业特色的优势专业链。

通过三年建设,将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成国家级精品专业;

将服装设计专业、纺织品设计(家用)专业、染整技术专业和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在完成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创建省级以上品牌专业。

(二)工学结合,深化“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

以张謇在办学之初就提出的“知行并进”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把知与行、学与做、认知与践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步增长,实现学以致用、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其改革思路是:

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平台作用,利用校企两种优质教学资源与环境,推进校内、校外学习的有序交替,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技术和理论方法综合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适应未来从业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并

承担社会责任,实现“教学做”一体和“知与行”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通过三年建设,形成各具专业特点的“知行并进,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四共享”机制下的“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专业“3-4-3”人才培养模式,纺织品设计(家用)专业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染整技术专业以产学工厂为载体的“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以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为主线、以典型纺织设备为载体、职业能力不断递进的“232”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达到100%,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达100%,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5%,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三)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与纺织服装主导企业合作,开展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参照纺织服装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分析,构建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开发相应的任务驱动课程或项目导向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创设课程实施条件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开发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现场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起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三年建设,构建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各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五个重点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39门,新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在建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编写特色教材讲义39本,开发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

(四)校企互动,打造优秀“双师”教学团队

主动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加强学院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的提高和“双师”结构的优化。

制定和完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进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起校企双方“人员互派、职务互兼”的机制,做到“校企互动、专兼结合、柔性流动”。

以访问工程师、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应用项目开发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

通过出国培训进修、重点企业挂职锻炼、承担重点课题研究和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进修、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省“青蓝工程”等途径,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创设有利于吸引和便利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教学任务的运行机制,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使其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通过三年建设,在重点建设专业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11名、骨干教师31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专兼教师的比例达到1:

1,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建成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2个,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优秀教学团队梯队,以此带动全院师资队伍建设。

(五)创新机制,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生产特点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绩效管理新机制,建成一批“多元投入、互惠共赢、产权明晰、引企驻校、专业进企、接轨生产、人员互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快建设以“校中园、园中企”为主要形式、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知行园”,引进校外企业,合作建设和旺色织、纺联服装等校内生产性纺织服装实训基地;

吸引校外企业,共建中艺家纺、敦煌国际布艺研究所等企业驻校研发(设计)中心;

鼓励教师和学生跟踪一线生产技术和设计潮流,新建一批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创业工作室;

校企共同投入,建设南通通远鑫染整等校外产学工厂;

推进人员互动、资源共享,建设大生集团等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继续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制订教学标准,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实训流程以及相应的实训教学指导文件,修订完善学生实训、实习等教学管理制度和学业成绩考核办法,构建学院、企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实施与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实训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三年建设,以“知行园”为主体,在重点建设专业完善5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建1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中心)和1个校外产学工厂,建成阳光集团、大生集团等90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全院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达100%,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达100%,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价值达1520万元,学生生产性实习占

总目

标及

项目

分年

度建

设目

到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课时的6095205以上,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学时比例达到60%以上,100%的毕业生都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机会。

(六)传承创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

以“文化育人、文化兴校”为目标,在继承学校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入发掘张謇职教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加快和提升物质文化建设,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特点,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置身于职业环境中;

规范和提升制度文化建设,使规章制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强化和突出以张謇职教思想为特色的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创业、创新、创优”教育;

引进和吸收知名纺织服装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

加快校园文化的信息化建设,建设“学生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学生更多更快更好的接受高职特色文化的熏陶提供网络技术支撑。

通过三年建设,培植起“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职校园文化,形成融合企业文化的学生职业素质培育环境;

建成学生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条件;

成为张謇职教思想研究、交流与传播的基地,促进学院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凝炼、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七)以人为本,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院管理制度体系

以推动学生成才、教师发展和提高办学效能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对学院现存的各项机构制度、工作制度和人员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促进学院管理的校本化、规范化、效能化。

主要包括:

推行院系两级管理,加强职能部门的专业化建设和校企合作管理组织的专职化建设;

完善校企合作和科研管理制度,构建以学分制为龙头、服务工学结合的“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和“跟进式”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度和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

通过三年建设,完成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学院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形成精简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稳固长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为学院面向纺织服装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八)塑造品牌,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的能力

以“联合互动、资源共享、丰富内容、强化贡献”为目标,努力把学院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成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适应社会需求、能集中反映学院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品牌。

以建立学院主导、面向行业和产业的四个层次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架设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桥梁;

以校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为企业的科技现实需求提供有效对接;

以中国家纺设计师(南通)培训基地等教育培训基地为主体,开展技术等级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面向社会的师资、职业、技术等社会培训;

以开展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办学经验交流和联合培养学生等为主要内容,对口支援12所职业院校;

以纺织服装职业人才培训、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支持苏北纺织服装业发展;

以敦煌家纺产品设计开发为支撑,促进甘肃民族品牌创新和产业发展;

以建立内涵明确、关系清晰、分工协作的结构性伙伴关系为重点,不断提升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领航能力。

通过三年建设,在重点专业完成江苏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任务,建设5个市级技术研发机构、5个技术服务中心和10个紧密型产学联合体。

全院争取厅市级以上项目20项,厅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专利30项,科技到帐经费年均达500万元以上;

全院开发社会和技能培训项目43项,力争每年为社会培训10000人次以上;

重点扶持西部和苏北等12所职业院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扩大纺织服装职教集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全面提升江苏纺织服装职业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加快江苏纺织强省建设的进程做出贡献。

年度

建设目标

一、2008-2009年建设目标: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论证,启动各项建设工作。

在通过建设方案件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各项建设工作,并按照监测指标按时上报建设进度,通过阶段性验收。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在深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调研的基础上,与纺织服装主导企业合作,形成5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

2.结合各重点建设专业特点,探索与实践各专业“知行并进,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

3.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合作重构5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制定30门课程标准。

4.校企合作启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21门,新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使全院国家精品课程总数达到3门、省级精品课程总数达到3门,建设网络课程14门。

5.启动38部特色教材(讲义)的建设工作,编写完成21部教材并应用于教学;

开发课程多媒体课件17个;

建成“双证融通”课程14门。

(二)教学团队建设

1.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修订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岗位设置与编制管理办法》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培养11名专业带头人,通过省“青蓝工程”、出国进修、重点企业挂职锻炼、承担重点课题研究、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开展科技研发与服务、全面参与重点专业建设等途径,使专业带头人能站在专业前沿、把握最新技术动态、整合校企业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3.培养31名骨干教师,通过“访问工程师”、考察学习、进修培训、课程建设等形式,强化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培养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新增兼职教师人数达到75名,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较好地承担实践技能课教学任务,逐步形成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

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7%,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制订工学结合“知行园”建设规划,新增实验实训设备投资2821万元,新增实训室场地面积4940m2,建设“和旺色织”、“纺联”等12个校内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