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81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态度: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心理健康:

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教学测评:

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教学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创造性: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个性的差异?

1)个性的特征差异。

2)个性的类型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对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遗忘的理论解释(简述遗忘的原因)?

1)痕迹衰退说。

2)干扰说。

3)动机说。

4)同化说。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问题

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里加工实现的。

3系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

3)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几个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的有关课程。

2)开展心理健康的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缺点?

1)优越性:

客观性;

计划性;

可比性。

2)局限性:

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

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

阿特金森。

1)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2)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占据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3)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成功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避免这种任务。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3)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学生主要是把教师讲授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应用。

所谓意义学习是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才能产生的。

说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深度加工材料;

有效运用记忆术;

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

合理进行复习。

结合实际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培养: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3)关于最近发展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

论述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地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到,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1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3个性2)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生产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其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地说服,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的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注意时机;

以诚相待。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完成的。

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

3)利用群体约定。

清晰而客观的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性质等。

4)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去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依据本人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二者虽属于外部的调控手段,但不仅影响认知,技能,策略的学习,还影响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角色1)亲和力:

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学识渊博:

他们希望教师具有教师教学业务精通,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公正民主:

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身正,开朗,幽默:

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理解,真诚值得信赖:

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型教师的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型教师指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新教师的课程规则较为含糊;

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材的呈现;

课堂练习;

家庭作业的检查;

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型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岁是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伴群体

自我意识发展的3个阶段: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场独立——内部的参照;

场依存——外部的参照。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1905编制。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斯金纳,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学习包括:

获得,转化,评价。

动机的3种功能:

激活,指向,强化。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

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

近景的直接行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知识可分为: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知识直观的类型: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记忆的3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

记忆系统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德,艾宾浩斯。

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研究。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问题解决有两种分类:

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态度的结构包括: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结构成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0岁以前外在标准,他律道德;

10岁以后内在标准,自律道德。

道德教育的标准:

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

两难故事法。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内化。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来看有: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

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评分的标准:

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教师威信的维系和发展主要靠:

人格影响。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

皮格麻利翁效应。

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

预见性。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教育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活动是界定教育的起点。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沛西·

能。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征:

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终身教育思潮: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1972年,埃德加·

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

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的教育过程。

2、教育的形态

1)划分依据

(1)教育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2)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2)不同教育形态的特点

(1)非形式化教育:

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

(2)形式化教育:

定型的实体化教育(3)制度化教育:

正规教育。

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

(4)非制度化教育:

库姆斯陈述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

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重要体现是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想

3)学校教育特点:

可控性(目的性;

组织性;

计划性);

专门性(教师受过专门训练;

有专门场所和设备;

学生以专门学习为己任);

相对稳定性(师资、场所、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

校园文化)4)家庭教育特点:

启蒙性;

随机性、经验性;

个别性。

5)社会教育特点:

对象的全民性;

地点的广泛性;

内容的适用性;

时间的终身性;

形式的开放性。

6)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3、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和生产、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原始性、同一性。

2)(简答)学校产生的条件:

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文字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3)从奴隶社会开始,教育就出现了两种形式:

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4)(简答)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独立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阶级性与等级性(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

保守性(内容主要为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封建时期教会学校“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宗教思想渗透在每门学科之中,神学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雅典是“文雅教育”的发源地);

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与灌输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教育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专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萌芽(我国最早:

东汉末年“鸿都门学”;

西欧最早:

雅典弦琴学校)

5)(简答)现代教育特点:

鲜明的生产性;

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教育得到普及与发展);

内容日益科学化;

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6)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终身化;

社会化;

生产化;

民主化;

国际化;

现代化;

多元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研究任务)的科学。

(1)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按实施层次的划分:

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继续教育学。

3)中学教师学习的是普通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教育学的一般现象和一般问题。

4)普通教育学的任务:

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萌芽):

(1)孔子:

《论语》;

注重后天教育(“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墨子:

以“兼爱”和“非攻”为教,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3)道家:

主张“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4)《学记》: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首推古希腊

(1)苏格拉底:

问答法启迪他人思想。

分三步:

苏格拉底讽刺;

定义;

助产术—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柏拉图:

《理想国》;

所设计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和教条性,教育追求与苏格拉底相差甚远。

(3)亚里斯多德:

《政治学》;

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

服务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认为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4)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历史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3)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捷克):

1657年《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主张“泛智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2)卢梭(法):

《爱弥尔》;

关注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3)康德(德):

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4)裴斯特洛齐(瑞士):

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5)洛克(英):

《人类理智论》“白板说”——强调教育的重要;

绅士教育。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德):

1806年《普通教育学》——第一步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规定了教学过程“四步骤”: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福禄培尔(德):

《人的教育》,对学前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影响极大。

(3)斯宾塞(英):

《教育论》;

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强调使用学科的重要性。

(4)杜威(美):

《民本主义与教育》;

其理论以实用主义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强调“从做中学”。

5)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1)凯洛夫(苏联):

1939年《教育学》—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主要吸收赫尔巴特的思想。

(2)杨贤江:

1930年《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3)布卢姆(美):

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掌握学习”理论。

(4)布鲁纳(美):

《教育过程》;

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和“发现学习”法。

(5)赞科夫(苏联):

《教学与发展》,提出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6)巴班斯基(苏联):

“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7)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

(8)埃德加富尔:

《学会生存》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3、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的分化与综合;

理论导向的冲突与融合;

研究方法的多元与互补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有: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全面、重点、抽样、个案调查)、实验法(单组、等组、循环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2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现状、改革)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简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与生产力(简答)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基础性条件(人力、时间、财力、物力)、规模和速度、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手段组织形式变革的决定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