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73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软件规划Word下载.docx

3.深圳市:

自主创新、软硬结合推动产业持续攀高7

4.杭州市:

大企业牵引多元化应用,带动产业百花齐放8

5.南京市:

政府推进集聚化发展产业不断做大做强9

6.成都市:

人才与成本优势吸引新一轮产业转移9

7.无锡市:

以深厚产业基础激活软件产业后发优势10

8.大连市产业基础与发展重点分析10

二、发展趋势及面临形势12

(一)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12

1.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逐渐回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12

2.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产业全新增长点13

3.巨头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体系化发展和产业链整合13

4.服务化趋势更加显著,新型产业架构凸显14

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将继续加快发展14

(二)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形势14

1.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加强14

2.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信息技术服务成为产业重要增长点15

3.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产业发展带来强劲推动力15

4.两化融合战略的加快推进不断扩大产业范畴和市场空间16

5.产业发展重点逐渐向民生领域拓展16

6.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6

(三)“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的主要形势17

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19

(一)指导思想19

(二)发展思路20

1.由做大向做强迈进,增强产业实力20

2.由接包向创新转变,提高技术能力20

3.由低端向高端突破,提升产业层级21

4.由离岸向在岸延伸,扩展发展空间21

(三)发展目标22

1.产业总体目标22

2.产业布局目标22

3.技术创新目标23

4.推广应用目标23

5.企业发展目标23

6.人才建设目标24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24

(一)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发展工业软件产品24

(二)以推动结构调整为目标,发展信息技术服务25

(三)以加速信息化建设为任务,发展行业解决方案26

(四)以物联网云计算应用为契机,发展新型业务形态27

(五)以三网融合为途径,发展数字内容与信息服务27

(六)以提升产业层级为方向,树立业务流程外包品牌29

(七)以完善产业环境为手段,打造最具吸引力软件城市29

五、重大工程30

(一)“融合工程”——推动工业软件研发应用30

(二)“提升工程”——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发展层级33

(三)“民生工程”——满足个人信息服务消费需求35

(四)“强基工程”——增强并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37

(五)“名牌工程”——打造一批名园、名企、名牌39

(六)“示范工程”——加强产业试点示范工作40

六、产业布局41

(一)产业总体布局41

(二)重点区域布局42

1.一带:

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42

2.一城:

生态科技创新城42

3.多园区:

金州新区、保税区、沙河口区、中山区、西岗区43

七、保障措施44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44

(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45

(三)提升研发创新能力45

(四)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46

(五)积极拓展市场空间46

(六)开展应用示范推广47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4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吸纳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经过近年的持续发展,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已在国内外业界占有重要的位置。

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大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遵循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为在新的五年中科学发展、统筹规划,加快扩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加速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近年来,大连市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制定并落实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成功探索并形成了得到业界普遍认可的“官助民办”的园区建设体制、具有大连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发展模式,营造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相关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与人才集聚效应,为产业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连市先后被国家各部委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行业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城市”等称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大连的名片,国内外认知度显著提升。

1.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服务外包成为亮点

2010年,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535亿元,是2005年的5倍,年均增长达39.1%;

软件出口18亿美元,是2005年的6倍,年均增长达42.2%;

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超过6.2%,已成为大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全市已拥有900多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其中外资企业超过400家,世界500强企业58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成为产业发展亮点,已形成较完整的外包业务产业链,对日外包承接能力尤其突出,位居国内城市前列,并涌现出华信、海辉等在国内外拥有一定知名度、整体发展水平和交付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企业。

2.应用领域持续扩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大连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建立特色鲜明的自主创新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累计认定新增软件企业185家,累计登记新增软件产品1915个。

建立并形成国际化与自主创新互动并举的良好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开拓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市场的过程中,为自主创新做好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的积累,催生出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出口型企业。

同时,大连市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特色开展创新活动,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大连市“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石化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船舶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在航运物流、工业管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大连研发”的产品,带动了大连工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大连市还积极引导并推动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医疗卫生、轨道交通、公共事业、行政管理等领域,在智能交通、数字医疗、环境监测等方面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核心产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3.集聚效应愈加显现,业务形态不断创新

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已形成“一带多园”的格局,拥有大连软件园、七贤岭产业基地、腾飞软件园、天地软件园、东软软件园等多个软件园区,聚集了全市80%的企业,形成了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等辖区的多个企业集群,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大连特别重视外资跨国企业引进,现已拥有外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400多家,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了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中心,使大连市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软件和服务外包最为集中的城市。

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形成了软件产品研发、信息系统集成实施、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动漫游戏加工制作、业务流程外包、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设计等行业迅速成长,互联网新兴业态、高端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不断突破的产业发展局面。

4.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大连市围绕高素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在全国率先创办软件学院,鼓励全市高等院校和职业中专开设软件相关专业,认定了一批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

全市现拥有软件学院5所,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和东软信息学院分别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独立软件学院;

全市22所高等院校的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达5万人,已经构建起与产业互动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全市百余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万人次。

大连市连续多年组织软件人才国内外巡回招聘活动,在国内外20多个城市、60多所高校进行人才招聘,出台吸引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取得广泛影响并收到良好成效。

“十一五”期间新增从业人员6万人。

(二)主要问题

1.总体规模不大,亟需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发展持续力

大连市的产业规模虽在持续扩大,但总体规模在同级城市中仅处于中等水平,与大连市作为产业发展先导城市的地位不符。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侧重于服务外包领域和日韩等局部国际市场,市场领域和业务范围相对局限。

面向国内市场的行业应用以及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力不足,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

因此,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必须加快拓宽业务领域、全面拓展国内外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驱动,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力。

2.领军企业缺乏,亟需健全产业体系,增强龙头牵引力

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千人以上企业仅11家,年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仅5家,进入国家软件业务收入百强的企业仅2家。

大企业的缺乏影响了产业链条的完善和科学、合理的产业生态体系的建立,造成产业资源分散、企业小而散的现实局面。

因此,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必须着重扶持和打造上规模、上水平并具有创新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产业体系健全,增强产业发展的牵引力。

3.产业层级较低,亟需提升创新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多集中于软件开发和测试、呼叫中心、服务支持等人力密集型的低端业务领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整体处于价值链低端,产业利润率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必须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研发,以技术创新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高端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发展,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高端人才短缺,亟需优化人才结构,增强产业支撑力

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软件架构师、系统分析师等高级专业人才和项目主管、测试主管等复合型人才,以及能带领企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难以支撑企业业务升级和产业做大做强。

因此,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必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注重重点领域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高水平人才,调整优化产业人才结构,满足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增强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力。

(三)与国内主要城市的比较分析

自主研发能力突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地

北京是全国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中国总部和研发中心集中,在技术、人才、智力和信息资源等创新资源要素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地带。

2009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350亿元,对GDP的贡献达9.3%。

累计认定软件企业6061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15577个,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首位。

入围2010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22家,远远高出其它城市。

北京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多个重点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聚集了全国80%以上的基础软件企业,50%以上的信息安全、游戏开发、互联网服务、企业管理软件企业,同时主导着政府、金融、电信、中小企业、教育等应用领域的软件发展。

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支撑产业强劲发展

作为我国一线城市和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具有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品牌优势、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扎实的经济基础,集聚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的带动辐射能力强,长三角地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和雄厚的工业制造业基础以及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为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009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206亿元,对GDP的贡献为8%,规模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

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512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10249个,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

上海市培育了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产业规模和研发创新均具有较强实力。

入围2010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8家,位居第三。

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是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支撑。

从产业链上游的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到产业链下游贴近应用市场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上海均居于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前列。

特别是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动漫游戏、高端信息技术服务发展势头迅猛。

均衡的产业整体布局,为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主创新、软硬结合推动产业持续攀高

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首个国家自主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已成为深圳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深圳90%的自主创新成果来自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深圳市制造业基础雄厚,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15%,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因此,深圳市选择并坚持软硬结合的发展思路,以制造业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2009年,深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1507.9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已成为深圳市的支柱产业;

软件出口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国软件出口总额的51.4%。

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522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10340个,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二。

入围2010年软件百强企业8家,与上海并列第三。

嵌入式软件和IC设计是深圳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发展领域,嵌入式软件收入占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的60%以上,IC设计产业规模约80亿元。

大企业牵引多元化应用,带动产业百花齐放

杭州市一直重视扶优扶强,通过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国内外重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重点推动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与发展,将其作为牵引和带动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同时,大力推动全社会信息化应用,创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空间。

2009年,杭州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484.18亿元,软件出口达4.85亿美元。

累计认定软件企业841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4834个,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居第四位。

有13家企业入围2010年度中国软件百强,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

与浓厚的“浙商”文化氛围相结合,电子商务、动漫游戏以及金融证券、纺织服装、电力领域的行业应用软件是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政府推进集聚化发展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南京市注重产业集群化发展,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形成了以江苏软件园和南京软件园两个国家级软件园为龙头的“两园多基地”的产业格局,聚集了南京市85%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实现了95%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

2009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632亿元,软件出口19亿元。

累计认定软件企业801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4085个,在2010年软件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南京企业入围6家。

南京市已形成电子自动化、通信、电力、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企业集群。

人才与成本优势吸引新一轮产业转移

成都市具备教育资源丰富、智力型人才众多、商务成本较低等适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已初步形成软件企业功能性集聚、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的格局。

市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建设软件园、公共服务平台,出台优惠政策,使高新区和武侯区两个产业聚集区快速汇聚了全市80%以上的企业,收入占成都软件服务业的90%,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

2009年,成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6亿元,软件出口额达到4.3亿元。

累计认定软件企业711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2539个。

有2家企业入围2010年全国软件百强。

信息安全、数字新媒体、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和面向欧美的服务外包是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以深厚产业基础激活软件产业后发优势

无锡市地处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核心位置,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发达,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附着点。

同时,政府重拳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用巨额投资兴建软件园区、出台全国最优惠的政策等手段强势推进,形成了良好的服务平台以及适度的商务成本,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入住,使得无锡作为产业发展“后起之秀”迅速崛起。

2009年,无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423.1亿元。

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52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512个。

有1家企业入围2010年软件百强企业。

无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出软件产品研发、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技术服务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特别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业务领域走在前列。

8.大连市产业基础与发展重点分析

通过对国内代表性城市发展经验的分析可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包括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健全的产业链体系和周边产业配套、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具有强大推动力的创新机制、大型企业的带动和重大项目的拉动、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完备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高素质的领军型人才队伍等。

大连市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地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政府支持和政策支持;

创新的“官助民办”园区发展模式,激发了民间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利于凝聚全社会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大连邻近日韩,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辽宁沿海经济带金融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优势;

大连市及整个东北地区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齐全的工业门类、迅速发展的金融业和旺盛发达的商贸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配套产业基础和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大连市风光秀美,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功能齐全,经济较为发达,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人居环境;

大连市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大量精通英、日、韩等语言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

依托上述优势,大连市牢牢把握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探索走出了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为主要业务领域的产业发展道路,并通过发展实践推动了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载体建设,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技术基础和管理经验。

面对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更大更强发展的迫切要求,大连市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级较低、业务领域较窄、市场空间较小、规模企业较少等问题,下大力气健全创新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重大工程、提升人才素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充分发掘利用东北地区和海外的广阔市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商业的融合,深化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对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等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加快提升产业生命力、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着做强做大的目标持续、快速前进。

二、发展趋势及面临形势

(一)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

1.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逐渐回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9年,产业规模已达11709亿美元。

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步伐加快,产业呈现转型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个人电脑、移动终端和各类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推动各国IT投入大幅反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需求明显增长,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呈现继续回暖发展的趋势,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一定水平。

2.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产业全新增长点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到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的高峰期,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发展,基于新兴领域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国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巨头纷纷提出新的理念和新的概念,力图在新兴领域发展中抢占先机。

未来几年,运用新技术实现的新型软件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产业中的竞争焦点。

3.巨头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体系化发展和产业链整合

近几年,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巨头为了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纷纷加大了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并购力度。

巨头依托资本杠杆,通过兼并重组,获取创新资源和服务客户,补全和整合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打造整合化的产品和服务研发标准平台,在整个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中实施自身标准,从而在与其他厂商的竞争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先优势,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体系化的竞争优势。

4.服务化趋势更加显著,新型产业架构凸显

服务化是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服务化进程的推进改变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传统以软件产品研发为核心,信息技术服务为纽带的产业架构。

在服务化的新形势下,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融合更加深入,以产品为基础、服务为支撑的产业架构正在形成,以网络化服务为主要模式,研发产品的功能模块,按照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定制的手段将成为未来产业中重要的服务方式。

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将继续加快发展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具有资源依赖性小、附加价值高等特性,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外包服务催生具有国际服务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已经成为印度等国家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同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符合近年来全球产业转移形势。

当前乃至今后五年间,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为主的服务外包市场将继续扩大。

(二)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形势

1.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加强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我国完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13364亿元,同比增长31%,已经迈入万亿元产业行列。

产业规模比2001年扩大18倍,年均增长38%,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01年不足0.3%上升到超过1%,软件业从业人数由不足30万人提高到超过200万人。

软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对我国各行业发展水平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动了行政、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为人们带来了各种生活便利和更高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