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土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基础土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土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名称:
时代·
山湖海六期第
(二)标段工程
工程地址:
珠海市金湾区西湖城开发区山湖海路8号
建设单位:
珠海市时代丰卓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广州翰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州联嘉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茂名市电白建筑工程总公司
监督单位:
珠海市金湾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根据设计图纸,时代·
山湖海(珠海)项目六期第
(二)标段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0400m2,其中地下室面积8500m2;
场地现有地面标高地面标高约为-2.30~-1.10m(±
0.00相当于黄海高程6.20m),地下室结构底板板面标高为-5.350m,电梯坑底板板面标高为-6.950m,承台最大开挖深度为1.65m,基坑基本呈矩形。
二、工程特点及施工方法
1、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安排,整个场地北高南低,在开挖基础之前将场地土方卸除一层约1.20m,场地高程控制在-2.30m左右,斜土完成后开始基坑开挖,基坑四周采用分两级放坡,坡度为1:
2,基底反压沙包1.0m*1.0m并打双排木桩@300mm呈梅花状,桩径10cm,桩长3.0m,边坡采用土钉锚喷护坡。
2、由于场地地表水及土质情况较为复杂,拟进行土方逐层开挖,并逐层采用“深井及浅坑结合降水,明沟排水”措施进行降、排水,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开挖土方工程量约4.0万m3。
3、桩列间距较密,桩间土开挖不易,采用人工清理。
三、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1、地质状况
场地位于珠海市金湾区西湖城区,机场东路西侧,建设场地呈长方形,属海积平原地带,地势较低,经人工填土改造后,地面较为平整。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其中4~9月份平均降雨量为1675mm,属丰水期,5~10月份为台风季节,台风最大级别为12级以上,台风多、季节长、强度大,基本风压为0.85Kpa.
地质勘探资料显示,场地土质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纪海相沉积层、花岗岩风化残积层及燕山六期花岗岩层。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0.00~2.40m,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主要存赋于粗砂层和风化层中,属孔隙-裂隙潜水类型。
第三节施工准备
1、了解施工现场场地地下管线布设情况,做好土方开挖过程中的保护和支护工作。
2、认真学习有关规范,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要求施工达到的指标,明确施工工艺流程。
3、清理场地杂物,根据测量控制线放挖土范围控制线。
4、标高控制点引入开挖区,对现场标高进行测量,现场标高报业主及监理公司复核审批,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和基底的标高控制。
5、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及施工工作面设置必要的截水沟和排水沟。
6、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
7、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
第四节施工部署
1、本工程施工土方开挖主要是从土方开挖、降排水措施、边坡的稳定与监测几方面考虑。
2、施工区域的划分:
本工程地下室为整体地下室,地下室面积大,土方开挖量大,拟按地下室后浇带位置分区分层开挖,机械挖土分四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1.0m,预留20cm土层人工清理。
在平面上依后浇带分三段7个(A~G区)施工区,从南侧H区开始进行退挖B、C、E、F(地下单层车库)区,A、D、G区(3~5#塔楼)最后开挖,B、C、E、F区域作为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临时加工场地及材料堆场,且在A、D、G区设置一条临时道路与场外临时道路连接,待B、C、E、F区地下室底板完成后,最后开挖A、D、G区。
在竖直方向上分两层开挖:
第一层土方从自然地面开挖至-4.0m标高,第二层从-4.0m标高挖至底板底以上0.2m标高,同时进行承台土方开挖,人工挖土与清理配合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施工区域划分和设备配置,以满足施工进度需求(土方开挖线路及分区示意图附后)。
3、施工流程
场地卸土→测量放开挖边线→定标高控制点→地表浅坑明沟排降水→第一层土石方开挖运输→浅坑明沟排降水→第二层土石方开挖运输→坑底坑明沟排降水→承台土方开挖及清理→下一道工序施工。
4、施工道路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在场地西北侧开设8.0m宽工地大门,大门至小区临时道路的连接段进行硬地化施工,现场内临时场地做局部硬地化处理。
先对原场地进行平整、压实,并回填200mm厚的石渣,再进行水泥路面施工。
基坑内施工线路采用砖渣铺设,局部采用20mm厚钢板。
5、土方堆放场地
由于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方量较大,约为40000m3,按建设单位意见土石方外运到指定地点。
6、塔楼部分土方开挖
采用长臂挖掘机开挖塔楼基坑,大于PC120挖土机应离塔楼10.0m,塔楼的桩尖土用小于PC80的挖掘机,建议采用PC60挖掘机开挖,重型车(15.0t以上)离塔楼距离小于15.0m。
塔楼基坑承台梁垫层砼当天开挖当天浇筑,塔楼垫层满浇连顶到基坑边。
7、电梯井部位土方开挖
电梯井部位土方具有开挖深度约1.65m,桩基布置密集、施工操作面小及地质条件差(进入淤泥层)等特点,需要采取特殊的土方开挖工艺和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
因此,该部位计划采用木桩配合沙包进行基坑支护。
8、由于场地狭小、距离场内临时道路较近,基坑边采取保护措施:
基坑边6.0m范围内铺设200mm厚水泥石粉稳定层进行硬化处理,以减少对基坑周边的扰动和增加基坑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基坑施工期间的安全。
9、施工重、难点:
A、在施工现场5-f轴~5-e轴之间沿东西向有一条建设单位场地施工期间留置的小河涌,未进行软基处理,故基础土方开挖时应从河涌两侧进行开挖,避免挖掘机及重车行驶挤压造成基础桩变形或破损,并且需进行地基换填加固处理。
B、工程临近小区红线(围墙)西侧为城市规划高压线(10KV),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建筑工程(包括外脚手架具)的外侧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0m;
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0m。
泥头车在高压线下通行需获得供电局许可。
C、基坑西侧3~5#塔楼基坑边距离4.50~6.00m,不具备放坡距离按车库地下室部分二级放坡开挖,又距离6.00~7.00m处有外电高压线电杆砼基础,且承台形式及埋深不明,此处采用加强型土钉墙支护方案,此处电线杆进行三向钢丝绳斜拉加固(参见附图)。
第五节施工测量
一、测量工作基本准则
1、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抄平)。
3、坚持测量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
要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精心爱护仪器,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时省工。
4、要严格审核原始依据(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5、一切定位、放线工作在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技术部门预检及质检部门的验线的工作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好管好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
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要及时保护好桩位。
6、紧密配合施工,尽量利用施工间隙放线,主动为施工创造条件,发扬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7、虚心学习,及时总结建筑施工测量的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的工作。
二、验线工作基本准则
验线工作是发现测量放线错误和检查测量放线精度是否合格的必不可少的工序,以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
验线工作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1、验线工作要主动。
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测量放线各主要阶段前,均能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起测点(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要原始资料,并要最后定案有效的和正确的。
因为这些是测量放线的基本依据。
若其中有错,在测量放线中多是难以发现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3、验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
4、验线的精度要适应验线要求,主要应包括:
4.1、仪器的精度要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
4.2、要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如量距中的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
又如用经纬仪竖向投测时,取盘左、盘右观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视准轴和横轴的误差)。
4.3、验线本身要先行符合(或闭合)校核。
5、要独立验线,要尽量与放线工作分开。
主要应包括:
5.1、观测人员。
5.2、所用仪器。
5.3、所用测法和观测路线等。
6、验线部位选择关键环节与最弱点位。
6.1、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
6.2、主轴线与其控制桩(引桩)。
6.3、标高点和±
0.000标高线。
6.4、放线中的最弱点位,以考查放线的精度。
7、误差处理。
验线结果与原放线结果之间的误差处理。
7.1、两者之差若小于1/√2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7.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1/√2倍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7.3、两者之差超过限差1/√2倍者,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
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三、测量依据
业主提供珠海坐标系坐标:
控制点BM1(X=2448225.489、Y=101118.031、高程H=3.932),BM2(X=2448072.462、Y=101286.653、高程H=3.527)进行轴线及高程控制。
四、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测量人员应通过对图纸的学习以及设计交底,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
2、了解并熟悉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建筑物的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
3、熟悉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水准点位置及标高,建筑物首层室内地坪±
0.000的绝对标高。
4、对用于施工测量的仪器是否经过检测,并已达到要求。
5、熟悉并掌握图纸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
五、平面控制网测设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1.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1.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1.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由于该工程主要轴线交汇点均提供了坐标数据,根据总平面图提供的坐标,利用LeicaTCA2003全站仪(测角0.5"
测距1+1ppm)验证所提供坐标点的正确性,测一个三角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测角中误查("
)
边长相对中误查
一级
5
1/30000
3、±
0.000以下平面控制
±
0.000以下的标高投测采用水准仪直接投测法,先将引入场地的控制水准点校核,待基坑挖到接近槽底测量人员及时抄平,确保标高准确,轴线定位时,先校该控制轴线,然后将经纬仪架设在各主控制轴线桩点,向基底投测,确定基础主轴线,待浇完垫层后用墨线弹出各细部线,测完以后复测一遍,再进行复查,填写测量放线记录。
五、高程控制测设
0.000以下标高测法:
为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
由于基坑较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利用由主轴线测设出的控制闭合网投测某一标高在基坑四周的护坡来控制标高。
注意:
控制标高不能测定在易变形或移位的物体上。
最后将水准仪安装在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或连续墙上的同一标高标识,进行复核,当误差在±
3mm以内时,则认为合格。
在施测基坑标高点时,应后视至少已测定的两个标高标识点以作校。
再利用已测定在基坑四周的标高来测定垫层标高。
并将标高施测到柱钢筋上作为浇筑砼的初步标高,在砼浇筑完毕后,进行刮平收光前对已施测柱钢筋上的标高进行复测后再投入使用。
六、基坑的变形监测
1、环境和基坑的监测内容有:
a、周围邻近建筑物沉降观测,
b、基坑坡顶位移观测;
c、桩位移、倾斜观测;
2、观测要求为:
(1)沿基坑顶根据周边情况每隔15-20m左右设置一个位移、沉降观测点,本工程考虑在坡顶设置32个位移观测点进行坡顶变形监测工作;
此外还应通过其它目测、巡查或增加其它监测手段等多种形式等多种形式对基坑变形进行全面了解和临控,以便及时解和监控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的安全;
(2)水平位移观测点应沿支护结构体延伸方向布设,沉降观测点应沿建筑外墙或柱基重要管线的延伸方向布设;
(3)变形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读数,变形观测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当日起实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相邻两次的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两天或以基坑开挖深度确定观测时间间隔,基坑开挖结束一个月后观测间隔时间宜超过十天;
当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要加密观测次数;
基坑开挖完毕后且变形已趋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在地下构筑物完工土方回填完成后即可结束观测;
(4)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有关变形观测的规定,观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精度,即水平位移测量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6.0mm,沉降观测点高程中误差为±
1.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为±
0.5mm.
(5)变形观测资料应包括:
观测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次观测值各累积观测值;
观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变形观测结束应将上述资料汇总并附必要的文字说明:
(6)根据规范按二级安全等级,本工程支护水平位移预警值为0.36%h、允许值为0.50%h(h为基坑深度),地基沉降近邻近建筑不同结构形式的要求控制,当邻近有重要管线或支护结构作为永久性结构时,其水平位移和沉降按其特殊要求控制。
(7)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与甲方、设计和监理联系:
坡顶、底面或周边构筑物等出现裂缝或坡顶位移较大且位移不稳定、不收敛或超过设计预警值和允许值等相应的规范要求。
(8)我司对基坑变形进行常态监测,每日提供检测数据。
第六节 降、排水措施
珠海市处于亚热带地区,雨季相对较长,本工程施工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降雨;
根据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本次开挖土层主要为含卵石中粗砂层,且地下水位高;
因此,深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防止基坑被浸泡。
具体方法如下:
一、基坑降、排水方案
本工程在基础土方开挖同时进行基坑支护,在基坑周边布置排水明沟及简易降水井降水,但降水时应注意对基坑和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以防止因降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降、排水方案确定
1、基坑周边布置32个简易降水井(每段4个),降水深度-8.40(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图)。
2、降水井施工一旦完成,立即在井内设高扬程潜水泵进行24小时不间断降水,保持基坑内地下水位控制在施工要求以内。
降水井内所抽地下水通过施工集水坑,再抽排至基坑顶排水沟,通过沉淀池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二)、降水井的做法
简易降水井做法:
采用方木、模板等材料制作,构造如下图。
二、现场排水措施
1、为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入基坑,可在基坑上部设置集水井及排水明沟进行截水。
2、土方开外后为使下雨时基坑中的雨水能尽快地排出去,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300mm,沿基坑底部四周布置,排水沟两边采用120厚红砖砌筑,内面抹20厚水泥砂浆;
并向基坑底部设置的集水井找坡0.8%。
3、截水沟及排水沟中的雨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
在基坑上部的四个角设置4个集水井,在基坑底部设置8个。
集水井采用120厚红砖砌筑,内面抹灰180厚;
尺寸为1500×
1500×
1500mm(宽×
长×
高)。
集水井布置于基础底板以外。
至于电梯井坑内排水,则采用在坑内留设临时集水坑,用潜水泵将水抽至坑外排水沟排走,承台下凹部分积水,可用离心泵排除。
4、在每个集水井中布置一台1.5寸的潜水泵,雨天时进行不停抽水。
5、雨水经排水沟流到集水井,集水井中的水被抽至施工场地中设置的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三、排水系统的管理
1、确保集水井的施工位置准确和深度,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坍塌等问题,集水井设盖防止杂物落入影响降水效果。
2、根据排水需求安排足够的人员和机械设备,必须保证设备完好,能随时投入运行。
3、平时基坑排水要设专人负责,并应对排水.积水和设备使用情况做记录,同时对整个现场的排水沟、集水井的淤积。
塌方等情况及时清理和修复,保证排水畅通,对设备、线路等设专人检查,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4、现场设专项管理人员经常了解天气情况,如将降雨,应提前做好排水的各项准备,并设专人及相关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必要时要增加设备或采取其它措施,以保证排水能力,同时做好值班和设备运行记录。
第七节基础土方施工
一、施工步骤
根据工程:
“尽量减短工作时间、程序清晰利于施工、合理节约、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经反复比较决定采用以下施工步骤及措施:
测量放开挖边线→定标高控制点→地表浅坑明沟排降水→第一层土石方开挖运输→集水井及明沟降排水→第二层土石方开挖运输→坑底降水井及明沟降排水→承台土方开挖及清理→下一道工序施工。
二、施工分区
按施工图设计后浇带将地下室共划分为三段7个区域进行施工,由北向南逐步推进平行流水施工,完成一个承台土方就施工一个承台垫层及砖模确保桩体不受挤压变形。
三、施工准备
(一)劳动力准备
劳动力主要供土方施工中人工平土、抽降水施工之用,拟安排泥工及瓦工30人,普工20人。
(二)主要施工机械准备
塔吊3台,吊土斗及吊砖篮筐6只,砂浆吊斗3只。
0.6m3挖土机4台,微型挖掘机1台,10m3自卸汽车8辆,砂浆搅拌机4台。
潜水泵10台,泥浆泵4台,碘灯20套,大灯6套,全站仪1台,经纬仪2台,水平仪2台,手推车30辆。
四、土方开挖
(一)、土方开挖的方法
1、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基坑以上部分均为换填土,需分层开挖,每次厚度不超过1.0m。
2、第一层先挖去面层至自然地坪下2.0m,自北向南进行,开挖时边坡预留20.0cm人工清理。
随挖土随修边坡,并进行边坡护坡结构施工(护坡拟采用纵横间距1.00m、长1.50mФ14钢筋固定φ6@200*200钢筋网片,上喷射100厚M10砂浆),土钉墙内设毛竹泄水管纵横间距3.0m、L=0.5m。
待第一层支护结构达到允许强度,挖除第二层的土方,随挖土随修整边坡,并进行边坡护坡施工。
其余区段施工顺序类同。
边坡支护结构见附图。
3、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0c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0cm水平线,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
4、机械挖土完成后由人工挖除20.0cm预留土体,用尺量好50.0cm标准尺杆,随时校核基底标高。
并在清理好的基底上放好槽边线。
人工清运土体倒退进行,若手推车不得不在挖好的基底土上行走时,必须垫好木板或厚铁皮,不得扰动基底土。
5、土方清理完成后,及时进行基槽验收。
6、施工中对标准桩、观测点、管网加以保护,发现古墓文物及时申请有关部门处理。
7、为防止地下水及雨水浸泡槽底,沿基坑边设置临时120厚砖砌抹灰300*300mm排水沟和临时240厚砖砌抹灰1000*1000*1000mm集水井(沿排水沟50.0m设井一个),每一集水井配备一台抽水泵,随时抽出集水井内积水。
8、为保护好已施工管桩,在已施工桩开挖深度4倍范围内,均须在坡脚施打木桩,根据施工现场,在基坑坡脚全部施打木桩。
木桩具体施工方法:
木桩直径100mm、桩长3.5m,间距300mm、梅花状布置,距离开挖深度1.0m时开始施打,打完木桩后方可挖土,放坡范围内土方的桩需要截桩。
(二)土方开挖施工顺序
1、土方开挖时,由北向南逐步推进平行流水施工。
2、开挖时基坑底部边线与基础外边线的距离留出1000mm工作面。
(三)土方施工安排
1、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每班安排2名技术员,1台水准仪,配合土方开挖控制测量标高。
2、每台挖机配备普工4名,在挖机开挖过后,对遗留的松散土方进行清理及修理边坡。
3、本工程基坑施工期间为了防止雨水浸泡土体,土方应逐片开挖,逐片验收,验收完后立即浇筑砼垫层进行封闭。
土方开挖必须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工期的要求进行。
4、土方开挖时还要注意以下环节:
a、测量控制:
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放线,放出基坑上、下边坡挖土白灰线和水准标志,作为挖土的控制依据。
b、沟槽开挖:
应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以防沟槽超挖。
在机械开挖及人工清土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采用水准仪跟踪抄平,控制标高。
c、基础承台、梁槽开挖过程中,挖掘机不得任意碰撞桩体,桩体间距过密时采用小斗,机械不能开挖的桩间土采用人工开挖。
d、开挖前准备好型钢、钢管、方木、模板、沙袋等,一边开挖一边采用型钢、钢管、方木、模板进行跟踪支护,基底清理完成及时浇筑垫层和砌砖胎膜及回填土,基底埋设盲沟连通至集水井保证排水畅通,确保施工安全以利施工顺利进行。
四、桩位复测及桩头处理
1、土方开挖过程中检测桩位移,抽取10%检测,每天进行抽取,每完成一层开挖提供一次检测数据,由总包单位、监理单位、桩基础施工单位三家签字确认。
2、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管桩采用机械切割,凿(割)桩头前应先由放线人员将桩顶线用油漆标在桩头上,质检人员严格按此标高进行控制。
五、基底换填
根据地勘资料及试验,如基底土方达不到持力层要求的要进行换填或翻填碾压施工。
1、换填要求
(1)换填厚度:
换填厚度是指构筑物下回填土或者其它不良地质土为设计换填厚度。
应清除不良土层直至原状土层为止。
(2)换填土底宽:
为构筑物底板每侧每边超出底板边2.0m。
(3)换填的材料:
要求换填材料不得含草根及垃圾等有机物、为开山土。
(4)换填土的压实系数:
0.95。
(5)碎石砂垫层或石粉渣垫层置换:
指基底下至所要求的持力层之间的厚度。
(6)垫层置换宽度:
为基坑底两侧每边超出各0.30m。
(7)垫层置换材料:
级配砂石或水泥石屑,厚度不小于200mm。
(8)置换层的密实系数:
2、换填碾压施工
(1)施工机械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
(2)回填应分层回填,分层厚度暂定30cm,分层厚度每层压实遍数最佳含水率等通过现场试定验确。
(3)基坑开挖时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