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19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生物中的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Word格式.docx

(2)细胞体积过大,影响物质流动,代谢下降

2.核质比

(1)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3)细胞核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是有限的

(4)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3.细胞也不能太小

(1)为基本结构和物质提供充足的空间

4.注

(1)某些细胞器、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是为了增大膜面积与体积的比

(2)双小核草履虫等具有多个细胞核,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核质比

4、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意义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生长、发育的基础:

受精卵通过增殖和分化形成成体。

多细胞生物体的旧细胞通过增殖形成新细胞→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细胞学说)

2繁殖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而繁殖。

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增殖和分化发育成个体

3遗传的基础:

遗传物质由亲代细胞通过细胞增殖传递给了代细胞

2.过程:

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分类

(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1有丝分裂:

对象,真核生物体细胞。

特点,具有细胞周期;

形成纺锤丝→纺锤体

2无丝分裂:

对象,蛙的红细胞。

特点,无细胞周期;

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减数分裂:

见必修II第2章。

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

(2)原核细胞分裂方式:

二分裂

5、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1)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表示方法:

扇形图;

直线图;

曲线图;

柱形图

(3)特征

1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继续分裂,如神经细胞、精子、卵细胞

2不同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

1)不同物种周期不一定相同

2)同物种不同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

3)由遗传决定

4)受环境影响:

pH,温度,营养,激素

5)环境因素、生理或病理状况等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

3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比例不同

(4)包括

1分裂间期:

时间较长,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分裂期:

经历的时间短

(5)应用:

观察有丝分裂的选材→分裂期/细胞周期大的材料→细胞处在分裂期概率大

2.过程

(1)分裂间期

1时间:

长,占周期的90~95%

2作用:

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即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更多的能量

3变化

(2)分裂期:

M期

3.配合的细胞器

细胞器

细胞类型

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植物

整个时期(间期更活跃)

蛋白质合成

中心体

动、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基体

植物细胞

末期

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

供能

4.数量变化:

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间期的G1期数目与体细胞数相同:

染色单体除外

(2)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3)姐妹染色单体数=2倍染色体数=2倍着丝点数

(4)DNA数=线条数目

项目

分裂间期

分裂期

中期

后期

着丝点

2n

→4n

→2n

染色体

染色单体

0→4n

4n

→0

DNA

2n→4n

每条染色体DNA数

1→2

2

1

(5)对应曲线图

(6)染色体:

染色单体:

1=2:

4:

4→前、中期

2=4:

0:

4→后、末期(末期未完成细胞质分裂)

3=2:

2→末期(已完成细胞质分裂)、间期的G1期

(7)染色体:

1=1:

2→间期的G2期、前期、中期,即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

2=1:

1→后期、末期、间期的G1期,即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或未形成的时期

5.“加倍”“减半”

成分或结构

含量变化

原因

核DNA

加倍

间期

DNA复制

减半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着丝点分裂

形成

染色体复制

消失

中心体复制

细胞核

新核膜已经形成,细胞质尚未分裂

6.意义

(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细胞质中的DNA随机分配:

如线粒体DNA

7.图像识别

(1)判断细胞类型

1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一般为矩形,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既有中心体又有细胞板的为低等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最外层是细胞膜,一般为圆形,有中心粒/体,无细胞板,分裂末期通过缢裂方式分裂为两个细胞

3原核细胞:

无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一般只能进行二分裂,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2)据染色体变化判断分裂时期

1染色质变为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

2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

3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期

4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末期

(3)据曲线形态区分:

以2倍体为例

1横坐标都为分裂时期

2纵坐标单位为2n、4n,一定和染色体相关:

从0开始、结束的,一定是染色体数目曲线。

从2n开始的,一定是染色体数目曲线

3纵坐标单位为2c、4c时,一定为核DNA含量曲线

4纵坐标的单位为1、2时,一定是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曲线

5曲线中没有斜线,一定是染色体数目曲线

6曲线中有斜线且起点、终点为0,一定是染色单体数目曲线

7曲线中有斜线且起点不为0,一定和DNA相关:

纵坐标单位为1、2,且数目减半发生在后期,一定为每条染色体上NDA含量曲线。

纵坐标单位为2c、4c,且数目减半发生在末期,一定为核DNA含量曲线

8.注

(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均分的;

但细胞器的分配是随机的,各种细胞器的增生发生在间期

(2)细胞分裂间期,可以发生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在分裂期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变成染色体而无法解旋,所以在分裂期只能进行翻译

(3)一个细胞完整的分裂过程是分析不同细胞的不同时刻的图像得到的。

有丝分裂模式图与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即实际的分裂图像)是有一定区别的

(4)分裂全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

(5)姐妹染色单体在间期就已形成,只是呈染色质形态,而染色体形态出现于前期

(6)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

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7)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精原细胞自身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6、无丝分裂

1.过程

(1)细胞核分裂:

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

(2)细胞质分裂:

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2.实例:

蛙的红细胞

3.特点

(1)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无核膜、核仁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3)DNA需要经过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不能保证遗传物质平均分配(质基因)

7、比较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相同点

核内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分配

不同点

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核有规律地解体和重建

细胞核始终存在

核内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随机、不均等分配

8、实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2.原理

(1)高等植物的根尖、茎尖等部位有丝分裂旺盛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染色:

便于观察

(3)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

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高倍镜观察;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识别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3.操作

(1)培养根尖:

洋葱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获得洋葱根尖。

经常换水→防止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根细胞中毒、腐烂

(2)装片制作

1取材:

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2~3mm;

剪取时间,10:

00~14:

00(分裂旺盛)

2解离:

将剪取好的材料立即放入解离液(质量分数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1混合→细胞死亡)。

解离3~5min(不宜过长→根尖过分酥软,染色体被破坏;

不宜过短→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目的:

破坏果胶层,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分散,利于观察、识别。

若用小鼠骨髓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相互分离。

注:

解离≠固定。

解离的作用在于破坏细胞间质,使细胞分离,以便压片时细胞分散开;

固定的作用在于固定细胞形态,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

3漂洗:

放入清水中漂洗10min。

目的,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便于碱性染料染色(漂洗彻底,防止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影响染色)

4染色:

放入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3~5min(把握好浓度和时间)

5制片:

用镊子将处理过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镊子弄碎根尖(使细胞分散,利于观察、识别)→盖上盖玻片→再加载玻片压散细胞(防止压坏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利于观察、识别;

不压,细胞重叠。

用力适度,过重,压烂组织,过轻,未分散开)

(3)观察

1先用低倍镜:

找到分生区细胞(正方形,排列紧密)

2再用高倍镜:

可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

∵细胞已死亡,细胞分裂停止,∴不断寻找细胞来观察不同时期

(4)绘图:

注意细胞形态、染色体变化及位置、细胞核是否存在等

(5)若统计分裂间期、分裂期的数目,则可计算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

100%);

结合分裂间期或分裂期的时间,可计算分裂周期的时间。

计数时要在视野中同时看到约50个细胞,以保证样本的数量足够大,计数多个区域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9、根尖

1.根冠

(1)保护作用

(2)细胞已分化,不发生分裂

2.分生区

(1)细胞分裂最旺盛的部分:

具有浓厚的细胞质和大的细胞核;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无液泡或较小

(2)观察有丝分裂

3.伸长区

(1)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伸长区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2)具有大液泡→具有吸收作用,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细胞已分化,不发生分裂

4.成熟区

(1)有根毛

(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0、细胞周期知识扩展

1.基因突变:

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

2.细胞癌变:

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可以抑制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3.蛋白质抑制剂:

加入蛋白质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可影响其进入S期

4.染色体变异:

在细胞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都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呈现多倍体状态,会使M期的细胞比例增多

5.加入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使细胞周期缩短

11、细胞周期同步化

1.概念:

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

2.措施

(1)DNA合成阻断法:

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2)秋水仙素阻断法:

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从而抑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断,最终细胞会停滞在分裂前期

(3)血清饥饿法:

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即营养物质),无法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

6.2细胞的分化

1、细胞分化

1.概念

(1)在个体发育中:

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由一个或一种细胞:

最初来源-受精卵

(3)增殖产生的后代:

分化的基础,二者都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个体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4)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涉及细胞器的数目,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的改变→蛋白质种类、数量的改变

(5)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点一;

根本原因:

特定基因选择性表达→直接原因:

形成特异性蛋白质。

结果,细胞种类的改变、增多→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特点

(1)持久性:

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不可逆性:

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不会再演变成原始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但是在离体人工培养条件下,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够脱分化

(3)稳定性:

分化后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4)普遍性:

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3.过程

(1)细胞长大:

为增殖提供基础

(2)细胞增殖:

产生后代→分化的基础;

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类型不变

(3)细胞分化: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使细胞类型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

(4)形成组织:

相同或相似的细胞有序地集合在一起,形成执行某种特定功能的组织

4.实质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分化的体细胞具有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

同一个体的遗传物质相同,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遗传信息不改变

3多细胞生物不同类型的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形成特异性蛋白质

5.标志

(1)分子水平:

产生某些特定的mRNA→合成某种细胞特有的蛋白质

(2)细胞水平:

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尤其是细胞器种类和数量差异大)

(1)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2)使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概念比较

1.分化限度:

胚胎时期分化达到最大限度,即分化为个体所需要的所有细胞

2.分化程度:

(1)分化程度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个体发育时期越早,细胞分化的程度就越低;

个体发育时期越晚,细胞分化的程度就越高;

分化程度越高,其细胞的功能越专门化,从而使分裂能力减弱

3.分化能力

(1)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其分化能力一般越弱,特例生殖细胞

(2)一般情况下,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特例生殖细胞

4.分化能力与分裂能力

(1)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其分化能力一般较强

(2)但,癌细胞分裂能力强,却失去了分化能力

3、细胞的全能性

已经分化的细胞(起点),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终点)的潜能

2.条件

(1)离体(生物体内,∵细胞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适宜营养、激素、环境因素等

(2)要求适宜条件,联想微生物的培养

3.比较

(1)具有全能性:

理论上所有细胞,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除病毒,无细胞结构

(2)体现全能性:

发育成完整个体

4.原因:

已分化的细胞或细胞核具有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部基因

5.标志:

细胞形成了完整的个体

6.体现

(1)分化程度与全能性成反比:

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裂能力弱;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裂能力强

(2)在离体情况下,提供适宜条件,细胞才能表现全能性

(3)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4)全能性排序

1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2受精卵(未分化)>

卵细胞(生殖细胞)(高度分化但全能性高)>

胚胎干细胞(未分化)>

体细胞

3未分化>

分化程度低>

分化程度高的体细胞

4分生区>

成熟区

5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核移植实验

7.应用

(1)植物组织培养:

斯图尔德

1条件:

脱离母体;

适宜的营养,如水,无机盐,植物激素,糖类等;

外界条件,如光照,温度等

2理论基础:

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

4意义

1)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

2)拯救珍稀濒危物种

3)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培育作物新品种

(2)核移植/克隆

1理论基础:

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过程:

1)甲的体细胞的细胞核

2)移植到乙的未受精的去核的卵细胞中

3)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后移植到丙的子宫中

4)发育成的个体为甲的性状

3缺陷

1)虽易于取材,但克隆动物个体常表现出严重的生理或免疫缺陷,且多为致使性的

2)伦理问题

4意义:

拯救濒危动物;

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培育新品种

5注意:

目前为止,没有将单个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的个体;

可以培养成细胞、组织、器官

(3)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4、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作用:

机体内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通过有丝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3.类型

(1)根据干细胞的分化潜能

1全能干细胞:

具有无限分化潜能,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如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的细胞,存在于胚胎分化前)

2多能干细胞:

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

如多能骨髓造血干细胞

3专能干细胞:

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如专能骨髓造血干细胞,即红细胞(终端分化细胞)

(2)根据所处的发育阶段

1胚胎干细胞

2成体干细胞

4.应用:

医学上,为器官移植提供新的思路,无生理排斥

5、扩展

1.管家基因

(1)指导所有细胞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2)如呼吸酶基因等

2.奢侈基因

(1)指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不同细胞特异的生理功能

(2)如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等

6、联系

1.个体发育是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基础的

(1)因为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增加细胞数目

(2)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3)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主要过程

(4)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5)但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化能力,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单细胞生物的繁殖

2.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以基因的表达为基础的

(1)特别是细胞分化,它是细胞内遗传信息有序表达的结果

(2)如红细胞的形成是以控制血红蛋白合成主为的基因表达的结果

3.个体水平上的发育是以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为基础的

4.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是以分子水平的基因表达为基础的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衰老

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生命现象

2.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

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同步

(2)多细胞生物:

不同步

1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不断更新,总有一部分衰老或死亡;

更新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衰老的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角质

2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但未衰老的个体内也有细胞衰老

3正常情况下,细胞会因分裂次数增多而丧失正常的功能而加速衰老。

如老年人骨折愈合慢

4非正常情况,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3.特征

(1)形态结构方面

1细胞核:

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对细胞的代谢、遗传控制减弱;

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膜:

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实例,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

3高尔基体:

碎裂

(2)物质方面

1水分减少(特别是自由水):

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实例,皮肤干燥、皱纹的形成

2多种酶活性降低:

导致化学反应减慢,呼吸速率减慢,引起代谢速率减慢。

溶酶体的水解酶活性增高→水解衰老的细胞器及结构。

实例,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

3色素增加:

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实例,老年斑的形成。

抗氧化的酶活性降低,使脂肪氧化形成褐色素;

细胞膜的运输功能降低,使色素沉积;

加速老化,形成老年斑

4糖原减少,脂肪积聚,蛋白质合成减少

(3)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线粒体数量减少。

实例,无力

(4)与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能力增强

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可促使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加强

(1)自由基学说

1概念:

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

来自细胞的氧化反应、辐射及有害物质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产生后,攻击和破坏细胞;

攻击磷脂分子→产生更多自由基→继续攻击→雪崩式反应;

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

攻击蛋白质→使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2)端粒学说

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

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分裂多次后,正常基因的NDA序列会受到损伤→变短→使细胞活动异常

2、凋亡与坏死

凋亡

坏死

概念

由基因所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