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林.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013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健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吴健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吴健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吴健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吴健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健林.ppt

《吴健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健林.ppt(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健林.ppt

伤伤寒寒/副伤寒副伤寒(Typhoid/Paratyhoidfever)广西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广西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五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吴健林吴健林吴健林广西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在感染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1320771412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五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u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u熟悉伤寒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鉴别熟悉伤寒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鉴别诊断;预防措施。

诊断;预防措施。

u了解伤寒杆菌的性状、抗原结构及其特性、了解伤寒杆菌的性状、抗原结构及其特性、意义;副伤寒的临床特点。

意义;副伤寒的临床特点。

定义:

定义: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经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经肠道肠道传播的传播的全身性、急性全身性、急性传染病。

传染病。

基本病理特征:

基本病理特征:

全身单核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持续菌血症持续菌血症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与溃疡形成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与溃疡形成一概述临床特点临床特点持续发热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玫瑰疹玫瑰疹肝脾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一概述二病原学肠道杆菌科沙门菌属分类:

按菌体抗原“O”分:

34群。

A,B,C,D,E常见人类致病群。

按鞭毛抗原“H”分:

2000多个血清型。

按DNA基因组的同源性:

7个基因亚群。

二病原学1、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D群GG-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2、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可生长,但胆汁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可生长,但胆汁培养基则更好则更好鞭毛菌体伤寒杆菌电镜照片伤寒杆菌电镜照片伤寒杆菌显微镜下形态菌体抗原菌体抗原“O”抗抗原原表面抗原表面抗原“Vi”抗抗原原鞭毛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抗原伤寒杆菌抗原结构伤寒杆菌抗原结构3、抗原结构及抗体菌体抗原“O”及其抗体“O”抗原为伤伤寒寒、副副伤伤寒寒共共同同抗抗原原“O”抗体体出出现现早早、消消失失快快,持持续续约约半年(半年(IgMIgM)意义:

提示早期感染,但不能分型意义:

提示早期感染,但不能分型鞭毛抗原及抗体(H,A,B,C)抗体出现晚、持续数年抗体出现晚、持续数年(IgG)(IgG)表表示示感感染染过过、接接种种过过疫疫苗苗或或非非特特异异性反应性反应意义:

可用于伤寒及副伤寒的分型意义:

可用于伤寒及副伤寒的分型菌体表面抗原“Vi”意义:

慢性带菌者的流行病学调意义:

慢性带菌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抵抗力强、耐低温强、耐低温、致病相关因素内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释放菌体裂解释放ViVi抗原抗原抗吞噬、抗溶菌作用抗吞噬、抗溶菌作用流行特征流行特征各地均有,发展中国家、(亚)热带多见各地均有,发展中国家、(亚)热带多见夏秋季好发夏秋季好发散发、地方性流行、暴发流行散发、地方性流行、暴发流行广西罗城去广西罗城去10月份,副伤寒甲暴发。

月份,副伤寒甲暴发。

1、传染源传染源病人:

病后病人:

病后2-42-4周传染性最强周传染性最强带带菌菌者者:

暂暂时时带带菌菌(333个月)为个月)为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三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

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生活接触:

散发流行的主要方式-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青壮年发病为多病后免疫力持久,二次发病罕见免疫力与O、H、Vi抗体无关伤寒、副伤寒无交叉免疫力三流行病学“伤寒玛丽”伤寒杆菌胃小肠血(回肠下段淋巴结)毒血症发热菌血症玫瑰疹网状内皮系统骨髓白细胞伊红细胞减少脾脾肿大肝肝大、肝炎心脏心肌炎相对缓脉大溃疡肠出血深溃疡肠穿孔炎症、坏死、脱落炎症、坏死、脱落溃疡溃疡胆随粪排出

(2)四四伤寒发病机理伤寒发病机理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

形成伤寒肉芽肿回肠下段淋巴结特征性病变第1W淋巴结肿胀第2W淋巴结坏死第3W坏死淋巴结脱落、溃疡形成第4W溃疡愈合持续发热原因内源性致热源内毒素五病理特征伤寒小结内有大量增生的伤寒细胞,胞浆内含有细胞及组织碎屑伤寒小结内有大量增生的伤寒细胞,胞浆内含有细胞及组织碎屑伤寒肉芽肿模式图伤寒肉芽肿模式图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结小肠集合淋巴组织发生坏死、形成的坏死组织在第三周剥落、留下特征性溃疡,大多数溃疡位于终末回肠长轴,大多数被局限在粘膜或粘膜下层,有些可穿透肌层和浆膜层引起出血或穿孔。

发生溃疡的集合淋巴结伤寒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发病时间发病机理肠道病理临床分期第1次菌血症潜伏期第1周第2次菌血症髓样肿胀期初期第2周回肠淋巴结坏死坏死期极期第3周肠道溃疡形成溃疡期缓解期第4周菌血症好转、肠道愈合愈合期缓解期第5周恢复期潜伏期病程临床分期(四期过程)1、初期(第1周)2、极期(第2-3周)3、缓解期(第3-4周)4、恢复期(第5周)六临床表现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伤寒7-23日,平均10-14日临床分期1、初期(prodromalperiod,第1周)发热:

T阶梯上升、伴畏寒上感症状:

乏力、全身不适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2、极期(第2-3周)持续高热:

稽留热多见,也有弛张热、不规则,可持续10-14天甚至一个月消化道症状:

纳差、腹胀、便秘、腹泻、右下腹压痛神经系统症状:

伤寒面容、听力下降、重者神志改变(谵妄、昏迷)循环系统症状:

相对缓脉(relativebradycardia)、重脉、重者心肌炎、休克。

肝脾肿大:

肝脾大、质软、有压痛。

合并伤寒肝炎(中毒性肝炎)可有黄疸、肝功异常。

玫瑰疹(Roseola,Rosespots)玫瑰疹(Roseola,Rosespots)特特点点11、第、第6-136-13日出现日出现22、多见于躯干多见于躯干(胸腹部胸腹部)33、淡红斑丘疹、压之褪色、淡红斑丘疹、压之褪色44、直径直径2-4mm2-4mm55、分批出现,、分批出现,1010余个余个/批批66、2-42-4日自行消退日自行消退3、缓解期(remissionperiod,第3-周)体温出现波动并下降其它症状(食欲渐好)体征逐步消退(脾脏开始回缩)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肠出血等)4、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第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食欲好转)康复时间:

康复时间:

11个月个月(体弱、有慢性病、有并发症则长)(体弱、有慢性病、有并发症则长)伤寒病程示意图1、轻型2、普通型(典型型)3、迁延型4、逍遥型5、暴发型临床分型1、轻型高热少见毒血症状轻相对缓脉、重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少见病程短:

1-3周可愈多见于早期有效治疗后或接种过疫苗者、年幼者2、普通型(典型)3、迁延型病初表现同普通型病程长迁延不愈:

5周-数月肝脾大明显热型以弛张热及间歇热多见多见于合并血吸虫病等慢性病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4、逍遥型无明显症状,能坚持日常工作常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症状5、暴发型急:

起病急重:

毒血症重、并发症多(休克、DIC)凶:

不及时抢救可死亡儿童伤寒特点儿童伤寒特点(年龄越小越不典型)1、轻型多见2、临床特点起病急、弛张热、毒血症状轻肝脾大、消化道症状明显并发症主要是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肠出血、肠穿孔少见病程短早期WBC可增高1、发热不明显2、重:

易虚脱,胃肠功能紊乱,易并发肺炎、心衰3、恢复慢,死亡率高老年伤寒特点老年伤寒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再燃(relapse)患病2-3周后,体温已下降,但未至正常,再度上升,症状随之加剧,血培养可阳性原因:

菌血症未控制复发(recrudescence)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次阳性原因:

抵抗力低时病灶内残存细菌再度繁殖入血,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者血常规WBC减少(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嗜酸性细胞变化(减少、消失继而复常),具诊断、病情评估价值。

细菌培养确诊依据确诊依据肥达氏反应其他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DNA探针、PCR七实验室检查伤寒杆菌的培养伤寒杆菌的培养肥达氏反应(WidalTest)第1周开始阳性,3-4周阳性率最高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v诊断要点:

同时高单份血清“O”1:

80同时“H”1:

160(伤寒或副伤寒甲、乙、丙)步步高前后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增高1.肠出血严重并发症u多发于第2周末-第4周u轻者大便潜血阳性,重者便血、休克u诱因:

腹泻、饮食不当2.肠穿孔最严重并发症多发于第2周末-第4周常见部位:

回肠末段有腹膜炎表现,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WBC八并发症3.中毒性心肌炎u一般发生于极期u心率、心律失常,重者休克、心衰uECG:

心肌损害4.中毒性肝炎肝肿大、压痛、肝功异常随伤寒好转而很快正常5.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u多见于小儿、老人。

u多为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uWBC、N。

流行病学资料11、季节、季节夏秋季夏秋季22、病史、病史过去史,接种史、接触史,来自疫区?

过去史,接种史、接触史,来自疫区?

临床表现11、持续发热、持续发热22、全身中毒症状、全身中毒症状33、玫瑰疹、玫瑰疹44、相对缓脉相对缓脉55、肝脾大、肝脾大66、并发症:

肠穿孔、肠出血、并发症:

肠穿孔、肠出血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血常规2、细菌、细菌培养培养3、肥达氏反应阳性辅助诊断肥达氏反应阳性辅助诊断九诊断主要与发热为主的疾病作鉴别1.上感2.疟疾3.钩体病4.斑疹伤寒5.粟粒性肺结核十鉴别诊断1.上感热程短(1-2W),无肝脾大、玫瑰疹肥达氏反应、血培养阴性2.疟疾特征性的周期性发热,脾大,但无玫瑰疹血涂片找到疟原虫3.钩体病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WBC,钩体凝溶试验阳性4.斑疹伤寒与伤寒相似,WBC正常或OX191605.粟粒性肺结核高热、寒战、气促、紫绀,胸片阳性结果u应用有效抗菌素死亡率明显下降u幼儿、老人、营养不良者,有严重并发症者(肠出血、穿孔、心肌炎)预后差u少数人转为慢性带菌者十一预后一).一般治疗1、肠道隔离2、注意生命征3、清淡、(半)流质饮食特别是第2-3W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对症处理降温、镇静十二治疗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

尽量使用物理降温方法降温。

便秘时禁用泻药。

腹胀时禁用新斯的明。

病程必须严格控制饮食。

二)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1、喹诺酮类(首选)、喹诺酮类(首选)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疗程:

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疗程:

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周2、头孢菌素类(第、头孢菌素类(第3代)代)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2-4g/日日10-14d孕妇儿童均可用孕妇儿童均可用3、氯霉素、氯霉素适适用用于于对对该该药药敏敏感感菌菌株株,不不良良反反应应:

骨骨髓髓抑制抑制三).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2、肠穿孔3、心肌炎四).慢性带菌者氨苄+丙磺舒;喹诺酮类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可手术治疗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消化道隔离隔离至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管水、粪、食品,灭蝇)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注射十三预防副副伤伤寒寒Paratyhoidfever1、甲、乙副伤寒特点、甲、乙副伤寒特点u潜伏期短潜伏期短8-108-10天天u起病急,先有呕吐、腹泻继以发热起病急,先有呕吐、腹泻继以发热u弛张热多见,热程短(弛张热多见,热程短(2-32-3周)周)u胃肠症状明显胃肠症状明显(副伤寒乙),副伤寒乙),而中毒症状轻而中毒症状轻u玫瑰疹出现早、多、较大玫瑰疹出现早、多、较大u肠道并发症少肠道并发症少u易复发易复发(副伤寒甲)副伤寒甲)临临床床特特点点2、副伤寒丙、副伤寒丙起病急、体温迅速升高,热型不规则起病急、体温迅速升高,热型不规则临床类型复杂临床类型复杂A、败血症型败血症型重、预后差重、预后差u脓毒血症重,可有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脓毒血症重,可有迁徙性化脓性病灶u并发症多并发症多u肠出血、肠穿孔少见肠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