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0012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

《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doc

摘要农业害虫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充分掌握昆虫基础知识,了解各个虫期昆虫生命活动的特点及生物学特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文介绍农业害虫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以防治和减轻农业害虫发生及危害,确保农业生产丰产丰收。

  关键词昆虫基础知识;农业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0-0181-01

  

  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但农作物及其产品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和储运过程中,都会遭到许多有害生物的危害,使其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

而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类。

因此,充分掌握昆虫基础知识,了解各个虫期昆虫生命活动的特点及生物学特性,便能在农业害虫防治的实践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害虫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治,从而夺取农业生产的丰产丰收。

  1卵期

  卵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是昆虫不食不动的一个虫期。

但若失之防治,破壳孵化,即可对作物造成危害。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充分掌握昆虫的产卵习性,产卵场所以及卵粒形状,采取有效的灭卵措施,将害虫消灭在孵化危害之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如:

卵期对集中块产的害虫,可结合农事操作进行人工摘卵;在害虫产卵盛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或用杀卵剂杀卵,都能取得良好的灭卵效果。

  2幼虫期

  幼虫期是完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的第2个虫期,具有大量取食、迅速生长的特点。

对于农业害虫来说,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害虫开展防治的关键时期。

因此,这一时期应根据幼虫生命活动的特点及生物学特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

  2.1及时防治,治小治早

  由于触杀剂的杀虫原理,是透过昆虫体壁到达虫体使之中毒死亡,而同一昆虫,幼虫低龄期体壁较老龄期薄而柔软,抗药性弱,药杀效果好;且低龄期幼虫的食量较老龄期幼虫为小,一般3龄前的食量仅占整个幼虫期食量的5%左右,到老龄期才开始防治,则害虫已对作物造成危害,使当代防治失去意义;一般低龄幼虫多集中活动和取食危害,易于对其集中消灭,而到了老龄期则多已分散危害,使防治更加困难[3]。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抓紧在幼虫3龄前进行防治,治小治早,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2区别口器,选择用药

  针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咬碎并吞食固体食物而对作物造成危害的特点,在药剂防治中,应将拒食剂或胃毒作用强的药剂喷洒在作物上或拌在食料中制成毒饵,使之食后中毒而死或不再继续取食,以至饥饿而死;而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口针刺吸作物汁液对作物造成危害的特点,在药剂防治中,应使用触杀作用或内吸作用强的农药进行防治,才能有效[4]。

  2.3针对昆虫表皮特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由于昆虫气门及上表皮中蜡质具疏水亲油性,所以在药剂中加入有机溶剂和油类,或结合选用油乳剂,都可提高杀虫效果。

  2.4选用适宜的农业措施

  针对害虫的食性及食性专化性,选用抗虫品种,实行轮作换茬,进行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以改变其生态环境,切断食物来源;以及有目的地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5利用昆虫的假死性,进行振落捕杀

  有的昆虫,当受到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时,能产生一种近似昏厥的假死性反应。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针对昆虫的假死习性,对具假死性的幼虫,可进行振落捕杀。

  3蛹期

  蛹期是完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的第3个虫期。

由于蛹期不食不动,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生产实践中,可充分掌握害虫的化蛹场所,人为地破坏其蛹的生态环境。

如翻耕晒土、捣毁蛹室,使其曝晒致死;或灌水淹没,致其死亡,都是防治农业害虫的一个有效途径。

  4成虫期

  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虫期。

是大量繁殖后代的时期。

因此,抓紧成虫期防治,可减轻下一代发生危害。

  4.1产卵前期诱杀

  有的昆虫的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趋化性和一定的趋色性。

因此,可在成虫盛发期,人工设置诱源,将成虫诱杀在产卵之前,以减轻下一代的发生危害。

如:

人工合成雌性激素,诱杀雄成虫;对具正趋光性的害虫,设置灯光诱杀;对具负趋光性的害虫,设置潜所诱杀;对具正趋化性和正趋色性的害虫,可设置食饵诱杀和诱杀田诱杀;对具负趋化性和负趋色性的害虫可进行驱避防治[5]。

  4.2实行害虫绝育

  对于全生育期只交配1次的害虫,可利用射线辐射或化学不孕剂处理,使其造成雄性不育,但仍能保持较强的竞争交配力,释放后与雌虫交配,并刺激排卵,但由于卵未受精,不能孵化,从而使害虫种群数量减少,最终达到防治和

  减轻其发生危害的目的。

  5储粮害虫的防治

  由于熏蒸杀虫剂的杀虫原理是将熏蒸剂的有毒气体施放在空气中,使害虫呼吸时,随空气进入气管,最后进入组织,引起害虫中毒死亡。

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昆虫气门的开张频率成正相关。

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密闭熏蒸,可提高杀虫效果。

此外,在仓库储粮中加入硅粉等惰性粉,使害虫爬行时磨损其护蜡层,可使其脱水而死;或将储粮晒干,降低其含水量,恶化其生存环境,也可减轻其危害[6]。

以上防治原理的应用,各虫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有时是可以互为应用的。

如对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若虫和能取食危害农作物的成虫来说,其防治原理的应用,可与幼虫期相同。

生产实践中,应针对其发生危害特点,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指导方针,从生态学的理论出发,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安全、经济、有效地将农业害虫的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