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3=
7=?
5、小结:
这是一个有趣的算式特征,了解了其中的秘密,我们就能灵活地快速的进行计算了。
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小组形成完整的规律结论。
预设:
积的十位是9;
百位和个位相加等于9;
百位依次大1,个位依次小1;
百位上的数字比第二个因数小1
直接写出算式和答案,并用计算进行检验。
组内思考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
能根据上面的发现进行分析:
1个999比1000小1
2个999的和比2000小2
3个999的和比3000小3
通过3个算式的观察和比较,有意识地编写后续的算式及答案,使学生形成“推理有据”的习惯,最后再通过计算进行检验。
从算式的算理和意义上分析形成原因。
检验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拓展延伸
1、不计算,能直接说出答案吗?
98×
1=98
2=?
6=?
2、联系9的乘法口诀
摆脱单一的计算,灵活解题
四、总结
计算之前,如果对算式进行仔细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作业布置
练习册P82、83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乘乘除除2
第2教时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
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的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3、要求学生不计算得出谁快谁慢,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发现“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
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当一个量固定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
口算:
73÷
9100÷
5560÷
8
280÷
74200÷
684÷
4
计算并验证
一.开放式导入
出示小亚、小巧、小玲在模拟宇航中心发送信息的情景,问:
谁发送得快些?
谁发送得慢些?
观察情景
引起学生注意
二、核心式推进
(先将小亚发送的字母数改为680个)
1.引导孩子们根据问题从表格中收集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进行交流:
判断并说理:
小亚和小巧,都用了6分钟,小巧发送了672个字母,小亚发送了680个,当然是小巧比小亚发送得快。
小结:
时间一样,直接比发送的总数,总数谁多,谁就快
2、收集信息:
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小玲8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巧和小玲都发送了672个字母,小玲用了8分钟,
小巧才用了6分钟,当然是小巧比小玲发送得快。
发送的总数一样,直接比时间,用的时间越少,发送的越快
3、师:
刚才我们比较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都是在一个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比较的)
4、问:
小亚和小玲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发送的字母个数也不一样,怎么比?
(1)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比较的过程(教师呈现黑板)
(可能:
a、通过小巧间接比较;
b、算出平均速度直接比较;
c、算发送一个字母需要的平均时间直接比较;
d、比不出;
e、比错)
(2)辨析对错,
(3)最后,孩子们由"
小亚发送得最快、小巧比小玲发送得快"
推得:
她们三人,发送信息的速度从快到慢是小亚、小巧、小玲。
(1)收集信息:
小亚6分钟发送了570个,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
(2)由上面的判断,得出结论:
小巧发送得最快。
学生体会:
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表格中收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不要机械套用结论,自己理解性地判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1、师:
b、c两种方法的算式意义是什么?
与前面小亚与小巧、小巧与小玲的比较方法有什么联系?
(都是使一个量相等然后再比较)
比较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一是比较做相同的工作需要的时间
2、观察教师板书,发现规律
(被除数相同时,除数越大,商越小;
除数相同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3、能再举出别的例子吗?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个规律的理解吗?
5、教师指名回答
6、书后跟进练习,(不计算直接比大小)
7、乘法会有什么规律呢?
回去用刚才举例的方法找一找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
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举例验证
同桌互说
1号本完成
练习册p84
灯市
第3教时
1、理解掌握几倍多几与几倍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画线段。
2、经历观察线段、编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主动建构几倍多几与几倍少几应用题的数量结构,并尝试多
角度思考问题。
3、在主动的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线段、编应用题的学习过程,理解几倍多几与几倍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启发学生尝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课前积累
提供整数倍的线段图
说说数量关系、列式
复习整数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开放式导入
1、第三幅图的数量关系
2、沟通整数倍的线段图
3、揭示课题
同桌交流
独立思考
通过区分整数倍与不是整数倍线段图的差别。
二、核心过程推进
(一)几倍多几问题
1、猜想缺少的信息并说依据
2、根据线段长度联想数据
3、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并列综合算式(沟通数量关系)
(二)几倍少几问题
1、根据2倍多20米再编几倍少几的应用题
2、出示应用题,要求:
画出线段图并列式解答
3、反馈
(三)沟通几倍多几与几倍少几
1、问:
观察这道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2、通过几倍多几联想几倍少几
3、通过几倍少几联想几倍多几
4、小结
同一个线段图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既可以说成几倍多几,也可以说成几倍少几
同桌讨论
用手势表示
说说综合算式表示的含义
自主探究并记录
观察、比较、同桌交流
通过猜想缺少的信息,帮助学生数形结合,培养一定的数感与量感。
经历编题与画线段图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几倍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沟通几倍多几与几倍少几的关系,在合理的联想中,培养学生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
1、选择
2、列式计算
3、拓展用不同的语言叙述来表示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
先独立完成再反馈纠错
分层应用练习,巩固学生对几倍多几与几倍少几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根据题目选答案
2、总结并布置作业
说说选择的理由
拓展求一倍数,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练习册P85-86
问题解决
(二)
第4教时
1、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连除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连除问题。
2、在明确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乘法结合律等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在问题解决中通过观察、比较中得出连乘法的巧算的方法,进一步感悟乘法结合律。
通过应用题的理解,渗透感悟乘法结合律等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出示情景图)一块蛋糕2元钱,23盒蛋糕,每盒4块,共需要多少钱?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问题解决”
(一)连乘
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2、尝试列式
3、说说每个算式的含义,为什么要添括号?
4、比较几个算式及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和结论?
5、为什么能随意改变运算顺序而积不变?
6、练习:
下面各题你准备怎么算?
为什么?
7、小结:
适当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乘除混合
1、(出示情景图)7箱矿泉水6个班分,每箱24瓶,每个班能分到几瓶?
尝试综合算式列式,你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交流比较
说说每个算式的含义,并比较哪个算式在实际生活中最适用?
3、乘除运算能否改变运算顺序,而结果不变?
你能做出证明吗?
4、试一试
(1)666×
4÷
6
(2)78×
7÷
3
(3)216÷
3×
5
哪几题可以巧算?
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并列式:
1)23×
4=92,92×
2=184
2)4×
2=8,23×
8=184
3)23×
4×
4)23×
(4×
2)
说说每个算式的数量关系
讨论得出小结:
在连乘运算中,无论是前两个数先计算,还是后两个数先计算,积是不变的。
可以例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独立思考,说说理由,最后计算
(1)328×
(2)3×
125×
(3)160×
2×
4(4)25×
5×
2
学生讨论、试做
1)7×
24÷
6=28
2)7×
(24÷
6)=28
3)7÷
6=1……1
24÷
6+24=28
归纳小结:
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当两个数的积除以除数,一个因数恰好是除数的倍数时,我们还可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结果不变。
”或者在连除的算式中,改变两个除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多个算式中寻找联系
在观察、比较中得出连乘法的巧算的方法,进一步感悟乘法结合律。
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
三、开放延伸
1、书P72、73页(能巧算的要巧算)
2、书上966÷
6你是怎样想的?
还可以怎么做?
966÷
6÷
7
3、拓展练习:
250÷
2÷
5
你有几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
学生独立尝试
(1)从左到右
(2)250÷
5÷
(3)250÷
(2×
5)
不断地尝试,增强他们的择优意识。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总结作业
根据具体问题,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
练习册p87-89
图形的拼嵌
第5教时
1.能正确认识正多边形,知道正多边形的共同特征。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并掌握正多边形的共同特征,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美。
认识多边形、观察图形由哪些多边形构成
观察图形由哪些多边形构成
常规活动
同桌互说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边角特征及分类
一.开放性导入
一、图形的认识
1、出示课本P63,
2、师问: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小胖用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画了一幅画,你能找出他用了哪些图形吗?
3、揭题:
认识图形
小组讨论
二、核心式过程推进
1、图形分类
你们能不能这些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呢?
(学生操作)
2、分类反馈:
出现的情况:
(1)分2类:
圆分为一类,其他图形分为一类
(2)分6类:
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
师:
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把圆单独分成一类了。
不同点:
第二种分法把第一种分法的第二类按边的多少分得更细了。
为什么都把圆单独分成一类了呢?
(3)除了圆之外其他平面图形都是由多条直的边(即线段)围成的,像这样由多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多边形。
3、认识正多边形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请你来折一折这些正多边形,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吗?
(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3)请你们再折一折,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你又发现什么?
1、除了圆以外,其余的图形都是由多条直的线段组成的,我们就把它们称作为多边形
2、边长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巩固练习
画画正多边形的对称轴
谈一谈你是如何画对称轴的?
练习1、出示课本P77
师问:
小胖画的《我和小巧》中运用到了什么多边形?
你能够统计一下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找一找:
出示P63页地毯图:
地毯中有几种正多边形?
它们各有几个?
3、出示P77页题4:
这是从地毯上抽象出来的图案,如果要继续编织这块地毯使它加长,在后面加一个正六边形,那么需要配多少个正方形和三角形呢?
(请大家用学具来验证你的猜想)
4、总结
要求:
找到边的中点……
学生观察并汇报
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让学生在观察图案的时候找到规律进行猜测,也可以用学具来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各种图案,说说其组成(有的对称美,有的不对称美)
2、基本图形设计成的美丽图案,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同桌互相说说
寻找生活中的美丽图案,用基本几何图形设计而成。
练习册p90-91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它们有多大
第6教时
1、用计算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2、初步运用割、补的方法思考
割、补法思考
割、补后的数据寻找
求面积
P:
66小胖的家
口答或列式计算
复习已学过的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求面积
3
25
53
8
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正方形的面积,现在这个图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
你是怎样思考的?
2、小结:
将图形割、补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或相减
3、反馈:
1)方法
2)相关数据的确定
3、小结:
组合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观察特征
思考解决的策略
割、补
思考:
割、补的目的是什么?
割:
各面积相加
补:
大面积-小面积
策略指导
转化思想
5、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求得?
书本P78中的后两个图形(取消方格图,附以每段长度)
6、反馈交流
1)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规则图形)
2)交流不同的转化方法
形状变化,面积是否变化?
3、讨论相关数据的寻找
尝试
需注意数据的来源
面对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先运用转化的思想将之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求面积
补充练习小胖的家
遇到组合图形,可以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来计算,这种学习方法我们叫做转化。
练习册p92-93
长方形
组合图形割、补、移
转化
分割:
S1+S2
添补:
S1—S2
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了能力。
为每个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方法的比较,同时也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学习别人方法的一个很好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讨论、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