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0051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docx

【答案】A

3.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  )

A.理论性B.实用性C.复杂性D.文学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理论性、复杂性不符合材料“与农业社会相关”信息,故A、C项错误;

《九章算术》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是为农业服务的,体现的是实用性,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文学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4.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

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根据材料“良知之学不明”可以判断是心学观点。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故C项正确;

孔子是早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是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顾炎武是批判心学,故A、B、D项错误。

5.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

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

历代税赋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黄宗羲认为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加重农民负担

B.黄宗羲借此反对君主专制,渴求民主与法治

C.黄宗羲力主废除土地私有制,恢复均田制

D.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反映黄宗羲对中国古代不合理赋税制度的批判,赋税制度加重农民负担,故A项正确;

材料主要涉及赋税制度,并未涉及君主专制、土地私有制、工商皆本等内容,故B、C、D项错误。

6.右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  )

A.“开眼看世界”得到广泛认同

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

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

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重农抑商”观念弱化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故A项错误;

从材料“视读书甚轻,视为商甚重”、“甚且有既游庠序,竟弃儒而就商者”等信息可以判断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故B项正确;

从材料“读书之士,多受饥寒,曷若为商之多得银钱,俾家道之丰裕也”可知,从商是为了赚钱,增加收入,与实业救国思潮不符,故C项错误;

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7.晚清时评认为:

“满州政府为之伥,而列强为之虎;

满州政府为之织,而列强为之罗。

”所以,“今日欲拔出于欧洲之坎,则不得不拔出胡族之坎。

”其主要观点应概括为(  )

A.中体与西用B.宪政与改良

C.扶清与灭洋D.排满与反帝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中体与西用、宪政与改良维护与保留清王朝统治,不符合材料对满清的批判,故A、B项错误;

扶清与灭洋与材料反清思想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是对“满州政府”以及“列强”的批判,故D项正确。

【答案】D

8.有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思想和政治运动,其能掀起人心于一时者大抵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并基本上假借民族主义的动力。

”下列口号与此不符的是(  )

A.“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孔家店!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考点】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并基本上假借民族主义的动力”可以看出,现代化思想和政治运动是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A项反映的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符合材料内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项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符合材料内容,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项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儒家思想,与民族主义无关,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D项是国民革命运动口号,具有反帝反封性质,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9.“由于西方国家被证明是顽固不化的,孙中山和国民党便转向俄国。

他们宣称,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是世界范围的同一个解放运动的两个方面。

”为此,孙中山(  )

A.发动辛亥革命B.提出三大政策

C.领导北伐战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符合材料“由于西方国家被证明是顽固不化的”,故A项错误;

从材料“孙中山和国民党便转向俄国……”可以看出,孙中山采取联俄联共政策,故B项正确;

领导北伐战争是三大政策提出之后,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不是极力破坏国共合作,故D项错误。

10.“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

”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解析】根据材料“东南部”、“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等信息可以判断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展的土地革命运动,国民大革命时期没有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活动主要在西北,与材料“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不符,故C项错误;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活动从北到南,与材料“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不符,故D项错误。

11.:

“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

A.另起炉灶B.一边倒

C.反对美帝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说明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12.某宪法序言: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该宪法应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D.1982年宪法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解析】从材料“一化三改”可以判断是该宪法颁布时间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即1953年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1912年,故A项错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故B项错误;

1954年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C项正确;

1982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13.“苏格拉底常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D.倡导法治与民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城邦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

从材料“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反映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理性,故B项正确;

苏格拉底反对神本主义,提倡人文主义,故C项错误;

苏格拉底没有倡导法治思想,故D项错误。

14.“(他们)发起一个崇古运动,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

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时代有关的东西。

在中世纪从未完全销声匿迹的古典影响。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早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B.沟通欧亚商路的荷兰航海家

C.宣扬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D.构筑光影色彩的印象派画家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崇古运动”、“在中世纪从未完全销声匿迹的古典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故A项正确;

B、C、D项与“崇古运动”无关,故B、C、D项错误。

15.16世纪,在西欧流行这样一句话:

“谁控制了(亚洲的)马六甲,谁就扼住了(意大利)威尼斯的咽喉。

”下列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材料反映了马六甲的商业贸易地位,文艺复兴是在14~17世纪,与马六甲无关,故A项错误;

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与马六甲无关,故B项错误;

16世纪,随着欧洲与亚洲新航路的开辟,马六甲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传统欧洲与亚洲商路在衰落,地中海沿岸国家逐渐衰落,故C项正确;

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6.“各种政治势力终于从1789年革命到此时近百年的战争、革命和政治角逐造成的动荡不安中吸取了教训。

极端的、激进的政治斗争形式只会导致两败俱伤,适度的退让和妥协才是共存之道。

”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该国确立了(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联邦制D.无产阶级专政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德国,与材料“1789年革命”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1789年革命”可以判断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体动荡不安,直到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大,是共和派与保皇派妥协的产物,符合材料的信息,故B项正确;

联邦制是美国,德国,与材料“1789年革命”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了,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D项错误。

17.认为工业社会将人分为两个阶级:

资本家和工人。

认为国家及其权力机构都是资本家的代言人。

甚至将音乐、美术、文学和宗教都说成为资本家服务,欺骗工人,转移他们对生活窘困的注意力。

这一观点可能出自(  )

A.欧文B.亚当·

斯密C.巴尔扎克D.马克思

【考点】《共产党宣言》

【解析】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成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故A项错误;

亚当·

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生产、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

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认为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马克思观点,故D项正确。

18.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

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商主义的影响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代议制民主的巩固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一个国家爆发经济危机会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材料反映的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符合材料的时间,故B项正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代议制民主的巩固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9.1904年,德国讽刺画报刊登这样一幅漫画:

非洲土著被商人灌酒,后被士兵放到滚压机下,直接压榨成一枚便士,站在一旁的传教士在向非洲土著布道。

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A.价格革命B.殖民掠夺

C.自然科学的发展D.现代主义文学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价格革命发生在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西方殖民压迫与殖民掠夺,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科学相关内容,并且自然科学发展是进步的,与题干的“讽刺”明显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主义文学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20.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

”这一时期应是(  )

A.农奴制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解体时期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农奴制改革时期,不存在“工会”,并且农奴改革涉及的是农民人身自由与土地,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苏俄在农村强制实行的余粮征集制,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苏联解体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1.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

“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

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

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

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

”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解析】从材料“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

但事实并非如此……”说明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故A项错误;

“(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说明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故C项正确;

“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

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说明B、D项错误。

2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要遏制苏联,因此“遏制战略”应该是指冷战政策,美苏冷战的开端就是杜鲁门主义,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故A项正确;

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是指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

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是指北约的形成,故C项错误;

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而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开端在1946年,故D项错误。

23.“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是在苏联解体后,而材料反映的是冷战中的美苏,说明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故A项错误;

美苏受挑战与新兴力量崛起有关,新兴力量主要指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因此“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故B项正确;

欧盟诞生是在苏联解体后,故C项错误;

东盟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总共有十个国家参与,并不是都是苏联的“盟国”,故D项错误。

24.“对于测量者来说,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够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

”这一理论(  )

A.为蒸汽机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B.有力推动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C.极大地加速电影与电视的发明D.弥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

【考点】相对论

【解析】从材料“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可以判断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蒸汽机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应该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

达尔文进化论、电影与电视的发明比相对论更早提出,故B、C项错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弥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故D项正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25题17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9分,共计52分。

25.(17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

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

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

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

(2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

(4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

(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3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

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5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分)

【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考点】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科举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租佃制;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世俗化趋势;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的开辟;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早期西学东渐

(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容易判断,内藤湖南认为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

第二小问分别回答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二徐中约的看法可知,徐中约主要从西方和俄国对中国侵略以及给中国带来危机的角度来认识;

从费正清“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说明从近代化角度来认识。

第二小问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第三小问赞同徐中约观点,主要论述西方列强入侵以及给中国带来危害;

赞同费正清观点,主要论述西方列强入侵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3)认为“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可以回答20世纪70年代现代中国外交成就;

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可以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回答该问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认识。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而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认识却带有主观色彩。

【答案】

(1)内藤湖南:

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

(1分)。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

前者依据:

①政治:

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

②经济: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

海外贸易繁荣;

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

③文化:

文艺世俗化趋向。

【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后者依据:

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

②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

③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

④早期西学东渐。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2)角度:

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

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2分)。

【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如学生回答:

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

费正清:

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

观点:

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

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2分)

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3)1970年代初:

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每点1分,任答2点得满分2分】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

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