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729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三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十四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Word文件下载.docx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人物

代表作(或主要活动)

主张

康有为

发动“公车上书”;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用孔教的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期望按照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梁启超

《变法通议》

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批判封建

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谭嗣同

《仁学》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谴责

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严复

《天演论》

宣传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变法图强

2.影响:

维新思想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运动

(1)维新思想是爱国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2)维新思想是进步的——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

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微点拨]康有为采用“儒表西里”“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维新思想,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托古改制”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灵活性、策略性和妥协性。

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

【加试】三、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

1.民主共和思想

(1)代表人物:

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

(2)1894年兴中会誓词,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3)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

(4)1905年,同盟会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

治纲领。

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2.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考点46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②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主共和不相容。

③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性:

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

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

影响。

[微点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1)十月革命前

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

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①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微点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综合理解

1一个转变:

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

2两大背景:

新文化运动推动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3三大步骤:

开始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

【加试】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2)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微点拨]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点47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

名称

内容

意义

方式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把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

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

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

价,涨价归公

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

民利益的美好愿望

社会革命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

(1)内容

①民族主义: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

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2)作用

①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微点拨]

1.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1)内容新

①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

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孙中山一生的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

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

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

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

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

考点4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2.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b)

1945年,中共七大(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

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加试】3.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c)

(1)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一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微点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也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b)

(1)“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①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意义:

“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召开。

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作用: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试】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微点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共同核心是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