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677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x

那么如何认识这样一些社会问题?

我想从认识当前的社会背景、社会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剖析。

我认为当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背景出现三个特点。

第一,资源配制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

第二,阶层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第三,从生存问题向公平问题转变。

那么这就是所谓的三个转变,先看第一个转变。

大家知道,80年代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特点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精神上高度集中,那么与这样一种体制相适应的,或者说这种体制产生的结果是人们劳动积极性的丧失,生产力发展的低下,这样的状态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难以维进,因此我们国家进行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运动。

最初是安徽的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土地分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么这样一种做法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那么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带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很快解决了一个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解决了农民基本的温饱问题。

与农村改革相适应的,城市在80年代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大家知道80年代有一句话叫包子进城,一包就灵。

也就是说把农村改革经验引入到了城市,最初是进行了利改税,拨改带,放群让利式的改革。

那么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了工资加奖金这样一种分配方式,有的时候出现了奖金的分配速度、增长速度超过工资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所谓超分配现象。

那么工人和农民这两大主要社会群体,在80年代,在改革过程里边应该说是受益的。

除了这两大群体之外,我们一些社会的边缘群体,比如说下放回城的知识青年,按照原来的正规的渠道无法进入国有和基地企业的,我们国家给政策。

可以允许他们从事长途运输、个体买卖等经营活动。

那么还有一些比如说劳改释放的社会人员,那么通过正规渠道也是没有办法,进入国有集体等这样一些正规就业单位的,国家也给他们政策空间,让他们从事个体经营、长途运输,因此在80年代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最早从事个体买卖和长途运输的这些人,当中出现了万元户,所以80年代有一句话说不三不四成了万元户。

有些人心里十分不平衡,但是不管怎么样,说明整个80年代我们基层群体在改革当中是受益的。

这就表现出一种现象,就是整个80年代过程是从社会基层开始的,整个社会的财富是不断增长的,而且是向社会基层群体扩散的。

1、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

资源的配制是从国家垄断这几乎所有的资源的财富这样的现象,不断地向老百姓口袋里边,老百姓手里边转移、流淌的这样一个过程,与基层群体改革受益相一致的,是基层的替代。

比如说农村和城市在80年代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家知道80年代农村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乡镇企业也出现了高速发展的景象。

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整个80年代,农民的住房、农村的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面貌。

因此我们说,80年代资源的配制是从过去的集中向基层群体扩散这样一个趋势,那么这样一种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

也就是说财富和资源又重新向少部分人和少部分地区集中,这样一种趋势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结果,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来,那就是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城乡之间差距拉大,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了,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体,比如说工人和农民成为改革成本的承担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我想这里不是主要探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想简单的说一下,这可能是与我们国家90年代初,特别是92年、93年我们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重大决策是有关系的。

这样一说是不是就意味着社会市场经济必然带来这样比较大的发展差距呢,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是按照个人的能力和贡献分配市场份额,分配收入和财富的。

那么个人的能力、水平、贡献是有差距的,因此在分配结果上必然表现出一种差距,但是发达的、成熟的、完善的市场经济,需要有国家政策的干预,是应该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那么正是由于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不到位,才造成今天这样改革发展不均衡的结果,所谓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配套措施的不到位。

比如说我们在94年实行了国税和地税两种不同的税制,叫财富分灶吃饭,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央财政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地方财政能力不断削弱,因为我们在基层不断调研听到一些说法。

说现在是中央财政日子很好过,省里财政日子也好过,市级财政政策日子也能过,县级财政很难过,乡级财政无法过。

那么94年以后,由于财税体制的改革造成了财权上手,财税下降。

财权和实权发展不对称,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特别是县以下,那么就导致了我们在这样一种财税体制的情况下,我们一些农村城市、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发展缓慢。

大家从结果上可以看到,这些年来我们的大城市发展起来,城市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大城市发展起来了,因此有人说我们有一些特大城市,比如说北京、广州、上海这些特大城市,在硬件设施上和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但是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从9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呈一种缓慢的,甚至是徘徊不前的这样一种状况。

除了这样的财税体制之外,我们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比如说走私贩私、知假贩假、坑蒙拐骗,比如说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里边瓜分国有资产。

大家知道去年以来,由于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教授叫郎咸平提出,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经济学界和社会学刮起了一种“郎旋风”,不管郎咸平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措施是否合理,但是他提出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大家知道,今年国务院的五项改革措施里边,其中一项就是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那这就说明,防止资产流失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一个时间了。

那么上边所讲的这些都表明一个现象,就是90年代以来我们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资源的配制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转变。

2、阶层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第二个转变与第一个转变相一致的是基层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所谓阶层结构什么意思呢?

阶层如果在不特别严格的学术意义上与阶级我们认为是可以通用的,它是表明人们在社会上,社会地位高低的术语,阶层这个词是从地质学来的。

大家知道,岩石是由一层一层构成的,那么社会它实际上也是一层一层构成。

马克思讲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组合。

我们说打个形象的比喻,社会是一张张开的渔网,每一个网的结就是每一个人的社会位置,结与结之间的连线就是关系,就是社会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是张开的一张渔网。

那么社会阶层它就表明社会是一个立体,是由一层一层的社会成员构成的。

那么1978年以前,我们国家社会阶层的结构状况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单一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哪两个阶级呢?

第一是农民阶级,第二是工人阶级,一个阶层就是知识分子阶层。

那么全国几亿农民,同质性比较强。

所谓同质性比较强就是不同地域的农民,比如说广东的农民和广西的农民,和上海的农民,和东北的农民,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思维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叫同质性比较强。

过去有一个相声,说农民的形象,描述农民的形象,叫头戴草帽,腰系麻绳,进到城里喝瓶汽水不知退瓶,那么这就是农民的形象,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就是农民。

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工人、农民的群体都发生了分化。

最早我们社会学家在80年代就注意到农民阶级的分化现象。

所以有社会学家研究,经济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在80年代农民群体发生了八个阶层的变化。

比如说有纯农业劳动者,纯农业劳动者是真正的农民,农民是什么,农民本来是个职业概念。

那么你种地就叫农民,纯农业劳动者70—80%以上的劳动时间是在土地上,70—80%的收入是来自于土地,这是真正的农民。

还有农村的私营企业主,农村的个体工商户,农村的知识分子,90年代以前农村里边有乡村民办教师,有赤脚医生,有乡村医生,农村乡镇里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等,农村知识分子。

那么还有乡镇企业的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工,还有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有农村的干部等等八个阶层。

那么这是对8亿农民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阶层13亿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从1998年、9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一个研究,我是课题组成员,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做了一些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访问了1万多个样本,最后在2001年底我们发表了一个报告,叫做当代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在这个研究报告里边,我们提出了十大阶层这样一个划分方法。

所谓十大阶层就是我们把13亿人大致描述了、分析了一下,分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所谓经理人员阶层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是职业经理人,也就是经常我们跨国公司里边的CEO,像美国GE通用公司的杰克韦尔齐这样的人物,那么还有一些在我们国家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也属于职业经理人,因为这个企业的资产不是他,他是受国家委托进行资产管理的。

第三个是私人企业主阶层,第四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第五是办事人员阶层,第六是个体工商户阶层,第七是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第八是产业工人阶层,大家注意这是产业工人,不是全部的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一小部分,第九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农业劳动者也是农民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农民,第十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

这是十个阶层,这样十个阶层划分出是什么依据呢?

我们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参考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量进行划分的。

大家知道,过去我们传统意义上对阶级的划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划分方法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为基础,那么在当代中国,我们认为如果继续以这样一种方法划分有些现象就不足以能够充分地说明。

比如我举个例子说一下,我们说有两个人,一个是有一个1000万资产的私营老板,还有一个是掌握着重要的审批权力的,比如说计划、财政、交通部门的一个处长,每年这个处掌握的资金在几个亿,甚至于更多,拥有这样一个审批权力,管项目、管计划这样一个处长。

这样两个人放开一起,我们到社会上去问一问,说谁的社会地位更高,因为阶层是一个社会指标,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而且还有文化的,综合的一个社会地位的一个评价的一个反映。

那么我们知道一个处长他的年收入也不会超过五、六万,几年的积累,或者说几十年的积累,加上他的不动产,房产不会超过100万,这一个几百万,一个1000万两个人放在一起,看看谁的社会地位更高。

我们在调查里边发现很多人认为处长的地位比1000万资产的私营老板地位更高。

为什么?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单纯用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来对人们的生活地位高低进行评判的话,这样现象在当代中国很难以说明,那么因此我们又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标准,就是刚才所说的,以职业分类为标准,参考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量。

什么叫组织资源,组织资源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处长,他在党、政国家机关所占有的地位,而因为拥有这个地位给他带来的对人、财、物资源的调配能力,这就是组织资源。

什么叫经济资源,就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受益、处分、经营、实用这样的权力,叫经济资源。

什么叫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就是你所拥有的学历证书,比如说你是硕士,你是博士,你有一个职称,你是教授,你是讲师,还有各种参加国家培训,国家认可的一些专业资格证书,这样一种东西都统统称为文化资源。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三种资源占有方式的参考量为参考,我们把当代中国13亿人大致地、粗略地划分十个阶层,当然不一定准确。

不管怎么说,它表明一种现象就是说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第二个转变。

3、从生存问题向公平转变

第三个转变从生存问题向公正问题转变。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说绝大部分中国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现在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叫端起碗来吃肉往往他会怎么样,放下筷子骂娘。

我们现在有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是社会的牢骚、不满情绪却不是最少的时期。

那有一部分群众出现了怀旧情绪,因为我经常在全国各地城市和乡村做调研,2001年为了做上边讲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我跑了安徽,跑了河南,跑了山东的一些省。

那么特别是河南我跑了很多地方,在城里边我访问了很多老工人、老同志,我们问他一个问题,你认为现在的时代好还是毛主席那时候好?

2001年的时候。

相当一部分老同志说毛主席那个时候好。

我接下来又问他一个问题,毛主席那个时间一个礼拜你加里边能吃上一回肉吗?

因为大家知道,吃肉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是生活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有些老同志就反问给我,那时候吃肉要凭票固定你不知道吗?

一个礼拜要吃不上肉的,又问他,你现在一个礼拜能吃上一回肉吗?

他说现在不止,从吃肉的标准来看其实绝大多数老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以前提高,但是为什么他对现在不满意呀?

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说毛主席那时候好呢?

他告诉我,毛主席那时候我一个月拿30块钱,我把家里小孩都养的好好的,当然那时候生活都比较低。

不过是这样,我小孩没有衣服穿,隔壁小孩也没有衣服穿,大家都差不多。

那么现在你看我一个月拿三四百块钱,我们隔壁的一个月拿几千块钱,我还住着旧平房,他们已经住上楼房了,有的人已经住上别墅了,我还骑着自行车,有的人已经开上小轿车了,你说现在这个时代好吗?

那么我想这表明了什么,部分群众出现了一些怀旧情绪,反映的实际上部分群众相对的社会地位下降的情况。

当然问题绝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在调查里面还问了这样的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对当前社会不公平这样一个现象的评价,往往是与腐败现象紧密相连的。

但是我们在调查里面我也是上述的2001调查,在全国12个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了6000多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193份,那么访问的对象包括干部、工人、农民、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各个群体,那么我们变换这种方式问他,说现在你认为最不公平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列了十几项,比如说因为性别造成的不公平,因为年龄造成的不公平,因为学历造成的不公平等等,那么最后比较集中的是有34.7%的人认为是因为权力造成的不公平,大家看一看。

他是在十几个选项里面比较突出的,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实际上就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当前的社会现象的一些不满意。

什么叫因为权力造成的不公平,权力造成的不公平就是腐败。

什么叫腐败?

腐败是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叫腐败,不过我们没有用这种词语,没有直接用腐败这个词。

那么这些都表明了,当前我们的主要社会问题应该是社会公平问题,那么归纳一下我们刚才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背景问题,三个转变,那么三个转变它的本质是什么,或者它的动因是什么?

它的本质是表明我们改革发展过程里边,利益的分化和冲突。

改革是过程是什么?

改革的过程是利益分化的过程,利益调整过程,是生产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格局的调整,那么在这样一个利益关系、利益格局调整过程里边,出现的资源配制、阶层结构以及生存问题向公平问题转变这样一系列的特点。

大家知道这三个转变其实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一个资源配制从扩散从重新聚集转变,它是物的转变。

第二个阶层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它是什么,它是人的转变,是人的社会地位的转变,从物到人。

第三个从生存问题向公平问题转变这是什么,是人的心理,人的感觉、感受的转变,三种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的动因是利益的分化与冲突,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大问题,背景。

二、当前社会存在哪些主要社会矛盾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我们出现了哪些社会矛盾或者说社会问题呢?

从矛盾的角度来看,矛盾是具有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特点,是无时无处不存在矛盾的,但是我们认识当前的人们内部矛盾,或者说社会问题应该抓住主要矛盾,那么当前影响或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矛盾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个是收入差距矛盾,第二是就业矛盾,第三是干群关系矛盾。

1、收入差距矛盾

收入差距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从80年代后期以来就一直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问题。

那么如何认识收入差距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是客观差距,第二是主观差距。

主观差距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那么要从这样两个维度去认识收入差距,什么叫做客观差距呀,客观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计算的。

比如说你一个月拿1000块钱,我拿500块钱,这就叫咱俩差多少,差500块钱,这500块钱是算出来的,统计出来的,这就是客观差距。

客观差距在经济学、社会学里边,通常是用基尼系数来表述的,基尼系数是0到1之间的系数,0是表示绝对的平静,1是表示绝对的不平静,那么通常0.2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2到0.3是基本平均,0.3到0.4是基本合理,0.4到0.5是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是悬殊了。

对于基尼系数我国基尼系数到底有多大,有不同的说法。

现在比较公认的包括学界、包括政府绝大多数人认为现在已经超过0.45了,也就是说现在的基尼系数是偏大的。

什么原因造成我们收入差距偏大呢?

在前边的特点分析里面其实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条,一个是收入地区差异偏大,第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偏大。

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是构成我们当前基尼系数偏大的主要两个原因。

地区差距的本质我认为是城乡差距,大家知道在十五届三中全会里面提出五个统筹,前三个统筹里边是关于地区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经常持这样一种观点,经济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其实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比如说城市的教育,城市的医疗卫生条件并不是很落后,落后的现在恰恰是在农村,那么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它的本质是城乡的不均衡发展,地区之间也是这样。

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大到什么程度呢?

从1996年以来,我们农民收入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当然去年有所好转,这些年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有所扩大的。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936块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块钱,两个数一除,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21倍。

刚刚这两个数严格讲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为什么这样说?

两个数的概念不一样,农民叫人均纯收入,它是税前的,是实物折算的,折算成现金的。

比如说农民每天吃一个鸡蛋,吃半斤白面,这都算成钱的,而且是交税的,各种税费之前的。

那么城镇居民叫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个概念不一样,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是没有办法,没有别的可比性,就拿这两个数,一除是3.21比,如果要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到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一些福利的补贴,实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应该说可以达到5:

1甚至6:

1,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国际人均GDP800到1000美金,城乡居民的收入的合理差距是1.7:

1,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举世无双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么大,对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构成什么影响呢?

它具有重要的制约的影响。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能计算不一定准确,有人说这样一个数,说我们现在三大机电产品,比如说冰箱、彩电、洗衣机,年产量都在2000万台左右,但是大家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年我们主要依赖于出口,国内市场的价格一降再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是不是真正的没有购买能力了,不是。

是因为我们广大的农民市场没有起动起来。

我们有这样一个算法,说13亿人如果按照平均户均3.8个人一户来计算的话,大概全国3.6亿户,那么如果除去1.6亿户城镇居民的话,农村居民还应该有两亿户,两亿户当中十分之一的家庭购买这些机电产品,我们每年的销量、需求量就是多少?

就是2000万台,而且十年可以有一个轮回。

每年十分之一,实际上100年。

通过这样一个计算大家可以知道,我们这些东西国内市场就完全有这样一个需求,潜在的需求。

但是实际上我们做不到,为什么?

因为我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购买力不强。

举一个比较老的数字,2001年占全国户籍人口的70%的农村人口,它的市场份额只有38%,70%的人只消费了38%的产品,说明我们现在农民的购买力不行。

这就制约着我们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这是讲的第一个,认识当前收入差距的第一个角度客观差距。

那么我认为对于党政干部分析认识客观差距,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主观差距。

什么叫主观差距,主观差距是老百姓普通群众感觉出来的收入差距,因为大家知道,普通群众不是社会学家、不是经济学家,他不可能进行系统地调查,但是他个人对当前的收入差距他是有一个判断的。

这样一种判断就是什么,就是主观差距,是怎么进行判断。

普通老百姓通常是通过观察人们的消费方式、行为方式进行判断。

比如说他看张三前几年穿着旧夹克,今天突然穿着一套比较好的媳妇,他可能就揣摩,这小子今天穿了好的西服是不是发财了,前几年他还是骑车,最近怎么他开车了,是不是有比较大的收入了,他是这样进行判断的。

那么主观差距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呢?

2001年我们调查在全国12个省市抽样调查,6793个问卷,那么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所在的县市收入差距怎么样,73.9%的人认为太大了,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感觉。

那么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现象呢?

如何解释这么多人认为现在收入差距比较大,那么我们通常认为,通常有这样一种假定,中国人长期小农经济、封建主义,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现在搞市场经济了,有一点收入差距就忍受不了,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看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问他你觉得一个社会是否应该存在收入差距。

其中75.3%的人认为完全应该,或者说应该。

75.3%和73.9%这两个数一比较就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

73.9%的人认为现在收入差距大了,75.3%的人社会应该有收入差距,如何看待这样一个问题呢?

它已经是不能证明我们过去的假设,这是平均主义、小农经济思想在作怪的结果。

那么这里就联想到1996年我在河北农村做调查的一段经历。

96年我在河北三河市新龙庄做入户,农民的入户调查,问卷调查。

我给农民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大概意思。

你是否赞成这样一种说法?

我是读问卷,我把这一问卷读给老农民听,农民第一次听完以后不吭声,我以为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没听懂我的话,没有反应。

我又再读了一遍,说邓小平同志说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你是否赞成这样一种说法?

老农民还是停在那里,我在等待他的回答。

大家想一想,农民会怎么回答我这个问题。

老农民说你这话不对,这个回答使我大吃一惊,我说这是小平的同志话怎么不对呀,他也给我讲,我们这些村干部自己搂,搂就是贪污腐败的意思,他把国家的财产、资产的财产搂到自己腰包里边,他肥了,他富了,对我们有什么示范效益?

我一想对呀,他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我这个问卷可能还不能这样问了。

这个事情他给我们一个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