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319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增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1%。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66件,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11%。

——人口自然增长率2.76‰。

——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完成省控目标。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有新进展。

工业升级步伐加快。

大力实施抢抓调控机遇、项目推进月和保增长三大行动计划,千方百计保企业、扩投资、稳增长。

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增长10%,主营业务收入1890亿元,增长14%左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全省第一。

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改造提升铜冶炼、化工等传统产业,铜陵有色成为我省首家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的企业,我市主导产业规模和工艺水平迈上新台阶。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印制电路板产业园、光电产业园、铜基新材料产业园、特种阀门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全年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铜冠电工、洁雅二期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

全市工业类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70亿元,增长28.7%左右,总量居全省第3位,其中铜基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320亿元,增长25.7%,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日益增强。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3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7.5%。

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

扎实推进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

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进口废物“圈区管理”获国家批准,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积极推进。

鼓励制造业剥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精达集团分离设立供销公司、物资贸易公司,合计实现主营收入逾亿元。

精心组织“营改增”试点,平稳实现了新旧税制转换。

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重点,加快推进皖中南物流中心、长江中路地下商业街、江南文化园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预计全年完成服务业项目投资65亿元。

旅游业稳步提升,预计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逾790万人次,增长35.8%;

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8.4亿元,增长39.3%。

金融信贷运行平稳,预计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60亿元,增长15.3%;

各项贷款余额600亿元,增长20.9%。

现代农业水平提高。

农业生产集约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成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150多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95家、省级17家。

铜陵白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姜生产技术规程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菜篮子”工程得到加强,新建了30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和1000亩标准化鱼塘。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在铜陵县老洲乡和平村试点展开,全市耕地流转率52%,处于全省领先位次。

全市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以上。

扎实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实际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260亩。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首次突破百家。

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揭牌成立。

铜陵有色、铜峰电子入选全省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突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唯一的重点推荐园区上报科技部。

全年通过审查待发布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省地方标准6项。

全市专利申请量预计突破2000件,专利授权量预计突破1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5件,居全省第四位。

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以上。

(二)三大需求稳步增长,内外源经济质量有新提高。

投资需求较快增长。

实行并联审批和简政提效,固定资产投资强力推进,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强力实施“项目推进月”行动计划,预计全市在建项目15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5个。

年产10万吨环保脱硝催化剂、钙化物生产、安徽开源再生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有色“双闪”、铜化合成氨、盈德气体等项目进入调试或试生产阶段,置地财富广场、长江二路、绿源农场品大市场二期等项目建成使用,长江中路人防工程、中发产业园、金九维景大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

积极跑省跑部,对上争取工作成效显著,预计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增长20%以上。

消费规模稳步扩大。

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推动城乡消费升级。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新增57个,达到191家。

家电、汽车等消费热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逾15万台,销售金额约4亿元;

汽车消费持续升温,预计实现零售额10亿元,增长20%左右。

开放承接步伐加快。

在外部需求逐步放缓、铜价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市进出口虽面临巨大压力,但外贸总额仍居全省第4位,进口额居全省第1位。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新增66家外贸经营权企业,与11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

普济圩农场被省政府决定正式移交给我市管辖,为我市跨江联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成为首个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市级产业集中示范区,起步区骨干路网基本贯通,园区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待批。

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启动,台湾产业城的建设和招商进展顺利。

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招商取得成果,新加坡震旦国际商贸物流园、中海油清洁能源、长城电脑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签约。

深化与蚌埠三县的结对合作,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揭牌成立。

(三)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有新成果。

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市的体制机制,出台《“十二五”时期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指导意见》。

我市城镇化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成为安徽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试点城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业投资2大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组建保障房等4个新的融资平台,推行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资本化运作,铜陵农商银行正式组建。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成功推行。

深化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成功经验已在省内全面推广。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

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房发证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农村产权确权、交易平台、抵押融资、担保等进入探索试点阶段。

铜陵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实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启动。

城市宜居品质提升。

按照“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目标,全面推进西湖新区和东、南部城区建设,着力构建精致大气之城。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湖新区路网进一步畅通,西湖大道、翠湖四路等骨干道路相继投用,铜都大道三期两侧绿化、天然气改造及安装工程有序开展,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学院110千伏、铜狮变220KV输变电等一批电网工程扎实推进。

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长江二路交通节点工程全面竣工,长江路地下人防工程等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

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新增1822个停车位,主城区停车泊位同比增长43%。

城区主干道污水管网加快建设,全年新建改造城市污水配套管网108.23公里。

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

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取得突破,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小农水重点县、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循环经济与城市转型加速推进。

坚持规划先行,出台“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示范市建设行动方案。

积极开展企业间能流、物流的循环梯级利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对富鑫钢铁等7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

积极申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有色公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

循环经济展示馆主体钢架和布展初步设计已经完成。

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我市再获国家5年转型政策扶持,已获2.65亿元资金支持。

有序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创建工作,编制完成创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实施方案。

积极组织上报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基地材料,为争取转型后续政策支持奠定基础。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

美好乡村建设开始启动,明确将33个中心村作为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试验示范点。

完成村庄整治166个、环境连片整治2个、土地整治14个、农村危房改造464户。

大力实施27项重点节能项目,全面提高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和水平。

加大落后产能关停并转力度,全年关闭落后产能企业40户。

电力、水泥等行业重点企业减排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金隆铜业环集烟气治理、铜冠冶化废水污染深度治理等一批提标升级工程建成投运。

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全面推行。

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启动实施十万亩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滨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城区扬尘污染整治,开展PM2.5试验性监测。

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城区空气质量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一级的天数由上年的23天增加到44天。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增进有新成效。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48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全面完成,全年累计投入超11亿元,增长18%,人均收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以上,群众满意率超过90%。

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新开工12039套,基本建成14252套,竣工10804套,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58%和200%。

大力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城乡居民收入比减小到2.47:

1,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显著改善,全面小康目标提前八年顺利实现。

社会保障纵深推进。

坚持创业就业并举,大力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积极推行“整贷直发”担保贷款模式,大力推进就业信息进社区,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次,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

城乡一体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参保目标任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并轨,在全国率先实现异地居住的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零”手续费。

积极筹划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将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普济圩农场职工、居民社会保险纳入我市统筹管理。

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全市老工伤人员及供养亲属17277人纳入基金统筹管理。

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低保标准提高到355元/月。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依法治市工作纵深开展,西联乡三义村、大通镇大院村、西湖镇新庙村等被评为全省第五批“民主法治示范村”,钟鸣镇牡东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城市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整合视频监控点2359个。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惠民、便民、育民、亲民”四大工程深入实施。

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铜陵名列地级提名城市第13位,位居全省第二;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排名中,位居地级市第22位,在全省提名城市中排名第一,是我市历年来创建工作在全国排名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铜陵县蝉联第二届全国文明县城。

积极争创“长安杯”,全面推进全省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市建设,实施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联动,统筹做好社会治安、维稳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健全“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长效机制,全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快教育由均等化向现代化发展,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向学前和高中、职教双向延伸。

全年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63489人免除了学杂费3200万元。

农村学生乘车安全工程稳步实施,受益学生达1498人。

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和基层基本药品零加价制度实现全覆盖。

文化发展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第十二届青铜文化博览会、第五届中国(铜陵)凤丹文化旅游节。

累计建成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7个农家(社区)书屋、2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78个社区文化家园。

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安徽省第三届体育大会和皖苏第十四届网球友谊赛。

我市慈善工作首次步入“全国慈善百强城市”行列。

双拥工作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铜官山区荣获“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称号。

安全生产全面加强,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085人以内。

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

此外,人口计生、国防动员、防震减灾、妇女儿童、食品药品监管、气象、侨务、档案、史志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影响不断加深,全市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回落超出年初预期,特别是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未能实现年初目标。

一是受市场影响,我市工业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全市工业总产值120亿元以上;

二是受有色双闪、旋力特钢、铜化大合成氨等项目推迟投产,铜陵有色、皖能、海螺、富鑫等重点企业开工率不足影响,工业持续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三是受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影响,部分指标与计划目标差距明显,我市经济发展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考验。

这既反映出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同时也集中暴露了我市经济结构仍然比较脆弱、企业素质总体不高、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仍不够强等问题。

明年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可能仍会持续,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应对,着力解决,努力把各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我市实现转型跨越的突破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我们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确保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益的增长,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十二五”规划和第九次党代会的要求,结合铜陵实际,建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

——财政收入140亿元以上,增幅保持与生产总值同步;

——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增长20%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45亿元,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增长15%以上;

——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增长10%左右。

出口3.7亿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亿美元,增长20%以上;

利用内资670亿元,增长18%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

——新增就业2.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以内;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70件,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2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碳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分别完成省控目标。

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扩大有效投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切实增加有效投入。

实施“项目推进年”行动,全力推动在建项目提速投产、前期项目早日开工、谋划项目完善要件、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形成项目梯次推进效应。

重点加快旋力特钢、高导铜材、中智光源LED支架产业化等重大工业项目和京福高铁(铜陵段)暨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宁安城际(铜陵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色双闪、琨鹏光电等40个项目竣工投产,创造条件开建铜陵公铁大桥公路连接线、集成柔性线路板、大型重装钢构暨精加工基地、新能源用薄膜材料技改等99个重大项目。

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强化重点项目谋划和政策争取,动态完善产业发展项目库,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加快开发园区建设,争取金桥开发区和大桥开发区扩区获批。

全面完成示范园区起步区路网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

坚持招商选资,突出招大引强,主攻央企、知名民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个。

紧抓“全国台企联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等契机,依托台湾产业园建设,广泛开展对台招商。

完善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建立引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库。

做实外资绩效考核,将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签约项目履约率、外资到位率纳入考核内容。

强化经济运行调节。

强化工业目标管理和县区考核,加大调度频率和力度,指导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企业最大程度释放产能。

帮助企业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

强化县区、开发区新进规模企业考核,确保全年申报新进规模企业50户以上。

加强价格调控,开展教育、医疗、电力等领域价费专项检查。

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落实好各项收费减免政策。

完善非公经济“扶优扶强”工作机制,组建“总商会维权服务中心”和“总商会融资互助担保中心”。

实施名牌和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

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

加大资金保障。

推进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确保铜都阀门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实现直接融资额30亿元以上,安徽铜产业基金到位资金3亿元,各融资平台总融资额不少于80亿元。

积极筹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和风险投资基金,启动专利权质押贷款,不断推动银团贷款、表外融资等业务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总量,力争全市信贷总量突破700亿元,增长20%以上。

利用铜陵发展投资集团公司的股权投资、信用保障、资金供应、实体经济四大投融资板块,打造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完善偿债机制,努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统筹安排新兴产业重点项目80个,完成投资60亿元,竣工15个以上重点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中冠智能核电电缆、新兴际华东港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发挥有色、全威等骨干企业优势,建设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平台、铜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服务平台,推进电子材料、PCB、光电等特色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加快圈区管理建设,争取列入国家城市矿产基地、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

加大“扶优扶强”的力度,做好第二轮引导资金申报评审工作。

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

围绕物流、商贸、科研等优势产业,集中培育产业聚集度高、功能完善的重点服务业园区,加快与产业集群和园区发展配套的商品交易专业市场、金融、信息技术、物流、中介等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相关产业集中布局,发挥聚集效应。

修编《铜陵市商业网点规划》,加快雨润广场、地下商业街、汇金广场等项目进度,着力打造丰收门、北京路等次商圈,建设若干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进一步完善区域商业布局。

支持银河、阿隆、鸿泰等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式餐饮连锁经营。

鼓励铜冠、港务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物流;

争取皖中南物流甩挂中心、示范园区物流园建成并试运营。

确保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29亿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77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6000万吨。

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进度,推进上海期货交易所在铜设立铜期货交割仓库。

做好“营改增”试点,抓住物流、研发、营销、技术服务等环节,创新税收征管,切实减轻试点企业税负,推动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

开展地方税收收入质量评价,努力实现组织收入从单纯速度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

促进主导产业提升发展。

开展“转型升级攻坚年”主题活动,实施“百项转型升级技改项目”,突出补链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专项行动,培植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新增个体户超5000户、民营企业超1500家。

全面实施商标战略,积极申报“铜陵凤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水平。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合作为重点,开展“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各类产学研科技合作,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领域发展。

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路路通向企业、基层延伸,探索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间互惠互利为基础的开放合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加强区域创新载体建设。

推进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建设,培育发展精达、蓝盾光电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工程技术中心2-3家。

组织申报第三批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区)。

加快与工信部五所合作,实施“企业诊断计划”。

推进国家专利产业化(铜陵铜深加工)试点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基地内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专利申请量增长15%以上。

加快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建设,健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孵化服务产业链,为我市各类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科技产业化项目。

组织市内企业与国内相关高校院所定期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引进更多创新成果在铜陵转化、产业化。

切实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三站”建设,吸引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团队来铜创新创造创业。

加大省市级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选拔培养和推荐力度。

发展网络和远程教育,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抓好人才公寓、留学人员铜陵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落实人才购房补贴、专家津补贴、专家科技活动经费支助等各项工作和生活待遇。

推动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创新城乡基础设施计划安排和建设管理模式,完善大建设体制,深入做好“双创”工作,全力推动“精致大气之城”建设。

推进中心城区道路改造、开发园区、新城区骨干路网和九华山机场连接线建设,打通道路微循环,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深入推进北斗星城、滨江商城、大杨村等城中村改造,竣工9200套保障性安居房,全面完成扫把沟二期、露采二期、劳动新村等成片棚户区改造任务。

实施“一横、一纵、一链”生态廊道工程建设。

加快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和两化融合发展,完善“智慧铜陵”基础工程,力争申报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开展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

编制实施普济圩区域规划,加快跨江联动发展。

全面提升三农发展水平。

以精致高效农业为重点,以科技兴农为支撑,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