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778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诰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

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手。

《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左传》是先秦时期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全书再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

8、《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多认为非成于一人之手。

《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

因以“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国语又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9、《战国策》:

《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

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

由西汉末刘向整理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

刘向整理编订前曾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名。

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10、《论语》:

《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教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以后列为“四书”之一,是士子的必读书。

《论语》的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齐论、古论,今本为鲁《论语》,共二十篇。

11、《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轲及其弟子共同写定的,是记载孟子思想、孟子与其弟子们活动和言论的散文著作。

全书共有七篇: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每篇又各分上、下,共261章,据赵岐《孟子题辞》统计,有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12、《庄子》:

《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

《汉书·

艺文志》著录有52篇,今存33篇,为西晋郭象整理编定。

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

全书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

13、楚辞:

首先是一种诗体名称。

是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其次是一部诗集的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时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人模仿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辑录成书,定名为《楚辞》,于是《楚辞》又作为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14、《离骚》: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全诗共373句,2477字。

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15、《九歌》:

《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

在内容上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内容多有恋情的描写。

在艺术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

16、《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组织手下门客共同编著的,其书杂采百家,保存了先秦各家的一些学说,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和选择性。

此书可以说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总结。

《吕氏春秋》体制宏大,包罗广博,但组织严密,体例新颖,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多由短篇组成。

《吕氏春秋》内容庞杂,作者不一,但总体而言文章历史经验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较强,风格平实,语言明畅;

文章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条理清晰,短小精悍,题旨明确;

文章经常运用譬喻、寓言、历史史实或故事来说明道理,具有较强的文学意味。

17、《淮南子》: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编写的,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取儒、法等思想,综汇而成的一部巨著。

《淮南子》共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密,论述系统。

其论述常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文章奇伟宏富,善于铺张排比,体现了汉初文章的风格和辞赋的影响,也有战国文章的余风。

18、汉赋: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

赋在形式上既吸收了诗歌句式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又兼有散文句型自由的特点,同时也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

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最典型的汉赋是大赋。

19、骚体赋:

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20、汉大赋(新体赋):

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

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

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21、小赋:

小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

有的通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兼用。

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

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

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22、司见法:

又称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在其他人的传记显示,这样既突出了传主形象的典型性、统一性,又保持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完整性。

23、汉乐府:

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汉人称合过乐的歌辞为歌诗,至六朝时期人们就把由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歌的汉代诗歌统称为汉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转为一种新诗体的名称。

24、《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是萧统收集、选编的一组无名氏的五言诗,其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顺帝以后到献帝建安以前,作者多是中下层文人,非一人一时之作,内容上大多是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文人士子的彷徨失意、伤时感怀,艺术上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题:

1、神话的主要内容。

a、创世神话b、始祖神话c、洪水神话d、战争神话e、发明创造神话f、悲剧神话

2、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特征。

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结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叙述和描写。

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3、《诗经》的内容、语言艺术和艺术成就。

1)、内容:

a、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b、农事诗c、燕飨诗d、怨刺诗e、战争徭役诗f、婚姻爱情诗

2)、语言艺术:

a、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

《诗经》是诗歌语言的宝库,《诗经》语言的巨大成就首先表现在语言丰富多彩且大多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诗经》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

同时,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b、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的运用。

《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诗人根据汉语言自身的特点,运用了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情感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增强诗歌的音乐美与节奏感,以收到和谐悦耳的音响效果。

c、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

3)、艺术成就:

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c、语言艺术。

4、《尚书》的文学价值。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

其记言多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的基础。

其次,《尚书》也有少量的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如《尧典》、《禹贡》、《顾命》、《金滕》。

另外在“记言”作品中也杂有叙事。

在叙事方面已初步具备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对后来的叙事散文的成熟有一定的影响。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其论说主要采用的是以史实论证的手法。

其叙事主要采用直叙的手法,简单扼要,很少形容性的描述。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

5、《左传》的基本思想。

《左传》的基本思想是趋向于儒家的。

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

《左传》表现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比较重视民心的向背及民众舆论和民意,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

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

3)、《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揭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

4)、《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

6、《左传》的文学成就。

1)、写人艺术:

《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

《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

累积式和闪现式。

a、闪现式人物:

是在历史上活动时间不长,在历史的流程中瞬现瞬逝的人物,表现的是其一生的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的某一侧面。

作者常常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好比是绘画的速写

b、累积型人物:

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活动面极其广泛的人物,作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分散记述他们不同的事迹言行,但总合起来,往往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

c、表现人物最基本的手法是对人物的言行事迹作白描,通过人物在复杂的历史斗争中的具体行为和言语行动等外在表现,来传达出其内在性格特质和内在心理活动,而很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2)、战争特色。

a、《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富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

能从宏观的角度,以精炼的笔墨,在不长的篇幅内条理井然地交代出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能写出其进程中的种种曲折变化,能有声有色的再现出各式各样的战斗场景,甚至能在其中点缀、穿插以许多生动有趣的琐细情节。

b、明确地交待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情节精彩,描写有声有色,运笔灵活自如。

c、善于在战争的叙写中透入对战争胜败原因的交待和分析,具有历史家的卓越识见。

d、在战争事件的叙写的同时,也注意到各种人物的描写,虽然是速写式、片断式的勾勒,但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却很出色,并时而穿插一些有趣的细节。

3)、叙事艺术。

《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a、叙事手法多样。

《左传》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以顺叙为主,也有追叙、补叙、插叙等。

b、叙事富有具体性、丰富性。

《左传》对春秋时期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能够叙述出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做到了叙事的具体性、丰富性。

c、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左传》叙事往往抓住比较典型的事例加以具体的描述,并且常常穿插进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

《左传》的一些优秀篇章在叙事上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曲折生动。

4)、语言艺术。

a、工于外交辞令,这类文字多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形式上委婉典雅、内涵上深刻犀利而又极富文采的特点。

其议论文字多是针对性强,论题集中,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b、《左传》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张力,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功能。

7、《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主要思想。

a、重“士”——推崇策士的思想倾向。

b、崇“计”——策略至上德政治观念。

c、尚“利”——追名逐利的人生哲学。

2)、写人艺术。

a、《战国策》主要是依据人物言行的描写来刻画性格和形象。

其优秀篇章性格化的语言和传神的行为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b、《战国策》的优秀篇章在叙事写人时,开始注意以完整细致、生动曲折的情节,来展示人物的形象和内在精神。

c、《战国策》更注重人物的“奇策异智”和奇行异举,追求“奇”使它更注重人物个性的开掘,也使一些人物的描写往往带有夸张性的描写和传奇色彩,也不乏想象和虚构之词。

d、《战国策》有许多精湛独到的表现手法。

如场面描写、气氛的营造,都是它书所不及的。

3)、语言艺术。

a、《战国策》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

《战国策》运笔灵活自如,文辞活泼流畅,生动形象。

b、《战国策》说理论事善于运用铺排、夸张、渲染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

c、文章纵横驰骋,流畅明快,感情充沛,气势恢宏,体现了纵横家的语言特色。

《战国策》对后代散文和辞赋的发展及文风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8、《论语》的艺术特色。

《论语》作为一部典范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文学价值表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和极强的文字表现力上。

首先,《论语》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也可以说是言近旨远,词约义丰。

《论语》以最简单、最自然的语言形式,传达出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既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又具有卓越的表现力。

其次,语言幽默风趣,善于运用各种语气表达思想情感,语言体现着情感、性格特征。

第三,一些语句富于形象性、启发性和哲理性,成为警句、格言、成语。

第四,在记言的同时,也表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

9、《老子》的基本特点。

1)、《老子》采用的是韵文与散文结合的文体,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哲学思想,是哲理与诗意的结合。

2)、《老子》善于运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哲理,在具体的形象中寓于着深刻的哲理,是艺术与哲理的结合。

3)、《老子》的语言亦独具一格,凝练精警,朗朗可诵,语意浓缩深刻,启人深思,多用格言、警句。

10、《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墨子》文章体现着由语录体、对话体形式向专题性论文过度的趋向。

一些篇章还保留了语录体、对话体的形式。

但大多都有一个明确的论题和切合文章主旨的标题,是组织比较完整的论说文。

墨家注重实践,不尚空谈,因此其文章也是注重实用性,不重文采,尚实重质是其文章的最突出的特点。

文章注重实证,注重功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墨子》文章质朴无华,明白易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善于论辩。

常采用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性等方面,对后来的《韩非子》、《荀子》有一定的影响。

1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

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录的集结。

而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

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更具情节化、故事化。

2)、孟子散文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首先,孟子散文比较注意论辩的逻辑性。

无论是立论、驳论都比较注意逻辑论证,比较严密的逻辑性和透辟入微的辩析增强了论辩的力量。

他还常常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鱼我所欲也章》以鱼、熊掌和生、义相类比。

其次,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设置机巧,引人入彀gou,抓住要害,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

第三,常常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

3)、孟子散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性、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

12、庄子的思想学说。

1)、哲学观上,继承了老子的道以及自然无为的思想。

2)、社会观上,崇尚“至德之世”,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3)、人生观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也有全性保身的思想。

4)、认知论,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为核心。

13、《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庄子》的基本的表现方式或者说言说方式就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所谓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所谓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

所谓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

三者之中,寓言是《庄子》最主要。

2)、《庄子》文章在构思与结构上,往往重在内在旨意的表达,而不拘章法规矩,看似形散而神却不散。

《庄子》的文章组织并不严密,而是极为自由,变化多端,飘忽不定。

3)、《庄子》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以自由的想象和奇妙的虚构,创造出了一个神奇诡怪的艺术形象的世界。

《庄子》的艺术形象层现叠出,异彩纷呈。

与此同时,《庄子》的怪诞怪异却包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真实的现实。

4)、《庄子》的语言艺术多姿多彩。

其基本的语言艺术风格就是汪洋恣肆,奇诡谲怪,自由洒脱。

同时《庄子》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既有穷形尽象、绘声绘色的描写,也有幽默诙谐、尖锐泼辣的讽刺。

14、荀子的主要思想。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和成就卓著的思想家、文学家。

荀子的思想以儒家为中心,并具有兼融百家的色彩。

1)、荀子继承并发展早期儒学的“礼乐”思想,并吸纳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

2)、荀子发展了先秦时期的自然论,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色彩的天道观。

3)、荀子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抗,提出了“性恶论”。

15、《荀子》的艺术成就。

诸子之文发展到《荀子》,已更趋成熟完善,不再是语录或对话的连缀,而是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内容和形式,都有新变化。

其特点有三:

1)、通才之文,博大精深。

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

荀子学识渊深而为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体系完备,说理透辟。

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善立善破。

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新发展。

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

荀文虽有辩论,却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

亦非《国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

而是不失长者风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

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

善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善用形象的事物和繁富的比喻,来深入浅出地说明抽象的道理。

此外,荀子在文学形式上还有特别的贡献。

其《成相》是吸取民间艺术的形式而创作的一首诗歌,启示了后世文人向民间艺术学习的思路。

其《赋》篇是首次以“赋”命名的作品,并对赋体文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6、韩非散文特点。

韩非的散文体现了法家文章的特点,重实质而不尚文采,强调文学的功利目的性。

韩非的散文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政论或学术论文;

另一类是主以寓言故事说理的散文。

1)、文章的主体风格峻峭挺拔,锋芒毕露,语气专断,直言不讳。

2)、文章的论说形式多样,有正论,有驳论,有说解。

善于围绕中心议题、抓住关键和要害进行论述。

论证精密周详、条理分明,说理深刻透彻,语意鲜明直露,有很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尤其是《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篇,更是有意识地利用寓言故事来表述自己的思想。

17、《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思想内容。

a、《离骚》的主旨一般认为是忠君和爱国。

b、美政理想。

c、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2)、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a、《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b、《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c、《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d、《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

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语言形式。

《离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

18、汉代文学的分期。

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

2)、西汉中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

3)、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

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

19、贾谊的散文特点。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

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手法。

文章纵横驰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散文的代表作品。

20、晁错文章的特点。

晁错的文章多为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