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711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利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

1收集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个性化处理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

吗?

学古诗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古诗。

谁来背首诗?

(2)老师也带来了些古诗句,请你

读读!

感受古诗的美!

出示: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注意适当解释

(3)初步形成对山的认识

1、上面的诗句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那是——山

2、请你谈谈你眼中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有关描写山的古诗名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古诗的兴趣,了解山的特点,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5

(一)揭示所学内容

1、大家谈了自己眼中的山,有位诗人也想谈谈自己眼中的山,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2、师生交流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诗句,正音

1、出示古诗

2、他游览的是什么山呢?

他想跟大家谈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

3、自由读诗。

(配乐古筝《春江花月夜》)

4、请学生读。

(1)单个举手积极地读

(2)男女生比读

(3)上下句1、2组与3、4组接读

注意用上激励的评价语,同时正

(三)初步释疑

1、明白所写的山和题诗的地点等

基本常识。

(1)交流你读懂什么了呢?

(2)师相机引导补充。

按照了解作者---读通诗句---理解诗句的步骤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0

(一)见识庐山的多面性

1、苏轼见到了怎样的庐山?

2、诗句是怎样写的?

3、出示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释字解词,理解句意。

5、苏轼怎样去感受庐山的?

(二)感受庐山多面的美

(1)这样的山你见过吗?

美美地自读前两句

(2)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

(3)齐读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一步步去体会庐山的的特点,感受庐山的别样美。

(一)明诗意

1、你们喜欢这样多情的庐山吗?

2、苏轼也跟大家一样,真的想一览庐山的真面,可是他能吗?

3、过渡:

诗中哪两句告诉我们他不能?

齐读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苏轼在叹息啊,你读出来了吗?

品悟读

(二)明事理

1、提升庐山的真面:

过渡:

苏轼见到了如此变化无穷

的庐山,为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2、苏轼怎样才能见到庐山的真面?

3、生活中你有过这样因为看了局部而忽略整体而犯了错的事情吗?

4、讨论:

我们对待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呢?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今天在诗人苏轼的带领下,你见到了怎样的庐山啊?

齐读古诗(配乐古筝《春江花月夜》)

(二)出示:

这是()的庐山,只有()才能见到庐山真面目!

诗人苏轼想通过诗来告诉我们——

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做到当堂消化吸收。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

1.指名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

2.师吟诵游山西村。

3.老师板题,生齐读课题。

4.检查预习,指名读诗。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平翘舌,读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4)古诗大家都能读了,还不行,还有四个生字要求大家会写。

请自己看看这几个生字,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5)全班交流,识记生字并区别同音、形近字。

复习引入,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

通过读,了解学生预习课文“读”的程度

合作

学习

理解

诗意

师明确学习步骤:

(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理解诗句→熟读成诵→领悟意境)

1.解诗题: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2.了解作者:

根据你的了解简单谈谈诗人陆游。

3.理解诗句。

A.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B.交流学习所获。

(教师主导,集

自学、交流,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体交流)

4、思考:

陆游在山西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交流:

(1)诗人看到了什么?

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

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当作者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踏过弯弯绕绕的水道后,心情如何?

从哪看出的?

(3)当作者面对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时,心情又是怎样呢?

从哪儿看出的?

4.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比比谁的朗诵更优美。

5.领悟意境。

其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个例子吗?

引导学生感悟诗意。

领悟诗中所含的哲理

25

品读

欣赏

积累

诗句

这么纯朴的民风,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什么之情?

请大家带着这份向往一起朗读《游山西村》。

指导学生诵读。

背诵。

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感带入诗中

     腊酒浑

        丰收景象

     足鸡豚

     山重水复

         自然风光

     柳暗花明

6、爬山虎的脚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感受——合作研读——细心体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生长的美妙,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谁知道爬山虎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

出示课前准备的爬山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

“爬山虎”一定很好看,很有趣,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认识它,并学习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表达的。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作者都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4、学生初读课文,交流:

A、遇到哪些生字,怎样进行识记的?

B、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爬山虎的叶,哪些地方写了它的脚?

交流资料,拓展知识。

学习紧紧围绕课文重点展开,明确文章条理。

研读

共同

探究

1、这些方面你们想先了解什么?

为什么?

2、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爬山虎的脚长得什么样子?

谁能读出来?

4、每根细丝像什么?

这些细小的发现说明作者观察的怎么样?

5、开火车读爬的过程:

A、找出与“爬”有关的动词,

从学习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在读中发现答案,感受学习的乐趣。

书:

触——巴——拉——贴。

B、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C、媒体动画演示爬的过程。

D、问:

“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6、爬山虎的脚很牢固,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媒体演示,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0

回顾

品味

师生

小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介绍爬山虎的脚。

2、师:

爬山虎的脚这样吸引我们,怪不得作者要以爬山虎的脚为题。

训练学生口述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动画

再现

加深

记忆

1、找一名小解说员为动画进行解说,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及爬的过程。

师板

2、指导背诵3——5自然段。

在动画演示中解说,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板书

设计

生长位置:

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第二课时

复习

导入

新知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自愿进行介绍,下面我们随着课文看看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复习上节课所学,明确本节课重点。

3

1、分小组完成以下问题:

A、课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它的叶子的?

B、找出你喜欢的词语互相说说(新鲜、均匀、嫩红、嫩绿……)。

C、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要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一顺朝下?

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

2、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多媒体显示,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叶子的美。

A、不同时间的叶子;

B、一顺朝下的叶子;

C、风拂荡漾的叶子。

3、读课文,你的心情怎样?

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

指导读课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把体会到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回归

旧知

找出

联系

1、课题是爬山虎的脚,那为什么第二自然段又写出它的叶子的特点呢?

2、叶子和它的脚,脚和墙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植物生长的美妙。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好呢?

交流总结。

A、细心观察,B、连续长期观察。

语言

拓展

应用

1、课文中许多句子写得很好,把你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2、学习作者的写法,你有什么想法?

想去怎么做?

7

刚长出:

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

绿得新鲜、一顺朝下、均匀

间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随遇而安、柔弱、毫不可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的建造过程,激起对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联系上下文体会“随遇而安”“伟大的工程”等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阅读——观察——阅读,在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的语句体会蟋蟀肯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二课时

图片

引入

激发

兴趣

1、(师出示蟋蟀图片)认识这小

东西吗?

叫什么?

蟋蟀。

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蛐蛐)

师:

“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

师忘了,谁来写一写?

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同学们认识它吗?

它有什么本领?

板书课题:

蟋蟀的住宅。

通过图片认识课文的主人公,掌握生字。

自由

读文

了解

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

 小组交流、集体修正

 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

 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

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得。

12

分段

朗读

明确

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

 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

明确课文的重点,理解课文的层次。

细读

课文

提出

问题

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

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

 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

 如:

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它是怎样选址的?

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蟋蟀是怎样挖的?

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2.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用自学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也加入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15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

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

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从上节课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失。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

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

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画中加深理解。

画“住宅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

词语

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

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教给学生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句子

体味

情感

领略

文章

内涵

 出示句子: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

 3.解决问题

步骤:

(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

(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

4.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

(1)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蟋蟀的评价。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主人公的精神。

从外看向阳、隐蔽、干燥

住宅的特点弯曲、有门、有平台

从里面看:

光滑、平整、简朴

7、蟋蟀的住宅劳动时间:

十分

怎样建住宅建造方法:

扒、搬、踏、推

不断修整:

加深加阔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谥、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的执着精神,能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魏格纳推想的过程

多媒体、地球仪。

一课时

看图

谈话

引发

1、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

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师:

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3、出示课题,读题。

出示的地图,让学生明了地理位置,能够为下文作铺垫。

初读

感知

1、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2、请同学们翻到书第35页,这里有个《词语盘点》,它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

看!

读读记记中除了前两个,后面的词语全来自于我们这篇课文,请同桌马上互相检查一下。

3、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

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

快,开始吧!

4、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

赶快读一读,划一划。

交流。

利用词语盘点学习新词

让学生多读,做到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解决

1、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静静地默读思考,并在书上做做相应的记号。

2、刚才大家根据学习提示再次默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

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刚才有同学讲到魏格纳在观察(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