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8091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当代,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名城。

目前,桂林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2个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1处;

馆藏一级文物40件、二级文物768件,三级文物2879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2项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65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5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10个;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

二、近年桂林文化建设回顾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抓住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抢抓机遇争主动,突破重点带全局,狠抓落实求实效,提高能力谋发展,办成了大事、办好了喜事、办妥了难事,全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亮点频现,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跨越发展中呈现出又好又快的繁荣发展局面。

(一)抓建设、惠民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桂林世界旅游城地标性建筑——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建设项目全部封顶,进入精装修阶段,累计完成投资额5.20亿元。

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市共累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9个和乡镇综合文化站77个。

同时,今年131个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

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四级网络初步形成,年均受众达10万余人次。

全市公共博物馆(遗址类除外)、图书馆、文化馆(站)相继向社会免费开放,年均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

继续打造“百姓大舞台”、“漓江之声”、“周末大家乐”等文化品牌活动,提升群文品牌效应。

各县(区)开展特色节庆活动,打造“一地一品”文化格局。

临桂“湿地文化节”、阳朔“渔火节”、荔浦“荔浦芋美食文化节”、平乐“桂江文化旅游节”、恭城“油茶节”、兴安“米粉节”、全州“湘山文化节”、灌阳“雪梨黑李节”、灵川“红枫节”、永福“福寿节”、资源“河灯节”、龙胜“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七星区“国际动漫节”、秀峰区“歌圩节”、象山区“象山水月”、叠彩区“叠彩桂花香”、雁山区“金雁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轮番上演,活跃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抓活动、促普及,城乡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大力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在基层活动,深入实施“千团万场”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市形成了“天天练”、“周周演”、“月月比”、“季季赛”的良好氛围。

同时,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文化活动。

一是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演出周活动,举办了大型现代桂剧《何香凝》、大型彩调剧《凉水井》、主题音乐会《辉煌》、曲艺杂技综艺晚会《七彩艺苑》和群众文化专场晚会《群星璀璨》等系列演出;

二是精心组织“颂歌献给党”红歌会、红歌比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活动期间,桂林城乡处处红歌飞扬,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与我市各界群众共同参加演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我市红歌会活动盛况作了报道;

三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期间,相继举办“走向共和——辛亥革命历史图片暨文物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桂林美术书法精品展”等展览,桂剧《何香凝》在全区巡演;

四是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晚会、艺术巡游成功举办,向中外嘉宾展示了桂林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丰富的旅游文化,赢得社会各界赞许。

(三)抓创作、出精品,艺术创作生产捷报频传

围绕“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战略,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相继创排完成现代桂剧《何香凝》、当代彩调剧《凉水井》等大型剧目,其中《何香凝》入选自治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要剧目。

苗族呢呐哩《偷秋》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实现我市曲艺作品全国“三连冠”。

市曲艺团魔术《木兰》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魔术大师赛银奖。

同时,在历届的广西青年演员大奖赛、广西音乐舞蹈大赛、广西杂技(魔术)比赛等全区赛事中,我市代表队摘金夺银、凯歌高奏,获奖等次、人数名列前茅。

市直各剧团积极探索和开辟演出市场,带动艺术产业新发展,历年演出场次均500场以上,观众近4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美术书法创作再结硕果,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成功举办。

罗敏的书法、黄熙的雕塑、张复兴和韦广寿的绘画作品分别入选全国书法名家精品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和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四)抓申报、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全面提升

桂林市文物局正式挂牌成立。

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甑皮岩考古遗址公园列入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为广西仅有的两个上榜项目。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工建设,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立项,靖江王陵野外文物安防一期工程启动实施。

八办纪念馆新陈列馆建设项目封顶,现进入陈列布展阶段,新馆展陈面积达3700多平方米。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列入国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五个“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

《桂林文化地标》正式对外发行。

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2015处,其中新发现1072处,调查数量在全区位居前列。

全州县贡陂堰荣获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奖”。

认真贯彻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不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全市10个项目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保护名录,23人入选自治区级第三批非遗传承人名单,占全区公布人数的五分之一。

黄昌典毛笔示范基地、板凳龙传习基地等10个“非遗”传承基地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建设。

市艺术学校“小桂花”班正式对外招生,为我市传统地方剧种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古籍保护取得新成果,桂林图书馆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8部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五)抓规划、显特色,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编制完成《桂林市文化发展规划》和《桂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服务动漫园区和动漫企业,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入选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动漫企业名单,实现广西国家级动漫企业零的突破。

桂林力港科技网络有限公司、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桂林鸿涂数码科技公司荣获自治区动漫骨干企业称号,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荣获自治区动漫试验园区称号。

成功举办三届中国·

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该节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发展潜力节庆”称号。

重点文化企业的实力逐步增强,“印象·

刘三姐”和“梦幻漓江”成功列入“全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支持名录”,“印象·

刘三姐”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

王城景区、龙胜黄洛长发瑶寨获得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临桂五通“农民画”年2011年年产值达1.3亿元,力港科技网络年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23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8500万元。

(六)抓整治、求繁荣,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行政审批,扎实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专项保障行动。

以治理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暑期文化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

加大对娱乐场所、演出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确保文化市场平安稳定。

优化文化市场区域布局和结构,大力推进文化经营项目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组织成立“网吧协会”,积极引导网吧行业实行自律。

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

桂林市文化局被文化部评为2010年度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进单位。

(七)抓重点、转机制,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一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现重要突破。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自治区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大力推进市直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

目前,我市已将市歌舞团、杂技团和漓江剧院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组建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正处级国有企业);

将市桂剧团、彩调团和曲艺团进行整合,组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正处级国有事业单位),增挂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牌子。

5月29日,新组建的两个单位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

各县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二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逐步推进,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全部组建完成。

各位领导,近年来我市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归功于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

具体表现为“五滞后”:

一是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文化建设投入相对滞后;

二是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任务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三是与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相比,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四是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相比,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相对滞后;

五是与文化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要求相比,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我市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困难,文化产业起步较晚。

相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新的成绩。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桂林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对于推进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市文化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改革发展道路。

(一)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为目的,继续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致富、“三求”文化惠民等文化惠民工程。

抓好地标性文化建筑“一院两馆”的建设工作。

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扶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把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建设重点,积极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把主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形式,鼓励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深化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及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

坚持重大活动组织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统筹全市各级文化节庆活动,构建桂林特色文化节庆体系。

继续开展“千团万场”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漓江之声”、“周末大家乐”、“百姓大舞台”等文化品牌的品质,扩大覆盖面,让文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二)全面推进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实施文化产业大战略带领、大企业带头、大项目带动机制,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挥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地域优势,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世界旅游城的良好机遇,按照《桂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整体布局,积极打造山水旅游演艺之都、西南科技创意之园、工艺美术荟萃之乡、出版印刷优势之城。

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

对于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要优化简化金融服务的审批流程,扩大信贷规模,综合利用多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设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为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各县(区)也要依据一县(区)一重点、错位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三)全面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要素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成立由投资方、剧团、剧院、演出公司多个机构组成的演艺集团公司,完善商业演出机制,形成繁荣有序的演出市场;

充分利用桂林旅游市场资源,创新、引进、开发健康时尚的娱乐形式,提升娱乐市场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

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加强基层公益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场所建设,鼓励学校、图书馆、社区电子阅览室等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数字内容服务;

规范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销售市场,逐步确立艺术品经营执业资格制度,遏制艺术品造假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引导各类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生产和提供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

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利用,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构建以桂林博物馆为主体,各县(区)博物馆、各专题博物馆为分支,传统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相互补充,充分体现桂林历史文化和多样性文化的博物馆体系。

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力争将靖江王府及王陵打造成在中国南方起表率作用的考古遗址公园。

加强对历史街区、特色街区及传统风貌地段的保护,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好对老城区的开发建设。

全面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和水平,绘制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确立传承人谱系,完善传承扶持制度;

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基地建设,努力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项目。

同时,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增强市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全面推进艺术精品生产体系建设

继续围绕“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战略,乘着我市国有文艺团体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东风,以文化精品创作为龙头,积极弘扬主旋律。

围绕纪念湘江战役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重要题材,加大桂剧、彩调、曲艺、民族歌舞等特色艺术的创作力度,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努力形成具有桂林气派的文艺精品生产高地,创作一批有长久艺术生命力和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艺术精品。

借助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的独特优势,将文化精品的个性魅力充分发挥,形成良好的产业循环,破除“主旋律剧目经济效益低”的怪论。

让精品创作在群众的掌声中得到升华,在市场的考验中绽放最美的艺术光华。

(六)全面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建设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近几年我国文化发展最突出的主题之一。

桂林作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将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缔结友好城市、互办文化周、政府组团、民间交流、商业演出、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

将文化交流与旅游推广相结合,组织桂林山水画和摄影作品、桂林地方戏曲、桂林历史文化、桂林旅游文化等到国外进行巡回展示,增强桂林旅游的文化魅力和文化竞争力。

以桂剧、彩调、文场、少数民族艺术、山水画等地方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建立桂林文化交流资源项目库,做好对外商演项目的培育工作,缩小交流项目逆差。

培育一批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通过推动桂林文化“走出去”,不断提高我市的世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七)全面推进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切实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积极引进急需人才。

结合当前文化系统人才需求实际及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二是全力提升现有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培养本土文化专业人才;

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予以激励;

四是加快推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在我市逐步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分布均衡、整体素质优良、具备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实力的桂林文化人才群体。

(八)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巩固已有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着力推进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层面的深层次改革,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上作文章。

继续按照中央、自治区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两新单位要通过整合资源,政府扶持的形式,打造核心项目主动性的进入市场,形成有利于解放艺术生产力、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有利于维护演职员工切身利益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三是巩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

推动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尽快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回顾成绩,令人鼓舞;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

桂林文化已站在一个全新而又重要的历史节点,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这次市政协“推动桂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调研活动又为我们的工作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期待,在新一轮文化建设的大潮中,勇立潮头,不辱使命,谱写我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