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073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②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________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③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________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④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

他们都经过了近乎________的各种身体测试。

A.托举 震惊 实行 苛刻

B.带着 震动 实行 苛求

C.托举 震动 实施 苛刻

D.带着 震惊 实施 苛求

①“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确。

②“震动”(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震惊”则是使大吃一惊的意思。

③“实施”虽也有实行(法令、政策等)的意思,但它比“实行”更正规一些,它后面往往跟的是“法令”“政策”等。

④“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B.我站在测发楼的“总体网工作间”里,透过明净的玻璃墙,基地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我们称之为测发大厅——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A项“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此处为感情色彩不当;

C项“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过,也可以说革面洗心。

刊物讲究创新,讲究版式的新颖,但用表“彻底悔过”的成语不当,且此句也并未说明“过”在何处;

D项“左右逢源”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此成语重点侧重“做事”,而D项中则强调“说得头头是道”,这就无法落实“做事得心应手”。

因而此成语也使用不当。

B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

做了许多大型试验;

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B项分号改为逗号;

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

D项“发射探空火箭”后,“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后应为分号。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A项有歧义,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

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

C项“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不到”之意。

D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员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7.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

“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层含义:

①“神舟”五号载着飞天勇士杨利伟飞向太空,并顺利返回地面;

②中国航天人探索飞向太空的历程。

8.第四段画线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索努力的过程。

9.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为什么震动了中国人?

因为中国是“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创新迁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未来宇航员或靠太空跳伞逃生

2009年:

57英里太空“跳伞”有望成为商业太空游项目,可能成为未来宇航员的逃生方式。

美国太空科学家乔纳森·

克拉克的研究小组即将开展“太空跳伞”研究计划:

从距离地面57英里的太空,身穿特制太空服降落回地球。

如果一切顺利,最早在2009年,“太空跳伞”有望成为商业太空游项目。

克拉克也希望,“太空跳伞”能成为宇航员的逃生方式。

零重力起跳

克拉克的研究小组将在2008年尝试从22英里的高空跳下,从而打破由美国空军测试飞行员乔·

基汀格在1960年创下的20英里高空跳伞纪录,随后,克拉克还将尝试从距地球57英里的太空跳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太空跳伞”。

和基汀格不同,“太空跳伞者”将不是从一个氦气球中跳下,而是从一艘太空飞船的头部跳下。

由于太空中几乎没有重力,当“太空跳伞者”从飞船中起跳时,他将启动一个弹射装置将他向地球“弹”去,避免与飞船发生碰撞。

特制太空服

“太空跳伞者”的身上将穿有一件经过特殊修改的太空服,它具有热平衡功能,能使他在零下100摄氏度的低温和232摄氏度的高温中仍能保持10分钟体温,并且它非常轻柔,允许“太空跳伞者”在高空自由降落过程中让身体保持灵活,这套太空服也能保护他免遭缺氧、太阳辐射等各种危险。

超音速降落

当“太空跳伞者”进入20英里高的同温层后,起初空气阻力非常小,自由降落的“太空跳伞者”很快就能达到每小时1000英里的“超音速”。

由于此时空气十分稀薄,“太空跳伞者”的耳边将不会有呼啸而过的气流,从而几乎感觉不到自己正在下坠。

但随着空气密度渐渐增加,将会对“太空跳伞者”的身体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而空气的摩擦也会使宇航服温度升高,因此宇航服中还安装有一套液体冷却系统。

一旦“太空跳伞者”降落到距地面1英里的高度后,他身上的主降落伞将会自动打开,使其减缓速度安全落地。

目前克拉克成立了“太空跳伞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征召“太空跳伞”试验的志愿者。

按照计划,“太空跳伞公司”将于2008年初开始用假人模型进行低高度的“太空跳伞”试验,试验初期的“跳伞高度”仅仅只有2英里高。

克拉克表示:

“我们必须首先保证绝对安全,才能进一步展开更大胆的试验。

不过,将“太空跳伞”发展成一项刺激的体育运动只是第一步。

图姆林森和克拉克等人希望,“太空跳伞”这种高科技手段能成为近地轨道飞行器上宇航员的逃生方式,让失事飞船上的宇航员能安全返回地球。

克拉克也说:

“我对研究‘太空跳伞’充满了热情,我期待有一天它将成为宇航员在紧急关头的逃生方式。

”(选自《新京报》)

1.作者为什么说克拉克的尝试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太空跳伞?

从中我们体会到新闻语言的什么特点?

本题就是抓住高空与太空的细微区别,再加上对“真正意义”的理解,筛选出“20英里高空跳伞”“22英里的高空跳下”与“57英里的太空跳下”等信息,进一步分析整合,从而形成比较满意的答案。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是常识,但落实到文中就比较直观了,必须进行筛选,除了前面的例子以外,我们还可以从1~3节中“太空跳伞”与“高空跳伞”的双引号的运用看出。

第一问:

因为“高空”是指距地面较高的空间,肯定在大气层以内,而“太空”则一般特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从原文的意思来看,距地球57英里属于太空范畴,“真正意义”其实就是“名副其实”的意思。

在此之前,最高的纪录是距地球22英里,因此说克拉克的尝试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太空跳伞。

第二问: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要使“太空跳伞”成为宇航员在紧急关头的逃生方式,目前将主要克服哪些技术难题?

本题就是根据文中的三个小标题,通过关键的词语或句子逐条理清,然后重点把握,在一个小标题内筛选、整合出一个小点,注意语言的简明、信息的全面,更要尊重原文,如“太空服”与“宇航服”是不是同一概念,如果自己没把握,就照抄原文,千万不能“想当然”。

当然,也不能为了保险,把无效信息也放进去,如“主降落伞将会自动打开”的问题,现在高空跳伞就已经解决,作者把它放在里面,只是进一步说明罢了,因此没有必要答了。

对有效信息进行转述,从而形成符合要求的答案。

①在太空飞船的头部装个弹射装置,以便届时将“太空跳伞者”向地球“弹”去,避免与飞船发生碰撞。

②“太空跳伞者”的太空服要具有热平衡和保护跳伞者免遭缺氧、太阳辐射等各种危险的功能,并且要非常轻柔,以便使跳伞者的身体保持灵活。

③“太空跳伞者”的宇航服中要装有一套液体冷却系统,以降低宇航服由于空气摩擦而不断升高的温度。

3.本文在材料的组织上颇具特色,请对这特色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在题干中特地指出了考虑的角度——材料的组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一下子抓住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值得强调的是在分析、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本则新闻,不能仅仅说一些套话,而与原文脱节。

借鉴影视艺术中的“镜头剪接法”,运用三个小标题,不受时间、空间和段落过渡的限制,将“太空跳伞”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向读者介绍了一个个研究重点,同时也给“太空跳伞”试验的志愿者和进行这项刺激的体育运动的人慎重考虑提供了重要依据。

4.乔纳森·

克拉克明确指出,“太空跳伞”有两个目的——商业太空游和宇航员的逃生方式,可是作者为什么在标题中只说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就是考查是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的问题,把看似矛盾的问题拿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要求他们发掘新闻事实背后所隐含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评价。

“宇航员的逃生”关系到几个人的生命,而且这几个人可以说是民族的精英,并且“太空遨游”是必须要进行的,所以说这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

尽管“商业太空游”同样也关系到人的生命,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但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价值就不一样了,并且它完全可以不必进行,这种人身伤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因此“商业太空游”就没有突出的价值了,所以就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这样,作者在标题中只说了一个就不难理解了。

“宇航员的逃生”对关爱生命的人文性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值得人们去探究,去弘扬;

而“商业太空游”正如原文所说,是一项“刺激”的体育运动,是不值得提倡的,并且它充其量也只是“宇航员的逃生”的附属产品,因此作者在标题中只说了“宇航员的逃生”。

[高考巡礼]

1.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

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

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方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________: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

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谢词属于应用文体,目的是表达感谢,要符合这一特点。

尊敬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粤中学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华南大学为我校无私捐赠了一批图书和电脑。

再次向华南大学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示例一)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示例二)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示例三)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课时作业1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百舸 孟轲 沉疴 枝柯

B.怅惘 蚊帐 苌弘 伥鬼

C.峥嵘 狰狞 挣扎 风筝

D.寥廓 城郭 敦厚 淳厚

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

B项,读音依次为“chà

nɡ”“zhà

nɡ”“chá

nɡ”“chānɡ”;

C项,都读“zhēnɡ”;

D项,读音依次为“kuò

”“ɡuō”“dūn”“chú

n”。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力量)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同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地位很高的人)

D.击水(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

“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

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___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在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三处错误: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逻辑顺序不当;

“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缺少动词“成为”。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

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

注意逻辑顺序。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蹉跎岁月 水深火热 弦外之音 淋漓尽致

B.峥嵘岁月 生灵涂炭 弦外之音 酣畅淋漓

C.峥嵘岁月 水深火热 字里行间 淋漓尽致

D.蹉跎岁月 生灵涂炭 字里行间 酣畅淋漓

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蹉跎岁月:

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

指虚度光阴。

水深火热:

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生灵涂炭:

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字里行间: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弦外之音:

比喻言外之意。

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

也形容暴露得彻底。

酣畅淋漓: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阕,回答6~8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沁园春·

长沙》上阕以写景为主,极为成功,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层次清晰,意象鲜明。

诗人“独立”橘子洲头,远眺__________,近看__________;

仰望__________,俯看_________。

色彩绚烂,看到的有红叶,有________;

生机盎然,有________,有________。

万山 湘江水 长空 浅底 碧水 鹰 鱼

7.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起了杜牧《山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8.诗词很讲究炼字,一首诗或一首词往往以一字而传神,具体阐述下面几个字所表现的意象及其特点。

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

争:

击:

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

表现出了江水的碧绿澄澈。

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搏击长空的矫健雄姿。

形象地写出了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

写出了寒秋中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

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