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背诵版大家好好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级经济师背诵版大家好好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背诵版大家好好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
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
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
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
.公司为股东所有;
.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
.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8、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9、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
10、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
11、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
12、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13、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4、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15、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1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
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
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3、市场分为: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4、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5、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7、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产品具有差别性;
(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
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
8、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9、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
10、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1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
1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
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6、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8、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9、私人物品的特征:
竞争性、排他性10、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11、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
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3、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
.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
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
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5、非生产要素包括:
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C+S
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C+S+T
10、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M-X)、C+I+G+(X-M)=C+S+T
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
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
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
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
从公式Y=C+S可得:
S=Y-C
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
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
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3、索罗余值:
GA=GY-αGL-βGK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
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7、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
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
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环球网校提供|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9、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的失业人口情况:
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0、自愿失业包括: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11、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12、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13、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该采用现行价格14、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15、两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Q=GH+GP
16、三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资本增长率)
17、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需求和总供给、各类商品交易数量。
18、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
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5、宏观调控的目标冲突:
①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互补关系;
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存在冲突和矛盾。
6、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7、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综合考虑原综合考虑原则:
综合考虑原则、适度原则、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
9、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
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
在需要抑制需求时,采用增税、压缩财政支出的政策。
10、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
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方式有四种:
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
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
出口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
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
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10、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11、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12、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
保护国内产业、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3、外贸依存度的概念: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
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
14、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
(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4)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比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
15、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
加重外债负担;
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16、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资本流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干预的手段主要有:
①实行外汇管制;
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
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
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章公共财政职能
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灵;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
5)法治化的财政;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
实现公平分配
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2)加强税收调节;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
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7、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概述
1、财政支出的原则:
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
2、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3、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方面中,总需求是决定就业和价格水平的关键因素。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4、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5、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6、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12类,相应设置了12个“类”级科目。
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8、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
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影响了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
3)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
4)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9、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0、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11、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
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2、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
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
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
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13、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
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评价法
14、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5、绩效考评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16、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17、我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18、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