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痢疾.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792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痢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痢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痢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痢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痢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痢疾.ppt

《20痢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痢疾.ppt(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痢疾.ppt

20痢痢疾疾上海市第七民医院上海市第七民医院传统医学科传统医学科【概述概述】定义:

定义: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为主症的疾病,是夏秋季常见的痢下赤白粘冻为主症的疾病,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里急后重:

是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未大便前里急后重:

是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未大便前腹痛,欲大便时迫不及待叫腹痛,欲大便时迫不及待叫“里急里急”,大便时,大便时窘迫,但排出不畅,肛门有重坠的感觉叫窘迫,但排出不畅,肛门有重坠的感觉叫“后后重重”。

)。

)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

(一)滞下:

(一)滞下:

即痢疾,指排便阻滞不畅而言。

即痢疾,指排便阻滞不畅而言。

(二)重下:

(二)重下:

即痢疾,指排便时肛门处疼痛而言。

即痢疾,指排便时肛门处疼痛而言。

(三)大瘕泄:

(三)大瘕泄:

指痢疾,指痢疾,难经难经五十七难五十七难:

“大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大瘕。

大瘕泄多指痢疾而言,部分指似痢之泄泻。

泄多指痢疾而言,部分指似痢之泄泻。

(四)肠澼:

(四)肠澼:

指痢疾,肠内积滞,排出时澼澼有声,指痢疾,肠内积滞,排出时澼澼有声,故名。

故名。

(五)蛊痢:

(五)蛊痢:

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谓之蛊痢。

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谓之蛊痢。

(六)疫痢:

(六)疫痢:

指痢疾之传染性强而病情严重者,多因指痢疾之传染性强而病情严重者,多因疫毒过盛,壅滞肠道,气血受伤所致。

疫毒过盛,壅滞肠道,气血受伤所致。

(七)噤口痢:

(七)噤口痢:

指痢疾伴有不能食,或呕不止者。

指痢疾伴有不能食,或呕不止者。

三、沿革三、沿革

(一)

(一)内经内经称本病为称本病为“肠澼肠澼”,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是致病的重要环节。

起居不时是致病的重要环节。

(二)

(二)难经难经补充痢疾的里急后重,痢下脓血症状。

补充痢疾的里急后重,痢下脓血症状。

(三)张仲景在首创痢疾的白头翁汤,后世沿用至今。

(三)张仲景在首创痢疾的白头翁汤,后世沿用至今。

(四)(四)诸病源候源诸病源候源把痢疾分类为把痢疾分类为2121种证侯。

种证侯。

(五)金元时期提出(五)金元时期提出“时疫痢时疫痢”,刘河间提出,刘河间提出“行血行血”、“调气调气”的重要原则。

的重要原则。

(六)明清时期,强调痢疾与脾肾关系。

(六)明清时期,强调痢疾与脾肾关系。

四、讨论范围四、讨论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部分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部分炎症性肠病(急性血吸虫感染,血吸虫肉芽肿,肠结核,慢性非症性肠病(急性血吸虫感染,血吸虫肉芽肿,肠结核,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过敏性结肠炎,肠癌等)表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过敏性结肠炎,肠癌等)表现为类似痢疾的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节内容辨治。

现为类似痢疾的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节内容辨治。

病因病机总结病因病机总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脂络受损,滞下脓血。

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脂络受损,滞下脓血。

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肾有关。

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肾有关。

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

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

1.感受湿毒,搏结气血2.体虚久利,正亏邪恋类证鉴别类证鉴别1.1.痢疾与泄泻痢疾与泄泻相同点:

相同点:

11)好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夏秋季节22)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变部位在胃肠,33)症)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不同点:

不同点:

11)症状)症状: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里: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明显。

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急后重感明显。

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22)病位病机:

)病位病机:

痢疾为湿热、疫毒、饮食壅滞于肠中,病机关键痢疾为湿热、疫毒、饮食壅滞于肠中,病机关键在在肠中壅滞肠中壅滞。

泄泻以湿邪为主,病机关键在于。

泄泻以湿邪为主,病机关键在于脾病湿盛脾病湿盛,病位,病位在脾胃。

在脾胃。

一、痢疾辨察新久虚实一、痢疾辨察新久虚实虚虚实实实实证证虚虚证证病病程程较短较短较长较长年年龄龄与与体质体质年轻体壮年轻体壮年高体弱年高体弱腹腹痛痛腹痛拒按,痛势窘迫,腹痛拒按,痛势窘迫,便后痛势暂减。

便后痛势暂减。

腹痛喜按,痛势绵绵,便腹痛喜按,痛势绵绵,便后反见明显。

后反见明显。

里急后里急后重重便后减轻便后减轻便后不减便后不减【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二、痢疾辨别寒热偏重二、痢疾辨别寒热偏重寒寒热热热热证证寒寒证证大大便便大便脓血,粘稠腥臭。

大便脓血,粘稠腥臭。

下痢赤白而清稀,无热臭。

下痢赤白而清稀,无热臭。

腹腹痛痛痛势剧烈,里急后重明显。

痛势剧烈,里急后重明显。

痛势隐隐,痛势隐隐,喜温喜按,里急后重较喜温喜按,里急后重较轻。

轻。

伴随症状伴随症状发热,口渴喜冷饮,口臭,尿黄发热,口渴喜冷饮,口臭,尿黄或赤。

或赤。

面白形寒,手足欠温,口不渴,尿面白形寒,手足欠温,口不渴,尿清。

清。

舌舌诊诊舌质红苔黄腻。

舌质红苔黄腻。

舌质淡苔白。

舌质淡苔白。

脉脉诊诊脉滑数或濡数脉滑数或濡数脉沉细或迟脉沉细或迟【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三、辨别气血部位三、辨别气血部位下痢白多赤少,邪伤气分;下痢白多赤少,邪伤气分;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邪伤血分。

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邪伤血分。

四、相关检查四、相关检查1.1.急性细菌性痢疾血常规检查急性细菌性痢疾血常规检查可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可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2.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血常规可示轻度贫血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血常规可示轻度贫血。

大便常规可见大量。

大便常规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培养出致病菌是确诊的关培养出致病菌是确诊的关键;键;3.3.肠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的新鲜大便可有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荧光抗体染的新鲜大便可有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荧光抗体染色法可提供快速诊断。

必要时可行色法可提供快速诊断。

必要时可行XX线钡剂、结肠镜检查,有线钡剂、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的诊断,亦可排除直肠肿瘤。

助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的诊断,亦可排除直肠肿瘤。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1.1.痢之初起,通因通用痢之初起,通因通用2.2.调气行血,勿泥于苦下调气行血,勿泥于苦下3.3.正虚邪恋,兼用通补正虚邪恋,兼用通补4.4.痢久不愈,内外共治痢久不愈,内外共治【治疗要点治疗要点】刘河间刘河间“调气则后重自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证治分类:

分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六证型分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六证型

(一)湿热痢

(一)湿热痢11、症状:

、症状:

主症:

主症: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

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腥臭。

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治法:

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方药:

方药:

芍药汤加减。

芍药汤加减。

本方具有调气行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适于治疗赤多白少,本方具有调气行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适于治疗赤多白少,肛门灼热之下痢。

肛门灼热之下痢。

(二)疫毒痢

(二)疫毒痢主症:

主症:

起病急骤,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

壮热口渴,起病急骤,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

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

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

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治法: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主方:

主方: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前方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后方能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并有调气和血导滞作用,合用前方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后方能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并有调气和血导滞作用,合用对疫毒壅盛、壮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特重、下痢鲜紫脓血者有相得益彰之效。

对疫毒壅盛、壮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特重、下痢鲜紫脓血者有相得益彰之效。

常用药:

常用药: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化湿,凉血解毒。

清热化湿,凉血解毒。

金银花、地榆、牡丹皮金银花、地榆、牡丹皮增强清热凉血。

增强清热凉血。

芍药、甘草芍药、甘草调营和血。

调营和血。

木香、槟榔木香、槟榔调气导滞。

调气导滞。

(三)寒湿痢(三)寒湿痢主症主症: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

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

舌质或淡,舌苔白急后重。

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

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腻,脉濡缓。

治法:

治法: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主方:

主方: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本方有燥湿运脾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内盛白多赤少下痢。

本方有燥湿运脾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内盛白多赤少下痢。

常用药:

常用药:

藿香藿香芳香化湿。

芳香化湿。

苍术、半夏、厚朴苍术、半夏、厚朴运脾燥湿。

运脾燥湿。

炮姜、桂枝炮姜、桂枝温中散寒温中散寒陈皮、大枣、甘草陈皮、大枣、甘草行气散满,健脾和中。

行气散满,健脾和中。

木香、枳实木香、枳实理气导滞。

理气导滞。

暴暴痢痢证证治治简简表表证型证型湿湿热热痢痢疫疫毒毒痢痢寒寒湿湿痢痢症状症状腹部疼痛,里急后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重,痢下赤白脓血,质粘稠,腥臭,肛质粘稠,腥臭,肛门灼热,小便黄或门灼热,小便黄或赤。

舌苔黄腻,脉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滑数。

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燥,恶心,呕吐,大便频烦燥,恶心,呕吐,大便频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明显,甚至神昏烈,后重感明显,甚至神昏惊厥。

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惊厥。

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脉滑数或微欲绝。

腹痛拘急,痢下赤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后重,口淡乏味,脘腹胀满,头身困脘腹胀满,头身困重。

舌质淡,苔白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腻,脉濡缓。

机要机要湿热蕴结,熏灼肠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瘀滞。

道,气血瘀滞。

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气血。

寒湿客肠,气血凝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滞,传导失司。

治法治法清热导滞,调气行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血。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温中燥湿,调气和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血。

主方主方芍药汤加减芍药汤加减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不换金正气散加减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四)阴虚痢(四)阴虚痢主症:

主症:

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

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

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虚坐努责。

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

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花剥,脉细数。

治法:

治法:

坚阴泄热,扶正止痢。

坚阴泄热,扶正止痢。

主方:

主方:

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前方坚阴清热,后方寒热并用,有坚阴养血、清热化湿作用,前方坚阴清热,后方寒热并用,有坚阴养血、清热化湿作用,两方合用,增强坚阴清热之效,坚阴养血而不腻滞,清热化湿两方合用,增强坚阴清热之效,坚阴养血而不腻滞,清热化湿而不伤阴,适用于湿热日久伤阴之痢证。

而不伤阴,适用于湿热日久伤阴之痢证。

常用药:

常用药:

黄连、黄芩、阿胶黄连、黄芩、阿胶清热坚阴止痢。

清热坚阴止痢。

芍药、甘草、当归芍药、甘草、当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少佐干姜少佐干姜制芩连苦寒太过。

制芩连苦寒太过。

可加瓜蒌可加瓜蒌润肠而滑利气机。

润肠而滑利气机。

(五)虚寒痢(五)虚寒痢主症:

主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