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800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定稿 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情绪管理

(三)人际管理

专题三活在当下幸福快乐

专题一走进心理健康

话题一:

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健康问题是世界性课题

在这个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强,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据统计:

1、美国每年0.6%的人进入精神分裂队伍;

89%的人经历过沉重的精神压抑。

2、中国现有抑郁症患者三千多万人。

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2亿人,未来10年将达到5亿人。

因此抑郁症被称为“世纪病”。

3、中国近年每年有近三十万人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病患者在人群中比例的估计:

19世纪中

500:

1

19世纪末

200:

20世纪初

100:

20世纪中

50:

20世纪70年代

25:

20世纪90年代

10:

当今时代

3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预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5、我国有学者断言:

“随着中国社会向市场化变革,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身体疾病,成为人们面临的重大危机”。

二、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在不同职业人群的比例

高级白领——————大于70%

教师————————大于50%

医护人员——————大于20%

IT行业———————大于20%

飞行员———————较为严重

船员————————较为严重

三、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抑郁

WHO估計,全球患抑郁症者有1.2亿至2亿人,并预测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疾病。

抑郁症終生患病率为6.1%~9.5%,約13%~20%的人一生曾有過一次或一次以上抑郁体验。

抑郁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持续至少2星期,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中的几项: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

  (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7)性欲明显减退;

  (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

(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大家比较熟悉的就说林黛玉。

林黛玉抑郁葬花死的,陈晓旭因为演了林黛玉,最后也郁郁寡欢活了那么多年,最后得了乳腺癌,也死了。

还有很多名人,大家知道抑郁是一种病,这种病可以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它不亚于肿瘤。

抑郁简单说就是无兴趣,对什么都没兴趣,没有希望,没有帮助感,没动力。

最后就不想活了,这种人不少的。

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治好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如果不好好治疗,最后就像三毛那样的,就像海明威那样,迟早要走上自杀的道路。

心理疾病在我们国家也就是这十几年才比较受重视,近几年才比较关注,我们认识科普还不够,大家对他了解的还不多,所以出现很多的悲剧。

本来可以治好的,本来早可以治疗的。

许多心理疾病的发作是难以预防的,但是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是有效的。

2、焦虑(紧张、烦躁)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要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3、人格障碍

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

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

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

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

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

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2)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

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3)边缘型人格障碍:

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

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

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4)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

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

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5)表演型人格障碍:

  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

以行为吸引他人同情和注意。

(6)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

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

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

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

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

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7)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

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

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

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8)回避型人格障碍:

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

(9)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4、智力障碍

(1)感知速度减慢;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5、强迫

①强迫观念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强迫行为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6、自卑

自卑:

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

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7、狭隘:

气量小,心胸狭隘

8、疑病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之坏跟身心情况很不相符,并处于对疾病的持续、强烈的恐惧之中。

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经常主诉自己病症如何如何严重。

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结论时,疑病症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总是往坏处想,因此,无法消除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医院,以寻找“更好”“更可靠”的论断和治疗。

话题二: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辞海:

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且有良好劳动效能状态。

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做出的科学的界定: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从这个定义上来看:

健康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十条健康标准

1、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足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人们希望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财富。

世界卫生组织还将人的身心健康细化为八大标准,即“五快”、“三良”。

“五快”是指:

①食得快:

能快速吃饭而不挑剔,有很好的胃口,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②便得快:

排泄轻松自如,证明胃肠功能良好。

③睡得快:

上床能很快入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正常,且无内脏病理信息。

④说得快:

说话流利,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⑤走得快:

行动自如,转体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无衰老症状。

“三良”是指:

①良好的人格:

性格温和,意志坚强,乐观,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②良好的处世能力:

看问题客观现实,能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待人接物合情入理。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待人接物大度和善,不斤斤计较,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

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

表现为心情经常偷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2)轻度失调心理。

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

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

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水平虽然分为不同等级,但心理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界限难以界定。

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判断其是否健康,主要指近一段时间,既不代表过去,也不代表未来,但与过去、将来有一定联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

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

从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的种种看法中,我们可以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

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

如果智力有缺陷,则社会化的过程难以进展,心理发展水平必然受到障碍,难以独立生存。

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获取成就。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恰当的评价,并且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的现状,知己所长所短,愿意扬长避短,开发潜能,不苛求自己,自信乐观,而不是过于自卑或过分自负。

(3)能与他入建立和谐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信赖的朋友,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体验,但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不为情绪所控,不因为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常说的情商便体现了这一能力。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他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始终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生活有理想但不脱离现实,能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需要与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

(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

(3)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

(6)有自知之明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11)在不违背团体精神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话题三: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一般可大致归为内在人格因素与外来压力及应激因素。

一、内在人格因素

1、气质与个性特征

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

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例如:

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大多存在自身个性或个性发展的缺陷。

性格类型及特征

A型:

(1)急躁,没有耐心。

(2)动作敏捷,心直口快。

爆发式地说话。

(3)雄心勃勃,竞争性强。

凡事不甘居于人后,敢于承担责任。

(4)时间观念特别强,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常感到时间不够用而产生压力。

整天闲不住,把工作以外的事情视为“浪费时间”。

(5)情绪很容易波动,经常处在愤怒与焦虑的情绪状态。

A型人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疾病。

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98%心脏病与A型性格有关。

B型:

(1)较为达观,喜欢按照个人兴趣生活,追求生活趣味,热爱有趣的工作,好奇心强。

(2)悠闲自得,不求名利。

喜欢自由,不愿意受束缚。

(3)敢于标新立异但有些粗枝大叶。

(4)感情特征是感情起伏小,比较理智客观。

(5)对饮食兴趣浓厚。

无论时间、场所,情况怎样,都能够熟睡,晚上精神好,但不能早起。

不太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2、情感与冲突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通过人的情感变化而影响内脏器官的活动,消极的情感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止境的,但当一个人面对能够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机会时,就会惊讶的发现这些机会之间存在矛盾,也就是说难以同时兼顾自己的多种需要,这些矛盾就导致了心理冲突的形成。

心理冲突会带来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大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因而,在大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当冲突长期得不到缓解时,便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严重时便会导致心理疾病。

3、个体的认知方式

对于生活中的挫折或压力事件,每个人都会有相对稳定的认知和归因方式,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人不以为然,就不会产生内在心理压力,而有的人为此忧心忡忡,内在压力由此产生,个人对事情过于悲观、消极的认知方式,个体内在需求之间的冲突,期望值过高造成的能力与要求之间的差距等,都会影响心理平衡状态乃至引发心理问题。

4、个体早期经历的影响

对个人心理发展而言,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环境之中呢?

二、外来压力与应激状况

1、重大或突发生活事件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比如家人去世、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

由于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会给其带来压力,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适应,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幸事件太多或事件较为严重、突然,个体的身心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另外,一些灾难性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持久的影响,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了很久,不少当事人回忆起当时情景仍痛苦外分,有的人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大多数幸存者还要面对丧失亲友的痛苦,这些都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2、日常生活琐事

一些日常生活的压力,例如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刺激性事件,小到家里鸡毛蒜皮的吵闹,大到社会因素如经济衰退、能源短缺引起的生活困难,还有与领导、同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都可以成为压力的来源,这些琐事长期积累,一旦超过个体的压力承受能力,就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3、生活、工作环境的影响

不良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境,如噪声、拥挤、空气污染等,噪声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与学习效率下降,心烦意乱,失眠,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另外,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单调以及居住条件差、经济收入低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4、社会文化的作用

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社会成员,都有“身份”、“地位”、“角色”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文化的约束力,文化的约束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在我国,一个职业女性不仅要好好工作,在家中还有“贤妻良母”的角色要求,如果这种要求形成了足以让人喘不过来气的巨大压力,对身心健康就会构成严重威胁。

在每一种文化环境下,都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与要求,这就是偏见与歧视。

偏见与歧视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更不可忽视,它不仅影响心理健康,有时还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国外的自杀,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中国的自杀则是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

在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的数量几乎是城市的5倍。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主流文化仍是男权文化。

话题一:

心理健康维护的意义

1、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水平。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整天处在低潮,体内抵御肿瘤细胞的能力就会下降20%以上,心理的健康与平衡对于生理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南山,福建厦门人,出身于医学世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

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

抗击非典先进人物。

例1.《北京青年报》2005年4月16日有文章说: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癌症病人一般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如:

性格内向,表面逆来顺受,内心怨气冲天;

情绪抑郁,好生闷气,不爱宣泄;

心情总是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表面上处处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内心又不情愿;

害怕竞争,逃避现实等。

例2.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压抑愤怒情绪或易被激怒,好高骛远的人,易患高血压;

急躁、忙碌或好静、情绪深沉的人,易患心脏病;

习惯于自我克制、内向、情绪压抑、多思善愁的人,易患癌症;

脆弱、多思多虑、自我主义、自我暗示的人,易患神经衰弱;

固执、好斗、嫉妒倾向或谨小慎微的人,易患偏头痛;

高度暗示性、戏剧化性格、好胜、情绪不稳定的人,易患癔症;

情感容易受压抑、有依赖性和挫折感,或有雄心和魄力的人,易患溃疡病;

过分依赖、幼稚,常希望得到他人帮助,情感表现模棱两可的人,易患哮喘病。

乐观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钟南山提出健康的五大基石:

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和早防早治,而心理健康最为重要。

2、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健康的心理,能帮助我们笑着面对人生,把挫折当做人生进步的垫脚石,当做磨练意志与才气的机遇,当做未来生活的财富。

心理健康的人善于调节自己,应对各种复杂情景,他们乐观、富有情趣、充满活力,善于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样的人生活充实质量较高。

3、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人的工作绩效

研究表明:

心理健康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