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62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Word文档格式.docx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1〕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

毛泽东指出:

“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

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当作其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发展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团结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与各阶级、民主党派建立和谐的政治合作关系,是在革命统一战线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中国革命及各社会进步力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日益走向联合的历史必然性。

2.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力量。

在中国历史上,旧的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少数民族,不仅不能解决民族问题,反而会激起民族矛盾,导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猜忌和仇视。

毛泽东批判了这种歧视少数民族行为,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仅要承认各少数民族存在的客观事实,还要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团结各民族人民,依靠各民族人民力量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毛泽东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他提出“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3〕的基本方针,号召各族人民都起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得到稳固发展,使革命的形势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关系处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能否成功。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族的团结仍然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保证。

毛泽东指出:

“帝国主义过去敢于欺负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各民族不团结,但是这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

”〔4〕

在1950年到1953年间,国家通过各地调查发现大汉族主义仍然存在,而且影响广泛,直接危害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发展,危害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危害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

毛泽东看到了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并严厉批判了这些错误的思想,“必须深刻批评我们党内在很多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着的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即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反动思想,即是国民党思想,必须立刻着手改正这一方面的错误”〔5〕。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基于现实的立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和谐,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否成功。

3.调动各方积极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国内政治局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的矛盾,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到如何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上来。

毛泽东开始对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6〕“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7〕

创造和谐政治局面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重要前提。

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我们创造良好和谐政治局面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指导。

他指出,调动各方积极性首要前提是创造和谐政治局面,基础是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一方面,要达到将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目标,从本质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要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就必须处理好各个政治领域的问题,就必须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存在的矛盾,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二、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对建立和谐的政治关系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制度、方法两个层面。

1.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内部的和谐奠定制度基础

如何处理人民内部关系是毛泽东探索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借鉴苏联的经验,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现人民内部的和谐奠定了制度基础。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与专政学说,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提出以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作为政权的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把民主和专政结合起来的理论。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

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

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8〕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人民不仅享有更高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而且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进而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政治和谐发展。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为国家政治生活和工作方法提供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更高权力,充分体现民主的广泛性。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

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

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9〕民主集中制符合我国国情,既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人民内部呈现和谐局面。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色是议行合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我国的工作机关,也是我国的决策机关。

议行合一的制度特色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高的议事决策机关,选举各级政府;

各级政府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处理人民代表大会委托事务;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各级机关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议行合一的制度特色体现了立法、司法、行政的高度统一,为人民内部和谐提供政治保障。

2.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政党间的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与我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独创性的统一战线理论,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解决我党与各党派之间的关系问题,实现政党间的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

首先,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是一直作为多党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

多党合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目的不同,但贯穿于每个阶段的政治基础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归根结底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多党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起来,为政党间的和谐提供了基础。

其次,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0〕这一方针政策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和谐思想,调动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成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

第三,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合作形式,有利于实现政党间的和谐。

毛泽东认为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合作形式是政治协商。

中国共产党要采取同其他党派商量一切国家大事的态度,征求其他党派的意见,加强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

在国家大事上,与各民主党派寻求共识,取得思想上的统一。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间的和谐提供制度保证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多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实现民族间的和谐提供了制度保证。

首先,依据团结合作、平等互助和共同繁荣原则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解决多民族关系问题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保证了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与共同繁荣;

另一方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团结合作是一切民族不分大小,在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帮助,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结成团结合作的关系。

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实现共同繁荣。

毛泽东认为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指出:

“我们要和各民族讲团结,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合作、平等互助和共同繁荣的特点,使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充分调动了各民族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

其次,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民族观念:

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大汉族主义是在汉族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汉族人歧视少数民族,并产生严重的歧视思想行为。

地方民族主义是只强调本民族的利益,忽略国家的利益。

这两种错误的思想观念,阻碍了民族的团结合作,造成民族分裂,不利于民族间的和谐。

毛泽东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尤其强调反对大汉族主义。

他提出通过对党内干部和群众进行民族政策教育的方式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各民族针对性地解决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促进民族间关系和谐。

第三,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培养优秀少数民族骨干。

培养少数民族骨干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至关重要。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在各少数民族中积极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

“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12〕少数民族骨干受到中央的委托,到地方开展工作,在各民族自治机关担任干部,为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做贡献。

少数民族骨干与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共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关系的和谐。

4.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为政局和谐提供方法指南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直接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他认为,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是实现政治和谐的基本方法。

随着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形势,毛泽东重点强调了党组织的工作方法问题,毛泽东特意作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报告,着重强调了政治和谐的重要意义,提出党委的同志必须学会“弹钢琴”。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很好地学习和研究,要善于团结一班人去战斗。

党委既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安排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

“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

”〔13〕显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和谐正是体现着政治家游刃有余的工作方法。

或者说,正是正确的工作方法造就了政治和谐的大好局面,从而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利益的问题,正确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正确解决了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手工业者、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等各方面的利益,建立了和谐政治关系,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建国初期国家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

实践证明,毛泽东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为我国取得各项事业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当今乃至以后党和政府处理任何事情所必须遵循贯彻的工作方法。

5.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为人民内部和谐提供方法指导

毛泽东为建立和谐的政治关系,从方法论视角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促进人民内部和谐,提供了方法指南。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14〕毛泽东把这种经验总结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毛泽东说:

“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

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15〕

首先,利用此方法解决党内矛盾,达到党内和谐。

毛泽东认为全党同志都要团结起来,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先明辨是非。

解决党内是非问题采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对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看和帮这两个基本原则,不允许不给机会就惩处,应该允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

“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16〕党内团结是党内和谐的前提。

只有党内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

只有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其次,利用此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达到人民内部和谐。

“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是在解决党内矛盾中提出来的,后来毛泽东把这个方法推广到了党外,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历来主张用民主、讨论、批评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反对用强制的方法去解决。

“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

”〔17〕早在1927年毛泽东在南方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始,就采用这个方法处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以及其他人民内部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他更加自觉运用这种方法。

全国解放后,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也采取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

”〔18〕

三、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和方法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第一,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政党关系和民族关系,实现人民内部的和谐、政党间的和谐和民族间的和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二,毛泽东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争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毛泽东提出的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我国构建和谐政治局面指明了方向。

当前,这些方法仍然是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争取我国各项事业的胜利,实现中国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当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财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3.

〔2〕毛泽东选集: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645.

〔3〕民族问题文献汇编〔C〕.北京: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95.

〔4〕〔5〕〔11〕〔12〕毛泽东文集:

第6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11,269,311,20.

〔6〕〔7〕〔10〕〔14〕〔15〕〔17〕〔18〕毛泽东文集:

第7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44,23,34,209,210,209,211.

〔8〕〔13〕毛泽东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1475,1442.

〔9〕〔16〕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1057,828.

(《环球视野》第656期,摘自2014年第3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