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569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浅谈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矫正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周雨红

(一)立题意义

幼儿期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幼儿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利于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是关注。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表明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协调,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也是幼儿问题行为中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

因此,为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研究者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对策

(三)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

2、坚持正面教育,运用表扬奖励的方法。

3、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4、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立论根据:

所谓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一种既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劣的不良行为,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其性格、能力、心理品质的发展,如不及早采取措施,攻击行为还可能转化为品德不良,甚至长大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幼儿时期是实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所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要客观、平静、科学地对待它,而且还要及早地进行科学的矫正,以防长大后演变为反社会人格。

要真正减少和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关键是教师和父母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对幼儿的行为建立一致的评价机制。

因此,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研究创新之处:

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很多种方式,但要以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为前提。

创设使幼儿感到快乐、安全和满足的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及教师对攻击性行为的处理方式都影响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所以教师有针对性地、灵活采取多种教育对策,对不同强度的攻击性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延缓、减少、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德的发展和个体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目录:

[1].夏盛,《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成因分析与对策》,幼教天地173,周刊2009年第10期

[2].贾宏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综合矫正策略》,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7卷第2期

[3].肖云,《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处理方式的探究》,厦门教育学报,2002年12月第4卷第4期

[4].肖晓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治[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第23卷第5期

[5].但菲,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3卷第3期

[6].马开剑,《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科学认识与综合矫正》,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7].魏晓娟、岳慧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几预防和矫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8月第15卷第4期

[8].王惠,《浅论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长廊99,2009年2月

[9].莫源秋,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J],山东教育·

幼儿教育版2002.11

[10].郑静,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一)方法:

文献研究法;

理论总结法;

案例分析法

(二)步骤:

1、阅读相关资料,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分析。

2、确定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进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各方面进行收集。

3、对收集的案例及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理顺论文思路,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

(三)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本研究建议使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在收集较完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增加理论积累,触发思考,提炼观点,寻找论据,同时结合自己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对所研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找准研究的着眼点,并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1.2011年10月底,确定论文方向并开始搜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

2.2011年11月上旬,确定论文题目;

3.2011年11月中旬,完成开题报告;

4.2011年12月至3月初,进一步搜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5.2011年3月初至4月底,提交论文初稿;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摘要……………………………………………………………………………………1

一、攻击性行为的表现……………………………………………………………………2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2

(二)攻击性行为的表现…………………………………………………………………2

1.情绪不稳、脾气暴躁……………………………………………………………………3

2.易冲动,自控能力差……………………………………………………………………3

3.言语较多,喜欢与人争执,好胜心强…………………………………………………3

二、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因素………………………………………………………………4

(一)自身因素……………………………………………………………………………4

1.遗传因素…………………………………………………………………………………4

2.幼儿自身心理因素………………………………………………………………………4

(二)社会因素……………………………………………………………………………4

1.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4

2.教师不科学的教学态度与方法…………………………………………………………5

3.同伴关系…………………………………………………………………………………5

4.媒体的影响………………………………………………………………………………5

三、对待和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措施与策略…………………………………………5

(一)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6

(二)坚持正面教育,运用表扬奖励的方法……………………………………………6

(三)改进家庭教养方式…………………………………………………………………6

(四)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6

四、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心理、攻击性、行为

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在上世纪3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中,始终是发展心理学中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

然而由于研究课题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中所存在的方法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到六七十年代一度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受整个心理学认知发展趋向的影响,80年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为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对此进行了研究。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措施方面,令人不是很满意。

本文针对有些不足,以一些相关理论为前提,以已有的矫正措施为基础,提出一些比较易于实施与操作的措施。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

笔者认为攻击性行为是指有意的,他人不愿接受的伤害行为。

当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

身体攻击表现有踢人、推人、咬人、抓人等。

言语攻击的表现有骂人、侮辱、贬低等。

(二)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幼儿在生活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却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表达情感的能力尚不成熟,所以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唯一手段就是攻击与侵犯。

笔者举个最普通的例子。

我们班的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

“这是我的。

”莎莎不肯给他,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还用脚去踢莎莎。

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仅包括可见的带攻击性的行为,而且包括隐形的攻击的意图。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许多表现,肖晓玛在对儿童攻性行为的表现方面作出了较为合理、全面的概括:

1.情绪不稳、脾气暴躁

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喜欢生气,时常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叫喊、哭闹、扔东西或以头撞墙等;

有的还可能表现出一种屏气发作,即大声号哭之后,呼吸短暂停止,严重时可伴有休克。

2.易冲动,自控能力差

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经常向同伴发起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踢人、咬人等,惹事生非、戏弄、恐吓、欺负同龄儿童或比他小的儿童,强占抢夺别的儿童的玩具和物品。

3.言语较多,喜欢与人争执,好胜心强

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往往是非争不可,并时常讲粗话,很多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攻击性行为,只是轻重程度不一,即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客观存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以下这个案例充分就充分说明了在幼儿园里,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影响着他的社会化、个性品德的发展,也影响着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乐乐是幼儿园中班的幼儿。

早操,每个幼儿站在固定的小红点上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锻炼身体,只见乐乐突然双手撑地,做了个前滚翻,跟着双脚往前踢到了前面幼儿的腿上,前面的幼儿转过身用手推他的脚,他猛地起身,双手张开向前扑去,前面的幼儿被推到在地上,他又笑又跳。

吃点心,老师把一组一盆的小饼干放到桌子的中间,只见乐乐一手拿牛奶杯,一手快速拉过盆子,飞快地抓了一把饼干,边吃边玩,吃完手上的,一看,盆里还有两个,干脆抢过盆子,护在胳膊下,慢慢享用。

排队时,动作快的幼儿站在了排头,乐乐在老师的提醒下把小椅子放到桌子下面。

所以等乐乐冲过来已经晚了。

只见他猛冲过去硬要挤入排头,排头的幼儿不肯,乐乐开始动粗,一手抓住排头幼儿的衣服,一手用力往后推挤,被推挤的幼儿当然不肯,开始和乐乐扭打起来。

教学活动中,老师在讲故事,小朋友安静地听,乐乐的屁股在小椅子上扭来扭去,看没人注意他,就去拉别人的衣服,拉别人的书包。

老师提问了,乐乐不管懂不懂,边举手边蹦窜,嘴里还大叫“我,我,我!

”见老师请了别的小朋友,他的手落下来,随手在邻座的肩上砸了一下,又蹲到地上打了一个滚。

区域活动开始了,老师提出了活动要求,开始活动。

只见乐乐飞窜出去,抢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材料,见同伴用厌恶的眼神和身体动作表示对他的不欢迎,乐乐很愤怒的推倒同伴或朝他们吐口水。

几分钟后,又见他把手上的东西往地上一扔,窜到别的区域角,见没有自己想要的玩具,就去抢文文的玩具,旁边的孩子帮文文的忙,乐乐就在文文的肩膀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文文哇地大哭,乐乐转身就跑。

二、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因素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呢?

首先我们得明确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因素。

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有幼儿的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自身因素是由幼儿自身的生理特征决定的。

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自身因素

1.有些幼儿遗传了家长的特质,基因影响个体的兴奋水平

有些调查结果表明,攻击型幼儿父母的性格特征有73.7%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

因而不能排除先天神经类型、遗传素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有一定影响的。

但基因并不是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决定因素。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对儿童遗传了某种先天性的基因倾向,这种倾向会在后天的环境中得到表现或强化。

2.幼儿成长的客观心理因素是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基本原因

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弱,且又好动,模仿性强。

如果成人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奥特曼等打斗场面不断刺激幼儿,好动的乐乐开始模仿画面中的各种打斗动作,并在同伴身上进行实践,攻击性行为不断得到强化。

新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指出,儿童自幼在成人的权威下形成自卑感,依赖于成人,在经常受到挫折后,任性的孩子就会向非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如攻击性行为。

乐乐的好动、任性、自控能力、规则意识差,促使孩子不断“犯错”,成人的批评、惩罚让幼儿不断受到挫折,像乐乐这种任性的孩子,挫折引起的反应方式就是以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而好动、自控能力差的乐乐又无法把握保护自己的“度”,攻击性行为就更变本加厉了。

(二)社会因素

1.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

通过多次的家访与家长的交流,教师了解到乐乐是家族中最小的。

父母平时工作忙,到周末父母来接回,所以觉得愧对孩子,对孩子比较溺爱。

犯错误时,乐乐就会耍赖、哭泣直到父母投降。

因此这种特殊的娇宠和放纵,导致了孩子为所欲为,稍有不如意就采用“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情绪。

但当家长实在无法忍耐时,就进行“体罚”,可见家长的体罚实际成为了孩子侵犯行为的坏榜样。

2.教师不科学的教学态度与方法

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常常会采用训斥、隔离、权利剥夺等手段来惩罚孩子。

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老师分不清“惩罚”与“变相体罚”这组概念,老师就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即不露痕迹地冷落孩子,各种活动时似乎无意地将他们置于一角,甚至变相引导全体幼儿不与这类孩子交往、游戏。

这种错误的教育手段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对立情绪,从而引发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3.同伴关系

儿童实际生活在两个世界。

一是成人世界,一是儿童世界。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

来自灵长类动物的实验研究和人类的相关研究证明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

Goie和Lenox(1994年)发现,既具攻击性又被拒斥的儿童更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4.媒体的影响

电视、电影中的暴力镜头、打斗场面是促使孩子攻击性行为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的儿童大多成天与电视为伴。

家中大人忙自己的工作,孩子又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电视成了他们的“好朋友”。

电视中的人物成了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

许多带有暴力和攻击性行为的电视镜头常常被孩子效仿。

在儿童的眼里,影视中所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孩子会将影视中所看见的行为和做法搬到现实社会中来。

不少儿童在看了武打片和暴力动画片以后,模仿着影视中的“英雄人物”相互打斗。

同时大量的血腥、暴力、恐怖的场景,很容易使孩子对不顺自己心意的人和事充满敌意。

一旦发生冲突,就会自然地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三、对待和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措施与策略

根据这些因素以及从攻击性行为矫正策略的易操作性及其效果的持久长效性考虑,笔者总结归纳了几下几点对策,以期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一)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

教师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引导幼儿不要用破坏的方式去宣泄情绪。

所以,正确地引导他们采用被允许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去宣泄情绪。

如,用运动的方式去宣泄(打沙包、跑步等);

幼儿还可以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

或引导幼儿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通。

另外,幼儿园可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给幼儿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攻击性情绪;

幼儿园可以开设一个“发泄室”,让幼儿的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

这样一来,幼儿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满足,从而避免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二)坚持正面教育,运用表扬奖励的方法

教师正面鼓励引导,不直接批评幼儿,用能引起他注意的语调表扬其周围的幼儿,为其树立模仿榜样。

教师还应该对亲善行为进行一定的鼓励,以减少攻击性行为。

另外加强亲善行为与奖励之间的联结,从而有效地抑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教师可以这么做:

第一,点名表扬。

要求教师在矫正期间增加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亲社会行为马上予以称赞,此方法可随时进行。

第二,代币奖励。

教师可对改正错误的幼儿奖励奖花、做值日,反之,则可去掉奖花、停做值日。

(三)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的情绪、言行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

因此家长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

所以家长不要采取打、骂、讥讽、奚落等攻击性方式管教孩子。

用打骂的方式来矫正孩子的行为过失,其结果是恰好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他人的生动榜样。

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妥协、让步。

有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是出于对片中某些攻击动作的欣赏和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才产生的,但在客观上却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所以如今社会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还有家长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亲善行为予以鼓励,尤其是那些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孩子的家长更应如此。

积极鼓励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关心的情感。

另外,教师与家长之间要注意沟通,保持教育方法的一致。

教师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发放系列“家长必读”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四)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对幼儿来说,每天有近10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

在这期间,教师始终与幼儿共处。

教师对待幼儿应做到一视同仁,给予每个幼儿关怀和爱护,不因自己的喜恶而影响同伴之间的关系。

即使幼儿有一些行为问题,教师也应把它看作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正常现象,不应去排斥他们。

教师遇到问题儿童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千万不能冷嘲热讽的厌恶他们。

更不能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采取体罚、训斥、怒吼、恐吓的做法。

因为如不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幼儿很容易加剧攻击性行为,同时,幼儿还会从教师和其他同伴身上学会敌意、冷淡等不良情绪,这样就适得其反了,还影响了幼儿的正常发育。

四、结论: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它受生理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导致幼儿出现众多的不适应,从而给幼儿心理和行为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俗话说,幼儿时期是实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所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要客观、平静、科学地对等它,而且还要及早地进行科学的矫正,以防长大后演变为反社会人格。

参考文献:

致谢

非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周教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谢谢周教授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

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

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