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491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共的十年对峙文档格式.docx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

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

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避柜(原物),其中一个避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

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

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

遵义会议会议室按原来陈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的瞻仰者。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

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

屋子的西窗下陈列着两张三屈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下立着线拐子。

东窗下陈列着一对灰褐色的铁皮公文挑箱。

北壁上陈列着一幅巨大的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

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利前进的道路。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

室内按原状陈列:

一张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上,铺白色粗布垫单,有一床灰色薄棉被;

窗下一张红漆九屈桌上有铜墨盒、瓷质毛筒、美孚罩子马灯、军委会信、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

室内一角置一挑铁皮公文挑箱。

壁上持手枪、望远镜与竹斗笠。

在引人注目的壁上还挂着一帧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

这张珍贵的历史的历史照片为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所摄,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

那清癯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东头第一间,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

室内按原貌陈列:

一张浅红色的老式木架床上,铺着白色粗布垫单、一床灰薄被、一床棕黄色的老式俄国毯。

室内一角有一对铁皮公文挑箱。

窗下的红漆九屈桌上有铁座马灯、军委会信、信封、毛笔、红蓝铅笔等物件。

壁上挂竹斗笠、狗版手枪(康克清所用)、望远镜以及朱德和康克清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窑洞前的合影,为我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所摄。

朱德忠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英姿飒爽的风姿,不难想见他们共同度过的艰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遵义会议会址楼房的房间里,留下许多当年红军写下的宣传标语――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工农红军万岁!

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

不发欠饷不打仗!

(针对白军宣传)

继续消灭王吴军阀胜利!

(王指贵州军阀王家烈,吴指国民党追剿军纵队司令吴奇伟)

赤化全贵州!

学湖南打土豪,士兵不打士兵,工人不找工人!

红军离开遵义后,房主强迫工人将所有的红军标语铲掉,泥水工人怀着热爱红军的深厚感情,机智巧妙地用石灰水将所有的标语覆盖起来。

解放后,经过认真清理,多数标语仍清晰可见,重新展现在墙上。

紧挨会址主楼的跨院,当年是军委总司令部机要科办公的地方。

机要室、译电室、油印室以及机要科的负责人、工作人员住室等都按原貌一一复原。

★课文注释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达井冈山。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部队筹粮;

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群众基础好。

毛泽东决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到达井冈山根据地。

两军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会剿”,根据地得到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吉安、安福一部,遂川北部、酃县的东南部。

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汉起义的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扩大了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发展后,在彭德怀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发展为湘赣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又称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

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中央、湘赣、湘鄂赣、赣东北、湘鄂西、琼崖等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及红军的代表600多人。

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及经济政策等法令和决议案,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决定以瑞金为首都,大会选举毛泽东、项英、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64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闻天为副主席。

◆博古

1907―1946,原名秦邦宪,字则民,出生在江苏无锡。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

1930年回国,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

1931年4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在1931年9月-1935年1月任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

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又与李德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

193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1938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部长和南方局组织部部长。

1941年后,在延安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自己过去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4月8日,与王若飞、邓发、叶挺等13人因紧急公务,冒恶劣天气自重庆飞返延安,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雾撞山焚毁,他与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被称为“4•8烈士”。

◆李德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

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

原名奥托・布劳恩。

笔名华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

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

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

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2年春毕业后,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

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

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

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

1939年夏去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

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

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著译。

1964年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

1973年出版《中国纪事(1932?

939)》,对中国革命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歪曲。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对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认为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

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或运动战,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固的阵地。

进攻硝石、资溪桥受挫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把守,短促突击。

企图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广昌一仗红军伤亡五千多人。

结果,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左倾”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

  “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

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

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1931~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影响最深,危害最大。

  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1976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左”倾和右倾一样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既反对右,也反对“左”。

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阅读拓展

◆南昌起义为何打出国民党旗帜?

  八十年前的南昌起义参战人数究竟有多少?

起义为何打出国民党的旗帜?

起义的结局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

……对于这些问题,坊间至今众说纷纭。

带着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军史专家陈宇、南昌起义历史调查组组长徐巍。

  起义参战人数知多少?

  陈宇告诉记者,关于参战人数,各界历来有争论,有说两万余人的,也有说三万余人的。

较有代表的是说两万零五百人,其主要根据是刘伯承在一九二八年中共“六大”上所作的关于南昌起义的报告。

  近年有学者考证后认为,刘伯承在报告中所列的人数有一部分并没有参加起义,参加起义人数为叶挺部五千五百人,周士弟部三千人,贺龙部六千五百人,朱德部五百人,其他八十人,共约一万五千五百八十余人。

不过,徐巍并不认可这个观点,根据他当年的调查,认为少算了蔡廷锴部的五千人。

  对起义人数问题,徐巍等人还曾当面请教过起义主要领导人周恩来。

一九六一年周恩来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时回答了徐巍的疑问:

“起义军实际人数不到三万,是号称三万”。

  起义为何打出国民党旗帜?

  对于南昌起义打出国民党的旗帜,各界也有不同的评论。

肯定者认为打出国民党旗帜是为了发动民众,争取国民党“左派”将领张发奎作为起义领袖,发动回粤运动,团结起义部队中的中下层官兵和争取国民党的真正左派。

否定者认为,这是一大失误,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反而使民众在认识上引起误会。

因为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旗帜已遭到其右翼的任意践踏,成为反动派残杀革命人民的工具。

  对此,陈宇、徐巍分析认为,打出国民党旗帜的做法适应了过渡性的历史特点,不能采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

从战略和全局上看,这面旗帜的确没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但从策略和局部上考虑,却能起到暂时的缓冲作用,争取某些有利条件,化被动为主动。

  起义究竟胜利还是失败?

  传统观点认为,南昌起义由于缺乏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孤军南下策略,企图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次北伐,在进入广东后又有两次分兵错误,最后遭敌围攻而失败。

  陈宇对传统观点提出反驳,认为笼统地说南昌起义失败了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南昌起义的胜利和南下广东的挫折应分开评述。

徐巍也认为,从局部看,起义主力军是失败了,但从整体上看,它探索了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道路,更重要是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军队的领袖人才。

据统计,南昌起义参加者中,曾在建国后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有十六位,授予元帅军衔的六人,担任过省部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十九人。

  徐巍还透露,当年起义指挥者周恩来、贺龙、朱德重回南昌时也曾分别对起义的历史经验作了评价。

周恩来说:

“南昌起义后……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但湘鄂赣三省的形势就会不同。

”贺龙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也评价说:

“八一起义打响了第一抢,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出路。

”朱德则为起义纪念馆题词: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南昌起义的英雄们,烈士们,你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高举人民革命的义旗,抵抗了反革命的进攻,创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

――中新网2007-8-1

◆至1930年主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1.中央革命根据地。

为粉碎敌人封锁,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扩展。

1929年2月至3月,占赣南的兴国、瑞金等地;

3月、5月、10月3次东进闽西,连克汀州、上杭。

1930年春,先后在两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

这两块根据地,以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2.闽浙赣根据地。

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了江西东北部的弋(阳)、横(峰)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以弋阳、横峰、上饶为中心的赣东北根据地。

1928年冬,党领导了福建崇安的闽北起义。

1930年夏到1931年夏,形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3.鄂豫皖根据地。

1927年11月,吴光浩、潘忠汝、戴克敏领导了有数万人参加的湖北黄麻起义,一度占领县城,并建立了政权。

此后,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建立鄂东北革命根据地。

1929年,党在河南商城发动起义,建立豫东根据地。

1930年1月,党在安徽六安、霍山发动起义,建立皖西根据地。

1930年3月,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在特委的领导下,三区连成一片,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1年,部队合编为红四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余笃山,参谋长徐向前。

4.湘赣、湘鄂赣根据地。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

由于敌人围攻,同年底,彭、滕率主力南下,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余下部分由黄公略率领在湘鄂赣边区打游击。

1929年1月,红四军向赣南闽西发展时,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在粉碎敌人围攻后,建立湘赣根据地。

1929年10月,红五军北上,与黄公略部汇合,部队合编为红三军团。

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政委,下辖红五、红八、红十六军3个军。

5.洪湖湘鄂边根据地。

1927年底到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受党中央派遣到湖北监利,会合贺锦斋等人领导的游击队,发动起义。

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又到湖南西北部的桑植发动起义。

建立湘鄂边根据地。

洪湖地区由共产党员段德昌等再次领导起义,打开局面。

1930年夏,湘鄂边和洪湖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部队合编为红二军团,贺龙为总指挥,周逸群为政委。

6.左右江根据地。

1929年12月利用蒋桂战争之机,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部队整编为红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同时成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1930年2月,在邓小平发动下,李明瑞等领导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成立左江军事委员会。

后红八军被打败,余部与红七军合并。

后建立了左右江根据地。

7.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927年海丰、陆丰等地区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人彭湃领导下,于5月、9月、10月先后举行3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

1928年4月,在优势敌人大举进攻下,红军退到海陆丰西北的八乡山坚持斗争。

1929年,乘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之机,海陆丰的红军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1930年,转移到赣西南与红一军团会合。

此后,海陆丰根据地逐渐变为游击区。

◆红军长征知多少长征概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在历

时一年的长征中,中央红军穿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

次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决定西征。

9月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

在历时10个月的长征中,红二十五军行程近万里。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在历时一年多的长征中,行程近万里,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二、六军团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

次年6月底抵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合组为红二方面军。

当年10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在历时近一年的长征中,红二方面军行程近两万里。

长征中的重要会议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的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省黎平召开黎平会议1934年12月31日-1935年1月1日在贵州省瓮安县召开猴场会议1935年1月15-17日在贵州省遵义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2月在云南省扎西(今威信)召开扎西会议1935年5月12日在四川省会理召开会理会议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省懋功以北召开两河口会议1935年7月21-22日在四川省黑水县泽盖乡芦花村召开芦花会议1935年8月4-6日在四川省松潘县毛儿盖的沙窝寨(今血洛)召开沙窝会议1935年8月20日在四川省松潘县毛儿盖召开毛儿盖会议1935年9月2日在四川省若尔盖县巴西乡召开巴西会议1935年9月12日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即高吉)召开俄界会议1935年9月27日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榜罗镇会议1935年10月22日在陕西省赤安县吴起镇召开吴起镇会议长征中的重要战役战斗

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师以上规模约120次。

其中重要战役、战斗有: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战斗,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等;

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等;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

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四坡村战斗等。

此外,还有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包座战斗,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岷洮西战役,红二十五军和西北红军一起进行的劳山战役等。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战斗取得了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2.4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的辉煌战绩。

从数字看长征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

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

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在中央红军的队伍中,共有32位女同志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途中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牺牲,可谓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7位中将为23.8岁。

(郑椿霖辑)长征中牺牲的中高级干部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一书提供的名单,长征期间牺牲的红军官兵当中,营以上干部约为430人左右。

另据军史研究专家统计,长征中牺牲的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包括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红三军团第六师师长曹德清、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余永寿等;

在战斗中牺牲的军职干部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等人。

长征中的外国人――洪水洪水,越南人,1906年出生。

1925年来到中国投身革命,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在长征队伍中,还有共产国际派驻中共的军事顾问李德等几位外国人。

长征中的年长者――周素园周素园,1879年出生于贵州毕节,清朝末年贡生。

1936年1月,红军二、六军团从湖南进入贵州。

他和贺龙等进行思想交流,深受启发,真诚恳求要跟红军走到底,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

解放后曾任贵州省副主席。

长征中少数民族战士――天宝天宝,又名桑吉悦希。

1917年出生于四川阿坝马尔康。

十二三岁时入寺庙当“扎巴”(小喇嘛)。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来到阿坝,他毅然报名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批藏族战士。

解放后任中共x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等职。

长征中走出的女将军――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