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8讲Word下载.docx
《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8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8讲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2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9
18
工业
42
23
农业
49
59
材料二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水资源开发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水平的差异。
(3)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4)“南北水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其中的“南”指流域,“北”指和地区。
(5)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之一,读下图,简述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少高
(2)南美洲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
水资源年开采量小,且主要用于农业用水;
北美洲经济发达,水资源开采量大,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
(3)南多北少。
黄淮海流域缺水严重
(4)长江西北华北
(5)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使南水北调工程量加大,黄河以南段需动力提水。
变式演练
1.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
但其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
据此回答
(1)~
(2)题。
(1)限制以色列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热量B.水源C.土壤D.地形
(2)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是()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滴灌技术B.改善自然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
C.培育优良品种,增加作物产量D.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
答案
(1)B
(2)A
命题视角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下图反映了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
A.、B.、C.。
(2)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请在图中增绘曲线,用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做简要说明。
(4)结合陆地自然资源和特征,举例说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
(1)水生物(可互换)矿产
(2)农业社会: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工业社会:
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后工业化社会: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
(3)见下图。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
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
后工业化社会,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
(4)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使环境良性发展,反之,可引发环境问题。
2.20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回答
(1)~
(2)题。
(1)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A.1999~2000年
B.2000~2001年
C.2001~2002年
D.2002~2003年
(2)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
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
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
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
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B.①②④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答案
(1)D
(2)D
读右图,完成1~2题。
1.若①是自然资源,②是能源,则③不可能是()
A.常规能源B.水资源
C.矿物能D.可再生能源
2.若①是矿产资源,②是燃料原料,则③可能是()
A.煤、石油、核能B.铁矿、水能、沼气
C.地热、天然气、煤D.石油、水能、铁矿
答案1.B2.A
3.下列有关我国气候资源利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
B.西北干旱农业区光照充足,适宜发展棉花和果品生产
C.青藏高寒区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
D.从改善住宅采光条件考虑,北方楼间距一般应小于南方
答案D
(原创题)新华网北京2008年8月13日电:
中国水利部官员表示,奥运会期间北京的供水是有保障的,没有从河北调水,也没有开采深层地下水。
据此回答4~5题。
4.北京市水资源的利用主体是()
A.河流水B.浅层地下水
C.海水淡化D.水库的水
5.为保障北京水资源的持续供应,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倡导节约用水
B.南水北调,缓解供水紧张
C.适当提高水价
D.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答案4.D5.D
6.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图
材料二海河流域重点断面2007年第11周水质状况表
水
系
点位名称
断面情况
主要临测项目(单位:
mg/L)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pH
DO
DODMn
NH3-N
海
河
北京密云古北口
潮河(密云水库入口)
8.12
8.34
2.8
0.26
Ⅰ
北京门头沟沿河域
永定河(官厅水库出口)
8.13
10.3
9.6
2.23
劣V
氨氮
天津三岔口
海河(入海口)
8.02
13.2
5.1
0.16
Ⅲ
天津果河桥
黎河(于桥水库入口)
9.13
15.1
2.3
0.17
Ph
河北沧州东宋门
岔河(鲁—冀省界)
7.92
0.00
55.4
20.0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材料三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9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十倍以上,水的重复利
用率仅为4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
(1)历史上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该工程为我国正在投资建设的工程提供了便利。
(2)右图是材料一四条河流中河河口流量过程线图,该河4、5、6月
份径流量小的原因有哪些?
(3)分析上述材料,简述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4)要解决海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1)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
(2)海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生产、生活用水量多。
(3)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地均水资源量都少于其他流域;
②水资源利用量大于拥有量;
③水资源污染严重;
④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⑤水资源严重短缺。
(4)跨流域调水;
修水库;
发展节水农业;
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
节约生活用水;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防治水污染;
雨季回灌地下水等。
课时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考点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
A.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
B.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
C.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
D.火车出轨造成多人死亡
答案C
考点二洪灾的成因与防治
2.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是由强烈发展的冷锋造成的
B.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是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答案B
命题视角一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雪灾是由于大量降雪与积雪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一种气象灾害。
2008年1月南方雪灾造成京广线衡阳段电气化铁路受损。
读“中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京广线经过的省区有(填字母)。
(2)此次南方雪灾的产生,与影响大气环流变化的某些因素有关。
下列因素中与此次南方雪灾关系最大的是
()
A.全球大气层增温B.北半球冰川面积扩大
C.厄尔尼诺现象D.拉尼娜现象
(3)此次雪灾期间,A省与其东部纬度更低的B、C、D、E、F等省不同,没有出现严重雪灾。
请根据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4)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灾害链。
读图并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与图中数码相对应的空格内。
A.雪灾B.低温C.垮堤坝D.生物冻害E.大气污染
①,②,③,④,⑤。
答案
(1)B、E、H
(2)D
(3)A省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原山地环绕,冷空气不易进入,1月均温高于B、C、D、E、F等省,因而没有出现严重雪灾。
(4)CAEBD
1.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
孟加拉国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
1970年发生的某次特大风暴潮灾害,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读下图,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A.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命题视角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007·
上海地理)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
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灾害)侵袭。
答案印度洋太平洋海啸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答案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波。
答案横
2.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
(1)~(3)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B.泥石流
C.洪涝D.塌方
(3)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开垦梯田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D.治理河流
答案
(1)D
(2)B(3)B
下图是“中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
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旺盛
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答案1.B2.D
图中数字代号表示广州、圣地亚哥、乌鲁木齐、吉隆坡4个城市,读图完成3~5题。
3.4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关于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5.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6.下图中(a)为2008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及分布。
(a)环流形势(b)2008年5月19日至7月13日降水量及分布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常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有和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经常引发等灾害,反映了自然灾害特点。
(3)如果(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控制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常会出现等气象气候灾害。
原因是,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通常是等。
答案
(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干燥干旱沙尘暴
(2)暴雨灾害洪涝群发性
(3)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害
课时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
1.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
(1)~
(2)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答案
(1)B
(2)C
考点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针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
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二是。
(3)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石油
B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原状
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4)按图中A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多选)()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水将减少
D.台湾海峡将变宽
(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1)0.30~0.321.1~1.51.6~2
(2)滥伐森林,特别是大面积砍伐热带原始森林
(3)
(4)ACD
(5)共同性原则。
因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命题视角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08·
海南地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完成
(1)~
(2)题。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A.钢铁B.机电C.纺织D.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
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B.碳市场C.石油市场D.天然气市场
答案
(1)A
(2)B
读“气温变化图”,回答
(1)~(3)题。
(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2)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海平面下降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增多
(3)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1)D
(2)B(3)D
(原创题)英国诺福克郡夫妇简·
阿彻与克里斯·
卡廷1987年花2万英镑(约合4万美元)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房屋。
房屋面朝大海、安静舒适,本应随房价上涨趋势升值。
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估后却告诉他们,受某种因素影响,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目前仅值1英镑(2美元)。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所提及的“某种因素”是指()
A.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D.酸雨危害
2.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目前仅值1英镑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的破坏
B.大量氟氯烃的排放
C.大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大量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答案1.C2.C
(2009·
山东临沂模拟)冰川因全球气温上升而逐渐消融时,其搬运的土石碎屑也因堆积而成各种堆积地貌。
下图为“某地的冰川堆积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等高距为20米)。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所显示的信息可知,当年冰川流动方向大致为()
A.东南→西北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D.东北→西南
4.若全球冰川继续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沿海平原扩大B.陆地淡水减少
C.极地高压增强D.植被类型增多
答案3.C4.D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6.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
答案5.A6.C7.D
8.(2009·
广东珠海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
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
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000对左右。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
(2)该问题产生与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关系?
(3)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除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方面?
应如何缓解?
答案
(1)全球变暖。
(2)人为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及大量地毁坏森林植被。
(3)引起积温变化,影响农业生产;
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大;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措施:
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一方面减少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
也可采取工程措施,加快沿海地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入侵;
还可以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的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
原创快递
【背景资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新网2008年3月18日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四年,世界各地许多冰川融化或变薄的速度上升了一倍多。
而欧洲的冰川融化量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