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010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28.4,实现了二产首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

工业经济主导迈出了新步伐,高标准规划建设灵山工业“一区三园”,被确认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

到十一五末,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5家,企业增量分别是2005年的3.7倍和5倍。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8亿元,比2005年翻1.7番,荣获2010年度全市县域工业发展重大突破奖。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牢固,培育了区市两级重点龙头企业24家,占全市总数的一半以上。

2006年以来连续五届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8—2010年连续三届入选“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发展难题在克难攻坚中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挑战,我们沉着应战,化危为机,实现了弯道超车,攻破了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瓶颈”。

项目投资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共统筹推进建设项目324个,完成投资89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22.3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13亿元,增长了2.6倍。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累计引进国内资金107亿元,年均增长60.1%;

直接利用外资2043万美元,年均增长96%。

2010年荣获全区县级招商引资一等奖。

浙江盛源集团、新光集团、桂合丝业、台湾兴昂国际、湘桂集团、广州骏腾、苏州阿帕奇、香港一堡投资、广西威龙、清华同方、台湾冠德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登陆灵山。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9国道二级公路灵山段、石塘至佛子二级公路、邕浦二级公路灵山段等干线公路建成投入使用;

六钦高速公路灵山段、黎钦铁路复线灵山段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随着六钦高速公路的建成将结束我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全县行政村通硬底化公路率达85%,自然村通硬底化路率达26%,两项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前列;

完成灵东大型水库及长安水库等一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水利项目投资4.3亿元。

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全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7亿元,在全区率先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场。

县城江岸美景、文体中心、新光建材城、湘桂盛世名城等标杆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3.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17.2平方公里,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0.6%。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验收。

成功对2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面达95%,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

银政、银企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全区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县,成功与农行钦州分行、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引进钦州市第一家村镇银行——灵山泰业村镇银行。

圆满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行政审批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建成了全区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

2010年,县政务中心全年办件量位居全区县级第三位,全县绩效考评总分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

征地拆迁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率先探索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建立“征、拆、储、建、安、保”六位一体的征地拆迁新机制,在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有效地破解了土地制约的“瓶颈”,为加快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改善民生在统筹推进中实现新跨越。

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共享成果。

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930元、5251元,分别增长10.42%和10.78%,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历史跨越。

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50亿元,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招聘录用公办教师4000多名,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顺利通过“两基”国检;

圆满完成职教攻坚三年计划,县职校跻身全区职校50强,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学校。

“文化灵山”建设有效推进,新建成灵山文体中心等一批县、镇、村文体基础设施。

打造了“大芦村民俗文化”、“烟墩大鼓民间文艺”、“灵山跳岭头”以及“灵山荔枝节”、“灵山春茶节”等一批民俗文化品牌和节庆文化品牌。

舞蹈《鹤舞》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展演银奖。

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探索和建设“三位一体”婚育服务模式,率先在全区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位居全区前列;

努力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为全区唯一实现防艾“两降一升”目标的县。

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全市创“国优”零的突破。

基本实现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参保率逐年提高。

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设成为全区县级一流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效明显,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构建和谐社会在务实创新中开创新局面。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政协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和壮大。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了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项目22项,被确认为自治区第一批粮食(水稻)、奶水牛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灵山凉粉”成为钦州市继坭兴陶后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安灵山”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措施不断强化,有效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奖”等近50项国家级、200多项自治区级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在新的实践中迈出新步伐。

深入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实施行风政风“上评下议”、“互评提升工程”观摩交流和百名科(股)长进百企“三大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激情。

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13个100%”工作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组织工作满意度不断得到新提升。

构建了“城乡联谊”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五年来共发展党员5103人,党员总数达36200多名。

目前全县党组织数达1367个,其中党委33个,党总支34个,党支部1300个。

“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四个100%”,党组织在学校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营造了党员干部勤廉为民、和谐干事的浓厚氛围。

2006年以来,我县农村党员大培训、县镇党校体制改革、“双培双促”、创建“党员先锋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台账销号制”等工作经验在全区进行推介,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区党员电教示范县、全区县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县,被授予“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先进集体”、“全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灵山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奉献了激情、智慧和艰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此,我代表县委,向为灵山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全县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极为丰富,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必将成为今后推动灵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财富。

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五年来,我们始终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好中求快,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县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走出了一条具有灵山特色的发展路子。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推动灵山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五年来,县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结合灵山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任务,先后提出了“2188”工作思路、“以工强县、三化联动”发展战略、“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并推出了“亿元企业带动工程”、“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县域工业突破工程”、“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等重大举措,这些思路和举措,切合我县县情,符合群众意愿,体现了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精神,对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必须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第一要求。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贯彻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民谋福,各项决策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参与。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第四,必须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

稳定是灵山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来抓,强化“守土有责”意识,注重源头预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保证了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

实践证明,只有把维护稳定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社会大局才能安定,加快发展才有保障。

第五,必须坚持把实干作为第一本领。

成事之道,实干唯上。

五年来,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发扬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

实践证明,坚持实干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是事业长盛不衰的基础。

第六,必须坚持把创新党建、带好队伍作为第一保障。

事业兴衰,根本在党。

正是因为注重建核心、抓班子、带队伍、强基层、造环境、谋大局,全县党员干部的发展理念、工作方式、整体形象才得以明显提升;

正是因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动性才得以充分挖掘,成为推动灵山发展的中坚力量。

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锻造一支拼搏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为灵山崛起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看到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农民增收还不够快;

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维稳、安全生产等仍需进一步加强;

干部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转变、谋事善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务必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找准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思路

进一步增强推动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今后五年,是我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跨越发展、开创新局面的机遇时期。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市“一个目标、五大方略、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为发展战略,坚持工业突破、农业提升、城镇拓展“三大引擎”;

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工程、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商贸服务优化工程、科教人才强县工程“六大工程”,着力构建工业经济、生态宜居、兴农强农、人才创业、文化繁荣、民生和谐“六新格局”,努力把灵山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基地、北部湾产业辐射带动示范基地、桂东南新兴商贸城市。

总体目标是:

经济发展更具实力,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30亿元和12亿元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排在全区各县(市、区)前列;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更富成效,开放型经济体系日趋成熟;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宜商宜居城市更显魅力;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民就业更加充分,收入持续增加;

城乡文化更加繁荣;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一)推动跨越发展,是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的必然选择。

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运行、广西深入实施“两区一带”发展战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钦州保税港区建成运营等多重历史机遇的叠加,灵山步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外部大环境,敏锐地捕捉、牢牢地把握、科学地转化机遇,借力发展。

(二)推动跨越发展,是发挥我县综合优势、提高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当前,周边县区都在竞相发挥优势,抢夺新高地,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我们要增强危机意识,牢固树立慢进也是退的理念,努力适应新一轮竞争形势,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通过做大做强工业化和城镇化,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吸引外资、民资的“强磁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腾飞的加速器,把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转化为全县不竭发展源泉,不断提升全县的综合竞争力。

(三)推动跨越发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路径。

针对今后五年推动跨越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

我们提出了构建“六新格局”的新路径,这是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是构建“工业经济”新格局。

通过产业集群布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一区三园”产业规模,加快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亿元企业,发展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二是构建“生态宜居”新格局。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围绕“绿满八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全面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更加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是构建“兴农强农”新格局。

积极在“强基、惠农、增效、特色”上下功夫,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城乡实现均衡发展。

四是构建“人才创业”新格局。

通过实施“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和建立“3+6”人才体系,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技术人员以技创业、无业人员自主创业、个体业主二次创业和毕业学生积极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

五是构建“文化繁荣”新格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积极创建文化强县,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六是构建“民生和谐”新格局。

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就业条件、创业环境和发展机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更加注重集中财力惠民生,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美好的生活。

众志成城突破攻坚

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

要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园区建设为主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加速工业经济崛起。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是灵山未来很长一个时期跨越崛起的“第一方略”。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打造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基地、北部湾产业辐射带动示范基地,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加速工业崛起。

(一)抓平台、促集聚。

产业园区是实现项目集聚、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

要大力推进“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陆屋工业园日处理能力5万吨污水处理厂。

加快陆屋工业园标准厂房、十里工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企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要进一步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档次。

陆屋、十里、武利三大工业园区到2015年规划开发面积分别达到5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

积极探索新的园区管理体制,努力把陆屋、十里两个工业园区按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来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升格为自治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到2012年,全面完成“县域工业突破工程”的攻坚任务。

到2015年,工业区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以上,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二)抓产业、促提升。

围绕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和“亿元企业带动工程”,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构建具有灵山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取向,改造提升制糖、食品、纺织、建材、林化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

二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积极引导资源、技术、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新材料加工一个50亿元产值产业,打造食品加工、轻革制鞋业、木材加工三个20亿元产值产业,打造建材、化工、电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五个10亿元产值产业。

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以桂合丝业为龙头的茧丝绸纺织产业园、以兴莱鞋业为龙头的制鞋产业园、以安盛科技为龙头的新兴材料产业园、以阿帕奇为龙头的电动汽车产业园、以宇峰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园、以天山微电子为龙头的电子科技产业园、以钦冠人造板和高氏远大木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产业园等“七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实现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以上。

(三)抓招商、促投入。

紧抓沿海地区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紧盯产业转移机会,深化与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不断扩大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积极开展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创新招商机制,坚持全员招商、大招商、招大商,为全县的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扩城促商”为主攻方向,不断扩大城市容量和发展空间,全力构建生态友好型和宜商宜居型城市

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是提升发展承载力、凝聚力、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围绕建设桂东南新兴商贸城市目标,启动县城规划高标准修编,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融入南北钦防城市群。

(一)着力构建“1+1+5”城镇发展新格局。

即重点推进1个中心城市(县城)、1个副中心城镇(陆屋镇)、5个片中心镇(檀圩、武利、石塘、沙坪、太平)建设,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

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建设。

坚持“以钦江为中心,西进南拓,兼顾东北,重点向西”的战略,大力推进“一环二轴八区”建设,加快推进十里工业园区、聚龙湾新区、长岗岭新区、城北大道片区、东边塘新区、官屯新区、梓崇新区、新行政中心片区建设,优化宜商宜居环境。

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迈入现代化中等城市行列。

充分发挥陆屋镇作为副中心城镇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陆屋工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新材料加工、合成纤维、环保添加剂、新型建材、仓储物流、包装材料、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力争建设成为灵山西南部城镇化、工业化和物流业示范镇。

其它镇根据各自地域、资源、商贸等优势,力争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

(二)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大力实施“商贸服务优化工程”,规划建设县城大型商贸中心、农贸市场和若干专业特色批发市场,加快形成立体商业网点体系。

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五大旅游片区建设,即六峰山—恩胜岩—三海岩等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旅游区、大芦古村—苏村—谭家营古文化和农业生态特色旅游区、灵东—东山—罗阳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龙武荔香生态旅游区、“北部湾世外茶园”农业生态旅游区等;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启动灵骏国际大酒店等1个五星级宾馆、2个四星级宾馆的建设,不断提升和优化完善县城接待功能。

继续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居民消费。

加快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的农村商品零售网络建设,实现全县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达到100%。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要牢固树立大交通大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协助建成六钦高速公路灵山段、黎钦铁路复线灵山段,协助规划和建设南宁(吴圩)至北流(清湾)高速公路、玉林至钦州铁路,抓好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南宁伶俐至陆屋二级公路建设,配合做好陆屋至大垌二级公路等路段的前期规划和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县城到南宁、钦州、北海、玉林、贵港等城市一小时经济圈。

同时,积极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前期工作,为打通西江与北部湾出海口和融入西江经济带做好准备。

加大沙坪港码头建设和航道疏浚工作力度,规划建设沙坪物流仓储园,扩大港口的吞吐量。

加快220千伏陆屋输变电和110千伏沙坪输变电等工程建设,推进县城和农村电网改造,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

加快管道燃气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县城管道燃气覆盖率。

(四)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积极实施“城市园林生活十年计划”。

按“绿满八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重抓城镇江岸、道路、公园、住宅区绿化,对县城重点区域和各镇主要交通干线区域进行风貌改造,增加街头绿地、体育健身设施和娱乐设施。

推进十里、陆屋、武利工业园及重点镇污水集中处理;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二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推进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积极实施“大造林、大绿化”和“蓝天碧水”工程,争取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以上。

努力创建生态友好、宜商宜居的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

三、以粮钱双增为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要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粮食、荔枝、茶叶、奶水牛、糖蔗、秋冬菜、中药材等产业,将灵山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奶水牛养殖和水牛奶源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荔枝生产基地、全国重要茶叶生产基地、全国重要莪术生产基地、全国肉鸡和禽苗生产基地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不断提升特色农业的效益、质量和水平。

深入开展“创品牌、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