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123193420Word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12319342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123193420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
使资源在
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产品类型:
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交易方式:
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2
(3)消费目的:
生活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
低层次的需求,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
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最高层
次消费。
)3、消费结构:
(4)特点:
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
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的顺序。
2、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3、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
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
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
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
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
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要性: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
求。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
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3
3、重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
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
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才能不断增强综
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
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
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
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
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
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
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
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
4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3、实行企业破产制度:
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
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
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
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
发展的源泉。
光荣属于劳动者。
5、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
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
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
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
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④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
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6、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
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
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
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
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
要努力学习,提高
5
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平等就业观。
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
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从事什么工
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
多种方式就业观。
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
样化,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职业。
7、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做法: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
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
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
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当自
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而不能采用
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
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
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利息:
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
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
分。
利息的多少取决于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利息计算公
式:
利息=本金×
利率×
存款期限。
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
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2、储蓄存款分类: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活期储蓄流动性
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
6
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
券和股票;
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
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
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股票:
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
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公司的
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
审批同意后,股票一般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交易。
(1)股票投资收入:
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持有人作
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
公司只
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
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会赔本,
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
二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
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
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
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
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
险也越大。
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2)作用:
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
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债券:
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的分
类。
根据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
7
好的流通性。
(1)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
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
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
国家财政赤字,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
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
付息的保证,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一般高于相同期
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2)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
与此对应,其利
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
储蓄存款利率。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
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
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
与此相对
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5、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
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
为保险对象。
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
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1)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
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
8
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我国,依法设
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2)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
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
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
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
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
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
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
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
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3、分配方式:
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生产要素分配。
4、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因: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
任务和国情决定。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
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
9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5、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
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
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既对立
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
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
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
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
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
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基本要求。
(3)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
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
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
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
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
富带后富。
③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
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可以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
10
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要加强政府对收
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
得缔非法收入。
通过税收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1)形式:
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③债务收入。
④其他收入
(2)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的制约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
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3、①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
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
存在。
②财政赤字:
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
内。
4、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
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
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11
5、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财政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财政收入越多,意味着国家可以更好行使国家职能
(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
境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和改善,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平稳
发展)。
当国民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各方面分配比例合理前
提条件下,这一说法才能够成立。
不能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越多,会
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的生产扩大和个人消
费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企业和劳动者的
积极性,最终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6、税收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
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
7、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基本特征:
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
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
固定性。
8、增值税:
(1)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
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4)作用:
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
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②有利于促进生
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12
9、个人所得税:
①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
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②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
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个人所得税作用:
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
段。
10、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纳税人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1)原因: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的兴
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
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
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
务,自觉诚信纳税。
(2)纳税人要做到依法纳税必须:
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
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
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
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11、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税务机关
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
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1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国家财政
收入有所减少,你认为国家应该怎样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13
(1)增收:
从根本上讲,要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影
响财政最主要的原因;
加强税收监管,减少税收流失;
根据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征新税种;
发行国债等。
(2)节支----实行机构改革,在国家机关等部门开展节约等
活动,减少财政支出。
13、国家减免农业税包含了哪些经济道理?
(1)体现了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道理,坚持公有
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最终实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2)体现了国家
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经济局限的道理(3)体现了国家财
政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巨大作用的道理(4)体现了全面小
康的道理(5)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道理,坚持以人为本这
个核心,把实现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全面协调发展。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价格、供求、市场竞争
2、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
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
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
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③由于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禀赋不同,导致优胜劣汰,
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14
3、局限性(消极作用):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
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
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
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
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
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
则来维护。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
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
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必须加
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
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
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市场经济的
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3)市场规则:
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
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a.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b.怎样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方法):
形
15
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
秩序的治本之策。
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
制度。
5、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一
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形成合力。
国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精神,宣传社会主
义荣辱观,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使失信
者得到相应的惩罚。
政府:
政府应依法行政,提高全体公务
员素质,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政府,打造法治政府、
信用政府,作社会诚信的表率。
企业:
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素
质,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依法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维护企业的信誉、形象。
公民:
公民应提高自
身素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这是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7、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原因):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
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为了弥补
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国家的
16
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
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1)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
(2)怎样加强宏观调控:
①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
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的措施。
②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
经济活动。
③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
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国家宏观调控,
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
就是要坚持"
五个统筹"
,推
17
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
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
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
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2、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②既长期保
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
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
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
立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