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791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外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行业进入壁垒21

1、专业技术与行业经验的积累21

2、良好客户关系的形成21

3、高端软件外包人才的制约21

4、行业的规模效应22

六、影响本行业发展的因素22

1、有利因素22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宏观机遇22

(2)产业政策的扶持为中国软件产业及外包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3

(3)中国在全球软件服务业务的竞争地位日益提高,行业环境逐步优化24

(4)持续而充足的IT技术人才保障24

2、不利因素25

(1)人民币升值将给软件外包行业带来较大压力25

(2)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尚待加强25

(3)国内软件外包管理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存在差距25

七、行业利润水平与变动趋势26

八、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27

九、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29

1、本行业周期性不明显29

2、本行业有一定的季节性与区域性29

十、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30

1、上游行业的关联性30

2、与下游客户的关联性31

十一、行业主要企业情况32

1、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2

2、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33

3、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3

4、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33

5、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34

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为维持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解决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

按外包内容属性分类,外包可分为与一般性IT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与业务流程控制相关的业务流程外包(BPO)。

按客户(发包方)和供应商(接包方)的地理分布关系,外包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离岸外包(亦称“国际外包”)和境内外包(亦称“国内外包”)。

离岸外包是指发包方和接包方属于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国完成;

境内外包指发包方和接包方在同一个国家,外包工作在境内完成。

软件外包(SoftwareOutsourcing)是指发包方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开发项目成本,将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接包方完成的行为。

软件外包属于ITO的一种。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相关产业政策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行业的主要主管部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宗旨有:

通过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定、

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根据政府主管

部门的授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承担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认定职能及其他行业管理职能。

行业已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2、产业政策

软件行业作为“十二五”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其中,软件外包行业作为推进两化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现代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软件出口的重要支撑,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已形成有利发展的政策环境与日益完善的规范架构,主要政策性文件如下:

二、软件外包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作为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经济全球化及IT技术迅猛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软件外包凭借其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受到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许多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发展迅速,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

1、全球软件外包行业现状及趋势

(1)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发展前景看好过去十年,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虽受

金融危机影响,但发展势头良好。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于2009年第二季度末跌入谷底。

随着世界经济和IT支出逐步好转,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复苏和较快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ITO大额合同(即大于2,500万美元)数量在2009年第

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出现快速增长,BPO大额合同数量在2009

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二季度有所增加。

从总量上看,由于中小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承担的低于2,500万美元的合同数量增长明显,2010年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的合同总额较2009年同比上升。

随着IT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价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更加注重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IDC预计,2011年全球IT服务支出将达13,000亿美元,较2009年的11,000亿美元增长18.18%。

(2)中国在全球软件外包行业的市场地位日益加强

作为国际软件市场分工的主要方式,全球离岸软件外包市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形成以美国、欧洲、日本三大区域为主要发包方,以印度、爱尔兰、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要接包方的市场供求格局。

其中,美国的离岸外包市场主要被印度占据,日本离岸外包市场主要被中国占据,欧洲离岸外包市场主要为爱尔兰等国家所消化。

这种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既与成本因素、地理位置及文化习俗息息相关,也受产品交付质量、业务覆盖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软件服务外包已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全球软件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软件外包产业逐步回升,欧美、日本等市场开始复苏,新兴市场发展迅速。

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不仅仅局限于主要接包方的角色,其自身的发包量也在迅速上升,成为全球发包国竞争格局中快速成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新兴市场的价值已占到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市场的25%以上。

因此,向新兴市场的战略转移是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在目前的全球外包产业格局中,印度是最大的接包国家,其接包规模接近中国接包规模的10倍。

随着印度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程度渐趋成熟,加之人力资源及成本竞争力的优势逐渐丧失,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可能减缓。

中国国家战略对外包行业的重视,以及中国所固有的人力资源、教育、经济及政治稳定、有竞争力的成本等综合优势,使得中国在国际软件外包产业格局中日益为全球的发包商所重视,随着近几年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逐渐成熟和壮大,技术、管理、市场等瓶颈逐一被打破,中国在全球软件外包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加强,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IDC预测,金融危机带来全球资源调整,中国充裕的人力资源及庞大内需市场为众多跨国企业的追逐焦点,未来几年内,中国离岸软件外包市场将以年均35.5%的速率增长,对欧美市场的年增长率可达44.7%,并将在2012年产生近89.5亿美元的总收入。

2、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现状及趋势

受益于中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方案及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国际性厂商与国内软件外包企业战略合作的加深,以及中国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外包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010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突破2,750亿元,2007

年至20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5.30%。

中国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内需市场持续扩大是行业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国际市场回暖是行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1)中国软件外包内需市场发展迅速从市场需求来看,内需市场是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主

要市场。

2010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中,国内业务收入为

2,381.2亿元人民币,2007年至20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6.57%。

目前,中国软件及服务产业规模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仅为18%左右,而美国这一比重为69.9%。

IDC预测从2008年底到2013年底,中国IT支出的年增长速度预计为10.8%,其中软件和IT服务支出的增速都将超过15%,成为拉动IT支出增长的主要力量。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通过鼓励发包和鼓励接包双重政策的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以及国家“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导下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实施进程,内需市场的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出来,未来内需外包市场将十分广阔。

(2)华东地区是中国软件外包内需市场的第一发包区域

在国内业务区域来源上看,2010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31.2%的发包来自华东地区,26.1%发包来自华南地区,17.8%的发包来自华北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发达地区持续成为国内软件外包市场的主要发包区域。

为此,位于主要发包区域内的软件外包企业将得享发包资源丰富

的市场便利。

(3)中国软件外包国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际市场回暖,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国际业务收入呈现

出较快的发展势头,2010年达到55.7亿美元,2007年至20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4.68%,增速反弹明显。

从中国软件外包国际业务来源上看,日本市场为中国软件外包的

主要来源,而在欧美市场尤其是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居首要地位的

美国市场,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尚处叩开大门的起步阶段,但发展很快。

2010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国际业务中,33%的外包业务来自日本,29.3%的业务来自美国,两个地区的业务量已占中国国际业务接包总量的62.3%,但对这两个地区而言,中国地区的接包量只占其国内信息服务市场的很小份额,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资料显示,作为中国软件外包国际业务来源的主要市场——日本离岸软件服务外包总规模在2007年只占日本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0.57%,预计2012年日本离岸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3,067亿日元,但也仅占日本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1.8%,市场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深化,中国在积极承接国际离岸软件外包发展的同时,来自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国内软件外包服务需求仍然十分巨大。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这将进一步促使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重心转向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并带来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4)中国软件外包市场集中度低,高端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空间大

目前,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尚处于成长期,表现为企业数量多且分散,业内具有垄断地位的领导性品牌尚未出现,品牌集中度较低。

据统计,2009年前十大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商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为27.7%,并且没有一家服务商的市场份额超过7%,而印度软件外包的前十大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达70%。

从市场进入壁垒看,低端软件外包竞争壁垒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盈利空间微薄,随着企业竞争加剧,人力成本的升高和盈利空间的下降均将导致低端软件外包市场面临洗牌。

相反,高端软件外包市场受市场进入门槛和客户严格要求,竞争壁垒较高,竞争尚不充分。

伴随国家大力促进外包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中国软件外包行业面临调整与整合,企业面临扩张与并购,位居产业链高端、拥有国际化视野、在模式创新、行业聚焦、应变机制等方面先行一步的高端软件外包企业将赢得快速发展的先机。

三、细分市场分析1、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外包市场分析

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主要是指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动电视机顶盒智能终端上开发数据通讯、商业管理、多媒体播放等各类软件,例如在手机与电脑、多媒体设备之间实现通讯与多媒体传送,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实现对企业生产、销售、物流等进行移动化管理的功能

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并实现渗透性应用,通过在传统设备上植入各类嵌入式系统以提升设备附加值、满足用户的多功能需求,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一般而言,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组成。

几乎所有的智能产品中都需要嵌入式软件来提供灵活多样的功能。

由于嵌入式系统应用广泛,嵌入式软件在整个软件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机顶盒、车载信息终端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化发展迅速,带动嵌入式软件市场呈现快速的增长。

由于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商通常专注于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嵌入式软件需求一般会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公司。

随着智能终端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外包市场的份额将逐步增加。

目前,嵌入式软件提供商都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市场发展迅速,市场竞争程度较低。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产业化发展与成熟度提升,嵌入式软件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的时代。

专业化与规模化能力较高的第三方嵌入式软件提供商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角。

2、供应链管理软件外包市场分析

供应链管理软件主要实现对企业销售、生产、物流、财务,数据智能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功能,例如国际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可以

借助供应链管理软件,实现通过海量数据智能分析进行连锁开店的地

理选址、近几千家门店的资产管理、物流统一配送,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软件实现对全球汽车零部件进行统一订购,物流、仓储的集中管理。

供应链管理思想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环节的全面运用与规划,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与实践在全球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流通业企业)竞争战略中日益明显的价值体现,作为供应链管理运行支撑体系的软件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应运而生,获得快速发展,其背景是企业购买供应链管理软件的重点已经从单纯的降低成本转向优化运营管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供应链管理需求的差异化与高端化推动供应链管理软件外包市场的发展。

不同规模与行业之企业供应链的差异性、企业管理体制的差异性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通用型供应链管理软件不能完全适应所有企业。

尤其对于众多高端企业,它们往往是行业领头羊,没有模仿者,包括供应链创新在内的各种业务模式创新首先由它们实现,因此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定制开发对于它们而言更为必要。

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发展程度居于全球领先的日本,其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精细化程度高,要求供应链管理软件具有深度定制的特点。

随着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的日益普及和用户对其认识的加深,供

应链管理软件呈现出服务整合能力要求更强、功能特点要求更高、用

户群体不断扩张、行业覆盖不断延伸的发展趋势,这既预示着供应链管理软件外包市场潜力巨大,也对供应链管理软件外包业务的提供者提出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兼顾国际行业经验与持续性资源投入的专业品牌服务商有望在这一细分市场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智能电网信息化软件外包市场分析

智能电网信息化软件主要是实现智能电网变电站的运行监控、输电设备、配电设备等的信息化管理方面,例如电力公司可利用该类软件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和控制,并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对输电、配电设备进行图形化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

智能电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08年新一届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发布的《经济复兴计划进度报告》中,美国政府宣布,计划在未来的3年之内,投资40多亿美元推动电网现代化,其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将在

2020年前完成智能电网改造。

其中,2009-2010年是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

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2016-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

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公布数据显示,在发展规划的三个阶段中总投资预计超过4万亿,第一阶段(2009年-2010年)预计投资5,500亿元;

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预计投资2万亿元;

第三阶段(2016年

-2020年)预计投资1.7万亿元。

数据显示,电网建造过程中,智能化方面的投资将达每年660亿元-680亿元,这使电网对IT支撑产生了强烈需求,智能电网将成为拉动电力行业信息化需求新的增长点。

可以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专业从事智能电网信息化的软件外包公司将会从中受益,得到快速的发展。

四、行业技术水平1、行业技术水平现状

软件行业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技术升级快,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方法一经出现便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在研发工具、设计方法、运行环境等方面已基本与先进国家同步,成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普遍运用。

对于软件外包行业而言,面向客户的软件开发需求,技术的革新与需求的提升密切相关。

一方面,如编码、测试等相对低端的开发需求,与概要设计、系统测试等相对高端的开发需求相比较,对于行业技术水平的要求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对客户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来

源于行业知识与经验积累,不同层级的行业知识与经验积累体现在行

业解决方案的技术设计与实施上将会存在较大差异。

尤其是在项目管理技术的运用上,为了让软件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从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维护全过程)都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之下,以预定成本按期、按质完成软件交付用户使用、满足客户需求,往往涉及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的人员组织与管理、软件度量、软件项目计划、风险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能力评估、软件配置管理等各类项目管理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与整体把握。

就此而言,国内整体软件外包行业技术水平相对于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较成熟的印度公司而言,尚有一定差距。

2、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趋势

一是网络化趋势。

网络化成为软件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计算技术的重心正在从计算机转向互联网,互联网成为软件开发、部署与运行的平台,将推动整个产业全面转型。

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不断涌现,无论是泛在网、物联网还是移动计算、云计算,都是软件网络化趋势的具体体现。

二是服务化趋势。

服务化成为软件产业转型的本质特征。

软件构造技术和应用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云计算是软件服务化的一种主流模式,它可以按照用户需要动态地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应用等资源,具有可动态伸缩、使用成本低、可管理性好、节约能耗、安全便捷等优点。

在服务化趋势下,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所带

来的体验成为竞争的决定因素。

三是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软件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

智能化是在海量信息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自动识别,赋予信息系统自适应能力,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软件的感知范围逐步由温度、水、气、物体等物理形态向意识思维领域拓展,软件将能够从复杂多样的海量数据中自动高效地提取所需知识,软件开发语言更加高级化,开发工具更加集成化。

四是平台化趋势。

平台化是软件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新引擎。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向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

硬件与操作系统等软件整合集成,可降低IT应用的复杂度,适应用户灵活部署、协同工作和个性应用的需求。

平台化趋势下,软件的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平台间的竞争,未来软件产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构造产业链。

五是融合化趋势。

融合化是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软件技术和产业正步入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阶段。

一方面,软件的技术体系、业务领域越来越专业化;

另一方面,软件与硬件、软件与网络、产品与业务、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融合不断深化。

融合化趋势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五、行业进入壁垒1、专业技术与行业经验的积累

软件外包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专业性强,企业在本行业从事经营,需要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MM或CMMI认证等体现行业技术专业性的资质认证,这从不同层面树立起了本行业的参照指标和市场准入壁垒。

同时,随着外包市场规模的扩大及外包合作的深入,最终用户从基础信息化满足要求向业务能力提升要求的转变使得接包方在某些垂直行业的经验积累成为发包方关注的重点。

对于软件外包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更需要对客户的业务需求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因此行业经验积累也成为本行业的进入壁垒。

2、良好客户关系的形成

客户对软件外包服务商的选择具有“粘性”特征,一旦选定软件外包服务商,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会更换,因此软件外包行业客户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尤其客户更注重与软件外包服务商合作的稳定性,偏向于将更多的订单给长期的合作伙伴,这将导致新企业进入行业难度增大,业务发展空间较小。

3、高端软件外包人才的制约软件人才招聘、管理、培训需要一套比较成熟的流程,专业人才

培养周期较长,行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有限,尤其

是具有多年软件外包经验又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才更加稀缺,新进企业将面临高端软件外包人才缺乏的困境。

4、行业的规模效应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软件外包业务订单越来越向技术层次较高、规模化的公司集中,而小规模公司受限于其自身技术实力,将导致订单量稀少,盈利能力也较差,这将增加行业新进入者的市场风险。

六、影响本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宏观机遇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开篇提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三十多年后的全面转型。

在这一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作为具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和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渗透性、高带动性特征的软件外包行业,在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创

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迎来自身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

遇。

(2)产业政策的扶持为中国软件产业及外包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软件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

自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投融资体制、税收、产业技术、软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批准南京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

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9]284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