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282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步连减应用题》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我以自己从淄川到张店西六路小学讲课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创设出具有浓郁生活色彩的教学情境。

教学素材来自生活,学生的注意力能迅速被吸引到多姿多彩、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感觉亲切自然、兴趣浓厚;

所求问题源于学生自己,其主动精神被充分激发,自主解决问题的动机强烈;

解题方法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研讨得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最后让学生帮老师解决返程的实际问题,在颇富挑战性的情境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现实生活做了适当的延伸。

自始至终,气氛和谐生动自然,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展示自我,整个课堂呈现出情知交融、知行统一、个性共扬的气象,课堂上流淌着积极参与、主动创新的欢声笑语。

三、教学程序

1、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在教学伊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生动的氛围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心态,激发其探索新知的热情。

我先与学生谈话,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创设“心态安全”、“心灵自由”的心理基础。

在谈话中,自然聊到自己从淄川区到张店区西六路小学上课的经历。

教师提取要点板书在黑板上,作为研究新知的素材,同时,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及数学的应用性特点。

师:

今天中午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20元钱。

我先从淄川出发乘公共汽车到了张店汽车站,花了2元钱。

因为我不太清楚咱们张店的交通路线,所以我又从汽车站打的到了咱们西六路小学,花了6元钱。

(教师简要板书如下)

淄川(20元)张店西六路小学

2、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发现,从而提出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

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兴趣浓厚,进一步强化了创新的动机。

这样,学生的思维不再封闭,思路趋向开放,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较大。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需要想象力”,我们的课堂正是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到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并非人人都能解决,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这也正是引发学生探索的重点所在。

3、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学生须经历思考的过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传统学习模式,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和循规蹈矩的学习习惯,缺乏灵性的闪现和开放的思维素质。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学会打开思维的通道,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性认知素质,。

由于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课堂的丰富性必然得以呈现,更容易形成集体智慧。

先个人独立尝试,再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决不代替。

小组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各抒己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放、优化,全班交流则成了展示小组成果的平台。

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引导,不使学生的探索走过多的弯路,保证探索的效率。

4、在开放的情境中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能自觉地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解决实际问题。

做标准的习题更像是一个使技能熟练化的过程,于培养实际能力而言,效果则差强人意,甚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我以自己返程的实际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状态达到了高潮,他们自觉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十分热情地替老师出主意想办法,因为解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具有挑战性,所以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学生可以享受到获得成功的愉悦幸福。

数学不再乏味,变得富有生气和活力。

教师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会不会做题,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否充分是关键所在。

实践证明,教师善于架设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一个可行性策略。

附教学实录: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同学们,昨天咱们已经见过面了,谁还记得我?

(学生踊跃举手,气氛热烈。

你已经了解了我的哪些情况?

生1:

您姓张,我们叫您张老师。

生2:

您的名字叫张良朋。

生3:

您是淄川区北关小学的老师。

大家想不想知道张老师今天是怎么来到咱们张店区西六路小学的?

生:

(齐答)想!

(教师简要板书如下)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向同学们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张老师乘公共汽车和打的一共花了多少钱?

张老师到达西六路小学后还剩多少钱?

张老师到达张店后还剩多少钱?

生4:

打的比坐公共汽车多花多少钱?

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生5:

坐公共汽车比打的少花多少钱?

还有其他问题吗?

(学生表示没有了)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一块儿解决不好办,咱们一个一个来,好吗?

教师选择上述问题由学生口答算式,说想法。

(出示“张老师到达西六路小学后还剩多少钱?

”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挺难,你能解决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方法

(一)第一次尝试

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教学信息。

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组1:

(展示自己的做法)我们先求出了张老师打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数:

6+2=8(元);

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

20-8=12(元)。

(其他小组质疑问难,第1小组进行答复)

组2:

(展示自己的做法)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张老师做公共汽车花的2元:

20-2=18(元),然后再减去打的用的6元:

18-6=12(元)。

(其他小组质疑问难,第2小组进行答复)

组3:

(展示自己的做法)我们想的和第1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20-(2+6)=20-8=12(元)。

组4:

(展示自己的做法)我们想的和第2小组一样,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20-2-6=18-6=12(元)。

(二)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张老师到阳光文具城用6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

要发给一年级一班9本,一年级二班11本。

张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讲说方法,在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短小结。

四、在开放的生活情境中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同学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张老师还剩多少钱?

12元减去买笔记本的6元,您还剩6元钱。

6元钱够我从西六路小学回淄川吗?

(嚷嚷)不够了!

光打的就得用6元钱了!

(故意很着急)我总不能住在这里吧?

(喊)您住也没有钱呀!

那倒也是。

请同学们帮张老师想想办法,我怎样就可以回家了?

您可以走着回淄川。

走着?

20公里呢!

那还不累死我。

您可以讲一节课,别人就会付给你钱了。

我可不是“卖艺”的!

您可以向别人借钱。

您借给我吗?

我不借。

我可没那么多钱。

(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笑声)

您可以给自己的朋友打个电话,让他们送钱来。

这个办法可行。

如果我不借钱,就用这剩下的6元钱,你能想办法让张老师回家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同学举起了手)

您不要再打的了,钱不够!

我们张店区不是有市内公共汽车吗,从这里坐2路车或7路车到车站只需要1元钱。

这个方法太棒了!

你真是太聪明了!

生6:

这样不但钱够了,还剩下呢!

我回淄川后还剩下多少钱?

生7:

6-1-2=3元。

生8:

6-(1+2)=3元。

这节课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张老师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谢谢大家!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争做“生活中的数学家”!

下课。

经过课后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1.改变了应用题的呈现方式。

变单纯的标准例题呈现方式为创设生活化的应用情境,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自觉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2.创设了自主探索研究的机会。

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3.关注学生整体的生命活动状况。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我们要冲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做“生活中的数学家”。

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