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278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文档格式.docx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答案:

1.①同(通)“辨”,分辨。

②尽头。

③长久,永远。

2.B3.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4.C5.可能的感受:

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③今我睹子之难穷也()(4)秋水时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语有之曰(之:

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黑质而白章”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D、“河伯始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始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

1、

(1)抬头仰望的样子

(2)见闻,见识(3)穷尽(4)按时2、B3、

(1)听到上百条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我呀。

(2)我永远被得大道的人耻笑。

4、大与小是相对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

“公有私乎?

”对曰:

“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一)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要还家B、每三公有所选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亦以此见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在位以贞白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文中“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说话办事从来都遵规守法,劝阻他这样的人每次都遭到他斥责并被撵走。

B.第五伦为官奉公尽节,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但他生活恭谨,对人处事缺少宽容和变通,也没有威严的仪表举止,因此也被一些人看不起。

C.第五伦向他人言及“心不能忘”的心理及“退而安寝”、“竟夕不眠”的情形是为了说明自己连这些人之常情都可以摒弃。

D.文章写第五伦被别人看轻,更突出了他的可敬,写第五伦的“私心”,更显示出他的“无私”,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一个真实的奉公守节官员的形象。

1.B2.做官以清廉而著称,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西汉(以贤良廉洁而著称)的贡禹。

3.C

(二)1、解释:

(1)辄叱遣之()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3)然少蕴藉()

(4)岂可谓无私乎()

2、翻译句子:

(1)或问伦曰:

”译文: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答:

参考答案:

1就比作宽容说2、

(1)有人问第五伦:

“你有私心吗?

(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能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3、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言之有理即可)

《捕蛇者说》试题

 

(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 

(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苛政猛于虎也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

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3、翻译句子.

1、

(1)把蛇晾干

(2)等待,希望(3)比2、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3、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二)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耳。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

(A)悍吏之来吾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1.D 

2.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3.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三)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岁赋其二( 

(2)几死者数矣( 

)( 

) 

(3)更若役(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译: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

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4分)

答案1.

(1)每年 

(2)几乎多次 

(3)更换 

(4)冒着 

2.(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3.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

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

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四)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1.选文作者是 

(人名)。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

3. 

选文从 

、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用自己的话概括)

1、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黔之驴》 

2.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3.外形 

毒性 

药性

(五)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殚其地之出( 

③犯寒暑( 

④又安敢毒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三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原句:

蒋氏 

乡邻 

作用:

1、①使……活下去②尽③冒着④怨恨 

2.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3.第一组:

蒋氏:

吾以捕蛇独存乡邻:

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

弛然而卧乡邻:

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

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

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非死则徙尔。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

窘迫。

B.谨食之,时而献焉(sì

)食:

C.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

从前。

D.蒋氏大戚(qī)戚:

悲伤

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 

,“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 

5.

(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

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6.“余”问蒋氏:

……”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

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7、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8.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

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1.B 

2.尽 

困苦不堪 

3.捕蛇 

4.

(1)大声哭喊着辗转迁移。

2、来过完我的岁月。

5.

(1)AD 

BF 

CE 

(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

6.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

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7.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8、赋敛之毒甚于蛇 

鱼我所欲也

一、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2、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向为身死而不受()(4)是亦不可以已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

1、

(1)增加,指带来好处

(2)通“德”,感激(3)从前(4)停止

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

(意思对即可。

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苟:

(2)避:

(3)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人皆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B.舍身而取义环而攻之而不胜C.故不为苟得也既克,公问其故D.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

4.简答: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请用原文回答)

1.

(1)苟且

(2)躲避(3)丢掉、遗失2.

(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A4.

(1)舍生取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什么?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请简述一例。

1.

(1)带来好处

(2)这种(3)(既然)这样,那么(4)无,没有2.从前即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3.

(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3)对比4.本题不设统一答案。

评分要点:

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四、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患:

②何不用也:

2.按要求填空。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然后从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是。

1.①祸患,灾难。

②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正反。

②义不义。

五、1、翻译: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1、

(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

(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2、①给,给予②同“德”,动词,感激3、示例:

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六、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

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翻译:

1、B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

2、翻译:

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1、

(1)所以

(2)丢掉,丧失2、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掉鱼,而得到熊掌。

3、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出师表》中考试题

(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