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历史地理Word格式.docx
《余庆历史地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庆历史地理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产:
余庆苦丁茶
拼音:
YuqingXian
行政代码:
520329
区域概况
政府领导
余庆气候
经济状况
余庆特产
行政区划
人口状况
历史沿革
旅游资源
大乌江风景区
飞龙湖风景区
回龙场战斗遗址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他山摩崖
社会保障事业
教育事业
取得荣誉
展开
编辑本段区域概况
余庆县
本数据来源于XX地图,最终结果以XX地图数据为准。
余庆山清水秀,土壤类型多样,气候暖和,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9%。
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境内河流密布,贵州第一大江——乌江横贯县境中部,已开发的地方电力达到1万千瓦的装机容量,2003年已全面开工建设的国家级大型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位于境内,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预计200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该电站的建设将使余庆成为贵州省能源供应的中心区域,贵州“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
县内矿产资源有煤、陶土、磷、高钙石灰岩、重晶石等。
已探明的陶土矿仅黄土坡矿储量达400万吨,可开发生产系列别具风格的绿陶制品。
编辑本段政府领导
县委书记:
舒存水
县长:
谭 诤
副县长:
刘兆武欧阳青山张旭东韦泽福郑 强张 俊宋 林易 贤母锡华吴先礼
编辑本段余庆气候
余庆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
余庆县风光(22张)
年平均气温为16.4℃。
平均最高气温21.3℃。
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9℃。
霜雪不多,无霜期长达300天。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56毫米。
春季天气回暖较早。
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局部地区有冰雹和大风,但成灾不严重。
盛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入冬后气温较低,降雨量减少。
常年3月19日开春,历时84天,6月11日入夏,历时92天,9月11日进秋,历时73天,11月23日入冬。
历时116天。
平均气温10℃~22℃为春季,22℃以上为夏季,22℃~10℃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6.4°
C之间,呈西北向东南递增。
低温区分布在狮子场、齐坡、瓮脚、新寨等地。
年平均为13~14℃,高温区分布在乌江河谷和白泥大坝区,年平均为16~16.4℃,其余地区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2007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93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95万元,增长9.2%;
第二产业增加值43005万元,增长19.3%;
第三产业增加值70436万元,增长16.9%。
余庆农业较发达,规范化种植、养殖水平较高,是全省首批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之一。
粮食、油
菜、烤烟、生猪、苦丁茶和林业等支柱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苦丁茶、红桔、西瓜、早熟蔬菜、中药材等一批基地正渐成规模,优质油菜面积达到14.3万亩,生猪出栏达到30万头。
工业、乡镇企业逐步形成建材、电力、化工、印刷、冶金、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苦丁茶、中药材、化肥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一批名、优、特、新产品日趋成熟,走进市场。
“狮达牌”、“雨贞牌”苦丁茶以其口感清香、先苦后甜,回味悠长,被称为“绿色金子”,产品供不应求;
一批正在形成规模的名特优产品正逐步走向市场,如“大凉山”牌珍米,“余庆红金桔”等市场前景看好。
目前,玖龙油脂化工厂、苦丁茶加工、龙溪中药材加工厂等项目正加快投资改造(改制),同时龙溪10万吨电石厂、大乌江20万吨水泥粉磨站已建成投产。
余庆“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被评为全国优质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村民自治先进县、全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全国小叶苦丁茶基地县、全国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阶段先进县以及对外开放县、革命老区县和全省“两基”教育达标县、商品粮油基地县、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卫生先进县城等,有构皮滩、松烟、龙溪等7个乡镇和80%的村实现小康目标。
2008年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增长11.7%。
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2.06亿元,增长21.68%;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2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316元,增长8.2%。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39亿元,增长33.6%;
贷款余额11.64亿元,增长42.9%;
净投放社会资金1.99亿元,增长7.98%。
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
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9%、12.3%、增长16.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3:
25.1:
41.6。
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0万吨,产粮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
畜牧大县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现畜牧渔业总产值7.2亿
余庆县城区图片
元,增长11.3%;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9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增长10.1%。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兑现三农补贴3221万元。
种植优质烟叶7.2万亩,建成现代烟叶示范基地3000亩,收购烟叶17.74万担,超额完成烟叶收购任务,担均价达666元,创历史新高,实现烟农、政府、公司、烟厂“四赢”目标;
畜牧小区建设蓬勃发展,建成养殖小区94个,培育养殖大户9645户。
农特产品加工稳步推进,果蔬产业特色凸显,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大凉山”精米、龙家酶豆腐、“春夏秋冬”小叶苦丁茶等农副产品走俏市场。
余庆七砂绿色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2008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大凉山”精米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21.4%。
[1]
编辑本段余庆特产
绿色金子--余庆苦丁茶
苦丁茶
位于遵义市南部的余庆县盛产小叶苦丁茶,拥有天然野生苦丁茶资源7万亩,人工栽培密植示范茶3.7万亩。
余庆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粗状女贞,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与云南、四川、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品种完全不同,它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
三绿"
特征。
苦丁茶叶采摘细嫩,“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加工为主,中低档、大众茶以机制为主。
采摘的最佳时期为清明前后。
采摘下来的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熔三道工序精心制作,产品外形条状紧结,色泽嫩绿,香气清纯。
清水泡出的茶水,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
叶片在水中展开后,嫩芽叶底翠绿、叶片鲜活。
据《中华中医辞典》载"
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镇痛止泻、生津止渴、调节身体机能等作用......其性凉,微苦显甘,喝后显爽口,回味持久。
"
余庆苦丁茶经中科院成部分院、中科院地化所、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权威单位检测,苦丁茶内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并含有晒、锌、镁及茶多酚、还原糖等多种物质。
在挥发油中发现有7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紫外线辐射、清热解毒、健胃消积、利尿减肥的效果,有防癌抑癌及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形成了产品"
三绿、微苦、甘甜、清香、醇爽"
的独有特性。
余庆县距名城遵义188公里。
这里,年平均气温14℃-16℃,多数地区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年降雨量1173mm,无霜期280-300天,雨量充沛,光照好,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无任何环境污染,是小叶苦丁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因此,无论是天然野生或是人工栽培的苦丁茶质量都属上乘。
狮达牌"
小叶苦丁茶获"
贵州省优质农产品"
、"
中国经济林名优产品"
第五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
、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
中茶杯"
一等奖。
山绿丹"
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
2003年全县苦丁茶产值达1100万元,被中科院院士、上海市茶叶协会名誉会长、著名科学家谈家帧教授誉为"
绿色金子"
。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余庆夜景
2000年,余庆县辖9个镇、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全县总人口25296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白泥镇49028、小腮镇14483、龙溪镇28277、构皮滩镇30840、大乌江镇31102、敖溪镇19770、龙家镇18085、松烟镇28200、关兴镇19770、花山苗族乡13410。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余庆县辖9个镇、1个民族乡,66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
年末总人口29.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万人;
非农业人口2.81万人。
余庆县今辖9个镇、1个民族乡:
白泥镇、小腮镇、龙溪镇、构皮滩镇、大乌江镇、敖溪镇、龙家镇、松烟镇、关兴镇、花山苗族乡。
编辑本段人口状况
全县辖9镇1乡,69个行政村(居委会),1810个村(居),有汉、苗、侗、仡佬、土家族等22个民族。
截止2011年7月全县总人口为308981人,按性别分:
男性人口157476人,女性人口151505人;
按年龄分:
0-17岁以下77595人,18-34岁71852人,35-59岁120077人,60岁以上39457人;
按户口性质分:
农业人口为277868人,非农业人口31108人;
全县总户数为92197户,其中农业户数为80373户。
截止2011年7月,全县出生人口为2422人,出生率为7.91‰;
死亡人口1329人,死亡率为4.34‰;
净增人口10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7‰;
计划生育率97.33%。
[2]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余庆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
西晋初,分汉代且兰县地置万寿县,为牂牁郡治,有今余庆县地。
历南朝宋、齐、梁、陈,万寿县无变。
隋代以万寿县扩置牂牁县,为牂牁州牂牁郡治,今县地在境内。
唐武德三年(620),以牂牁地置牂州,余庆属牂牁牂州境。
四年(621),牂州改名柯州,余庆属其辖。
随即,柯州又改名牂州,原牂牁县为建安县,仍为州治,余庆属牂州建安县辖。
乾符三年(876),设白泥、余庆(敖溪)两地校尉,属牂牁县辖。
南宋绍定元年(1228),今余庆隶绍兴府所领羁縻小州辖境。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播州安抚司辖地。
十八年(1281),升播州安抚司尉宣慰司,余庆属其辖。
二十一年(1284),撤播州宣慰司,以播州与思州并入顺元路宣慰司,隶四川行省,余庆属之。
不久,复置播州宣慰司,余庆受其辖。
二十六年(1289),改播州宣慰司为播南路,余庆属播南路辖。
二十八年(1291),改播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余庆属之。
是年,升余庆长官司为余庆州。
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据蜀,余庆属明夏占据境域,改白泥长官司等地为白泥州。
明洪武五年(1372),思州、播州归入明朝,余庆、白泥二州随归,隶四川行省。
十七年(1384),余庆、白泥二州复改为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隶四川布政司。
嘉靖三十年(1551),别置走马坪寨。
万历二十九年(1601),合余庆、白泥两土司地置余庆县,属平越军民府,隶贵州布政使司。
清嘉庆三年(1798),改平越军民府为平越直隶州,余庆县仍隶之。
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后,余庆县属黔中道。
民国九年(1920),废道后直属于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贵州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八年(1937~1939),隶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12日,余庆县解放后,隶镇远专区,1956年改隶遵义地区。
1958年撤余庆县,并入湄潭县。
1961年恢复余庆县,建制至今未变。
平挑原始森林景区
构皮滩峡谷景区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大乌江风景区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位于遵义市余庆县中部,处于黔北、黔南、黔东南、黔东旅游区域的中心,区位适中。
景区主要以横贯余庆县中部的大乌江为主体,分为大乌江金城峡段区、四龙场区、沙湾段区、牛尾滩段区、老村河片区、花山民族风景片区及他山摩崖、万丈坑红军烈士墓等两个独立景点,
大乌江[3]
有自然景观39个、人文景观12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
该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好,环境质量高,空气水体均未污染,景点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是一个集深涧峡谷、急流险滩、悬崖峭壁、奇峰异石、原始森林、珍稀动物、溶洞为一体,有着雄、奇、险、秀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至今还保留有古桥、古墓、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大乌江老虎口险滩、神奇的马尾瀑布等自然奇景让人叹为观止,著名的红军强渡乌江的战斗遗址也在这里。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高的品味和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飞龙湖风景区
老林河景区
位于余庆县中西部的构皮滩水电站是千里乌江干流上最大的水电站,电站大坝是亚洲同类型电站中最高的大坝。
大坝的修筑使亿万年来潜行于深谷的乌江巨龙如今跃然腾飞于贵州高原之巅,形成了贵州最大的人工湖。
其湖面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由乌江主河道形成湖泊主体,蜿蜒曲折如龙身,敖溪河、赵溪河、平桃河、先锋河四条支流形成的湖泊恰似龙的四脚。
凌空俯瞰,飞龙湖就像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在群山云雾间飞腾,非常雄伟状观。
“飞龙湖”景区内34个孤岛和众多半岛,其自然风光由以前的乌江峡谷风光变成“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奇特山水景观,创造了山水精华,体现了水中观峡、峡中观景、湖中观岛、岛中赏湖的观光特点,是“千里乌江画廊”旅游线上最奇特的山水景观,极具观赏价值。
[4]
“飞龙湖”森林覆盖率高达73.4%,拥有青山绿水,生态环境良好。
湖区年平均气温为16.4℃,夏季为25.4℃,冬季为7.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此外还具有湖区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气候舒适宜人,是良好的度假胜地,是休闲度假旅游、水上娱乐,水上体育运动项目的理想之地。
回龙场战斗遗址
回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
回龙场渡口,原为余庆到湄潭的交通要道,解放后湄黄公路建成,废弃停渡,但当年红军抢渡乌江的战斗遗址尚存。
战壕遗垒隐略可见。
浮桥竹竿现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1982年2月省人民政府将贵址命名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5月1日,竖文物保护标志。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在龙家镇光辉村一溶洞旁,距县城82公里。
建于1956年8月,墓座西北,向东南。
细錾青石精砌。
长4.7米,宽3.2米,高2.1米。
前墓壁前顶部正中,雕一五角星徽,凸出描红,星徽下方。
框立一长方形青石墓碑,镌刻"
红军烈士之墓"
6个描红大字;
墓前有石台阶2级,周围有水泥栏忏。
此外,墓的左、右、前方,有纪念石碑5块,记载着红军战士牺牲经过和人数等。
1982年12月10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5月1日,在该墓竖文物保护标志。
在松烟镇西南约2公里的蒲村,距县城84公里。
清顺治七年(1650年),明代四川巡抚、著名学者钱邦芑,为避"
孙可望之乱"
,削发为僧,隐居蒲村,长达7年。
钱氏隐居蒲村期间,取"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玉)"
之义,命柳湖旁之山为"
他山"
刻"
他山"
两字于巍峭陡立的石壁上,正楷直书,笔力苍劲,每字约0.4平方米。
其右转弯处有一剔地摩崖,长约0.9米,宽0.6米,正楷竖刻"
钱开少放歌处"
,款记"
永历丁西春题"
6个字。
顺治十四年(1657年)止,钱氏审石度意,对峰怪石穴洞各以形态命名。
并镌刻在石壁上。
计有"
石帆峰"
翠屏"
洞天"
云房"
九面峰"
梅包"
梅囷"
梅舟"
藏书峡"
霹雳崖"
留云峡"
米丈"
断烟"
、回岚穴"
流云"
应接不暇"
等17处。
此外,钱氏曾于峭石丛中筑一六角茅亭,称"
拜石亭"
,人坐亭内,环望四周,怪石峭壁,尽收眼底。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现"
岩崖剥落诗歌残"
,惟"
峭石卧寒烟"
的他山摩崖独放异彩。
1982年12月10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11月2日,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余庆县河滨公园、团结水库、平挑原始森林景区、构皮滩峡谷景区、沙湾景区、老林河景区、等旅游景点。
编辑本段社会保障事业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
目前余庆县参保人数达4316人,离退休人员947人,供养比为4.5:
1,基金累计积累达2392多万元;
二是基本医疗保险。
全县有225个单位10730人参加了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参保率达95%以上;
三是失业保险。
推行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全县参保人数达到5908人,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有63人,基金征缴率达到100%,基金累计结余485万元;
四是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自2005年1月启动以来,彻底改变企业自己承担工伤风险的状况,解决困难企业无力支付工伤保险费用的问题,日前有109户企业2208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五是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于2005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列支0.5%作为生育保险基金,单独列账管理,单位和个人不再缴费,目前累计参保人数达8193人,基金累计结余41万元。
编辑本段教育事业
余庆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特别是近年来,余庆县制定了“人口小县办教育大县,经济弱县办教育强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全县教育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余庆县1985年普及初等教育,1986年实现基本无盲县,1994年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实现“两基”目标,2001年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
自实现“两基”目标以来,先后荣获贵州省普及义务教育先进县、“两基”攻坚先进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全省教育收费示范县、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等光荣称号。
余庆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5所,其中幼儿园22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1所)、小学115所、初级中学14所、完全中学2所、省级二类示范高中1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1所;
全县在校中小学生50403人,中小学教职工总数2771人。
全县学前一年入园率97.35%,学前三年入园率82.27%、小学入学率99.88%、初中入学率96.3%、三残少儿入学率94.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77%。
余庆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职业中学是省级重点职高,全县每年高考录取率达70%以上。
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77%,率先在贵州全省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免除职中学生学杂费。
编辑本段取得荣誉
余庆荣誉
余庆人杰地灵,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余庆儿女展示了一幅幅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历史画卷,为我县两个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红军三次转战余庆,有115名红军战士长眠在余庆的土地上,也有上百名余庆优秀儿女加入北上抗日的行列;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余庆焕发出一片勃勃生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继被评为全国优质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妄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阶段先进县以及对外开放县、革命老区县和全省“两基“教育达标县、商品粮油基地县、村民自治先进县、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有构皮滩、松烟、龙溪等7个乡镇和80%的村实现小康目标。
面向新世纪,余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余庆人民期待和盼望了几十年的构皮滩电站建设已经拉开惟幕。
大工程必将带来大建设,大建设必将带来大拉动,大拉动必将带来大发展。
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以构皮滩电站建设为契机,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能努力推进余庆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努力推进余庆社会的大进步大繁荣,努力推进余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大提高,努力推进余庆面貌的大变化大提升,把余庆建设成为乌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余庆的民风最纯朴,余庆的微笑最迷人,余庆的人民最好客,余庆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随时准备着喜迎八方来客,笑酬四海佳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