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
):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子不学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录音机、磁带
一、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
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小结: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
[爱的鼓励]
3、小结;
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3、昔仲尼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熟读三字经。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录音机、磁带。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
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
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
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
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
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
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
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
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
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
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
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4、师生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熟练朗读课文。
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幼学琼林的资料。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
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
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
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
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5、花木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熟练朗读古诗文。
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
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
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
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
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
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6、《三字经》教学设计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
1、师:
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
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
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
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
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
“禹,吾无闲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闲然矣”!
意思是:
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
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
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
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
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
这是孔子的原话。
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
你想读一读吗?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
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
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
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
(1)学生练习朗读
(2)男生、女生赛读
(3)小组比赛读
4、背诵比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 )称三王
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 )周武王( )
5、理解“称三王”
(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
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王,天下所归也”。
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
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
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7、《弟子规》教学设计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
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
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
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
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2.齐诵《入则孝》部分。
3.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
讨论:
1.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
(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
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
(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
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
给予鼓励。
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
“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
小明要怎样做?
”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
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
(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
你该怎么办?
(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
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
小组活动,然后展示。
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8、《笠翁对韵》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培养对国学的喜爱。
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
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诵法、解释法
课件
一、激情引入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
“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
重点点拨:
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学生一起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收集对联。
《笠翁对韵》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9、小儿语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教师小结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
《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把我们学的背给父母听听好吗?
小儿语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10、《治家格言》教案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多媒体朗诵引发兴趣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易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11、《名贤集》
(一)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一、背景介绍,激情引入: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师对成语故事稍作解释)。
二、新授: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2、教师解释文中含义
3、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
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到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名贤集》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老实常在,脱空常败。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名贤集》
(二)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合作学习
1、多媒体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学习
4、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
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
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13、《增广贤文》
(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
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
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
请教老师、父母;
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
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
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增广贤文》
(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14、《增广贤文》
(二)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请说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