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94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2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

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

毛泽东认识到中日战争(  )

A.有利于战后两国友好合作 

B.使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

C.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 

D.为筹建新中国创造了条件

30.表1为建国后我国前五个五年计划的增长率与波动系数的统计。

据此可知该时期我国(  )

表1

时期

一五

(1953-1957)

二五

(1958-1962)

三五

(1966-1970)

四五

(1971-1975)

五五

(1976-1980)

增长率(%)

9.3

18.1

11.7

2.8

4.9

波动系数(%)

59.1

-2914.3

157.5

46.4

74.3

A.国民经济相对平稳发展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增长 

D.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31.公元前3世纪以后,由于立法逐渐减少,古罗马以法官告示和法学诠释形成的新律例日增多,甚至成为罗马法律的主流。

因此有些学者断言:

共和时期的罗马法律主要是法学的产物而非立法的结果。

对此,恰当的理解的是(  )

A.法学家的意见就是法律 

B.法官和法学家垄断法律解释权

C.法学家的诠释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D.罗马共和国时期立法限于停滞

32.1796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说:

“党派性总是在涣散人民的议会,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

它以无理的猜忌和虚假的警报搅得社会动荡不安,煽动起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仇恨和敌意,有时……挑起骚动和暴乱。

”华盛顿对党派严厉的指责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美国两党制竞争激烈 

B.政府行政管理削弱

C.制衡体制有负面影响 

D.政党政治需要改革

33.“(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

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一事件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的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34.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写道: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

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

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

移民的涌入(  )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35.1961年5月,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

希思在英国议会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明确指出:

“今天我们看到欧陆正在崛起一个蓬勃发展的国际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它的力量通过其规模显示出来;

他有1.7亿以上的人口,相比之下,英国的人口只有5000万。

他们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巨大的……他们的工业生产增长率是很高的。

1960年六国的内部贸易提高了30%,相比之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七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内部贸易才增长了16%。

”材料主要表明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意图是(  )

A.排斥法国对欧洲大陆的领导 

B.反对美国插足欧洲的事务

C.带动英国经济发展扭转颓势 

D.欧洲经济共同体实力雄厚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治者认识到,钱者,人君之大权,故钱必官自鼓铸。

设提点诸路坑冶铸钱司,统领全国26个铸钱监,确立钱文式样,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

铅锡居三分……大严私铸之令,铸者依法加二等,私造交子者,罪以徒配。

——摘编自姚兆余《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

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南洋诸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

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杜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硬通货”。

——吴钩《宋代大航海》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以黄金为参照、美元为中心,欧洲货币汇率紧盯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由此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70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原因。

(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况指出北宋时期和二战后货币国际化的异同点。

(8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中学联盟

材料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

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

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

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

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

——据法里德·

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4.(15分)【历史一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朝政权实行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

地方赋税收入,除按额存留俸工等项外,“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城”,归户部管理分配。

地方如有额外需要,必先请旨,然后方得经领动用。

……直到咸丰同治以后,各省征收厘金,情况才有所改变,但那时,清代的整个财政,已混乱不堪了。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03—1910年)中央“一部三处”(度支部、税务处、清理财政处、督办盐政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地方上,如对直隶原来练饷局、筹款局、印花税局、赈抚局、水利局、海防支应局等庞杂紊乱的财政机构归并裁撤。

……各库款项,统存于直隶省银行,各衙门局所应领之款,先由财政处核准,发给支票,向银行领取。

……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晚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6分)

45.(15分)

【历史一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美国不能说没有尽力,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还是失败了。

战争过程中,美国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贪污腐化内斗不已、军心涣散兵无斗志;

而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全国意志无法集中、思想无法统一,以致社会陷于混乱,政府陷于瘫痪,无法有效运作;

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

耗时十多年的越战的失败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

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

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

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摘编自戴维·

凯泽《美国悲剧:

肯尼迪·

约翰逊导演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越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的影响。

(9分)

46.(15分)【历史一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西汉末年,匈奴攻入西域,在西域“敛税重刻”,使“诸国不堪命”,莎车、鄯善等十八国“遣使入侍”,“愿请都护”。

东汉明帝派出大军出塞,大败北匈奴,班超屡立战功。

战后,他又奉命出使西域诸国。

班超率36名随从,首先抵达鄯善。

鄯善王对班超使团先热情后冷淡。

原来是匈奴使者也到达鄯善活动,使鄯善王莫知所从。

班超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夜袭匈奴使团,一举而歼。

这次行动促使鄯善王下决心断绝同匈奴的关系,重新和东汉交好。

到公元94年,西域南北道终于再次畅通。

班超壮年出使,70岁才返回洛阳。

班超在西域时,欧亚大陆上几个大帝国同时并存,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往来,那是在所难免的。

德国学者斯坦因认为班超对西域的经营使“帝国的声威在全塔里木盆地又树立起来了”。

——根据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班超成功出使西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经营西域的意义。

滕州一中高三2月份定时训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不敢并非放弃,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并非拒绝“天人感应”学说,而是拒绝对君主专制的威胁、挑战,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大量任用儒生,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

2.【答案】C【解析】根据“只作章句上的训诂,并不做义理上的诠释。

宋明理学家不再拘泥于章句,而是演绎其中的义理”可知宋代并没有对儒学观点否定,只对进一步阐释,故A项错误;

宋明儒学只是重新构建了体系,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故B项错误;

通过“只作引证,并不做论证;

只作章句上的训诂,并不做义理上的诠释”到“不再拘泥于章句,而是演绎其中的义理,重新建构儒学思想体系”可见宋代学者在治学方法与传统有变化,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重点强调唐宋学者治学方法的差异,没有说明是否为官方所用,故D项错误。

山东中学联盟

3.【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从汉武帝到王安石重官商到南宋官私并行发展,并成为主要税源,可见古代统治者对商业的价值是有共识的,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困境,故B项错误;

材料只是列举了汉武帝和王安石两个人对官商的重视,无法代表历史主流,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繁荣的描述,故D项错误。

4.【答案】A【解析】明清中国户籍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人口流动,故A项正确;

材料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

明朝时期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通商口岸“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不是由于职能不完善,而是为适应西方经济侵略而开设,故A项错误;

增加城市负担与材料“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不符,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表明,通商口岸满足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成为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基地,故C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通,尚达不到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程度,故D项错误。

6.【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战后两国的关系走向,故A项错误;

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与否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可知中日战争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故C项正确;

此时没有涉及到是否建立新中国,故D项错误。

7.【答案】D【解析】由增长率和波动系数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不平稳,故A项错误;

改革开放所属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率只有4.9%,尚看不出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故B项错误;

政治运动影响经济发展而不是推动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由材料中的波动系数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大起大落,故D项正确。

8.【答案】C【解析】法学家的意见就是法律太绝对化,材料中提及法学诠释而不是法学家的意见,故A项错误;

据材料“古罗马以法官告示和法学诠释形成的新律例日增多,甚至成为罗马法律的主流”得出法官和法学家垄断法律解释权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

据材料“古罗马以法官告示和法学诠释形成的新律例日增多,甚至成为罗马法律的主流。

共和时期的罗马法律主要是法学的产物而非立法的结果”可以得出法学家的诠释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C项正确;

立法减少不等于立法停滞,故D项错误。

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

它以无理的猜忌和虚假的警报搅得社会动荡不安,煽动起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仇恨和敌意”可见两党的竞争不仅激烈,对社会还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故A项错误;

行政管理的削弱只是副面影响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解释两党竞争的危害,故B项错误;

两党的斗争只是美国制衡体制的一个方面,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虽然指出了体制的诸多问题,但没有明确提出解决的办法,故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事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A项错误;

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

俄国的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世界,故C项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D项错误。

11.【答案】D【解析】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于20世纪80年代,故A项错误;

恐怖主义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泛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出现于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项错误;

不同国家移民的到来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文化,故D项正确。

12.【答案】C【解析】/材料通过爱德华演讲描述了欧共体成立的后的经济发展状况,而没有涉及是谁的领导问题,故A项错误;

美国和苏联都对战后的欧洲渗透自己的影响,故B项错误;

材料对欧共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描述,意在通过英国的加入,受惠于欧共体的调整发展,故C项正确;

欧共体是欧洲国家间的联合,材料“工业生产增长率是很高的”“内部贸易才增长了16%”主要谈到了它工业增长率高,内部贸易的快速增长,没有强调其实力的强弱,故D项错误。

40.【答案】

(1)特点:

中央统一铸币权;

设置专门机构,加强管理;

统一货币规格、形质、重量;

法律保障,禁止私铸和伪造货币;

货币种类丰富,金属货币与纸币并行。

(7分,1点2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

宋代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宋钱制作精良、信用良好;

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较大。

(4分,任答2点即可))

(2)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

欧日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衰退;

美国对外扩张,黄金储备减少。

(6分,任答3点即可)

(3)同:

都是经济交流发展的产物;

都有一个核心国家;

都有一种主导货币。

(4分,任答2点即可)

异:

北宋时期是自发状态,二战后进入制度化;

北宋时期是区域化,二战后是国际化;

北宋时期是和平交流的结果,二战后是美国霸权的产物。

(4分,任答2点即可)

41.【答案】本题的给分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选题(2分)。

论题须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展开,才可得2分,如果跑题,不得分。

论点(2分)。

论点(结论)须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二者的关系展开,才可得2分。

注:

(1)有的考生的论题其实也包含了论点。

若此,可得4分。

(2)有的考生的论题并没有观点。

若此,只可得2分。

(3)由于答题习惯,如考生的观点放在行文末尾亦可。

结合史料,史实依据(4分)。

具体分成两个给分点,每个给分点各2分。

第一个给分点:

要求:

“结合史料”(2分)。

第二个给分点: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举例展开论述(2分)。

具体论证(4分)要求:

要紧扣论题,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参考示例一:

论题:

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

论点:

15世纪至19世纪,西方的崛起推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论证:

15世纪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西方人们的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纷纷确立;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方的崛起。

随着西方的崛起,欧美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倾销商品,拓展世界市场,20世纪初确立起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参考示例二:

20世纪后特别是二战以后,西欧的衰落和美苏的崛起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从19世纪末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制度渐趋完善,至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控制联合国,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而传统的力量中心西欧衰落;

苏联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快速实现工业化,二战中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大国。

在这种局面下,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参考示例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以及经济实力的多极化推动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的发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第三世界等力量的崛起,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4.【答案】

(1)变化:

从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到逐渐削弱再到加强统一的趋势(3分)

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财政困难,允许地方自行征税筹款;

《辛丑条约》的签订、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财政面临崩溃;

推行新政,挽救清王朝统治。

(2)影响:

促进财政管理体制趋向统一;

推动中国财政制度的近代化;

遭到很多抵制,未能根本上缓解财政危机。

(1)原因:

南越政府腐败,军心焕散;

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使其政府不能有效运作;

美国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力量,过度高估了现代化武器的力量。

(每点2分,共6分)

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

客观促使中美关系的缓和;

加剧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每点3分,共9分)

46.【答案】

班超智勇双全和对西域风俗的了解;

匈奴贵族的残暴统治,西域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和中原王朝的保护;

东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

(2)意义:

为西域营造出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

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扩大了东汉的疆域,巩同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为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